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組織再造及人力規畫方案組織再造及人力規畫方案 鍾千惠 何憲昌 張英裕 許原嘉 張維泰鍾千惠 何憲昌 張英裕 許原嘉 張維泰 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 摘要摘要 壹 學校經營創新背景壹 學校經營創新背景 本校至今已有 106 年的校史 是嘉義市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家長社經地位高 對子女期望也 高 參與親職教育活動意願強 目前 在現任校長鍾千惠女士的帶領下 課程教學之創新與行政 效能之革新都頗負盛名 且有鑑於傳統上 學校校務的運作及發展大多來自學校外部採中央集權 方式來主導 但教育改革時其主導權則又必須落實 濫觴於學校內部民主參與 學校自主的管理 自我檢視 才能提高學校教育的效能 此外 在邁入 21 世紀以知識經濟為主的資訊科技時代 加上當前我國政府更在財政不足 人 力精簡的狀況之下 在不違反教育本質的原則下 對中小學之人力持續進行 質 與 量 兩方 面的改善 本校即擬定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方案 以配合教育部之政策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並呼應學校本位管理 減輕教師行政負擔 符應學校專業需求及教師專業自主 並建立學校教職 員額總量管理 落實績效責任制度 以便在追逐教育蛻變中掌握契機 達精緻卓越教育理想 而 此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試辦方案是一種強調由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暨實務 它將一方面讓學校有更 多的人事 經費 課程決定權 來符應各學校現實的條件和需求 另一方面將授權教師賦予教師 專業的自主權 來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方案 再者 它亦鼓勵家長的參與和合作 讓教育的 改革腳步加速 效果彰顯 當然它也同時要求學校能負績效責任 因而 它是一種分權分責的教 育改革策略 貳 學校經營創新策略貳 學校經營創新策略 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方案目標是期望減輕教師行政負擔 並符應學校專業需求及教師專 業自主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並呼應學校本位管理 建立學校教職員總員額量制度 並落 實績效責任 執行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 並維護師生身心靈健康 同時也期望在追逐教育蛻 變中掌握契機 達精緻卓越教育理想 而經營創新的策略 則是配合 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 落實 教訓輔三合一制度 的功能 發展 合作文化 符應專業需求 落實 總員額量管制 之內涵 調整 行政組織與人力架構 發揮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參 學校經營創新成效參 學校經營創新成效 本校實施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方案 在組織結構性與組織脈絡性改變及效益方面均有具體顯 著的成效 一 結構性改變方面 一 組織績效與人力合理配置的成效 1 進行簡化學校行政工作程序 提升行政效能 2 鬆綁各組的行政 工作及人員間採彈性調配方式 3 評估建立勞務外包機制 4 教師兼任與教學無關的行政工作比例降低 5 規劃配合學校特色的行政組織架構 並應用總量管制的概念 二 行政與教學分工效益的成效 1 規劃並應用學校專任行政人力 兼任其他行政職務 且給予適度的正面誘因 2 為解決導師及科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過於繁重 恐影響教學品質 故本校依法聘雇殘障人 士一名以協助行政業務 3 本校行政業務與學生密切相關事務由導師及科任教師協助 如導護工作等等 三 教學專業功能的成效 1 本校為透過運作機制的建立 增強學校教學效能 故設立與教學專業有關的委員會或小組 2 為利學校本位管理與績效責任制度之建構 人力資源之發揮進行合理有效之調整 以落實 全面品質管制 3 依學校內部需求 秉持五項修練 終身學習 資源共享 多元進修的原則 逕行辦理學校 本位的教師進修模式與主題內容 符合教師教學的需求 生涯的規劃 學校經營的目標 增進教師多元智慧與教學技能 二 脈絡性改變方面 一 組織運作的成效 1 訂立橫向分組織的聯繫 及縱向分組織分層負責規範表 2 修正本校原有行政組織 加強行政組織橫向及縱向分組織聯繫 修正後行政組織可分為 1 支援系統 2 教學輔導系統 3 行政系統 3 組織運作方式彈性化 包括考慮行政隸屬的分工性功能 適合趨勢與效能的組織應做必要之 調整 將 處室 重行編制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制度的功能 另進一步將 組 的編制訂立 彈性 依實際需要設置行政組織系統與人力架構 重新規畫各行政組織分層負責明細表 二 組織革新與變遷的成效 1 國小學習階段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期 個體發展的良莠 在於學校教育的教導能量 為使教 訓 輔三合一制度 名符其實 人力整合以充分發揮輔導功能 以促進師生身心靈健康 2 由根本行政組織改造做起 改變傳統集權式由上而下的科層體制 改為扁平式的層級組織 學校政策 措施均強調由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或實務 三 效益方面 一 有關組織架構調整的效益 1 改變傳統集權式由上而下的科層體制 改為扁平式的層級組織 學校政策 措施均強調由 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或實務 易言之 過去校內的事務大多由校長做決策 現在學校校務運 作採 人人參與 公開民主 行動聯盟 共同研擬商議方式 校長不是唯一的決策者 2 將原輔導室的學生輔導功能與原訓導處訓育工作結合 成立學生事務處 以達訓輔合一 並設置諮商組 負責第三級預防輔導 3 成立課程研處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解決行政 課程 教學 評量等問題 下設研究組推 動教師行動研究 藉由教師主動研究問題 形成良好教學互動 能符合個別化教學及學生 適性發展的需要 二 有關人力的規劃效益 1 在教學人員方面的規畫 1 檢討學校行政工作 統整原編制行政作業工作量 依修正結構均衡配置 調整組 織結構及行政人員之職務分掌 2 執行教 訓 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政策 合併訓導處及輔導室為學生事務處 辦 理學生相關生活教育事宜 3 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 落實 學校本位課程 與 學科領域課程 研究與發展 增設課程研發處與研究組 三 有關經費的支出效益 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後 能具體有效減少了學校人事經費的支 出 九十一年度因保留一專任教師員額 外聘教學支援教師 此外教師兼主任及組長參天以內 公差假 需調課 除減少對學生受教權益之影響 亦節撙不少代課費之支出 再加上本校 師資目前朝向年輕化 總合九十一年度約可節撙之人事費約計新台幣壹佰萬元以上 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 組織再造及人力規畫方案全文 壹 前言壹 前言 傳統上 學校校務的運作及發展大多來自學校外部採中央集權方式來主導 但教育改革之 落實則又必須濫觴於學校內部才能見效 所以在國外自 1970 年代以來 學校本位管理的觀念與 政策就受到相當重視 例如英國於 1988 年教育改革法案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中已授 權進行 地方學校管理 local School Management 制度 而美國截至 1989 年為止 已有 75 的州立法規定成立 學校中心管理的審議會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Council 紐 西蘭的政策改革則有採用信託化學校自主管理的方式 此外 澳大利亞 加拿大 荷蘭 比利時 西班牙 瑞典 以色列及土耳其等 黃嘉雄 民 88 也都是目前已實施學校本位管理的國家 而此一學校本位管理的教改運動 無非是想藉由學校自主的管理與自我檢視 以提高學校教育的 效能 邁入 21 世紀以知識經濟為主的資訊科技時代 台灣也步入教育改革的年代 學校改進 分權化 共同決定 重構學校 等對學校組織改革越來越多的要求 同時也成為這個 時代響亮的教育改革新口號 而當前我國政府更在財政不足 人力精簡的狀況之下 不得不對中 小學之人力持續進行 質 與 量 兩方面的改善 教育部也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 呼應學 校本位的管理 因此 組織再造與人力重整也成了教育部積極推動的方案之一 學校本位管理的概念在我國現在的教育改革鬆綁過程中 已獲更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牟中 原 民國 85 年 在 中小學學校之經營 一文中分析小學教育的現況及改革的理由時 即指出 我國中 小學教育過去強調他律 競爭和一致 造成教育現況的困擾 是故今應該從 他律 發 展到 自律 從 競爭 而 合作 要 團體規範 且要 個人成長 學校的經營 組織 方式就應有相關的改變 這種改變朝學校教育人員自律 自主 參與合作 專業成長的方向 也 就是 以學校為本位的管理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本校試辦之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乃配合教育部之政策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並呼應學 校本位管理 減輕教師行政負擔 符應學校專業需求及教師專業自主 以建立學校教職員額總量 管理 落實績效責任制度 以便在追逐教育蛻變中掌握契機 達精緻卓越教育理想 而組織再造 與人力規畫試辦方案是一種強調由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暨實務 它將一方面讓學校有更多的人事 經費 課程決定權 來符應學校現實的條件和需求 另一方面將授權教師賦予教師專業的自主權 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方案 再者 它亦鼓勵家長的參與和合作 讓教育的改革腳步加速 效 果彰顯 當然同時要求學校能負績效責任 易言之 乃是一種分權分責的教育改革策略 貳 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內涵貳 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內涵 一 行政領導角色轉變 一 教育局的角色 由指揮命令 轉變為提供支持 輔導並進行客觀性評鑑的角色 二 校長的角色 校長是 組織再造 學校本位管理 能否成功的靈魂人物 學校本位管 理之組織再造實施後 校長將有更多的預算 人事 課程自主權 而權責自然相對提 高 校長須為整個學校經營的成敗負績效責任 三 學校成員的角色 學校成員要協同合作 系統思考 整合學校各項活動與專案的推展 充分利用時間 發揮效益 同時尋求與學術機構配合推動學習型學校的專案研究 或 課程與教學的實驗 校長更應能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 自我超越和團隊合作 二 學校權責的擴增 一 學校依實編列預算 學校本位組織的預算 以組織單位需求及發展編列 依學校辦學 需要提出申請 學校可制定符合經濟和有效原則的經費支用方式 二 人事調配賦自主權 學校有聘任教師的人事權 聘請兼顧學校特色發展 類科供需及 維護品質的優質老師 聘任教師由學校自行當家作主 學校發展評選聘任教師的一套 辦法 主管教育機關僅扮演支援 輔導及監督的角色 三 符應專業自選教科書 學校教師 家長及行政人員共同制定一套客觀 縝密的教科書 評選辦法 包含物理 內容 使用 發行四大屬性及針對學科的特殊性所設計出來的 指標 同時發展教師評鑑教科書的能力 選用最適合的教科書 這就是學校本位管理 回歸教師教育專業的自主權 四 研習進修增智增能 學校依內部需求 逕行辦理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模式與主題內容 符合教師教學的需求 生涯的規劃 學校經營的目標 增進教師多元智慧與教學技能 本校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模式具體作法如下 1 五項修練 強化行政人員專業領導的認知和能力 校長 主任本身須不斷研究進修 研讀書籍 以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作為促進個人專業成長和生涯發展的實踐策略 校長則扮演帶領專業成長的角色 以專業領導重於行政領導的態度經營學校 2 終身學習 教師需體認教育工作非鐵飯碗 養成教育所學不能與時相進 也不能滿 足 e 世紀學童的需求 研習與進修是權利也是義務 而且要增權就必須先增能 empowerment 3 資源共享 同仁揚棄單打獨鬥本位主義心態 教師與行政人員秉持 有你有他才有 我 的生命共同體 互助合作協同教學的理念 在教學中反思 建立學習領域教師 教學研究 資源共享的互動機制 促進團隊終身學習 追求課程與教學的創新 4 班群小組 如讀書會 教學研究會等相依相惜學習成長 5 多元進修 如專題講座 論壇 教學觀摩 專書研讀 影片欣賞等 充實研究工具 與教師參考用書 為教師開闢主動研究場景 三 民主參與行動聯盟 過去校內的事大多由校長做決策 現在學校校務運作採 人人參與 公開民主 行動 聯盟 共同研擬商議方式 校長不是唯一的決策者 從校務會議 行政會議 教職員朝會 學年會議 親師聯誼會 課程發展委員會 班級家長代表大會等運作時 除行政業務宣達 及控管行政作業進程外 共同討論學校公共事務 舉凡教學事務 學生事務 課程發展 總務行政等 皆和家長 教職員工 社區人士共同討論及議決 為校務推展的重要參照指 標 四 落實 九年一貫課程 以往採取 由上而下 中央集權模式的教育改革 往往流於一時的風潮 且未考量 學校的差異 有鑑於此 教育部推動之九年一貫課程內涵之一 即為落實教育改革並使 之成為持續的永續經營事業 故賦予學校內在自主機制 強調由 下而上 學校本校課 程發展 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方案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需要 特別設立課程研 發處及研究組 以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及課程領域研究 提昇教師專業能力 五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 係當前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之一 主要目的在引進輔導工作初 級預防 二級預防 三級預防觀念 本諸發展重於預防 預防重於治療的教育理念 配合 學校行政組織的彈性調整 激勵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學生工作 並結合社區資源 建構 學校輔導網絡 為學生統整規劃一個更為周延的輔導服務工作 以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 三合一 含有交互作用 整合發展之意 學生輔導工作在校內整合一般教師 教學人員 訓育人員以及輔導人員力量 在社區與校際間 則結合整體社區輔導資源共同投入 達 成初級預防 二級預防 三級預防之各項專業服務工作 詳見附件六 本校根據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試辦方案擬定輔導新體制之執行策略有 一 培養全體教師 家長皆具有輔導理念與能力 設計多元研習進修途徑與方法 引導學校教師 行政人員 義工及家長善盡輔導學 生責任 並培養其具教訓輔知能與輔導理念與能力 二 建立學校輔導網絡 系統規畫教師輔導學生職責 1 落實導師責任制度 每位教師皆負導師職責 在教學中能及時辨識 通報並輔導學 生 執行初級預防輔導工作 2 強化認輔制度 鼓勵教師人人認輔一至二位適應困難 行為偏差或中輟復學學生 協 助學生健康成長 執行二級預防輔導工作 3 輔導角色職責分明 導師擔任一般學生行為管理與輔導角色 專任教師擔任副導師並 擔任認輔教師 諮商輔導教師則規畫輔導課程及提供諮詢轉介等三級預防輔導工作 4 建立教師定期與家長聯絡機制 如舉辦親師座談會 親師聯絡簿等 與社區建立 良好互動模式 行政人員則隨時與網絡資源單位 如家庭教育中心 生命線 社會局 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教育基金會等 聯絡 以尋求人力支援合作 三 增進教師有效教學措施 1 辦理教學知能相關研習 提升教師的學習輔導知能 發揮教學的本質與功能 兼顧 認知 情意與行為等領域的教育目標 幫助學生獲得人性化及滿意的學習 並使教 學達成主學習 副學習 輔學習的理想 2 教師擬定之各學習領域 科 教學計畫 務必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歷程 並成立教 學研究小組 瞭解教學與課程問題 持續研究課程 教材 改進教學方法 及必要 的補救教學 以提升教學與輔導品質 人性化教學 3 以跨領域及打破班級界限的活動方式 妥善規畫綜合活動 如輔導 童軍等 課程 4 將教學視導及教師評鑑納入教師聘約中 規定教師均應接受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 校所進行之教學專業視導及專業評鑑 5 各班級利用彈性時間 導師時間等實施補救教學及潛能開發教育 提供學生多元發 展之適性課程 四 整合訓輔組織運作模式 1 依學校員額總量管制原則 視實際需要彈性調整學校行政組織與員額編配 配合 教訓輔行政組織之整合 以及輔導網絡之建立 調整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 提升 全校行政運作功能 2 合併原訓導處與輔導室為學生事務處 綜理各項學生訓導及輔導事務 本校行政 組織之彈性調整係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質 運用輔導的觀念及態度 實施訓育及 生活教育 達成教訓輔三合一 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並協助推 動與執行全校性之初級預防服務工作 3 成立諮商組 結合輔導教師來規畫學生輔導課程及提供諮商輔導等相關服務 另 亦結合醫院特殊教育專業醫療團隊人員及社區輔導資源網絡 加強二級 三級預 防服務工作 4 將本實施計畫各項工作結合校務 列入各學年度校務工作計畫中 六 學校本位調整行政組織 一 採總量管制 組織員額因學校規模大小 地域不同 教師素質不一 學生特質差異而 具彈性 各校得彈性調配成立處 組 以適應各校差異 二 各組組長得由職員專任或總務處各組組長得由職員專任 三 重新檢討教師教學時數的制度 全校的教學負擔由全體教師公平分攤的方式 自訂教 師的教學時數 以符合各校的需求 四 各組設置原則與業務職掌由本校自行訂定之 並呈報嘉義市政府核可 以符應學校本 位管理需求 參 崇文國小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現況參 崇文國小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現況 在深入了解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試辦方案的內涵後 茲再就目前本校現況加以說明 本校係依教育部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試辦方案 就共通性 彈性空間 差異 性及預期試辦效益 擬具整體試辦計畫 實施三個月後 將實際實施過程 遭遇之困難與 解決策略 結論與建議 彙整成果書面報告呈報教育局備查 必要時並安排口頭報告 一 方案目標 一 減輕教師行政負擔 符應學校專業需求及教師專業自主 二 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呼應學校本位管理 三 建立學校教職員總員額量制度 落實績效責任 四 執行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 維護師生身心靈健康 五 在追逐教育蛻變中掌握契機 達精緻卓越教育理想 二 實施原則 一 配合 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 之實施 1 齊心打造九年一貫希望大樹 活動 面對學校本位課程 自編自選教材 教學創新 合作團隊教學的九年一貫課程 因此 其 人力的配套機制依實適性調整 2 以學年為班群 以學科領域為課程研究發展小組 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二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制度的功能 國小學習階段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期 個體發展的良莠 在於學校教育的教導能量 為 使教 訓 輔三合一制度 名符其實 人力整合以充分發揮輔導功能 三 發展合作文化 符應專業需求 將目前國民小學行政工作中非屬教學行政之專業行政工作 聘由教師具有專業科系 畢業背景者兼任 以促進教學與行政專業專責 且發展學術 行政支援教學之合作 文化 四 落實 總員額量管制 之內涵 為利學校本位管理與績效責任之建構 人力資源之發揮需進行合理有效之調整 以 落實全面品質管制 1 員額計算基準依教育局規劃 學校在實際運用員額額度時 考量現實動態 彈性調 撥 2 總員額量因應政策或有增減 但專任員額 兼任 與聘僱人力等 由市府適切訂定 其比例 且藝術與人文之專業人才 妥善運用教學支援人員或合聘制度 五 調整行政組織與人力架構 適合趨勢與效能的組織應做必要之調整 將 處室 重行編制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 制度的功能 另進一步將 組 的編制訂立彈性 由試辦學校依實際需要設置行政 組織系統與人力架構 六 發揮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現階段社會對教育財政的要求 乃至政府財政的要求應朝向 有效能 方式建構 故 在最小經費規模需求下 立即且逐步調整教師工作內容 以呼應教師合理專業自主之訴 求 三 學校組織配置調整 以下依本校原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與修正後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綜合比較 茲 以下表說明 原學校組織結構修正後學校組織結構 四 人力配置調整及資源分配說明 以下依本校原學校人力配置及資源分配與調整後人力配置及資源分配之綜合比較 茲以 下表說明 原學校人力配置修正後學校人力配置 1 每班教師編制數為 1 5 人 未達 9 班增置 1 人 1 維持原編制 2 檢討學校行政工作 調整組織結構及行政人員之職務分掌 校 長校 務 會 議 教學輔導系統 教 務 處學生事務處總 務 處課程研發處 教學組 註冊組 資源組 資訊組 學 生 自 治 市 輔導組 活動組 體育組 衛生組 事務組 文書組 出納組 研究組 特教組 A 特教組 B 諮商組 行 政 系 統支 援 系 統 人 事 會 計 義工團 社區資源 社福機構 家長會 班親會 各 學 年 班 群各領域課程小組 午餐供應中心 教 務 處訓 導 處總 務 處輔 導 室 教學組 註冊組 設備組 資訊組 教 學 系 統 訓育組 生教組 體育組 衛生組 事務組 文書組 出納組 輔導組 特教組一 特教組二 資料組 校 長校 務 會 議 行 政 系 統 各種委員會 人 事 主 計 午餐供應 2 兼任行政人員 主任 4 人 組長 15 人 導師依班級數設 置 3 導師及科任教師協助兼辦各項 行政工作 1 為執行教 訓 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政策 合併訓導處 及輔導室為學生事務處 辦理學生相關生活教育事宜 2 為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 落實 學校本位課程 與 學科領域課程 研究與發展 增設課程研發處 3 校務系統分為支援 教學輔導及行政等三個系統 4 調整後各系統之細部組織詳見上表 3 2688 專案增置員額 1 人 4 導師及科任教師需協助兼辦各項行政工作 5 統整原編制行政作業工作量 依修正結構均衡配置 1 1 校護 1 人 2 幹事 1 人 3 主計 1 人 4 人事 1 人 無修正 五 賦予組織再造人員新職掌 將原有行政職掌依修正後學校組織結構處 室 組統整後重新調配 詳如附件二 肆 績效評估與現況分析肆 績效評估與現況分析 一 結構性改變方面 一 校務規模上的評估分析 本校為百年老校 全校設有普通班 54 班 啟智班 2 班 啟聰班 3 班 資源班 1 班 音樂 班 4 班 舞蹈班 4 班 學生 2109 人 家長社經地位高 對子女期望也高 參與親職教育 活動意願強 另外 本校推展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前即全面針對本校地理環境 學校規 模 硬體設備 教師資源 行政人員 學生狀況 家長配合 社區資源進行校務發展的 環境評估 SWOT 分析 如附件三 二 組織績效與人力合理配置的評估分析 1 進行簡化學校行政工作程序 提升行政效能 在維持全校教職員額原編制下 檢討學校行政工作 調整組織結構及行政人員之職務分 掌 以簡化學校行政工作程序 提升行政效能 相關措施如下 1 為執行教 訓 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政策 合併訓導處及輔導室為學生事務處 辦理 學生相關生活教育事宜 2 為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 落實 學校本位課程 與 學科領域課程 研究與發展 增設課程研發處 3 校務系統分為支援 教學輔導及行政等三個系統 4 調整後各系統之細部組織 2 鬆綁各組的行政 工作及人員間採彈性調配方式 統整原編制行政作業工作量 依修正結構均衡配置 並鬆綁各處 組的行政工作 組織成 員間並採彈性調配方式 重新檢討 修正 分配行政職掌 以訂定分層負責明細行政工作 如附件二 3 評估建立勞務外包機制 在無相關配套措施及經費補助狀況下 無法落實勞務外包機制 但本校已著手研擬工友 技工 替代人力等以勞務外包處理模式 4 教師兼任與教學無關的行政工作比例降低 在行政組織重新檢討編制 業務職掌均衡畫分下 導師及科任教師需協助兼辦各項行政工 作之比例已相對降低 5 規劃配合學校特色的行政組織架構 並應用總量管制的概念 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落實 總員額量管制 之內涵 為利學校本位管理與績效責任 制度之建構 人力資源之發揮需進行合理有效之調整 以落實全面品質管制 1 員額計算基準依教育局規劃 學校在實際運用員額額度時 考量現實動態 彈性調 撥 2 總員額量因應政策或有增減 但專任員額 兼任 與聘僱人力等 由市府適切訂定其 比例 且藝術與人文之專業人才 妥善運用教學支援人員或合聘制度 6 其它 1 2688 專案增置員額 1 人 2 原本校職員編制設校護 1 人 幹事 1 人 主計 1 人及人事 1 人其行政業務已是專業人 員辦理 在行政業務專業與工作量考量下 無修正其行政職掌 三 行政與教學分工效益的評估分析 1 規劃並應用學校專任行政人力 兼任其他行政職務 且給予適度的正面誘因 規劃學校專任行政人力 兼任其他行政職務之教師按規定給予酌量減課以給予適度的 正面誘因 1 兼任主任 授課時數 4 節 2 兼任組長 授課時數 12 節 3 兼任學年主任或科任主任 減課 2 節 4 級任兼任組長 減課 4 節 5 午餐供應中心主任 未支領主管加給 比照主任之授課時數 2 考慮聘僱短期兼任行政人力 為解決導師及科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過於繁重 恐影響教學品質 故本校依法聘雇殘障 人士 1 名以協助行政業務 另將來若教育替代役男之管理配套措施能獲得有效解決 亦 可考慮聘用之 3 其他 本校行政業務與學生密切相關事務 由導師及科任教師協助 如導護工作等等 四 教學專業功能的評估分析 1 設立與教學專業有關的委員會或小組 透過運作機制的建立 增強學校教學效能 本校為透過運作機制的建立 增強學校教學效能 故設立下列與教學專業有關的委員 會或小組 如附件四 1 課程發展委員會 由校長 家長代表及社區人士 行政人員代表 各年級導師及科 任代表 學習領域教師代表組成 以規畫 統整 審查 推動及評鑑九年一貫相關課 程 2 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小組 以規劃設計各學習領域一至六年級的縱向課程計畫 並實 施各學習領域之教學研究與檢討 3 年級課程發展小組 研擬各年級之課程計劃及統整協調各學習領域之間的學習內容 並研商各年級教學 行政之相關議題 4 年級讀書會 透過專書研讀 心得分享與經驗分享 達教學成長 5 行動研究委員會 透過行動研究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解決行政 課程 教學 評 量等問題 以提昇教師之專業能力 6 學生科學研究諮詢小組 激發學生主動科學研究興趣 提高學生科學思考創造能力 並培養學生對科學之正確觀念及態度 除此之外 也增進師生研習科學之機會 並促 進教師科學教育教材教法 2 考慮並運用兼任支援教學人力 減低專任教師的工作負荷 為利學校本位管理與績效責任制度之建構 人力資源之發揮需進行合理有效之調整 以 落實全面品質管制 1 員額計算基準依教育局規劃 學校在實際運用員額額度時 考量現實動態 彈性 調撥 2 總員額量因應政策或有增減 但專任員額 兼任 與聘僱人力等 由市府適切訂定 其比例 且藝術與人文之專業人才 妥善運用教學支援人員 3 2688 專案增置員額 1 人 3 強化行政人員專業訓練 務實推動行政支援教學的策略 學校依內部需求 逕行辦理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模式與主題內容 符合教師教學的需求 生涯的規劃 學校經營的目標 增進教師多元智慧與教學技能 本校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模式具體作法如下 1 五項修練 強化行政人員專業領導的認知和能力 校長 主任本身須不斷研究進修 研讀書籍 以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作為促進個人專業成長和生涯發展 的實踐策略 校長則扮演帶領專業成長的角色 以專業領導重於行政領 導的態度經營學校 2 終身學習 教師需體認教育工作非鐵飯碗 養成教育所學不能與時相進 也不能 滿足 e 世紀學童的需求 研習與進修是權利也是義務 而且要增權就必 須先增能 empowerment 3 資源共享 同仁揚棄單打獨鬥本位主義心態 教師與行政人員秉持 有你有他才 有我 的生命共同體 互助合作協同教學的理念 在教學中反思 建立 學習領域教師教學研究 資源共享的互動機制 促進團隊終身學習 追 求課程與教學的創新 4 班群小組 如讀書會 教學研究會等相依相惜學習成長 5 多元進修 如專題講座 論壇 教學觀摩 專書研讀 影片欣賞等 充實研究工具 與教師參考用書 為教師開闢主動研究場景 二 脈絡性改變方面 一 組織運作的評估分析 1 訂立橫向分組織的聯繫 及縱向分組織分層負責規範表 修正本校原有行政組織 落實加強行政組織橫向及縱向分組織聯繫 後的行政組織可分 為 如附件五 1 支援系統 成立家長會 班親會 社區資源 社福機構 義工團等等建立學校人力 支援庫 教學及行政系統均得善用之 2 教學輔導系統 a 教務處 設有教學組 註冊組 資源組及資訊組等四組 主要工作為執行九年一貫 課程及協助教學等相關措施 b 學生事務處 設有輔導組 活動組 體育組及衛生組等四組 綜理學生各項體育 活動及訓輔 衛生工作等事宜 c 課程研發處 設有研究組 諮商組 特教 A 組及特教 B 組等四組 以規畫設計學生 橫向及縱向課程 推動學生科學研究 教師行動研究 落實學生三級 預防輔導及特教班相關行政業務 3 行政系統 a 總務處 設置文書組 事務組及出納組 協助其它處室行政組織與教師文書之傳達 總務設備及經費核銷等支援事宜 b 午餐供應中心 負責學生營養午餐等業務 c 會計 協助補助經費之預算 申請與核銷等業務 d 人事 協助教師聘任與人事管理等業務 2 組織運作方式彈性化 包括考慮行政隸屬的分工性功能 適合趨勢與效能的組織應做必要之調整 將 處室 重行編制 落實教訓輔三合一制 度的功能 另進一步將 組 的編制訂立彈性 依實際需要設置行政組織系統與人力 架構 重新規畫各行政組織分層負責明細表 組織運作方式彈性化 包括考慮行政隸 屬的分工性功能 二 組織革新與變遷的評估分析 1 學校人員觀念上的突破 國小學習階段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期 個體發展的良莠 在於學校教育的教導能量 為使 教 訓 輔三合一制度 名符其實 人力整合以充分發揮輔導功能 促進身心靈健康 2 學校人員作法上的突破 由根本行政組織改造做起 改變傳統集權式由上而下的科層體制 改為扁平式的層級組 織 學校政策 措施均強調由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或實務 三 效益方面 一 有關組織的評估分析 1 改變學校某類組織架構的型態 改變傳統集權式由上而下的科層體制 改為扁平式的層級組織 學校政策 措施均強調 由下而上的管理過程或實務 易言之 過去校內的事務大多由校長做決策 現在學校校 務運作採 人人參與 公開民主 行動聯盟 共同研擬商議方式 校長不是唯一的決策 者 從校務會議 行政會議 教職員朝會 學年會議 親師聯誼會 課程發展委員會 班級家長代表大會等運作時 除行政業務宣達及控管行政作業進程外 共同討論學校公 共事務 舉凡教學事務 學生事務 課程發展 總務行政等 皆和家長 教職員工 社 區人士共同討論及議決 為校務推展的重要參照指標 2 將原輔導室的學生輔導功能與原訓導處訓育工作結合 成立學生事務處 以達訓輔合一 並設置諮商組 負責第三級預防輔導 另為加強輔導功能 本校亦擬定建立學生輔導新 體制 明訂導師 科任教師 訓輔人員及諮商人員在一 二 三級預防的輔導工作 並 每隔二個月 每學期二次 實施輔導工作自我檢核 以追蹤並檢討輔導新體制實施之成效 除此之外 本校除了落實強化導師一級預防輔導工作外 也結合並善用醫院特殊教育專 業醫療團隊人員及社區輔導資源網絡 加強二級 三級預防服務工作 如附件六 3 成立研究組持續推動教師行動研究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解決行政 課程 教學 評量等 問題 藉由教師主動研究問題 形成良好教學互動 能符合個別化教學及學生適性發展 的需要 另外也經由團隊合作分工 分享教學信念策略 促進教師學習成長 提昇教師 教育專業自主的能力 教師在不斷精進之自我要求下 達教師專業能力之高度發展 以 建構關懷學習型學校組織 二 有關人力的評估分析 1 減少專任人力的人數 A 在教師方面的檢討 1 維持原編制 2 檢討學校行政工作 調整組織結構及行政人員之職務分掌 3 為執行教 訓 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政策 合併訓導處及輔導室為學生事務處 辦 理學生相關生活教育事宜 4 為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 落實 學校本位課程 與 學科領域課程 研究與發展 增設課程研發處 5 校務系統分為支援 教學輔導及行政等三個系統 6 2688 專案增置員額 1 人 7 導師及科任教師需協助兼辦各項與學生生活教育密切相關行政工作 8 統整原編制行政作業工作量 依修正結構均衡配置 B 在職員方面的評估分析 維持原編制設校護 1 人 幹事 1 人 主計 1 人及人事 1 人並無修正 三 有關經費的評估分析 本校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後 能具體有效減少了學校人事經費的支出 諸如 1 九十一年度因保留一專任教師員額 外聘教學支援教師 依單一薪資估計共節撙人事費 343 772 元 2 教師兼主任及組長參天以內公差假 需調課 除減少對學生受教權益之影響 亦節撙不 少代課費之支出 3 師資朝向年輕化 4 總合 1 2 3 項可節撙之人事費約計新台幣壹佰萬元 伍 結語伍 結語 綜上述之 在瞬息萬變的今天 知識經濟的衝擊 教育變革不祇是單純的組織系統重整而已 真正的變革要能脫胎換骨 大放異采 在追逐蛻變的潮流下 來作組織變革 強化組織功能 以 適應大環境 開創大格局 其如何掌握 組織再造 的訣竅 拿捏到 創新教學九年一貫 政策 及 總量管制 的藝術 讓親師生同霑變革帶來的利益 是考驗本計畫再造的時機與流程是否堅 實 因此 本校參照 傑克威爾許 大師企業再造的成功秘訣執行本方案 依據整體組織及人力 之調整方向 將由學校內部自行依行政業務需求調整 以完成學校組織應有之功能職掌為首務 並據以設置行政單位數量及單位名稱 學校在人力運用上 除原編制之專任教師及職員外 透過 調整亦在總員額編制之一定比例範圍內 進用兼任教師 具特殊專長之教學支援人員及工作檢討 適時委外等方式 以自發性管理來推動制度與績效 使營運能主動運轉 監測回控 再造學校組 織新氣象 當然 教育部組織再造是屬於政策性的教育改革方向與目標 教育部提供的組織再造之修正 仍不能脫離現有體制架構的束縛 例如 教育部在規畫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與人力規畫試辦方案 時 其實施原則即期望減輕教師教學及行政負擔 擬將目前國民小學行政工作中非屬教學行政之 專業行政工作 總務處之事務 出納 文書 由教師兼任改由具備 一般行政 專長之職員分工 以促進教學與行政專業專責 此在現行行政人員編制不足情況下 根本無法落實 在無相關行政 配套措施下 僅能以教師來兼任 且 學校本位管理 推展過程中 也一定會夾雜著老師 甚至 家長 社區人士的正反意見 組織成員專業領導素養不足 家長的參與度不夠 缺乏客觀評鑑系 統等 都可能致使學校組織再造計畫產生編差變因與阻力 然而 現在學校教育正面臨國家財政困境 唯有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的逐步改革與落實 確 立組織再造的內涵 1 行政領導角色改變 2 學校權責的擴增 3 民主參與行動聯盟 4 落實教訓輔三 合一輔導新體制 5 調整行政組織 人力持續進行 質 量 兩方面的改善 積極辦理相關議題 1 相關法令研修有待突破 2 解決地方教育財政基本需求 3 中央民代及地方行政首長之觀念與行動 4 教育主管機關應充分授權學校自訂教師教學時數 5 善用學術機構與民間資源人力 樹立學校團 隊組織文化與內涵 真正達到教育鬆綁 權力下放 教學專業成長及學校自主的理想 才能使學 生的受教權有所保障 提高學校教育效能 確保教育事業能獲利成長與永續發展 附件一 原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修正後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一 小型 1 原設二處 二組 2 輔導人員 未支領行政加給 1 修正後為一至二個一級單 位 二個二 級單位 單位名稱另定之 2 特別小型規模學校 如全校人數在 100 人 以下者 得與鄰近學校合併設置行政 組織或併校或設立分校 班 3 主計 人事業務由鄰近國中之專任人員 兼任 或數校合併設置 原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修正後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校長校務會議 主 計 人 事 各 種 委 員 會 總 務 處 教 務 處 輔導室 輔導人員 校長校務會議 主 計 人 事 各 種 委 員 會 一 級 單 位 一 一 級 單 位 二 二 級 單 位 一 二 級 單 位 二 二 中型 原設三至四處 七至十二 組 2 學校如有特教班 得設特教組 1 修正為二至三個一級單位 六 至八個二級 單位 單位名稱另定之 2 主計 人事業務由鄰近國中之專任人員兼 任 或數校合併設置 原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修正後 學校組織結構 處室組 校長 校長校務會議校務會議 主 計 主 計 人 事 人 事 各 種 委 員 會 各 種 委 員 會 總 務 處 教 務 處 訓 導 處 輔 導 室 一 級 單 位 一 一 級 單 位 二 一 級 單 位 三 二 級 單 位 一 二 級 單 位 二 二 級 單 位 三 二 級 單 位 四 二 級 單 位 五 二 級 單 位 六 二 級 單 位 七 二 級 單 位 八 註冊組 事務組 文書組 衛生組 教學組 體育組 訓育組 三 大型 1 原設四處 室 十三組 2 學校如有特教班 得設特教組 1 修正為三至四個一級單位 十 一至十三個 二級單位 單位名稱另定之 2 得視需要設置副校長或秘書 比照主任資格 者兼任 附件二 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嘉義市崇文國民小學 校長 校長 校務會議 校務會議 主 計 主 計 人 事 人 事 各 種 委 員 會 各 種 委 員 會 總 務 處 教 務 處 訓 導 處 一 級 單 位 一 一 級 單 位 二 一 級 單 位 三 二 級 單 位 一 二 級 單 位 二 二 級 單 位 三 二 級 單 位 四 二 級 單 位 五 二 級 單 位 六 二 級 單 位 七 二 級 單 位 八 二 級 單 位 九 二 級 單 位 十 輔導組 資料組 生活教育組 訓育組 體育組 衛生組 教學組 註冊組 設備組 資訊組 事務組 文書組 出納組 副校長或秘書 輔 導 室 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方案各項業務職掌明細表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方案各項業務職掌明細表 承辦 單位 業務項目工作內容備註 擬定計劃 及章則 1 秉承校長辦學理念擬定教務長期發展計劃 2 擬定教務工作計劃章則及彙編全校行事曆 教學活動 及輔導 1 分配教師擔任級務及協助代課事宜 2 有關停課事宜 3 巡視及輔導教師教學情形 並加以紀錄 教學環境 佈置 1 策劃教學環境佈置事宜 2 督導教學單元佈置 主持及出席 會議 1 召開或出席有關教務之會議 如教評會 考績會等 評 鑑 1 評鑑教師教學 研究工作績效 2 推薦年度內教學優良教師及特殊優良教師 九年一貫課 程之推動 1 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各項事務 2 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核學校總體課程 3 彙整學校總體課程計畫 4 策劃週三進修活動 教師讀書會及教學研究會 5 策劃 每週一句 活動 實習業務 1 規劃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教師實習各項事宜 2 辦理師資培育機構集中實習各項事宜 3 規劃實習教師及各學年教學觀摩活動 教 務 處 其他 1 辦理新進教師職前訓練 2 策劃教師甄試各項事宜 3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擬定章則 及表冊 1 擬定教學相關活動之實施計畫及編製各項應用表冊 2 擬定教學相關活動之實施計劃 課務處理 1 編製總日課表 日課表及作息時間表 2 編訂各科教學進度表 3 安排並登記調課日 補課及代課事宜 4 短期 三個月內 代課教師請派或聘用及考核事宜 5 教師相關研習進修活動人員安排 學習效果 評量 1 辦理定期考查 多元評量等事宜 2 保管及整理考查資料並建立題庫 3 彙編及考核各科教學進度 4 定期考查成績之統計整理 調閱兒童 作業 1 安排調閱兒童作業事宜 2 彙整調閱結果及注意事項 義工資源 1 組訓練義工團員 2 調查並彙整各處或義工需求 3 定期舉行義工團聯誼座談會 4 宣導義工服務工作 教 學 組 學藝活動 1 辦理校內各項學藝活動及比賽 2 鼓勵及協調及學生參加各項學藝活動 競賽事宜 3 辦理成績作業展覽 4 辦理參加校內外學藝競賽活動之獲獎學生獎勵事宜 保管表冊1 保管本組各項應用表冊 其它 1 辦理全民觀光外語學習列車 與註冊組 資源組 資訊組輪流辦理 2 辦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 與課程研發處輪流辦理 3 協助各項教務相關考核 評鑑活動 4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擬定計畫1 擬定相關業務之實施計畫及編製各項應用表冊 辦理註冊 1 填發入學通知單 2 受理新生報到 3 家庭訪問未報到之新生 4 新生編班 5 填報新生一覽表 6 辦理學生註冊事宜 7 辦理僑生回國就學事宜 畢業成績 及畢業典禮 1 填報畢業生一覽表 2 各國中畢業生名冊填報 3 製發畢業生概況表 4 分發畢業獎項 學籍管理 1 辦理有關國民義務教育推行事宜 2 保管並定期檢查學生學籍資料及總登記簿 3 辦理學生轉學 入學 輟學 復學 升學及強迫入 學等事項 4 核發學生成績及在學證明或肄業證明及畢業證書 獎助學金 1 辦理革命功勳子女 貧困 山地 殘障 配合特教組 及災害救 濟學生就學優待事宜 2 辦理各項獎助學金事宜 3 辦理有關學籍證明及獎學金之申請事項 4 蔡碧秀老師獎學金申請評選 應屆畢業生 對外考試 1 各國中資優班報考 2 畢業生參加校外甄試錄取名單統計 註 冊 組 其 他 1 製定全校英語教學課程計畫 2 協助辦理各項校內外英語競賽活動 3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擬定管理 辦法 1 擬定有關各項業務計畫及應用表冊 2 擬定教具管理辦法 書籍管理 1 教師用書整理 雜誌 報紙訂閱 2 學期初各年級教科書分發 3 辦理教科書評鑑及選用 4 兒童用書分發 5 訂購教科書 資 源 組 教具管理 1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具 2 社會領域教具 3 音樂類消耗器材 4 舞蹈 啟聰 啟智 資源教具 5 各學年教具分發保管 6 視聽教學資源管理與借用 7 領域教室之規劃 充實設備和管理 圖書館管理 1 圖書建檔 2 圖書借閱 借書証製作 補發 4 班級借閱排定 義工排班表 6 介紹書報等課外讀物 7 圖書之請購 編類與保管等事宜 8 各種刊物 照片及資料之搜集 剪輯與保管 閱讀教育 1 閱讀教育推廣 2 閱讀護照統計 獎狀書寫 拍照 5 彙整 登錄並統計全校教職員進修成果 終身學習 1 辦理校內外各科教學觀摩事宜 2 教師其他研習進修活動公文之宣導 3 教師參加研習進修活動狀況統計整理 普通班 其 它 1 指導成立班級圖書室 2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行政電腦管 理與網頁維 護 1 擬定相關業務之實施計畫及編製各項應用表冊 2 教務處 訓導處 輔導室 總務處 資源班 音樂班 舞蹈班 啟智班 啟聰班電腦管理及網頁維護 師生資訊 活動 1 教師資訊研習 2 教師資訊能力素養檢核 3 學生資訊教育推廣 4 學生校內外資訊競賽活動承辦 5 資訊融入教學種子教師 電腦教室維 護與管理 三樓四樓電腦教室系統維護與管理 含 電腦設備系統維護與硬體 維修 電力系統維護管理 空調系統管理 電腦廣播教學系統維護 麥克風廣播系統維護 照明設備管理 門禁安全管理 電話系統管 理 網路維護與 管理 1 校園網路規劃與執行 2 網路機房管理 含 Hub 網路配線查修 3 網路伺服器管理 含 DNS WWW MAIL PROXY VD FTP FTP2 PROXY2 BU 共九台 4 網路專線維護管理 含 ADSL 與光纖系統維護管理 財產登錄 1 電腦光碟軟體管理 登錄與借用 2 電腦設備財產管理 系統研究 1 作業系統測試與研究 含 Windows 與 UNIX 系列 2 自由軟體測試與研究 資訊行政 事務 1 資訊行政公文彙整與歸檔 2 資訊教育發展計畫與考評業務 3 配合教育局教育網路中心相關業務 資 訊 組 其 他1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承辦 單位 業務項目工作內容備註 擬定計劃及 章則 1 擬定本處工作計畫及行事曆 2 擬定本處各項章則及行政表冊 工作協調 1 協調及分配本處各組工作事宜 2 與本校各行政單位之聯繫與協調 召開會議1 召開本處各有關之會議 學生輔導 安全事務 1 學生緊急聯絡網之建立 2 偶發事件之處理與通報 協辦事項 1 協辦家長會相關事宜 2 協助義工制度之推展 學 生 事 務 處 其 他 1 其他有關應辦事項及交辦事項 擬定計劃 1 擬定活動組各項工作計畫及應用表冊 2 編擬中心德目及實踐規條 學生生活 指導 1 日常生活教育及行為輔導 2 模範生選拔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储藏室出售及仓储配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企业合规风险防范法律顾问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文化产业融资租赁担保合同范本
- 红酒知识与健康培训课件
- 2025水利管道工程合同条款及格式
- 红酒白酒香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保温材料采购协议
- 会议纪要标准化撰写模板清晰明了
- 专业咨询公司与房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办公区协议
- 人工智能助手产品合作协议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 保险执业登记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电子墨水屏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口腔数字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 种子购买协议合同书
- 《小学美术开学第一课》课件
- 汽车行业售后
- 直播电商数据分析教学计划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