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DI对中国外贸顺差影响的三大效应分析 韩 琪 教授 赵 雪 编者按 中国外贸顺差的突出引起了官 产 学 研各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本文作者从外商直 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 替代效应和顺差转移效应出发 得出中国近年来外贸顺差急剧扩大 与外商来 华投资是分不开的 这为我们认识当前的中国外贸顺差提供了新视角 外 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外贸平 衡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效 应 一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生产 的产品大量返销投资国国内市场 扩大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效应 即贸易互补效应 二是外商在华直 接投资 所生产的产品取代投资国 本国的商品 在中国市场大量销 售 减少中国的进口 即贸易替代 效应 三是外商通过在华直接投 资 将投资国的贸易顺差转移给中 国 成为中国的贸易顺差 即顺差 转移效应 本文将从这三种效应出 发 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 易顺差的影响 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互补效应 11 贸易互补效应 贸易互补效应由日本学者小岛 清于1987年提出 小岛清对国际 直接投资的理解是 首先 国际直 接投资并非是单纯的资金流动 而 是包括资本 技术 经营知识的总 体转移 其次 国际直接投资是资 本 技术 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体 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的特定企 业向东道国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企 业的转移 在此基础上 结合日本 的实践经验 小岛清得出的结论 是 当投资国从本国具有比较劣势 的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时 一方面东道国容易吸收和消化外来 投资 提升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 投资国可集中优势开发更新的技 术 二者结合可为下一步更大规模 的贸易创造条件 因此 对外直接 投资与贸易呈现互补效应 21 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贸易互 补效应分析 如果两国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着 相对大的差异 则FDI创造出互补 性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出现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就制造 业领域而言 呈现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伴随着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 现 产业链纵向的高度分工化 加 工 组装 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 高的产业环节由发达国家转移出 去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其 产业链的优化布局 二是一些具有 一定基础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低成本 发展中国家 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 出来的加工 组装 制造等环节 参与新一轮的全球分工 中国凭借着超大规模国家的市 场优势 低成本生产要素 劳动 力 土地等 相当实力的产业基 础和优惠的外资政策等综合成本优 势 逐渐形成了加工 组装环节的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吸引了大量 外商投资 成为全球生产加工基 地 其产品也大量销往包括投资国 在内的全球市场 美国和欧盟是中国的两大顺差 对象 以此二者为例 2006年 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国出口商品 总额为137417亿美元 而从美进 口额为330121亿美元 顺差额为 1044149亿美元 占当年中美贸易 顺差 232515亿美元 的4419 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欧盟出口商品 总额为993114亿美元 而从欧盟 进口额为450154亿美元 顺差额 为53216亿美元 占当年中欧贸易 顺差 992 12亿美元 53 17 二 外商直接投资的替代效应 11 贸易替代效应理论 最初提出投资与贸易的替代关 系理论的是美国学者蒙代尔 蒙代 尔认为 一方面 生产要素的非自 由流动性和零贸易障碍必然会导致 贸易的发生 即障碍性投资会刺激 贸易 另一方面 贸易障碍与资本 流动零障碍的存在 必然会引起资 本边际收益的差异 从而导致投资 的产生 即障碍性贸易会刺激投 资 因此 蒙代尔得出的结论是 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即 31 中国经贸 国际贸易 2008年 第8期 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 而资 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21 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贸易替 代效应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 大市场 几乎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 的人口总和 随着改革的推进 人 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还将 持续提高 收入的多层次性造成了 市场的多层次性和丰富多彩的多元 化需求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被越 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认可 因此外 商在华投资的直接动机之一是抢占 中国市场 由于中国引进外资主要侧重于 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跨国公司投资 而中国对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所 拥有优势的电子 微电脑技术 能 源设备 通讯工具等产品的进口需 求又长期受到被动压制 因此发达 国家以技术换市场的投资策略便取 得巨大成效 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 时 利用其技术优势 进一步强调 中国市场的开放 以在中国获得越 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来自欧盟 日 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 中国很多行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性 投资 从它们拥有技术优势的高科 技产品如电子 微电脑技术 能源 设备 通讯工具 到市场容量巨大 的民用产品如轿车 洗涤用品等 跨国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出 击 抢占了中国巨大的市场 这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推 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这种市 场导向型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竞争 机制 示范和模仿以及人力资本的 流动等多种渠道产生技术溢出效 应 间接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由低 生产率 低技术含量 劳动密集型 产业向高生产率 高技术含量和资 本 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使中国 产业结构进入升级换代阶段 二是 替代了投资国的进口 跨国公司之 间的激烈竞争加速了中国新产品新 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从而使得中国 产业进入了进口替代阶段 并使进 口替代的速度加快 外商投资企业 生产的大量商品必然导致中国对投 资国的进口减少 进一步扩大中国 的贸易顺差 以中国汽车产业为 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国 产轿车己占据90 以上的国内市 场 如果没有建立合资企业 中国 的轿车产量将减少2 3以上 按照 每年需增加进口35万辆轿车计算 FDI企业大大减少了中国汽车进 口额 三 外商直接投资的顺差转移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 加强 对外贸易不再仅仅是发生在 进口国和出口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 关系 而是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地 区之间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 和转移 鉴于取得全面数据的困难 性及中美贸易顺差的典型性 下面 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 分析投资对 于贸易顺差的转移效应 同样 中 美贸易顺差问题也不仅涉及中美两 国 而是中国 美国及其他各经济 体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转移的结果 其中 以东亚地区的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尤为突出 这些国家或地 区通过对华直接投资进行产业转 移 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部 分转移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使中美贸易失衡更加严重 11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对 中国大陆FDI 首先考察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 来源地构成 以2007年为例 除 中国香港及英属维尔京群岛 开曼 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以外 韩国 日本 新加坡 美国 中国台湾是 对中国大陆投资最多的国家和 地区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 日本 开始向东盟和 亚洲四小龙 及中 国大陆转移电子装配产业 亚洲 表1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 单位 亿美元 年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合计占总FDI比例 2000291214192310671116148 2001431521152918941820122 20024119271239171081820163 20035015441933181291224115 20045415621531121481224144 20056513511721151381522196 20064610381921141061315130 2007351936181717901412109 资料来源 商务部外资司http www1fdi1gov1cn pub FDI wztj default1htm 41 中国经贸 国际贸易 2008年 第8期 四小龙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 竞争力 也纷纷向中国大陆进行直 接投资 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大量的 外资企业 从而向中国大陆进行劳 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的转移 由表1可知 日本 韩国 中国台 湾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在投资总 量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 21 中国大陆对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 观察中国大陆对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的贸易差额的变化情况 时 可以发现 在上述国家或地区 对华FDI保持较高比例的同时 中 国大陆与上述三地的贸易逆差也是 不断增长的 见表 2 31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对 美国的贸易顺差 在中国大陆对日本 韩国 中 国台湾贸易逆差不断增长的同时 上述三地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出现 减少或至少增速减缓的情况 见 表 3 41 顺差转移效应的机理 贸易顺差的转移实际上是东亚 地区分工形态发展的结果 20世 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亚洲地区各 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资企业大量的 投资 东亚地区形成了新的分工格 局 雁行模式 这是基于生产阶 段分工的一种垂直分工结构 具体 说 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属于发展 中国家 处于产业梯度的最底端 负责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中国台 湾 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地区 国家 和日本来完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 产 而最尖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则 在日本完成 三方清晰的产业梯度 表2 2000 2007年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 单位 亿美元 年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2000 114119205 2001 21161081722314 200250131301831418 2003147132301440316 2004208163441351213 2005164164171158113 2006240184521566317 2007318184761277516 资料来源 商务部综合司http zhs1mofcom1gov1cn tongji1shtml 表3 2000 2006年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 单位 亿美元 年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2000815155124178160197 2001690122130101152153 2002699179129196137166 2003660132131157141152 2004755162197156128179 2005825119160117127157 2006909166143193157169 资料来源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BEA 决定了彼此之间具有很强的贸易和 产业互补性 中国在最终消费品生 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韩国 中国台 湾在部分资本品及中间产品方面竞 争性较强 而日本的资本品和中间 产品生产在三方中具备最强的比较 优势 这种生产分工的最大特征就是 大量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等企业 通过对华投资 把生产的最后一道 工序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盟其他国 家 而中国大陆和东盟其他国家则 从上述国家 地区大量进口零部 件 这就导致中国制造业对全球呈 现巨大的顺差 而对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防火培训课件
- 茶叶加工培训课件图片
- 市场定位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河道保洁整治管理办法
- 油茶种植基地管理办法
- 泉州冬季果园管理办法
- 法院律师平台管理办法
- 注册咨询登记管理办法
- 电源适配器输出过压保护测试方法
- 强制执行的拘留申请书
- 电瓶车抵押给个人合同(2篇)
- 图说工厂品质管理
- (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英语试卷(含答案)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菏泽学院社会心理学(专升本)复习题
-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湖南省长沙市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外科学课件换药及拆线
- DZ/T 0462.8-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8部分:硫铁矿、磷、硼、天然碱、钠硝石(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