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垂直定位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早产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56例股静脉采血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斜角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垂直定位斜角穿刺法。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肿、淤斑发生率、误穿动脉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垂直定位斜角穿刺法定位准确、省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 传统定位法;垂直定位法;早产儿;股静脉采血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ing blood in femoral vein of preterm infants,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MethodTotal 156 cases of preterm infants received puncturing blood in femoral ve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76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8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punctured with traditional oblique angle positio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vertical positioning.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s one-time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ing,the qualified rate of sample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puncturing blood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mis-puncturing artery,ecchymosis and infection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Puncturing through vertical positioning takes on such advantages as accuracy,timesaving,higher successful rate,lower rate of incidence complications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 through oblique angle positioning.Key Words:Traditional position;Vertical positioning;Premature infants;Puncturing blood in femoral vein blood股静脉是新生儿常用的采血部位之一,因其不可肉眼直视,需依靠解剖标志定位,因此穿刺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早产儿发育较差,血管较细,给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笔者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股静脉解剖位置及早产儿皮下组织薄的特点,我们采用脐至腹股沟垂直线内侧斜角穿刺法(简称垂直定位法)1进行股静脉采血,收到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需股静脉采血的早产儿156例,胎龄最大35+6周,最小28+4周,体重最重2 502 g,最轻1 240 g,日龄028天。入院诊断有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的患儿已排除。两组患儿胎龄、日龄、体重、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方法1.2.1 随机分组:按患儿入院顺序降序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2斜角穿刺法(以下简称传统定位斜刺法),观察组采用垂直定位斜角穿刺法(以下简称垂直定位斜刺法)。操作均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成都双流双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操作护士在工龄、职称上无统计学意义。经查阅大量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明,股静脉采血斜刺法优于直刺法3-5。因此穿刺均采用30°45°斜形进针法。采血用时从股动脉定位开始至拔针。穿刺成功指一次成功取得所需血量。1.2.2 穿刺时的定位与操作:观察组采用垂直定位斜刺法,将患儿仰卧,助手站在患儿头部,分别用手及前臂固定患儿躯干及穿刺侧对侧大腿。操作者站在患儿头部,左手将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身体长轴成45°,膝关节屈曲呈直角 6(膝盖转向外侧、腘窝向内),从脐轮向腹股沟引一垂线,此垂线与腹股沟线交点为核心向外直径68 cm,用碘伏棉签消毒2遍,待干后右手持针斜面向上在腹股沟下约12 cm处与大腿平行与皮肤呈30°40°向交点内侧0.30.5 cm处斜行刺入,深度为11.5 cm或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进针并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回血,见有回血时停止退针并固定,抽取所需血量,拔针时助手协助压迫穿刺点后迅速拔针,压迫35 min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要同时压迫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防止压迫不当引起的血肿与淤斑。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斜刺法,患儿体位同观察组,操作者以手指触摸定位,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与其平行。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在搏动点内侧0.30.5 cm处为核心向外直径68 cm,用碘伏棉签消毒2遍,再用碘伏棉签消毒左手中指、食指2遍,待干后右手持针斜面向上在腹股沟下约12 cm处与大腿平行与皮肤呈30°40°向搏动点内侧0.30.5 cm处斜行刺入,余方法同观察组。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处理,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误抽动脉血及局部瘀斑、血肿、感染发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见表1。表1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3 讨论3.1 正确进行股静脉定位:股静脉穿刺成功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因此必须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7采用垂直定位法即将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卧位,从患儿脐轮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此垂线与腹股沟线交点内侧约0.5 cm处即为新生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点。3.2 垂直定位斜刺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护士用手反复触摸、感觉、判断股动脉搏动的位置所耗费的时间较多,不利于及时完成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医嘱,对医生及时诊治和对病情的掌握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而垂直定位斜刺法利用其解剖投影的定位法而获得较准确的股静脉位置。表1结果显示,垂直定位斜刺法一次穿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定位法(P0.000 5),而穿刺时间则明显短于传统方法(P0.000 5),在抢救时间上显示了明显的优势。3.3 垂直定位斜刺法可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有局部血肿、局部皮肤淤斑、感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局部血肿,常因误刺股动脉所致。误刺股动脉是在护士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下进行反复穿刺时而发生,而局部血肿的大小与局部压迫时间长短、压迫的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局部皮肤淤斑也多是因误刺股动脉后局部出血渗入皮下组织所致。感染则多由于局部皮肤清洁不彻底、手消毒不严或反复触摸局部皮肤时间过长而引起,轻则引起穿刺局部皮肤的红肿,重则引起全身感染。早产儿股动脉搏动不清晰,呈弥散状,在触摸定位时操作者自身指端动脉搏动易于干扰早产儿股动脉搏动的感觉,加之按照操作常规在触到动脉搏动后向内侧旁开0.5 cm对早产儿而言距离偏大,致使股静脉定位不准确,针头在体内反复提插寻找血管,易误抽股动脉,针尖在静脉内探来探去,易造成血肿、血标本溶血、或凝血8。而垂直定位斜刺法进针部位直观,无需用手触摸搏动点,避免了手消毒不彻底和反复触摸皮肤,只需消毒穿刺区,减少了穿刺点感染的机会。垂直定位斜刺法因其具有的定位准确、快捷、简便等优点,从而避免了以上并发症的发生。表1提示,误抽动脉血、局部淤斑、局部血肿、感染的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与传统定位斜刺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3.4 注意事项:进行股静脉穿刺,应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为危重症患儿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垂直定位时要特别注意,从脐轮引出的直线须与腹股沟垂直,否则,所得出的交点标志并不准确。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因此行股静脉穿刺前,应首先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并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引起感染。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早产儿皮下脂肪薄,斜刺角度以30°40°角为宜,针头不宜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9。若穿刺失败,应换另一侧进行,不宜在同侧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若误入动脉,则血液呈鲜红色,应立即拔针后应紧压510 min,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患儿体位的选择:患儿应采取平卧位,穿刺侧臀部稍垫高,充分暴露股三角,便于定位消毒及操作。在操作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窒息、呼吸频率异常及面色改变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参考文献】 1 詹汉英,王小东,鲁亚萍,等.专科护理操作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1-142.2 金汉珍,黄徳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4.3 陈 静,王 萍,毕 晶,等.婴幼儿股静脉采血直刺法与斜刺法影响血标本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9(9):975.4 陈 丽.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用于小儿股静脉采血J.护理学杂志,2006,6(11):45.5 董智红,张永梅.早产儿股静脉采血致股动脉损伤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11(21):73.6 吕 青,霍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