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估衣小学吴守涛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对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研究性,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养成创新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好奇。童年的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童年的瓦特对沸腾的水使壶翻动产生了好奇,后来发明了蒸气机。其实,孩子都是怀着种种好奇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了好奇心,他们就对未知世界充满着浓浓的兴趣,从内心深处滋生出探究的动机,孩子的创新的热情悄悄在这里萌发。遗憾的是,由于受不良家庭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的好奇心从一开始就或没被发现,或倍受冷落,或予以制止,或随便搪塞。 孩子的好奇心刚刚萌发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例如:孩子问:“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亮?”妈妈心不在焉地说:“真笨,天上的星星本来就亮!”孩子又问:“那白天星星咋不亮?”妈妈生气地说:“不知道!”在我们的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一个个不经意的“不知道”,一个个挫伤孩子自尊心的“真笨”,使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少,学生慢慢地对社会、大自然、课本就变得木然了,久而久之也自然变成了言听计从的书呆子。孩子的好奇心就像荷叶上的露珠,它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脆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唤醒、激发和精心地呵护,用赞美的阳光让好奇的雨露发出多彩的光芒。二、基础是创新的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一个人即使有点创新的天赋,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创新水平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没有知识的底气,不会有创新的灵气。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就等于在石头上种草,劳而无获。贝多芬如果没有音乐基础,再好的天赋,也不会创作出那么多惊人的名曲;很难想象一个连写字基本功都没有的人,会成为书法家;如果一个人没有大量语言的积累,他的文化素养好不了,也不会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终日不学而苦思冥想是不会有创新收获的。没有坚实的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双基训练。“双基扎实”,这是我国教育的优势,只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改变,在加强知识获得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方法的习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把学生引向深入。理科如垒塔,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础之上,知道间的层递关系非常密切,往往是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后面与其相关的知识就很难理解。这座塔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强,这座塔越坚固,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越丰富。文科如聚沙,知识间的联系,也不是那么紧密,知识间的层递关系也不象理科那样明显。利用文科的特点,不断地吸纳、积累、感悟、内化,积累得多了思路就清晰了,思维就开阔了,创造性思维就灵活了。与此同时,就学生的方法和习惯而言,也是在不断的积累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创新素质本身也是如此。我们在开始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久而久之养成创新习惯,形成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精神。三、尝试是创新的摇篮尝试是人的需要。首先,尝试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人从诞生那一天起,都有了尝试的愿望。走路、说话不就是在自主尝试中学会的吗?尝试是人生存的需要,如果人没有尝试的勇气,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不要说进步就连生存也将面临种种困难;尝试是学习的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尝试性的学习;尝试能使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尝试也是人发展的需要,没有大胆的尝试,人类无法进步,社会也无法发展。很多发明创造都启源于尝试,爱迪生没有上千次的尝试,就不可能发明电灯;诺贝尔没有冒着生命危险的尝试,也不可能发明炸药。尝试是创新的摇篮。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剥夺孩子尝试的权力,扼杀孩子的尝试精神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孩子摔倒时,美国人只说三言两语鼓励的话,然后看着孩子直到他站起来。听说非洲有个民族的母亲模仿孩子,反复摔倒再起来,鼓励孩子尝试站起来。而中国的母亲大多会跑过去把他扶起来。传统的应试教学,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唯“标准答案”是从,教师或满堂讲,或满堂问,象有一只无形的手牢牢牵着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管理班级中,教师也常常包办代替,事事都认为学生办不好,越俎代庖。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被剥夺,自信被泯灭,个性被扼杀,久而久之,就养成办事唯唯诺诺的不良习惯,创新更无从谈起。著名专家、尝试教学法发明者邱学华说过:“学生能尝试,尝试能创新。”“学生能行,一定能行。”应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留心观察,让学生大胆尝试,先学后导,让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尝试中质疑,尝试中启智,尝试中拓思,尝试中激发创新的热情。四、想像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想像并非科学家、艺术家所有,它同样存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之中。想像往往给创造思维联系在一起,没有想像,就难以形成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没有想像,就不能理解文学作品的优美意境;没有想像,无法理解美术作品深刻的含义没有想象,创新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先将语言文字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当学到优美的诗句时,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相关的画面,当学到“把圆锥体展开得到扇形”时,头脑中就要想像出具体的形象来。其次,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空白”,交给学生想像的主动权,保证学生想像的时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独立的想像。在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明显地看到增加了想像作文的内容,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五、质疑是创新的蓓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尝试性的学习,必须会遇见摘不到的“桃子”,这是好事,学生质疑的越多,说明学生想的越多,提的问题越有价值,说明学生想得越深。但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生成了“饭来张口”的书呆子。有的教师总认为,学生质疑会误时误事,打乱自己教学时惯用的套路,怕自己收不了场,下不了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教育不单单是告诉,教育是保护,是对学生个性和尊严的保护,不让学生质疑就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教育是唤醒,质疑是对学生唤醒的很好方法。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备课力度,能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由硬变软。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开合有方,收放自如。不断点燃学生质疑的火花,不嫌其多,不怕其乱,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质疑的质量。这样,学生从不会质疑会质疑质疑多质疑好,久而久之养成自觉质疑的好习惯。学生创造思维的大门会不断地开启,会常常给你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一朵朵创新的蓓蕾会不断向你绽开。例如,邱学华在执教数学年、月、日时,一个学生对一年分成12个月,对1个月分成30天或31天产生了质疑。他大胆地提出1年可分成13个月,每个月全是28天,恰巧一年364天,多余的天数过新年,平年过一天叫小年,闰年过两天叫过大年。而且一个月恰好四个周,每天星期几全是固定的,非常好记。多好的质疑呀!这是传统教学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因此,要想使创新百花盛开,必须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唤醒,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质疑是创新蓓蕾。六、实践是创新的沃土“尝试”是初步的自我实践,目的是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在尝试学习中质疑。“实践”是深入性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动手动脑去解决实际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施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对语文的学习不是语文知识的钢性楔入,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大量的语文实践学习语文,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语文教学中,每节课前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我尝试,在尝试中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重整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并展开广泛的讨论。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激情,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然后再质疑,再实践,并相机指导迁移,从书内走向书外,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周而复始,不仅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的基础,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
- 物体系统的平衡
- 2025年肾脏病学影像学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道德讲堂课件
- 2025年康复医学康复方案制定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安全生产工作讲话讲解
- 2025年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科模拟测验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宣讲课件
- 2025年烧伤科烧伤护理与皮肤修复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pp课件
- 市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大型电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胸腰椎压缩骨折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管理方案
- 房屋征收业务培训课件
- 影视中的人工智能
- 中职口腔生理基础教学课件
- 气瓶检验人员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胰腺超声标准切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