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大全·地理·土石.doc_第1页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doc_第2页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doc_第3页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doc_第4页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故大全地理土石.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典故大全地理土石.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典故大全地理土石资料索引 作者:稻香老农 资料来源:稻香居 点击数:570 更新时间:2008-2-23 【捧土】东汉初,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负责讨定北边。渔阳太守抗命,朱浮写信给他说:“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见后汉书朱浮传。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唐李白北风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清唐孙华过淮阴见数百人舁土置城下问之云河堤欲溃将以土塞城门诗:“精卫衔石心已尽,孟津捧土谁能壅。”另参见人事部谬误“孟津捧土”。 【一丸泥】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晋书四夷传吐谷浑:“以一丸泥封东关,封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唐李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三尺剑,封缄一丸泥。”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一:“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宋王安石西帅诗:“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明夏完淳大哀赋:“封函谷之一丸,据雍州之九郡。”参见武备部军旅“一丸封”。 【曳泥途】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唐丁泽龟负图:“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参见人事部雅逸“曳尾”。 【虫沙】比喻战死的兵卒。亦泛指死于战乱者。唐黄滔周以龙兴赋:“子蛮貊而虫沙附,甲忠信而鬐鬣张。”金元好问酬中条李隐君邦彦诗:“虫沙非故国,人物自名流。”清赵翼灵谷寺诗:“于兹建道场,普度虫沙族。”参见人物部其他“虫沙猿鹤”。 【射工含沙】常比喻暗中作祟的小人。射工,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清尤侗周栎园司农席上赠:“盛名所集谤亦起,射工含沙应龙囚。”参见动物部鳞介“短狐”。 【博浪沙】地名。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于此。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参见人事部冤怨“博浪飞椎”。 【死灰】火灭后的冷灰。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元吴氏寄外诗:“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形容颜色惨白。史记滑稽列传:“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明宋濂太白丈人传:“文中子面如死灰。”比喻败亡的人或事。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武侯独愤激不顾,收死灰于蜀,欲嘘而再然之,艰乎为力哉!”明刘基春秋明经吴入郢于越入吴:“死灰燃于会稽,而太子毙于姑蔑。”参见人事部冤怨“灰死”。 【劫灰】亦作“刧灰”、“刦灰”、“刼灰”。本谓劫火的余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宋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清金农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历尽刧灰人隔世,飚轮辗破轮升。”清黄遵宪铁汉楼歌:“颓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昆池”、九流部宗教“示劫灰”。 【复燃灰】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宋梅尧臣咏怀之三:“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另参见人事部冤怨“寒灰复燃”。 【秦灰】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明夏完淳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绮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秦灰犹未冷,汉道复衰絶。”元郝经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刼空。”参见人事部冤怨“焚阶”。指秦始皇焚书之火。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摭拾秦灰之后,宝藏汉壁之先。” 【元规尘】东晋庾亮,字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西风尘”、器用部日用“扇隔元规”、政事部忠直“遮王导”、政事部贪鄙“污尘埃”。 【拜后尘】谓迎候显贵,望见车尘即行叩拜。形容卑躬屈膝或敬畏的神态。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清舒位石季伦潘安仁:“思归引与闲居赋,何苦低头拜后尘。”参见政事部贪佞“望尘拜”。 【海尘】唐李贺天上谣:“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参见地理部土石“桑田”。 【甑中尘】后汉书独行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以为莱芜长。后以“甑中尘”形容家贫断炊已久。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参见人事部贫贱“欲生尘”。 【女娲石】本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之石。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娲媧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宋梅尧臣苦雨诗:“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媧石。”后称具异彩之石为女娲石。太平御览卷五二引南朝宋王歆之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峩峩秀上,切霄怜景,名曰女娲石。”参见九流部神仙“女蜗”。 【支机石】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汉代张骞,谓骞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唐杜甫天池:“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唐宋之问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何景明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清赵翼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支机”、“支石”。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诗:“空接灵臺下,方恧辨支机。”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明张煌言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参见器用部车船“星槎”。 【石燕】咏雨。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组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颌顾如真燕矣。”北周庾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石髓空握】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南朝梁沉约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唐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石髓空盈握,金经闭不开。”参见九流部神仙“嵇生不遭逢”。 【叱石】古代传说故事。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晋葛洪神仙传:皇初平牧羊,为一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未归。其兄初起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见。平乃往,言:叱!叱!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清吴伟业归云洞:“晚向洞中眠,叱石开百武。”参见九流部神仙“金华牧羊儿”。 【白石】咏神仙。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大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亦食脯饮酒,亦食谷食。日行三四百里,视之色如四十许人故时人呼白石先生为隐遁仙人。”又卷六:“焦先者,字孝然,河东人也,年一百七十岁。常食白石,以分与人,熟煮如芋。”北周庾信奉和赵王游仙:“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另参见植物部草本“仙人芋”、九流部神仙“白石先生”、器用部饮食“餐白石”。 【衔石】即精卫填海典。唐罗隐子规:“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 【望夫石】喻妻子思念丈夫,或形容精诚之至。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投,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因以为名焉。”唐元稹春六十韵:“望夫身化石,为伯首如蓬。”另参见伦类部亲眷“石望夫”、器用部宫室“望夫台”。 【裂石】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金元好问东丹骑射:“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清邓显鹤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君试日,以中石饮羽命题,备举熊渠、养由基、李广三事。”参见人事部秉性“石饮羽”。 【漱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漱石枕流”或“漱石”形容隐居生活。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之二:“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明黄瑜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于道。”清张潮坚瓠余集序:“耕云钓月,睥睨天地之间;潄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枕流”、人事部雅逸“漱流”。 【燕石】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晋葛洪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资之宝,以竞燕石之售哉!”唐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石齐。”石,一本作“珉”。清胡凤丹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燕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用为自谦凡庸之词。晋郭璞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宋苏轼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另参见人事部谬误“什袭收藏”。 【鞭石】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谢娥入海而增喟。”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参见九流部神仙“驱石”。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唐杜甫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耕岩】汉名士郑子真(名朴)隐居不仕,耕于岩石之下。见汉扬雄法言问神。后因以“耕岩”指隐居。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诗:“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宋辛弃疾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参见地理部土石“郑生谷”。 【八砖】指人性懒。唐李肇翰林志:“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中日及五砖,为人直之候。李程性懒,好晚入,恒过八砖乃至,众呼为八砖学士。”新唐书李程传:“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宋崔遵度属疾:“八砖非性懒,三昧减心忧。”另参见人物部秉性“过八砖”。 【长平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舆。”赵王令赵奢将兵救韩,“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唐李白发白马:“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李白赠常侍御:“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参见武备部军旅“振瓦”。 【运甓】典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运甓”比喻刻苦自励。宋苏轼送公为游淮南诗:“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清李渔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待学那陶侃运甓扰闲身。”阳兆鲲辛亥生日感赋:“运甓朝朝磨虎臂,枕戈夜夜数鸡声。”亦作“运百甓”。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诗:“长沙励志向中原,朝暮州斋运百甓。”另参见地理部土石“运甓”、人物部其他“运甓翁”。参见人事部志趣“运甓”。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与八公登此山,故名。东晋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谢玄大败前秦苻坚兵于此。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唐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 【弓挂天山】指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显庆初,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矢,射杀三人,九姓气慑遂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见新唐书薛仁贵传。后因以“弓挂天山”指安抚边疆。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诗:“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参见武备部其他“三矢平虏”。 【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三国魏曹植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慕容德北登社首山,东望鼎足,因目牛山而叹曰:古无不死!怆然有终焉之志。”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明何景明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牛山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人事部情感“牛山悲”。 【玉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唐李商隐玉山诗:“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清洪升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緑回肩招许琼。”徐朔方注:“玉山,西王母住的仙山。”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裴楷字)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邱墟,风神磊落,玉山秀立,乔松直上。”唐贾岛上杜驸马诗:“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清纳兰性德贺人婚序:“临琪树于崔生,照玉山于裴叔。”参见人体部肢体“玉山”。另参见人事部狂放“玉山颓”。 【龙山】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会”代称重阳登高聚会。唐朱湾重阳日陪韦卿宴:“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 【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宋沈构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东山丝竹渺前尘。”另参见人物部将相“东山起”、人物部圣贤“东山谢安石”、人事部雅逸“东山高卧”、人事部志趣“东山趣”。 【西山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因以“西山爽”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唐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诗:“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亦省作“西爽”。宋李曾伯避暑赋:“拄西爽之笏,揖南熏之琴。”参见人事部雅逸“拄笏看山”。 【远山】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唐崔仲容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宋范成大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人体部头面“远山眉”。 【华山归马】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唐张碧野田行:“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参见武备部其他“归马华山阳”。 【买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晋戴逵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峰景行,墻仞悬绝。”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于浯溪之间,不徒言哉。”唐温庭筠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参见人事部雅逸“支遁隐”。 【巫山】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明梁辰鱼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巫山之梦。”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 【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唐孟浩然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羊叔子镇襄阳,尝与从事邹湛登岘山,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叹,岘山因是以传。”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参见器用部宫室“堕泪碑”。 【荆山产美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参见器用部珍宝“和氏玉”。 【南山铁案】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磑,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清黄遵宪感事:“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参见政事部忠直“铁案”。 【南山捷径】指隐居沽名而求做官,或喻投机取巧的便捷途径。新唐书卢藏用传:“(卢藏用)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询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宋范成大逍遥席上赠张邦达教授:“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南山捷径”、政事部议政“捷径终南”。 【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巅。”参见人物部圣贤“夷齐”。 【泰山毁】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唐刘斌和谒孔子庙:“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参见人事部病死“泰山颓”。 【盐坂】指虞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中条山。传说伯乐逢骐骥困盐车于此。唐李贺马诗之十一:“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参见器用部车船“盐车”。 【勒燕然】咏边塞立功。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唐姚合送任畹评事赴沂海:“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另参见武备部其他“燕然功”。 【鹿门】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明杨慎霞邱归引:“鹿门栖隐处,行与老庞邻。”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鹿门携妻子,休俟临卭致骑从。”参见人事部雅逸“庞公隐”。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晋陶潜桃花源诗:“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唐王湋送王闰诗:“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参见人事部寿考“四老”。 【愚公移】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清赵翼漫兴之二:“日虽夸父身能逐,山岂愚公力可移?”另参见人事部志趣“移山志”、人事部寿考“愚公”。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参见九流部神仙“徐市”。 【蓬莱峰】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唐独孤及观海:“迢遥蓬莱峰,想象金台存。”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三山”。 【鳌山】宋元时俗。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宋李宗愕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应念鳌山方并宿,紫泥封后独频伸。”参见动物部鳞介“钓鳌”。 【狐丘】狐穴居之小山。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子可谓守培塿,玩狐丘,未登阆风而临云霓。”喻故土。宋刘过谒江华曾百里诗:“狐丘未死归心切,未有相如驷马车。”参见人事部情感“狐首丘”。 【郑生谷】喻隐居或隐居之所。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及(扬)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另参见地理部土石“耕岩”、人物部圣贤“郑夫子”、人事部雅逸“谷口耕”。 【封泥谷】指函谷关等险要。唐骆宾王北眺舂陵:“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参见武备部军旅“一丸封”。 【律通谷暖】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唐沈佺期喜赦:“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参见天文部时令“邹子律”。 【愚公谷】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又屈而迳杜山北,有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唐王维愚公谷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另参见人事部雅逸“谷名愚”。 【武陵洞】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唐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宛谓武陵洞,潜应造化移。”参见地理部水流“桃源”。 【金穴】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后汉书郭皇后纪上:“况(郭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雨露偏金穴,乾坤入梦乡。”唐张说虚室赋:“朱门金穴,恃满矜隆。”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后亦用以代指外戚家。清赵翼怀塞外友人诗:“岂期飞语传金穴,竟掛弹章出玉门。”另参见地理部土石“金穴”。参见人事部富贵“金穴”。 【狡穴】指狡兔之穴。宋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鸱。”参见动物部走兽“兔藏三窟”、 【混沌穴】浑然一体,不可分剖貌。宋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参见人体部头面“凿窍”。 【梦蚁穴】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梦见自己当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一时好不威风。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宋黄庭坚次韵十九叔父台源:“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参见人事部睡梦“南柯一梦”。 【赵坑】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活埋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以指军事上的惨败和灾难。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冯浩笺注:“此言纵未能灭我王室,而困守围城,何以免害。”参见人事部冤怨“长平苦”。 【秦坑】指秦始皇坑儒事。唐张说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前蜀杜光庭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鲁壁;虎符龟箓,难访于秦坑。”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秦坑之祸。”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参见人事部冤怨“焚坑”。 【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部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南朝梁吴均咏怀:“二顷且营田,三钱柳饮马。”元萨都剌上赵凉国公;“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另参见人事部雅逸“二顷田”。 【求田】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参见人事部秉性“豪气元龙”。 【邵平田】秦广陵人邵平,在秦亡后,种瓜长安城东之青门。后因以“邵平田”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诗:“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清侯方域送练三贞吉诗:“贫安原宪宅,力种邵平田。”参见植物部草本“东陵瓜”。 【桑田】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自悲生死促。无暇待桑田。”另参见地理部土石“海尘”、地理部水流“沧海”、人事部其他“桑田变”。 【蓝田】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汉班固西都赋:“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后遂借指蓝田之玉。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 【京兆阡】汉书曰:原涉自以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大治冢舍,周阁重门,初武帝时,京兆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阡,涉墓之,乃买地开道,立署曰南阳阡,人不肯从,谓之原氏阡。唐王维哭祖六自虚:“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参见地理部城建“新京兆”。 【牛眠地】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