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探索新模式.doc_第1页
创新 探索新模式.doc_第2页
创新 探索新模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 探索新模式湖北职院快速崛起启示录之一今年月日,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新生把学院千余平方米的报名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校园招生网站点击率持续攀高,咨询电话被打爆。上线报考湖北职院的考生达万多人,远远超过了招生录取计划。学校不得不忍痛割爱,有近一半的学生档案被退回。  短短年的艰苦创业,就得到市场的丰厚回报,湖北职院的创业者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年前,这里还是田埂交错、沟壑纵横的空旷之地;转眼间,这里可开鹿鸣之宴,可赋菁莪之诗。 月日,站在花团锦簇、湖清柳绿的校园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友清笑容灿烂。指点着周围气势宏大的建筑群,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已经很难让师生们想象当年是怎样在一片荒地上创业的了。”实际上,李友清所说的“当年”,也仅仅是年前。 湖北职院前身是孝感职业技术学院,是年由孝感市的教育学院、财贸学校、卫生学校和机电工程学校四所学校合并组建的,为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批所高职院校之一。 当几个院领导初到学院时,办公无地点、开支无经费,休息无住所。合并之初,两个分院还背负着多万元债务包袱。在职职工的工资、学院的开支经费及一期工程建设所需亿元资金完全靠自筹解决。院领导在深入调查中发现,学院面临的困难虽多,但首要问题是由于四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部分干部教职工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对组建新学院的思想不统一,人心就像分布在孝感市区不同角落的所学校一样,七零八落。 真正的合并是人心的整合。学院党委把统一思想放在首位,在全院教职员工建设学院动员大会上,李友清说,合并组建新学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只有在战略上站得高一些,牢牢把握住高职教育的市场趋势,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学院才能绝处逢生。 学院党委围绕“职院建设需要我,我为职院做什么”这一主题,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为期个多月的学习、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全体教职工顾全大局,思路清晰,目标长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有力推进了四校合并进程。 学院起步初始,面临教育部对全国高职院校进行评估验收。如果不在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完成教学实验大楼、综合大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结果只有一个:面临“摘牌”。 此时的职院,“兜”里没有什么钱,近千名教职工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办学?要在一片空地上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学,岂非天方夜谭? 如何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之一?一个“建”字,让学院领导坐卧不安,倍受煎熬。 按常规路子,学院花几年时间也凑不齐这笔启动资金。 路在何方?年初,学院班子成员到南方考察,在广州找到了办学的“新钥匙”。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职校,是弟兄俩筹措万元,在几十亩地上办起的一所学校,他们利用各方亲朋关系网络了余家企业,学院为这些企业定向输送合格的毕业生,白云职院也因此红火起来。李友清当时就想,湖北职院起步条件比白云职院要好,又有办学基础,人力资源丰富,只要观念跟上了,战略定对了,一定能比他们办得更好。 考察回来,李友清代表院党委和盘托出想法:“穷国办教育难。我当过县市的书记市长,学校不能瞅着地方财政拨款搞建设。我们地处中部,要为建设一流高职学院找到一条路子。手里没有钱,我们却有一笔无形资本学院这块牌子。可以考虑把学院引向市场,让社会参与办学。” 学院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按照民营机制的思路,面向市场办学,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盘活内部资源,引进外部资金,建立起多元化投资、筹资机制。 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引资、借贷、募捐、争取各级政府投资或政策支持等多种形式,学院很快就筹集资金多万元,如期启动一期工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在后勤实现一次性剥离改革成功后,学院尝试以企业运作方式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把后勤总公司的部分设施项目以股份的形式向社会和教职工出售,盘活了固定资产,将流动资金用在教学实训这个刀刃上。 奔跑在创业的路上,学院领导与时间赛跑,惜时如金。李友清和他的同事们在南方考察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建设时,一下车就跑进了学校。走出校门,他们又直奔车站机场。四天时间,考察组吃了八餐方便面,奔波深圳、广州等地,取回了“真经”。南方归来,院领导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正在建设的工地。 凭着这种艰苦实干的韧劲,湖北职院赢得了时间给予的机遇和回报。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紧张建设,学院教学实验大楼、综合大楼、学生食堂拔地而起,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前来评估验收的教育部、教育厅专家对学院领导说,湖北职院建设规模大,起点高,速度快,提前达到了验收指标,赢得了比同类高校先行一至两年的宝贵时间。 年的滚动发展,学院共投入建设资金亿元,目前校园面积达亩,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到万人,教职员工的年均收入较合并之初增长了。而学院没有欠一分钱的债。 年月日,在学院挂牌周年暨新校区落成典礼上,原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由衷地对学院领导讲:即使有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建设成这样美的学校实属不易,而你们是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做到的,真是创造了中国地方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 围棋讲究造势,实力不够可以由厚势弥补。不在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上造出“势”来,怎会有学院的持续发展?如同下棋。如果一个棋手只知道造势而忽视实地,棋至中盘可能就败局已定。 与一期工程建设同步,人力资源开发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怎样重新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人的潜能,吹皱湖北职院一池春水,实现湖北职院快速崛起? 院长彭汉庆说,与在一片空地上建校园相比,这是学院跨越式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湖北职院领导很欣赏这句话。 支点从何而来?学院党委先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这块硬骨头“啃起”,实行大刀阔斧改革。 学院领导考察了省内外多所高校,请教上百名专家,走访近千名教工,先后拿出几套改革方案反复讨论论证,最后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学院实际的改革方案。 学院所有教职员工实行竞争上岗,不设无事之岗,不用无用之人,不发无效之钱。年来组织多人次进行了轮批次竞争上岗,打破了“板块”结构。 与之配套的措施有二:以岗定薪。推行岗位系数工资制,将每个教职工的档案工资分成:,作为基本工资,作为浮动工资列入岗位工资,按数量和质量分档核发,拉开分配差距;学院对每个岗位制定了规范的岗位职责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按比例实行末位待岗。 方案运作起初,把改革变成全校上下的共识遇到的阻力在所难免。部分教职工习惯了“吃大锅饭”。有的教师说,“从来是我考别人,怎么现在又重新考起我了”。一时,阻力重重。学院班子成员首先统一思想,顶住各方压力,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陈其利害:“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不进行改革,学院只能是一潭死水,无从谈发展。” 由于思想工作的细致到位,在竞争中落岗人员没有一人找组织扯皮。 回想人事、分配制度的突破,负责起草改革方案的副院长李旭东用“胆颤心惊”形容当时的心境。“不过最终,改革关键是改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