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_第1页
SARS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_第2页
SARS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_第3页
SARS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_第4页
SARS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RS的中医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仝小林 SARS 21世纪全球第一场瘟疫1 2003年7月11日WHO 全球29个国家 8437例死亡 813例中国 7754例死亡 730例2 目前尚无有效西药 中医药值得探索 3 WHO肯定了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潜在优势 SARS的特殊性 1 是瘟疫而非普通的温热病 传染性2 与出血热 流脑 乙脑 腮脑等不同 人传人3 医护人员占很大比例 SARS治疗的特殊性 难以一人一方 一天一剂鱼龙混杂 真SARS与非SARS激素对证型的干扰中医多数不在主战场或被编制到西医队伍 SARS科研的特殊性 行政命令 难以随机入组获取资料极其艰难 传真病区里不可能时间过长舌脉的干扰 手套和激素以治疗为主 西医对照组的中药使用医生的队伍复杂四班倒我和我的战友们 248 全世界的1 20 我的背景 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 SARS的后效应 超过了科研成果的本身 振奋了中医提高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中央领导的重视老百姓的认同 一个手机短信 医生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受到瞩目 因为他们在打着一场全世界都拥护的战争 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也许来不及多想 你也许来不及告别爹娘 穿上圣洁的衣装 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 南丁格尔的誓言在耳边回响 白求恩的精神在胸中激荡 你从死神的手中夺取生命 你从战友的目光中获得力量 平时的甜蜜微笑 战时的英姿飒爽 平时的温文尔雅 战时的气血儿郎 你用身躯筑成了保卫人民的铜墙铁壁 你用品格锻造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脊梁 课题组承担的课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SARS的中医临床研究 致谢 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院党委 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 感谢院科教部 信息中心 医务部 病案室 检验科 放射科 各病区主任 全体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的全力支持 感谢课题组顾问 著名专家晁恩祥教授的指导 课题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2临床疗效研究3相关临床表现研究 一理论研究 思路 新的疾病要从实际出发 临床资料采集方法 一线医生在病区诊治病人 观察表 问卷 电话随访 内容 病名 首发症状 初起证候 主症特征 病因病机 病程分期 证候演变规律 治则治法 方药 1SARS的中医病名 中医病名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一是病位 二是病性 三是属性 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将SARS命名为 肺毒疫 具体内涵如下 病位在肺 病性为毒 包括热毒 湿毒 血毒 属瘟疫范畴具有极高的传染性 2SARS的首发症状 根据我们对128例SARS患者的系统观察 总结出SARS患者的首发症状 发热87例 67 97 恶寒31例 24 22 乏力30例 23 44 头身痛20例 15 63 咳嗽15例 11 72 食欲不振15例 11 72 身困11例 8 59 腹泻8例 6025 咽痛5例 3 91 胸闷2例 1 56 痰中带血1例 0 78 SARS的首发症状 128例 2SARS的初起证候 根据我们对128例SARS患者的系统观察 发现了SARS患者的初起证候 初起证候以太阳经证者最多为75例 58 59 其次为卫分证或卫气同病者28例 21 88 湿热郁阻表里同病者21例 16 41 余为少阳经证 太阳少阳经并病者及其它4例 3 13 SARS的初起证候 128例 3SARS的主症特点 发热 阶梯热双峰热或三峰热 热不为汗衰 汗后热更进 热虽高但热感不显 恶寒多始终伴随发热 喘 热退而喘憋突现 典型病例发热期与喘咳期界线清楚 退热1 2日喘咳突现 气促喘憋 或咳或不咳 有肺喘与心喘之分 肺喘气促喘憋吸不进气 自觉前胸后背憋闷 平卧减轻 侧卧或坐位加重 心喘则表现为气上不来 从咽至腹如压石头 动则气喘 心累乏力 咳 干咳较多 多与喘同时出现 也有发病即咳者 重者咳剧 胸痛 不能入睡 多因喘憋而咳 越咳越喘 舌象 早期舌色红但苔不黄 苔白而腻 甚或积粉 舌色之热象与苔不成例 苔黄为热深的标志 舌暗者肺片显示病变重 用激素后舌红齿痕更明显 与激素为火毒之品加重热势及水钠潴留有关 发病初期至中后期 苔黄腻舌胖大有齿痕者居多 此为瘟疫特点 非由外湿 实由疫邪入胃伤脾而产生之内湿所为 故发病多有纳差 脘痞甚或恶心呕吐 腹泻等 4SARS的病期 根据我们对26例死亡病例的病情演变的全过程分析 根据主要症状出现和消失时间的计算 病期大致以8为期数 即发热期8天 喘咳期8天 喘脱期8天 由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平均为24 6天 小于50岁者平均为29 16天 大于50岁者平均为21 78天 根据我们对128例SARS患者的病情演变的全过程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4 1发病伊始 以发热为主 寒热相伴 出现发热的95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1 4天 50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8天 而平均热程 发热时间 是6 6 3 2天 在此区间内发热症状出现几率最高 均值达到94 4 22 8 形成发热期 4 2发热之后 咳喘症状明显出现 出现咳嗽的95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7 12天 50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3天和第17天 而平均咳程 咳嗽时间 是12 3 6 2天 在此区间内咳嗽出现的几率最高 其均值达57 8 1 而喘憋多与咳嗽相继或相伴出现 出现喘憋的95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13 17天 50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7天和第23天 而平均喘程 喘憋时间 是11 2 7 0天 在此区间内喘憋出现的几率最高 均值达到55 7 5 咳嗽与喘憋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 相互重叠 形成喘咳期 4 3若喘憋症状明显后延 而出现心悸 汗出变化的95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18 23天和第9 20天 50 的分位数在发病的第10天和第4天 部分病人随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进入喘脱期 4 4第23天之后大部分病人进入恢复期 SARS的证候演变规律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将肺毒疫 SARS 分为五期 潜伏期 发热期 喘咳期 喘脱期 恢复期 发热期又可分为发热初期 壮热期 热毒期 喘咳期分用激素和未用激素两种情况 恢复期又可见五种证型 轻症可由发热期径直入恢复期 重症则可两期甚或三期重叠 病期长短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的毒力强弱 基础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年龄等 基础病严重者 常不是死于SARS本身 而是死于基础病加重 5各期主要症状分布 6主要症状随病程的发展变化 7各期症状趋势图 8舌象 8 1各期舌质 8 2各期舌苔 二临床疗效研究 1 单纯中医药治疗普通型SARS 1 1方法 运用十二个中医处方和相应静脉用中药对中日友好医院SARS十二病区收治的11例SARS病人进行治疗 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药 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 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 不使用抗生素 通过退热时间 影像学改变时间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等来评价疗效 1 2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5月3日修改后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1 3结果 a退热时间 在2到7天之间 b胸片 9例肺部阴影基本吸收 平均吸收时间 14 56 6 71天 好转2例 c平均住院时间 20 45 6 04天 d平均住院费用 人均住院费 7024 41元 人均药费 3874 83元 e转归 11例病人无一例转为重症 痊愈出院 1 4结论 1 普通型SARS病人可以采取单纯中医药治疗 2 中药在退热 恢复淋巴细胞 改善炎症吸收方面 具有良好的疗效 3 在肝功 肾功 血常规等方面 中药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4 中医药治疗可以避免因大量使用激素 抗病毒药物等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5 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天数 2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 2 1方法 选择2003年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市酒仙桥医院住院治疗SARS病人 共收集完整病例237例 其中西医治疗组115例 男性62例 女性53例 采用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治疗指导方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2例 男性65例 女性57例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 两组比较 性别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2检验 p 0 05 性别分布 中西医结合组122例患者中 男性65例 女性57例 西医治疗组115例患者中 男性62例 女性53例 两组比较 性别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2检验 p 0 05 年龄分布 中西医结合组最小年龄11岁 最大85岁 平均9 84 13 11岁 西医治疗组最大年龄82岁 最小15岁 平均36 19 13 29岁 两组比较 年龄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检验 p 0 05 基础病变 中西医结合组有21人合并基础病变 西医治疗组有23人合并基础病变 分别为高血压病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脑血管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支气管炎 青光眼 硬皮病等 2 2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5月3日修改后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2 3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组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方案 用药 选用抗生素 抗病毒药 免疫增强剂 糖皮质激素 三联或四联治疗 并给予积极补液 对症处理 吸氧或机械辅助通气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分四期 发热期 喘咳期 喘脱期和恢复期 治疗 同时配合西药及中成药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方案 用药 选用抗生素 抗病毒药 免疫增强剂 糖皮质激素 三联或四联治疗 并给予积极补液 对症处理 吸氧或机械辅助通气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分四期 发热期 喘咳期 喘脱期和恢复期 治疗 同时配合西药及中成药进行治疗 发热期 初期 发热1 2天 邪在卫表 治则 疏风清热 解毒化湿 口服SARS1号 芦根方加减 方 同时用双黄连粉针剂 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点滴 芦根30金银花30蝉蜕6僵蝉6杏仁10生苡仁30佩兰6 壮热期 壮热期 发热3 5天 邪热壅肺 治则 清热宣肺 解毒活血 口服SARS2号 麻杏石甘汤加减 方 同时用清开灵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炙麻黄10生石膏30杏仁10金银花30芦根30黄芩10桑白皮30赤芍30 热毒期 热毒期 发热5天以上 气营两燔 毒瘀互结 治则 清气凉营 解毒活血 口服SARS3号 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 同时用醒脑静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生石膏60芦根60黄芩15生地30水牛角60 先煎 生大黄6赤芍30红花10 喘咳期 应用激素 阴虚火旺 血瘀水停 治则为滋阴降火 活血通络 解毒化湿 用SARS4号方 生地黄30黄柏15知母15生甘草10地龙10赤芍30泽兰30太子参15 未用激素 未用激素 肺热壅盛 痰瘀互结 治则为泻肺平喘 通腑活血 口服SARS5号方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黄芩15桑白皮30全栝楼30葶苈子15杏仁15地龙10赤芍30生大黄6 喘脱期 宗气外脱 症候 呼吸频数 心率加快 汗多 神疲等 舌红或淡红 苔薄白 脉细数无力 治则 益气固脱 活血化瘀 方药 SARS6号方 太子参 黄芪 山茱萸等 同时用参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太子参30黄芪30山芋肉15麦冬30地龙10红花10 元气外脱 主症 呼吸浅促 心率加快 大汗出 四肢凉冷等 舌淡红或淡紫 脉疾数无力 治则 温阳固脱 活血化瘀方药 SARS7号方 吉林人参 淡附片 黄芪等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 吉林人参15淡附片10黄芪30山芋肉30桃仁10红花10 恢复期 心脾两虚证 益气健脾 养心安神 口服SARS8号方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静脉点滴 心肾不交证 交通心肾 养血安神 口服SARS9号方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 肝经湿热证 清肝泄热 解毒化湿 口服SARS10号方 同时用苦黄注射液或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 火毒伤阴证 清热解毒 滋阴降火口服SARS11号方 肺络徵积证 益气润肺 化痰通络 口服SARS12号方 2 4结果 2 4 1退热时间 与西医组比较 p值 0 05 2 4 2症状好转情况 咳嗽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为9 32 00 4 30天 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12 51 7 02天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呼吸困难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8 15 2 69天 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11 06 7 08天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全身违和症状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为6 37 2 49天 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8 74 3 03天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2 4 3血常规 与治疗前比较p 0 05 2 4 4ALT AST LDH 与治疗前比较 p 0 05 p 0 01 2 4 5T淋巴细胞 2 4 6影像学 2 4 7病情转归 与西医治疗组相比p 0 05 2 4 8结论 中药治疗退热效果良好且热退后体温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临床观察再次发热的例数明显少于西医组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退热时间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 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3其他 3 1根据我们对26例SARS死亡病例的分析 发现了SARS死亡病例的中医证候类型主要为喘脱 心阳暴脱 厥脱三种 发现了SARS病人的死亡特点具有葡萄串样聚集的现象 3 2根据我们对198例SARS患者肝功情况的分析 发现SARS患者肝损害主要是SARS Cov病毒直接损害导致 与治疗药物的相关性不大 三相关临床表现研究 1类固醇性糖尿病 1 1132例SARS患者中95例 71 9 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中既往无糖尿病的病例中有36 3 33 91 在激素治疗期间发生了糖尿病 最大剂量组 160mg d 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最小剂量组 80mg d 的5倍 64 7 vs13 疗程 3周组是 3周组的3 6倍 61 9 vs17 4 而每日平均剂量 90mg同时疗程 15天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仅为10 5 表明使用激素日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都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但日剂量过大似乎更重要 1 2超大剂量的激素在年龄大于50岁者使用1周就可引发糖尿病 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发生在年龄小于30岁 超大剂量使用激素疗程超过4周者 2抑郁与焦虑 对89例SARS患者住院期间的抑郁与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 SARS患者中 存在明显的焦虑 抑郁状态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年龄分布上 20岁至50岁之间的抑郁患者明显多于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 焦虑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均一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抑郁 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激素组 3肺纤维化 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防治SARS所致的肺纤维化 并有助于实现逆转 患者血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百分数的趋势可能是鉴别是否发生肺纤维化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4妇科 根据临床观察 有3 4的20 45岁的女性SARS患者出现月经改变 5眼科 部分患者眼压升高 与心理因素 使用激素和低氧血症相关 6心电图与心肌酶谱 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明显表现出类似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点 7超声 7 120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中 心脏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14例 70 0 左室舒张末内径轻度增大5例 25 0 心包积液1例 5 0 7 237例行腹部彩超检查的患者肝实质回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其中24例 64 8 患者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肿大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脏厚径增大 8放射学 8 1发现了SARS的相对特征性肺部CT表现 1 病灶呈多发性 两侧性分布 以两下肺多见 2 斑片状 大片实变影 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模糊影 伴有支气管充气征 3 肺泡内点状高密度影 4 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动态观察中发现病灶大小 数量及分布部位有迅速变化和进展 即在24 48h内有动态变化 8 2舌象与胸片表现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舌色越紫暗者胸片显示病变越重 8 3采用MRI对23例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的髋关节 下肢 肩 腰椎等部位进行38次扫描 其中7例病人加做X线平片检查 结果MRI显示 1 骨缺血坏死31个部位 股骨头28个 期16个 期8个 期4个部位 右胫骨平台下坏死1个 左右肱骨头各1个关节面下小斑片状坏死 2 骨梗死 1例重型SARS患者 双侧股骨头坏死 期 左肱骨头坏死 出现多处骨梗死 双侧股骨 双侧胫骨 双侧跟骨 双侧距骨 3 骨髓水肿48个部位 43个髋关节 3个胫骨平台下和2个肱骨头下骨干 4 髋关节腔积液16个 9个膝关节内发现轻度积液 9实验室检查 9 1SARS患者的大部分淋巴细胞及亚群均受到破坏 以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最为显著 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对于反应SARS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均有意义 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检测有望成为新的SARS实验诊断与监测指标 9 2伴随全面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有效活化过程有所改变 以重症SARS患者尤其明显 9 3伴随着全面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 SARS患者的CD4 T细胞的幼稚和记忆亚群均明显减少 重症SARS尤其明显 但在病程中可有轻度回升 在此过程中 相对于百分比而言 幼稚和记忆亚群的绝对值对于明确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其意义更为重要 几个问题的讨论 伤寒论之伤寒既是典型的瘟疫 流行性出血热初期治疗南北不同 但进入阳明治法则一 瘟疫初起发病形势多样 发于某经即为某经之证SARS邪伏气络 故死亡以喘脱为主 葡萄串样聚集的死亡现象有待证实 几个问题的讨论 辨病期的专方与加减辨证论治 SARS的传染性使辨证论治困难 关于乏力的虚与实 辨病期 原发病 年龄 发热期据乏力之轻重可断喘憋之程度 关于双峰热与三峰热 据热势的高低走势断疫毒之进退 关于 有胃气则生 关于激素 激素对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的影响 1 激素为火毒之品 2 伤阴分 阴虚火旺 3 潴水分 手胀 腿肿 舌苔厚 SARS的初起证候及传变形式 1 初起证侯多样 浮越于某经 即能显某经之证 2 外感热病传变形式 伤寒 太阳 少阳 阳明 太阴 少阴 厥阴温病 卫 气 营 血湿温 上焦 中焦 下焦瘟疫 膜原 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 舍于夹脊之内 去表不远 附近于胃 经胃交关之所 半表半里 3 九传 但表不里 但里不表 表而再表 里而再里 表里分传 表里分传而再分传 表胜于里 里胜于表 先表而后里 先里而后表 关于死亡特征 死亡具有葡萄串样聚集现象 关于病位1 气络为邪伏之所2 气络为邪发之所3 气络为邪阻之所4 气络为邪伤之所 关于病期划分肺毒疫分为五期 潜伏期 发热期 喘咳期 喘脱期 恢复期 关于治则治法除热务尽毒炎并治活血化瘀贯彻始终通腑泻肺下不厌早中药配合撤减激素预防截断发于机先 关于治疗要点1 抓主证重辨期2 抓主方重加减3 抓救急重成药4 抓病机重辨证 抓主症重辨期 初起 重在透邪热盛 重在清热喘憋 重在开闭喘脱 重在固脱后期 重在气阴 抓主方重加减 初起 银翘散 小柴胡 雷氏清凉涤暑法 热盛 麻杏石甘汤 气营两燔 清营汤 喘憋 葶苈大枣泻肺汤 泻白散 喘脱 参附汤 兼内闭 郁金 后期 沙参麦冬汤 抓救急重成药 清开灵 高热 气营两燔 双黄连粉针剂 清热解毒 鱼腥草 复方苦参注射液 抗病毒 生脉 参麦注射液 益气养阴 参附注射液 益气回阳固脱 复方丹参 灯盏细辛注射液 活血化瘀 抓病机重辨证 1 逐邪勿尽 逐邪勿拘结粪 热必清 毒必解2 活血化瘀贯彻始终3 热耗气热耗阴 先安未受邪之地 关于临床应用的方剂1 芦根方 达原饮 升降散 2 麻杏石甘汤3 清瘟败毒饮4 知柏地黄丸5 清气化痰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6 解毒活血汤 急救回阳汤7 沙参麦冬汤 归脾汤 抵挡丸 黄连阿胶汤 中医治疗瘟疫的实践1 历史上的瘟疫大家 张仲景 吴又可 杨栗山 叶天士 吴鞠通 2 解放后 乙脑 出血热 病毒性肺炎 腮脑 麻疹 病毒性高热 3 我们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经历周仲瑛教授课题组 多例出血热 4 多例急性肾衰 多例休克 死亡率由 4 单纯中医药治疗普通型SARS 1 为什么考虑单纯中医药治疗 西药的疗效未能证实而可能有副作用治疗出血热 病毒性肺炎的经历2 为什么只选择普通型 三例重证热退后才用激素 3 WHO的课题晚了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优势及时机 优势 复方的优势 多环节 多部位 多靶点辨证论治的优势 根据体质 原发病 病势进行个体化疗效的优势 减轻发热 缓解症状等方面时机 发热期 恢复期 以中医药为主喘咳期 喘脱期 中西医结合 获奖情况 1课题组的单纯中医药SARS的临床观察论文获2003年北京中医药抗击SARS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2课题组完成出版了一部由一线医生撰写的中医药治疗SARS的专著 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 该书获得了2003年度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3课题组负责人仝小林获2003年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卫生部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 4中医糖尿病科获卫生部先进基层党支部 课题成果课题组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杂志共发表论文28篇 其中国际2篇 英文杂志4篇 出版专著一部 并获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3次 其中国际会议7次 国内会议6次 1 发表论文 1 1国际发表2篇 1 HuijuanCui XiaolinTong PingLi etal Serumhepaticenzymemanifestationsinpatientswith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retrospectiveanalysis 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 2 仝小林 李爱国 张志远等 中医药治疗SARS11例临床观察 日中医学交流 2003 4 18 21 1 2国内发表23篇 1 仝小林 肺毒疫辨识 中医杂志 2003年12月第44卷第12期885 887 2 赵东 仝小林 段军等 肺毒疫 SARS 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初探 中医杂志 2003年9月第44卷第9期691 692 699 3 仝小林 陈晓光 李爱国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学报 2003年10月第18卷第10期603 608 4 李爱国 陈晓光 仝小林等 26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3年11月第11期31 35 5 张纾难 段军 张志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致肺纤维化61例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学报 2003年10月第18卷第10期609 610 6 贾立群 郝映旭 崔慧娟等 SARS患者舌象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 2003年7月第6卷第7期575 7 张志远 仝小林 李爱国等 89例SARS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33卷第1期 47 49 8 李海聪 赵东 陈晓光等 SARS治疗中激素副作用的中医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3年9月第1卷3期39 42 9 贾立群 郝迎旭 崔慧娟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典患者保肝及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 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 2003年8月第三卷第8期838 839 10 张纾难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致肺纤维化疗效总结及其临床特点的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03年7月第6卷第7期576 577 11 赵红 张志远 赵东等 SARS期月经失调发病机制的初探 中国全科医学 2003年7月第6卷第7期561 12 郑敏等 SARS患者心脏和腹部超声及相关指标变化的探索性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年第19卷第10期1251298 1299 13 李海聪 陈晓光 仝小林等 66例老年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年2月第23卷第2期77 80 14 邢小燕 李光伟 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年11月第23卷第6期361 363 15 李光伟 SARS病人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诱发高血糖的治疗感悟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6月25日第83卷第12期1009 1010 16 李光伟 警惕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中华内科杂志 2003年10月第42卷第10期678 679 17 张雪哲 王武 卢延等 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年9月第37卷第9期775 779 18 王武 张雪哲 卢延等 MRI观察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骨缺血性改变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年3月第38卷第3期1 4 19 张雪哲 卢延 王武 关注SARS并发症的影像学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年8月第37卷第8期678 679 20 张雪哲 薛爱华 积极主动地开展SARS的影像学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年6月第37卷第6期485 486 21 张远春 于雪莹 韩呈武等 重型和普通型严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初步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12月第26卷第12期781 784 22 张远春 孙瑞华 于雪莹 236例SARS患者外周血中幼稚和记忆CD4T细胞亚群变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3年第17卷第6期323 326 23 于雪莹 张远春 韩呈武等 240例SARS患者T淋巴细胞及活化亚群的变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年10月第25卷第5期542 546 2 出版专著一部 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 是一本临床一线大夫撰写的中医药治疗SARS的专著 根据对360例 包括我院对口支援单位 北京市酒仙桥医院的病例 SARS病人的临床观察和诊治 提出了 邪伏气络学说 总结了SARS病人的证候演变规律 主要症状特征 比较了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的疗效 并对单纯中药治疗SARS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图文并茂 立论新颖 对SARS的中医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SARS的中医证候学的演变规律方面 对SARS的首发症状和首发证候 证候演变规律 主症特征及舌脉特征等方面 激素对SARS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的影响 死亡特征及证候类型 SARS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并发症的治疗都做了系统地论述 该书获得了2003年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受到了日本 新加坡 香港 台湾及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3 参加学术会议 3 1参加国际会议7次 1 参加由中国医师学会和台湾医师学会联合举办的 SARS治疗经验交流会 CCTV 4 做了主题发言 2003年5月北京 2 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台湾医师学会 台湾中医师学会联合举办的 防治SARS两岸交流会 CCTV 4 做了专题发言 2003年5月北京 3 参加 东盟加中日韩 10 3 SARS防治高级研讨会 上报告了 中医药治疗SARS的临床观察 获得高度评价 2003年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