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章 综合检测卷.doc_第1页
必修1 第四章 综合检测卷.doc_第2页
必修1 第四章 综合检测卷.doc_第3页
必修1 第四章 综合检测卷.doc_第4页
必修1 第四章 综合检测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2010年北京西城模拟)下表为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四个国家2000年燃烧石化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读表回答13题。人口(百万)GDP(十亿美元,1995年)一次能源供应(百万吨油当量)CO2排放(百万吨)275.428986.902299.675665.441262.461040.311142.442996.77126.925680.57524.711154.8560.431755.62257.13373.261.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美国、中国、法国、日本C.美国、中国、日本、法国 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2.关于上述四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B.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C.国人均排碳量最低D.国的能源主要依靠水电3.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政策支持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全部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A. B. C. D.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资料表(单位:体积分数10-6),回答45题。时间含量工业化前(17501800年)2801958年3151990年3531998年3604.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5.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禁止燃烧化石燃料 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加强国际间合作A. B.C. D.“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焚烧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67题。6.此地可能刚刚经历了( )沙尘暴天气 冷锋过境 台风过境寒潮侵袭 气旋过境A. B.C. D.7.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危害D.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小麦生长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据统计,全世界的许多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回答89题。8.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C.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9.水资源是制约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大面积人工降雨 跨流域调水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止污染 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A. B.C. D. (2009年菏泽模拟)读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10.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11.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地震将频繁发生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8分,共56分)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年,南水北调首次实现对北京供水,需要在末端准备调蓄设施,一直关心北京水资源问题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认为,利用北京市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库”(地下漏斗)进行调蓄是最佳方案。材料二 图甲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等埋深线图,图乙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1)简述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原因。(2)在平面图中用A、B两个字母标出两个明显的地下水漏斗区,并说明其危害。(3)试分析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和主要解决方法。(4)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北京市长远发展的需要,试分析北京市应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参考答案1解析: 读表中资料可知,人口为2.75亿,GDP最高,一次能源供应最多,CO2排放最多,为美国;人口为12.62亿,GDP在四国中最低,一次能源供应居第二,CO2排放居第二,为中国;人口为1.269亿,GDP居第二位,一次能源供应较少,为日本;人口最少,为法国。 答案: C2解析: 国为美国,能源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国为中国,单位GDP排碳量最高;国为日本,人均排碳量高于法国;国为法国,能源主要依靠核电。 答案: B3解析: 中国为节能减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政策支持,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答案: C4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CO2的特性,即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答案: C5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石油、煤碳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CO2的主要原因,但其又是现在能源的主要来源,所以禁止燃烧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 答案: C6 7. 解析: 考查寒潮的危害及相关措施。第6题,从材料中所给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地为寒潮侵袭带来沙尘暴,寒潮是冷锋天气系统。第7题,为防寒潮的低温冻害,农民燃烧柴草产生浓烟增强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 6.D 7.B8 9. 解析: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要珍惜和合理利用便可实现永续利用。但是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增,人类取水速度超过水资源的再生速度,出现缺水现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可采取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措施,但是如果大面积人工降雨会改变水循环,会减少其他地方的降水量,再说人工降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阴天),不好实施,人工融化西北冰川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并且,冰川融化完以后又会缺水,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答案: 8.C 9.B10 11.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有苔原带的分布,说明纬度较高,可判断该地区在4个选项中只有亚欧大陆符合,由a到b的变化主要是植被带北移,是由于全球变暖所引起的,地震与此无关,黄河三角洲是水土流失导致泥沙在河口沉积所致,与此也无关,气温升高会使雪线上升,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变的干旱。 答案: 10.A 11.C12.解析: 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阅读“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分析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第(2)题,注意两个大于30米深的地区;漏斗区容易引起地面塌陷,还可能诱发地震。第(3)题,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解释。第(4)题,重点解决污染、交通拥堵等环境问题。 答案: (1)北京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为春夏水位低,秋冬水位略高;原因是春夏期间地下水用水量大。北京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变化为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原因是地下水超采现象很严重。(2)填图略(填在两个大于30米深的地区)。危害:易导致地面下沉、塌陷、倾斜,使得地表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容易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3)自然原因: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地表水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过多,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解决办法: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4)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交通拥堵、绿地面积不足、垃圾处理等问题。13.解析: 第(1)题首先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甲、乙两路段位于等高线4555 m之间的地段,等高线分布稀疏,都靠近河流,说明甲乙两路段地区地势比较低,靠近河流水汽较多。乙路段处在等高线50 m以下地区,甲接近55 m等高线,乙靠近河流的路段长,离山比甲远。说明乙路段地势更低平,离山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水汽较多。第(2)题,运用图中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丙居民点附近的公路走向为西南东北向,丙居民点东北方向,等高线分布比较密集,山前公路间的两条等高线间距小,相邻地区有等高线重叠处,有峭壁,说明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狭窄,居民点建设受地域空间、地质条件限制大。相邻山坡等高线密集,有峭壁,山坡坡度陡,不利于降水下渗,又由于该地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存在夏季洪水,山体滑坡等危害。而南偏西方向相反。 答案: (1)地势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