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采样检测及申报管理练习题.pdf_第1页
空气污染采样检测及申报管理练习题.pdf_第2页
空气污染采样检测及申报管理练习题.pdf_第3页
空气污染采样检测及申报管理练习题.pdf_第4页
空气污染采样检测及申报管理练习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氣污染採樣 檢測及申報管 習題空氣污染採樣 檢測及申報管 習題 1 空氣污染採樣檢測依檢測標的 同可分為哪幾種 解答 排放管道檢測及環境空氣採樣檢測 P 1 1 第第 1 章章 2 排放檢測作業 與機構有哪些 解答 各級環保主管單位 檢測機構 污染源所有人或使用人 P 1 1 1 1 1 章節章節 3 現 環保署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現場標準檢測作業程序規 範之檢測適用對象有那 6 解答 檢測機構受公私場所委託辦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之 定期檢測 P 1 3 1 1 1 章節章節 4 採樣位置應在大於造成擾 下游管道直徑的幾倍 解答 8 倍 P 1 4 1 1 1 章節章節 5 方型管道內徑以 相當直徑 De 計算之 公式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7 1 1 2 章節章節 6 在管道壁面設測定孔 其內徑約為 解答 100 150 mm 1 P 1 8 1 1 2 章節章節 7 煙囪外徑 20 公分以上者 應設置面積至少幾平方公尺之採樣 平台 解答 1 平方公尺 P 1 8 1 1 2 章節章節 8 採樣孔 地面幾公尺以上時 其攀爬設施應設置安全護 解答 3 公尺 P 1 8 1 1 2 章節章節 9 適用戴奧辛管制及排放標準之固定污染源 採樣平台應足以 負荷至少幾公斤之重 解答 1000 公斤 P 1 8 1 1 2 章節章節 10 圓形排放管道之測點 直徑在 4 5 m 以上之大型圓形排放管 道 採 之測定點 為何 解答 20 點 P 1 9 1 1 2 章節章節 11 方形管道之截面積大於 20m2時 原則上採 之測定點 為 何 解答 20 點 1 1 2 章節章節 2 P 1 10 12 採樣設備之校正分哪幾 解答 起始校正 定期校正及維修 換 組件後之校正 P 1 14 1 1 2 章節章節 13 乾式 計採樣前 校正的每次 須在平均校正因子的多 少範圍內 解答 2 P 1 17 1 1 2 章節章節 14 乾式 計採樣後 校正的 須在初期校正值的多少範圍 內 解答 5 P 1 17 1 1 2 章節章節 15 空氣污染物之樣品貯存除非特別有規定者外 通常以 幾 之 藏暫存即可 解答 4 P 1 19 1 1 2 章節章節 16 檢測管道排氣中標的污染物時 必須伴隨那些物 化學特性 之 測 解答 排氣溫 含水 Orsat 組成 密 速 3 P 1 21 1 1 3 章節章節 17 測定排氣中含水 之目的為何 解答 一為計算排氣密 之用 另一為排放標準之計算係以乾 基排放為基準 P 1 22 1 1 3 章節章節 18 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於民國 75 修正公告時即以排氣中之幾 V V 氧氣含 作為燃燒程序排氣中氧氣含 之規範 解答 6 P 1 25 1 1 3 章節章節 19 皮托管可分別測得排氣之動靜壓差 而各測定點之 速計算 公式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29 1 1 3 章節章節 20 排放管道中所含 污染物之採樣 在採樣過程中維持在等 動 採樣即何種採樣 解答 等速採樣 P 1 30 1 1 4 章節章節 21 等速採樣時將吸氣嘴置於測定點 正向排氣氣 以等速吸引 排氣 吸氣嘴與排氣氣 之角 偏差在多少以下為可容許範 圍 4 解答 10 P 1 37 1 1 4 章節章節 22 物捕集器及 材之特性為何 解答 使用 物捕集器時依表 1 1 10 選擇適當之 材和捕 集器 材因加熱減 或對排氣中之共存物 如 氧 化物 有吸著性等 而造成測定誤差 故必須針對其特 性而加以選用 P 1 37 1 1 4 章節章節 23 排氣溫 在 100 以上時 需將 紙預先以幾 之高溫加熱 至恒重並秤 之 解答 250 P 1 39 1 1 4 章節章節 24 氣體通過 紙之 速 原則上在多少 m s 以下 依此 速選擇 適當的吸氣嘴和 紙 解答 0 5m s P 1 39 1 1 4 章節章節 25 吸氣 原則上 依捕集 如何 選定 解答 圓形 紙其捕集 以 1 cm2之面積捕集 1 mg 程 而 圓筒 紙其全捕集 以 5 mg 程 計之 5 P 1 39 1 1 4 章節章節 26 在民國 75 以前 管工廠規模大小 煙囪排氣 之大 小 污染物管制標準一 為 700 mg m3 其實這種管制方 式是一種甚麼管制方式 解答 假平等 P 1 40 1 1 4 章節章節 27 現 各固定污染源之 物排放標準各依管制區域之 同 也就是 同之排氣 QN 各有相對應之排放標準 C 但是各 污染源之 物許可排放 q g s 為何 解答 定值 P 1 40 1 1 4 章節章節 28 物中重 屬檢測方法概要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41 P 1 42 1 1 4 章節章節 29 氣態空氣污染物採樣孔位置與 物採樣有何 同 解答 沒有 同 P 1 43 1 1 5 章節章節 30 氣態空氣污染物採樣點 目 除非方法上另有規定 否則均 以甚麼為原則 解答 排放管道之中心點 6 P 1 43 1 1 5 章節章節 31 自採樣管引導樣品氣體之管線與氣體污染物之吸收裝置之系 統間之整體距 應如何 解答 越短越好 P 1 44 1 1 5 章節章節 32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中所定之周界標準 如 在公私場所周界外無法選定適當地點測定時 得在其廠界內 幾公尺處選定適當地點測定 解答 3 公尺 P 1 57 1 2 1 章節章節 33 空氣中 污染物的採樣方法有那 3 種 解答 1 自然 的 塵法 2 以 紙過 之高 採樣法 3 針對特定 徑之採樣方法 P 1 57 1 2 1 章節章節 34 空氣中氣態污染物的採樣方法有那 6 種 解答 1 採樣袋採樣方法 2 真空玻璃瓶採樣方法 3 銹鋼 筒採樣方法 4 吸收液吸收瓶採樣方法 5 固體吸附劑 採樣方法 6 凍 凝採樣方法 P 1 57 1 2 1 章節章節 7 35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中訂定 採樣時間為 何 但檢測方法如已明訂採樣時間者 則依該測定方法為之 解答 污染物周界測定之採樣時間為 1 小時 氣體污染物 之採樣時間以 30 分鐘為原則 P 1 58 1 2 1 章節章節 36 採樣時間亦應考慮後續分析方法之偵測極限 以使污染物採 樣 低於甚麼 解答 方法偵測極限 P 1 58 1 2 1 章節章節 37 空氣中總懸浮微 TSP 檢測法為何 解答 高 採樣法 P 1 60 1 2 2 章節章節 38 大多 大氣中懸浮微 之 徑分布可使用多段式慣性衝擊器 測定之 衝擊器之層 定 常用者為幾層 解答 4 6 層 P 1 61 1 2 2 章節章節 39 以衝擊器求得之 徑 據通常以甚麼 徑表示 子之當 或氣動 徑與 子之形 和密 無關 其定義為在重 場或 心 場中 密 為單位密 1 g cm3 與真正之微 具有相 8 同 速 之球形微 之 徑 解答 當 或氣動 徑 P 1 61 1 2 2 章節章節 40 高 空氣採樣器適用於總懸浮微 TSP 徑在多少以下之濃 測定 解答 100 微米 P 1 61 1 2 2 章節章節 41 高 空氣採樣器用於空氣品質檢測時 採樣時間為 續採樣 幾小時 解答 24 小時 P 1 64 1 2 2 章節章節 42 高 空氣採樣器達採集終 時刻 T 記下空氣 並計算吸 引空氣 公式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65 1 2 2 章節章節 43 污染物採樣時間應同時記 採樣前 後之哪些氣象條 件 解答 大氣壓 溫 風速 風向 P 1 65 1 2 2 章節章節 44 污染物採集前先將 紙攤開置於濕 維持在幾 9 解答 45 5 P 1 64 1 2 2 章節章節 45 XAD 2 和聚胺基甲酸乙酯泡棉 PUF 適用於半揮發性有機 物 SVOCs 之捕集 何者是最常用之半揮發性有機物吸附劑 解答 聚胺基甲酸乙酯泡棉 PUF P 1 76 1 2 2 章節章節 46 矽膠 活性鋁土 活性土及分子篩等 這 吸附劑具有較大 之極性 可有效吸收何種有機物質 解答 極性有機物質 P 1 76 1 2 2 章節章節 47 活性碳是非極性 吸附效果較有機聚合物佳 可有效捕集何 種有機物 解答 高揮發性有機物 P 1 76 1 2 2 章節章節 48 矽膠因吸水性較高 宜進 長時間採樣 解答 因吸水性較高而 低其吸附 所以 常用於揮發性有 機物質之採樣 P 1 76 1 2 2 章節章節 49 手提式 計的儀器 採樣前後要用幾級標準儀器 濕式或乾 10 式氣體 計 校正 解答 二級 P 1 82 1 2 2 章節章節 50 而二級標準儀器也要定期用幾級標準儀器 皂泡計或鐘型體積 計 校正 解答 一級 P 1 82 1 2 2 章節章節 51 如果儀器操作和校正時之溫 相差 20 以上 溫 效應對體 積校正之影響甚大時 則 但要把氣體之體積改為標準 態 下之體積 同時也要把握儀器的甚麼 解答 溫 係 P 1 82 1 2 2 章節章節 52 配製標準氣體時 一般無法僅靠擴散 達到均勻混合之目 的 可使用一種較簡 之甚麼方式進 混合 解答 動態混合 P 1 82 1 2 2 章節章節 53 獲得混合相當均勻之標準氣體 有效之辦法是先把容器抽成 真空 而後把乾淨空氣及甚麼以一定之速 注入容器內 解答 校正用標準氣體 11 P 1 82 1 2 2 章節章節 54 檢測空氣中二氧化 時 添加四乙酸乙二胺二鈉鹽 EDTA 與 磷酸 可消除甚麼的干擾 解答 重 屬 P 1 83 1 2 2 章節章節 55 甲醛會造成空氣中氨氣之檢測負干擾 當甲醛存在濃 為 0 003 g mL 負干擾將達到多少以上 解答 50 P 1 84 1 2 2 章節章節 56 當亞鐵 亞鉻和亞錳 子存在之含 達到毫克 時 會因 澱 而造成空氣中氨氣之檢測 解答 正干擾 P 1 84 1 2 2 章節章節 57 空氣中氣態有機溶劑檢測之干擾可能 自成分複雜的空氣樣 品 以致造成甚麼的部分重疊 解答 層析圖中訊號 P 1 84 1 2 2 章節章節 58 空氣中氣態有機溶劑以定 空氣採樣泵收集於甚麼採樣管 中 再以適 有機溶劑配合超音波振盪萃取 將所得萃取液 12 注入儀器系統中分析 解答 活性碳 P 1 84 1 2 2 章節章節 59 空氣中氣態有機溶劑檢測 宜使用純 達 99 9 以上之分析 級試藥 必要時配合使用甚麼方法純化之 解答 蒸餾法 P 1 84 1 2 2 章節章節 60 空氣中 污染物之鉛 鎘含 檢測方法 方法概要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5 1 2 2 章節章節 61 空氣中 污染物之鉛 鎘含 檢測方法 化學及光學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6 1 2 2 章節章節 62 空氣中酚及甲酚檢測方法概要及干擾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6 P 1 87 1 2 2 章節章節 63 空氣中氯乙烯單體檢測方法概要及干擾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7 P 1 88 1 2 2 章節章節 64 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方法概要及干擾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8 1 2 2 章節章節 65 空氣中無機酸 之檢測方法概要及干擾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89 1 2 2 章節章節 13 66 空氣中揮發性含鹵素碳氫化合物檢測方法概要及干擾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90 1 2 2 章節章節 67 空氣中戴奧辛及呋喃檢測方法概要 干擾及安全為何 解答 詳 上課教材 P 1 91 P 1 92 1 2 2 章節章節 68 檢 線於製備完成後 應隨即確認檢 線的適用性 於同一 工作日如係 續操作 則每 10 個樣品或每幾小時亦應進 檢 線確認 解答 12 小時 P 1 95 1 2 2 章節章節 69 為何需要執 野外空白 設備空白或運送空白樣品之分析 解答 為確認樣品在採樣過程中是否遭受污染 P 1 96 1 2 2 章節章節 70 儀器 敏 之檢查 何時皆須執 一次 解答 重新製作檢 線 P 1 96 1 2 2 章節章節 71 添加樣品分析 可 解檢測方法之樣品之甚麼及適用性 解答 基質干擾 P 1 97 1 2 2 章節章節 72 公私場所具有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固定污染源者 監 14 測或檢驗測定結果 應作成紀 並依規定向誰申報 解答 當地主管機關 P 2 1 2 1 章節章節 73 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 得命其自 或委託誰檢驗測定 解答 檢驗測定機構 P 2 1 2 1 章節章節 74 公私場所檢驗測定方法 由誰定之 解答 中央主管機關 P 2 1 2 1 章節章節 75 公私場所應定期檢測及紀 申報之污染源 並依甚麼分級 要求每季 每半 或一 之檢測頻 自 檢測 解答 污染源規模 P 2 2 2 1 章節章節 76 公私場所應定期檢測及申報之固定污染源 與甚麼有關 解答 污染源 業別及製程 P 2 3 2 1 章節章節 77 各 業使用固體或液體燃 之鍋 其測定項目及頻 依甚 麼而定 解答 燃 輸入熱值及蒸氣蒸發 15 P 2 3 2 1 章節章節 78 各 業使用固體或液體燃 之鍋 應定期檢測申報空氣污 染物測定項目為何 解答 物 氧化物 P 2 3 2 1 章節章節 79 各 業 製程執 空氣污染物測定皆包括那些項目 解答 氣體組成及排放 P 2 3 2 1 章節章節 80 第一批公告空氣污染物檢測項目有那些 解答 物 氧化物 氮氧化物 P 2 3 2 1 章節章節 81 焚化 應定期檢測申報空氣污染物測定項目為何 解答 物 氯化氫 重 屬 戴奧辛 P 2 3 2 1 章節章節 82 鍋 進 排放檢測過程應記 操作條件項目為何 解答 燃 用 含 分 含灰份與輸入熱值 P 2 15 2 2 1 章節章節 83 鍋 進 排放檢測過程注意事項 污染物採樣應包含 解答 吹灰期及除吹灰期外之時段 16 P 2 15 2 2 1 章節章節 84 廢氣焚化 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燃燒溫 及燃 進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85 袋式集塵器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入口廢氣溫 及集塵器壓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86 靜電集塵器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入口廢氣溫 第一段放電電極電 及第 二段放電電極電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87 洗滌 吸收器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88 吸附器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及入口廢氣溫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89 氮氧化物還原設備進 排放檢測 應注意之操作條件項目 解答 廢氣處 入口廢氣溫 還原劑注入 及 還原劑濃 17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90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檢測監督包含 解答 檢測時製程操作合 性檢核 P 2 21 2 2 2 章節章節 91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檢測 受測設備操作監督重點包 含 解答 操作條件達成 廢氣 向正確性及採樣程序配合 P 2 21 P 2 22 2 2 2 章節章節 92 查核廢氣基本性質與各污染物之採樣程序是否涵蓋各個操作 期程 而獲得能代表一個完整操作批次過程所排放之廢氣甚 麼特性 解答 平均 P 2 22 2 2 2 章節章節 93 廢氣處 常用的單位 解答 Nm3 min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94 防制設備壓 常用的單位 解答 mmH2O 18 P 2 21 2 2 1 章節章節 95 受測設備操作監督重點 廢氣 向正確應考 項目為何 解答 滲 情形 旁通支管 P 2 22 2 2 2 章節章節 96 測定孔位置須符合管道直徑下游幾倍或上游 0 5 倍至 2 倍處之 規定 解答 下游 1 5 倍至 8 倍 P 2 24 2 2 2 章節章節 97 氣 污染物採樣管加熱需至幾 以防止水分凝結於管內 解答 120 P 2 25 2 2 2 章節章節 98 排放管道空氣污染物 適用 續自動分析儀之項目為何 解答 物 P 2 27 2 2 2 章節章節 99 檢測原始 據為 值記 者 測定期間之 值至少有 240 筆或 在幾分鐘內有一筆記 值 解答 2 分鐘 P 2 27 2 2 2 章節章節 100 續自動分析儀測定 現場須進 檢測前後何種校正 19 解答 點及全幅 P 2 27 2 2 2 章節章節 101 監測 據應分布於全幅之25 至多少 之間 解答 75 P 2 27 2 2 2 章節章節 102 於污染物檢測前 後各測定一次廢氣排氣 扣除水分含 後 即為 解答 乾基排氣 P 2 28 2 2 2 章節章節 103 相對準確 測試程序之測試次 依標準檢驗方法之規定方法至 少測試三次 每次測試需幾組 據 解答 三組 P 2 32 2 2 2 章節章節 104 標準檢驗方法與 續自動監測設施各組 據之何者 計算差值 之平均值 標準偏差 信賴係 及相對準確 值 解答 差值 P 2 32 2 2 2 章節章節 105 排氣含水 檢測方法為 解答 吸濕管法 20 P 2 34 2 2 3 章節章節 106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檢測報告書應包括那些內容 解答 詳 上課教材表 2 2 4 P 2 34 2 2 2 章節章節 107 排氣組成測定應包括那些項目 解答 CO2 O2 CO P 2 35 2 2 3 章節章節 108 一般燃燒污染源之 CO2 O2 多少 而非燃燒源 O2 21 解答 17 21 P 2 35 2 2 3 章節章節 109 煙道排氣中污染物檢測設備皆需執 何種測試 解答 測 P 2 36 2 2 3 章節章節 110 煙道排氣中 污染物檢測 採集至少幾個樣品 解答 3 個 P 2 36 2 2 3 章節章節 111 煙道排氣中總 氧化物檢測 約在幾分鐘內採集約 20 公升之 樣品 解答 20 分鐘 P 2 36 2 2 3 章節章節 21 112 為確認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及代表性 公私場所需確認何種規定 解答 防制設備應有效運轉且產能活動強 符合相關規定 P 3 1 2 2 3 章節章節 113 公私場所於實施定期檢測時 需提前幾日通知地方主管機關 解答 5 日 P 3 1 3 1 章節章節 114 公私場所於實施定期檢測後 需在幾日內向地方主管機關申報 檢測結果 解答 30 日 P 3 2 3 1 章節章節 115 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 操作條件應為最大產 或燃 物 使用 多少 以上 解答 90 P 3 3 3 2 章節章節 116 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 操作條件應為操作許可證登載之許可最大 產 或燃 物 使用 多少 以上 解答 80 P 3 3 3 2 章節章節 117 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 操作條件應為最大產 或燃 物 使用 22 多少 以上 解答 90 P 3 2 3 2 章節章節 118 固定污染源自 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 辦法規定 第一級檢測頻 為何 解答 每3 個月檢測一次 P 3 3 3 2 章節章節 119 固定污染源自 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 辦法規定 第三級檢測頻 為何 解答 每 檢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