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一)欲說當時已惘然 來源: 故宮博物院網段勇 編輯: 肖超 日期: 09-07-31 人們通常把紫禁城的開放與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聯繫在一起,其實,1925年成立時的故宮博物院只包括紫禁城的後宮部分,而紫禁城的前朝部分早在11年前就逐步闢為博物館,次第對公眾開放了,這就是古物陳列所。古物陳列所,從1914年正式開放,到1948年最終並入故宮博物院,只存在了短短的34年,但卻開創了中國近現代博物館發展的新紀元:它是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宮廷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藝術博物館;它曾佔據今日故宮博物院的半壁江山;它開創了中國國立博物館的諸多第一。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古物陳列所已經逐漸被人淡忘。現在很少有資料提及它;即使提及,在古物陳列所的名稱、建立時間、建立地點、管轄範圍等方面,或寥寥數言,語焉不詳,或似是而非,謬誤雜出,甚至相互矛盾。以筆者2003年5月13日在國際互聯網上搜索古物陳列所的結果及手邊部分資料為例:故宮博物院網站()只有一句話介紹古物陳列所: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文中錯誤或不準確處以著重號標示,下同-筆者注)故宮博物院自行印製的故宮導遊圖稱:根據清室優待條件,宮城前朝交付中華民國臨時共和政府,清室暫居內廷1914年在前朝成立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自行設計印製的禮品袋上赫然印著1914年在 午門前成立古物陳列所。與此類似,台北故宮博物院網站(.tw):民國三年(1914年)政府在紫禁城南部的外廷設立古物陳列所,並將前清熱河避暑山莊和瀋陽故宮的文物撥交該所,民國成立後,清帝溥儀仍居宮中,劃故宮前部三大殿( undefined undefined太和殿、 undefined undefined中和殿、 undefined undefined保和殿)予內務部,成立古物陳列所,並撥瀋陽故宮及熱河避暑山莊之文物,充實該所,俾得公開展覽。作為合併了古物陳列所的故宮博物院對它的記載尚且如此簡略甚至矛盾,其他記載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最普遍的錯誤是將前朝的三大殿甚至整個紫禁城視為古物陳列所成立時的所在地,更有甚者,一些記載還將古物陳列所改了名稱、換了生日、挪了地方、變了範圍,例如: 新華網():紫禁城一分為二,外朝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部收歸民國政府,於1914年2月建立古物陳列所。中國人網站():北京的故宮,原名紫禁城,帝制覆滅後,於1914年闢為古物陳列所。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網站():1914年在清宮前三殿建立的專門收藏陳列宮廷文物的北平古物陳列所。人民書城網站():清帝遜位後,清宮在瀋陽(奉天)和承德(熱河)兩地的珍貴文物被民國政府收回,朱啟鈐出面與清宮交涉,將西華門內的 undefined undefined武英殿闢為展室,向社會公眾展出兩地文物珍寶,起名文物陳列所,當時,大匾就掛在西華門的門洞上方。中國世界遺產網():1912年將外朝闢為古物陳列所。台灣的博物館學會網站(.tw):大陸博物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自1905年張謇創建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和1912年成立北京古物陳列所以後,到1949年僅保留了21所博物館。馬金網站(.gs):北洋政府於192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將瀋陽盛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遷運到古物陳列所展出。游北京網站():北京市少年宮原為壽皇殿,是用來擺放清朝皇家先祖神像之地。民國時在此成立古物陳列所。宜興陶藝坊網站():北京故宮自1914年在午門前成立古物陳列所。藝術新聞網站():北京故宮古物陳列所成立之初,瀋陽故宮歸屬北京故宮古物陳列所在海內外一些與古物陳列所有關的論著中,也常常存在種種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記述。例如:包遵彭中國博物館史將古物陳列所單列詞條,民國三年,內政部長朱啟鈐氏建議,將遼熱行宮所藏各種彝器,輦而致之京師,設置於故宮外廷,是年十月正式成立;旋將文華、武英兩殿,改為陳列室,後又建寶蘊樓,作為存儲物品之用。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1914年內務部制訂的古物陳列章程17條與辦事細則,對博物館的機構設置、人員分工、文物陳列及庫房保管程序都有明確詳盡的規定,加強了博物館工作規範化程度。 單士元我在故宮七十年:外朝宮殿本在民國四年 undefined undefined袁世凱時代,內務總長朱啟鈐氏,由承德避暑山莊、奉天(瀋陽清代未進關時的故宮)搬來文物二十多萬件,成立了古物陳列所。 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兩地二十多萬件珍貴文物運到北京後,除在武英殿、文華殿開闢展室外,還用美國退還庚款二十萬元在武英殿以西的 undefined undefined鹹安宮舊基,建築寶蘊樓庫房,用來保存文物。 汪萊茵、陳伯霖紫禁城-紅牆內的宮闈舊事: 辛亥革命後1913年創辦古物陳列所。 長期以來,我國文博界對古物陳列所的評價也是不太一致的。有的熱烈推崇,例如:錢桐:古物陳列所於民國三年搬運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二處之古物陳列外廷,為民國成立後最有價值之建設。 羅耀樞:古物陳列所,可以說是空前的開創的公開展覽機關隨後社稷壇改為中央公園,再隨後北海也開放了,故宮也開放了,中南海也開放了,太廟也開放了,接二連三都開放了,那能說不歸功於首創的老大哥古物陳列所嗎! 但上述二人均曾擔任古物陳列所所長,因此難免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則對古物陳列所持保守評價甚至視而不見,例如:蔡元培1921年在談到當時的博物館時說:我們北京,有一個歷史博物館,但陳列品很少。其餘還沒有聽到的。 事實上當時的歷史博物館還處在籌備狀態,而古物陳列所已成立7年。馬衡:民國以前,無所謂博物館,自民國二年政府將奉天、熱河兩行宮古物移運北京,陳列於武英、文華二殿,設古物陳列所,始具博物館之雛形,此外大規模之博物館,尚無聞焉。 不願承認古物陳列所就是博物館。王宏鈞雖然認為古物陳列所代表了我國20世紀20年代博物館的水平,但仍稱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我國第一個國立博物館 。蔡元培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倡立者,馬衡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宏鈞也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其前身即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他們的評價似乎都有可以商榷之處。那麼,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古物陳列所的創立和發展歷程吧。註釋:包遵彭:中國博物館史,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4年台北。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第749 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單士元:我在故宮七十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第8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修訂本。汪萊茵、陳伯霖:紫禁城-紅牆內的宮闈秘事第74頁,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古物陳列所概略及所務工作情況的報告(1932年),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o領導指導類第6卷。羅耀樞:在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載於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專刊。蔡元培:何謂文化第491頁,蔡元培先生全集(續編),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轉引自那志良:故宮四十年第18頁,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二版。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第79、8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修訂本。 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二)殊途同歸博物院 來源: 故宮博物院編輯: 肖超 日期: 09-08-04 戊戌變法以後,西方近代博物館思想逐漸傳入我國。為了開啟民智,不少有識之士和進步團體都提出了倣傚外國開辦博物館的主張,歐洲一些傳教士也先後在我國部分城市開辦了博物館性質的機構。清朝末年,一些人士洞察世界潮流,進一步提出了建設皇家博物館的設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謇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室博覽館議主張倣傚日本帝室博覽館之制,奏請皇太后、皇上頌賜內府所藏並諭令京內外大小臣工及世祿之家、嗜古之士進其所藏,在京師設立帝室博覽館,並可漸推行於各行省,還從建築、陳列、管理、模型、采輯、表彰六個方面對博覽館的規劃提出了具體建議 。然而此議未被清朝皇室採納。1913年(民國二年)張謇再次提出:自金、元都燕,迄於明、清,所謂三海、三殿、三所者,或沿舊制,或擴新規,宮苑森嚴,私於皇室。今國體變更,勢須開放則所謂為地興事者,非改為博物苑、圖書館不可,並建議博物院宜北海。至圖書館,則昔之內閣國史館、文華殿、太和殿、武英殿 、方略館,甍宇相望,地位橫通足設,以茲清切之區,為圖書之府 。另一位較早提出用皇室收藏建立博物館的是曾任清朝內務府盛京行宮總管的金梁,他在宣統二年(1910年)上折,請查盛京大內尊藏寶物,即擬設博覽館 。民國建立後,金梁又先後至少三次向遜帝溥儀建議設立博覽館,如1921年臣復創設館之議,時與東西博古專家往還討論,皆極讚許,並允助成,尤應提前速辦,此保護宮廷之大略也。 當然,金梁此時建議設立博覽館的出發點是保護遜清皇室的財產,以圖將來復辟,這在他1924年連續給溥儀上的兩道密折中反映尤為明顯:臣意今日要事,以密圖恢復為第一,恢復大計一曰重保護,保護辦法,當分舊殿、古物二類:一、保古物,擬將寶物清理後,即請設皇室博覽館,移置尊藏,任人觀覽,並約東西各國博物館借贈古物,聯絡辦理,中外一家,古物公有,自可絕人干涉。一、保舊殿,擬即設博物館於三殿,收回自辦,三殿今成古跡,合保存古物古跡為一事,名正言順,誰得覬覦?且此事既與友邦聯絡合辦,遇有緩急,互相援助,即內廷安危,亦未嘗不可倚以為重尤有要者,事必出以鎮靜,不可稍露聲色,務使他人觀之,僅視為清財產、查古物,化國為家,已無遠志,及是閒暇庶可徐圖恢復。 臣前請清查古物,設博物館,此提倡文化;皆系無關政治,正可藉以延攬人才,但請選派專員,先行籌議,好可分別徵聘,不分中外新舊,引以為助,此中自大有作用,得人者昌,不可忽也。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勝利後,民國政府也立即將保護文物、成立博物館提上了議事日程。辛亥革命前後,政局混亂,社會動盪,各地盜賣文物、盜挖古墓的現象日漸猖獗,而且當時有不少日本和歐美的古玩商人環我國門,搜求古物,文物流失海外的情況十分嚴重。前清內府,昔日所藏縟矣。一散於庚申,再散於庚子,永淪異域,至可唏也。茲所存者,僅奉天清宮及熱河避暑山莊而已。 1912年(民國元年)5月23日公佈的國務院官制修正草案設立內務總長,在國務總理以下各部總長中僅次於外交總長,位居第二位,同時公佈的內務部官制草案第十條第六款明文規定:內務部禮俗司職掌關於保存古物事項 。1912年(民國元年)10月1日內務部為籌設古物保存所致大總統呈:查古物應歸博物館保存,以符名實。但博物館尚未成立以先,所有古物,任其堆置,不免有散失之虞。擬請照司所擬,於京師設立古物保存所一處,另擬詳章,派員經理。至各省設立分所之處,應從緩議。 可見,當時還只是著眼於建立一個古物保存所,以收藏為主;但後來正式決定的卻是成立古物陳列所,以展示為主。名稱一變,性質迥異,博物館呼之欲出。早在同年7月,教育部已在國子監成立了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但進展緩慢,直到14年後的1926年才正式開館。而幾乎同時籌建的古物陳列所則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開放。這主要得益於兩件大事的推動,一是1913年(民國二年)7月至1914年(民國三年)1月間發生的盜賣熱河避暑山莊前清古物案,一是1914年(民國三年)社會各界的反覆辟鬥爭。在1913年7月熱河都統熊希齡調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之後一段時間裡,北京、上海、天津、承德等地的古玩市場紛紛出現來自承德避暑山莊的古物,有自稱熱河都統熊希齡的差役劉鼎卿、管賬楊姓、幕府狄姓等人,對外宣稱熱河清皇室寶器,一半歸民國,一半歸皇室,現在歸彼出賣,此項賣價為在熱河開辦石油礦之用,熱河宮內出來物品不少,系歸官賣,好者運京,次者就地出售云云,一時間買賣山莊文物幾乎成為古玩行內盡人皆知的熱門生意,引起社會各方嚴重關注。在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熊希齡奉總統袁世凱令,派政治會議委員許世英查辦。案發後,在熱河承德縣羈押者十七人,在京師警察廳羈押者九人,多為北京、承德兩地古玩店的老闆和夥計。案犯供詞中還牽涉到熊希齡本人,京中本行人亦傳說熊都統回京帶來貨物八十箱,賣銀三十萬兩 。熊希齡為表清白,給袁世凱寫信,要求將羈押在承德的有關案犯解京備質,但許世英卻暗中致函當地官員令勿誅求。最終以在北京等地追回被盜漆木器、織繡品、玉器、瓷器等229件草草結案,熊希齡旋即去職改任參政。而根據美籍人士福開森後來的回憶,熊希齡實為古物陳列所的創始人之一:此殿(指武英殿-筆者注)陳列之書畫,系自熱河、奉天兩行宮運來,時在民國二三年間,董其事者為熱河都統熊君秉三,及內務部總長朱君桂莘二人。 整個案情撲朔迷離,但此案卻直接促使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推動當局與遜清皇室協商,將承德避暑山莊和瀋陽故宮遺留文物由民國政府備價收歸國有 ,並運京保存、展出。1913年10月,民國政府內務部派楊乃庚等人會同遜清皇室內務府人員前往承德,在都統姜桂題協助下,先設立起運陳設處,將行宮及各園林陳設品集中,然後由灤河水路運到灤州,再轉乘火車運京。一切手續,極為繁雜起運路程,亦頗費周折 ,從1913年11月18日至1914年10月28日,費時一年,分七次將1949箱又1877件共計119500餘件傢俱、陳設、銅器、玉器、書畫、鐘錶、書籍、氈毯及其他雜物(其中還包括43只活鹿)運到北京,均告無恙。1914年(民國三年)1月,內務部派治格等人會同內務府人員前往瀋陽,在都督張錫鑾的協助下,從1月23日至3月24日,分六次將1201箱共114600餘件銅器、瓷器、書畫、書籍、珠寶、文房用品等運到北京。因有承德運送的經驗,且專門帶了北京奇寶齋古玩鋪的10名工人一起前往負責包裝古物,故此行相對順利。經民國政府與遜清皇室雙方約同古玩商家逐件審定,折中估價,兩地運京文物共值3511476元,當未付價之前,這些古物暫作皇室出借民國之用 。與盜賣熱河避暑山莊前清古物案幾乎同時,在北京等地突然刮起了一股復辟之風。民國建立後,前清皇室一度惶惶不可終日。當初清室優待條件第三款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1913年初,袁世凱請隆裕太后遵守清室優待條件中第三款的規定,請清室離開紫禁城,移居頤和園。這在紫禁城中引起了一片恐慌。 遜清皇室方面以頤和園圍牆太矮不安全為由拖延搬遷,袁世凱於是下令把頤和園的圍牆統統加高幾尺。然而,到了民國二年的新年,氣氛開始有了變化 。首先是民國政府派代表向遜帝溥儀拜年,到民國三年,就有人稱這年為復辟年了。孤臣孽子感到興奮的事情越來越多:袁世凱祀孔,採用三卿士大夫的官秩,設立清史館,擢用前清舊臣勞乃宣在青島寫出了正續共和解,公然宣傳應該還政於清還有一位在國史館當協修的宋育仁,發表了還政於清的演講,都一時傳遍各地。據說在這個復辟年裡,連四川一個綽號叫十三哥的土匪也穿上清朝袍褂,坐上綠呢大轎,儼然以遺老自居,準備分享復辟果實了。 一時復辟氣氛四處瀰漫,國本動搖,人心疑懼 ,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切。至此,一位肅政史正式提請政府追查復闢謠言,得到一些將軍和巡按使的支持,袁世凱也於11月23日發佈命令,申明紊亂國憲,即照內亂罪,從嚴懲辦 ,並派遣內務總長朱啟鈐、司法總長章宗祥與清皇室接洽,以遏亂源 。經反覆協商談判,最終在清室優待條件基礎上達成七條善後辦法,明確規定清皇室應尊重中華民國國家統治權(21) ,並廢除了遜清皇室的爵賞、刑罰等權力,所有一切近於行使政權事項,一律停止(22) 。此後,鼓吹還政於清的宋育仁被步軍統領 衙門遞解回籍。整個社會的政治風向隨之一變,勸進文章和還政於清的言論都不見了(23) ,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復辟浪潮被成功擊退。雖然後來的事態發展證明袁世凱制止清室復辟只不過是為他本人帝制自為讓路罷了,但在當時,連袁世凱的心腹馮國璋都被蒙在鼓裡,以為袁是真心贊同共和。複雜的形勢促使北洋政府接受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建議,將已收歸民國的紫禁城前朝部分倣傚外國先例改為博物館,以絕遜清覬覦。於是,在朱啟鈐的主導下,在張謇等人的呼籲下,在著名畫家金城和福開森的參與謀劃下,並由美國退還庚款內撥給二十萬元為開辦費(24) ,古物陳列所瓜熟蒂落,雄偉神秘的紫禁城從此開始向公眾打開厚重的大門。註釋:文化部文物局教育處、南開大學歷史系編博物館學參考資料(上、下),1986年6月。國家博物院、圖書館規畫條議,文化部文物局教育處、南開大學歷史系編博物館學參考資料(上、下),1986年6月。轉引自吳瀛:故宮博物院前後五年經過記第51頁至52頁之間插影之二十四,故宮博物院1932年。 轉引自吳瀛:故宮博物院前後五年經過記第51頁至52頁之間插影之二十四,故宮博物院1932年。 轉引自吳瀛:故宮博物院前後五年經過記第51頁至52頁之間插影之二十四,故宮博物院1932年。 轉引自吳瀛:故宮博物院前後五年經過記第51頁至52頁之間插影之二十四,故宮博物院1932年。 國家博物院、圖書館規畫條議,文化部文物局教育處、南開大學歷史系編博物館學參考資料(上、下),1986年6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4頁、32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文化第268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以上分別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文化第212、213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福開森:在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專刊。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第181頁,淡泊、思齊譯,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11月。 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專刊第5頁,北平古物陳列所1934年。 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第181頁,淡泊、思齊譯,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11月。 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第36頁,淡泊、思齊譯,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11月。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88頁,東方出版社1999年1月。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92頁,東方出版社1999年1月。 朱啟鈐關於整頓清室禮儀待遇令函(1914年12月1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326-327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朱啟鈐關於整頓清室禮儀待遇令函(1914年12月1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江蘇古籍出版社,第326-327頁。大總統府政事堂片交第七十二號(1914年12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326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2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328-331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22)朱啟鈐關於整頓清室禮儀待遇令函(1914年12月1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326-327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23)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93頁,東方出版社1999年1月。 (24)古物陳列所概略及所務工作情況的報告(1932年),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領導指導類第6卷。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三)重門今始為民開 來源: 故宮博物院網段勇 編輯: 肖超 日期: 09-08-04 早在1901年,紫禁城曾經有過一次非正常開放的經歷。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實行分區佔領,聯軍司令部設在西苑(今中南海)儀鑾殿,紫禁城周圍先後由美國、俄羅斯、德國和日本軍隊駐守。各國士兵和商人紛紛進入神秘的紫禁城窺伺、偷盜甚至公開搶劫,以致有屢報宮中之物為遊客所攜失之事。於是,美、日兩國軍隊指揮官反客為主,制定了遊覽紫禁城章程8條,規定各國士兵和商人預先持該國指揮官的介紹信聯繫後,可於每週二、五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由午門進、神武門出,遊覽紫禁城。其中還專門規定所有華人出宮禁者,應由把門美兵日兵認真搜檢 。此章程從1901年初開始實行,至同年9月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前廢止。這次特殊的開放歷時較短,且屬於國難之中外力強加的開放,當然不能視為紫禁城開放之始。紫禁城真正從皇家宮禁到博物院的開放過程是:民國成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遜清皇室暫居宮禁,讓出中南海作為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地,天安門以南也由民國政府接收,1913年(民國二年)1月1日開放東、西長安門,貫通了東西交通。此後社會各界不時有人呼籲政府盡快讓清室履行清室優待條件第三款規定遷居頤和園。1913年(民國二年)3月29日,隆裕太后去世。1912年2月12日,正是由她頒布懿旨主持清帝遜位,因有讓國之德而被譽為女中堯舜 ,所以民國政府特地為其舉行國葬,在太和殿公祭三天。負責治喪事宜的是曾經扈從光緒皇帝祭社稷壇、當時擔任民國政府交通總長的朱啟鈐。他與清室方面接觸頗多,關係也較融洽。治喪期間,民國政府實際上已接管了紫禁城外朝部分區域。隨後即由調任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出面與清宮內務府交涉,將包括三大殿在內的紫禁城外朝正式收歸民國政府管理。遜清皇室在面臨按照清室優待條件第三款規定遷居頤和園的壓力下,不得不同意將紫禁城前朝部分交給民國政府,換取繼續暫居紫禁城後宮的默許。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在太和殿舉行隆重儀式,正式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當時數百位中外來賓由西西華門進入紫禁城觀禮,儀式結束後在武英殿 備有茶點招待來賓。但此後袁世凱並未在紫禁城內辦公,仍將總統府設在中南海內的居仁堂、豐澤園。紫禁城前朝從此由民國政府內務部管理。但清室仍佔用部分附屬建築,拖延騰遷。在1913年12月24日頒布的古物陳列所章程中只籠統地規定古物陳列所掌握關於古物保管事項,隸屬於內務部 ,並未明確古物陳列所的地點、範圍。古物陳列所籌備處1914年1月12日呈報內務部:委辦理古物陳列所,亟須設置籌備處,擬借武英殿西配殿之北二間作為辦公地點,業經兩翼護軍管理處函准撥借,於上年十二月三十日遷入辦公。 因此,這最初的辦公地點還屬於借用。1914年2月4日啟用內務部古物陳列所之章,正式公告成立。1914年2、3月間將瀋陽故宮運來的部分文物存放在文華殿。文華殿存滿後,文物仍在源源不斷運來,因此古物陳列所急請內務部催促清室內務府盡快騰讓昭德門和體仁閣兩側配房以及太和殿兩腋間,以便存放運京文物。1914年3月至11月,由德國的羅克格公司設計施工,將武英殿、敬思殿改建為陳列室,並建過廊將兩殿連接成工字形。1914年10月11日前後,古物陳列所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空前的盛事。當時的古物陳列所只有武英殿一處展室,因此有時也用武英殿直接代稱古物陳列所。不過,古物陳列所的開放似乎並未像11年後設於後宮的故宮博物院開放時那樣引起社會轟動,主要原因可能有四:一、北洋政府比較低調地處理古物陳列所開放事宜,僅在開幕之日備展覽券分送各機關 ,並未大肆宣傳,避免刺激仍居後宮的遜清皇室;而後來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屬於先斬後奏,故廣為宣傳,以迫使北洋政府及清室遺老承認既成事實。二、古物陳列所當時開放的區域只有武英殿一處,文華殿及三大殿等並未同時開放,熱點不夠,且以古物為中心,以致魯迅1914年10月24日參觀時感覺古物陳列所殆如骨董店耳 ;而故宮博物院成立 時緊扣時代脈搏,舉辦康有為等致遜帝溥儀密謀復辟的信函展,還有清帝朱批諭旨、末代帝后照片等展覽,故觀者蜂擁。三、古物陳列所門票價格偏高,普通百姓難以問津;而故宮博物院為擴大影響,定價較低,開放初期還特地半價酬賓。四、古物陳列所一開始定位有偏差,身處故宮,收藏展出皇室用品,卻命名為古物陳列所,看不出與紫禁城有何關係;而後來的故宮博物院僅僅佔據後宮卻搶注了故宮商標,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獨自擁有了紫禁城的無形資產。1914年6月至1915年6月,由國內廣利、天合兩家公司建築寶蘊樓庫房。寶蘊樓的建成,為將文華殿騰空改為展室創造了條件。1915年6月至1916年10月,通過招投標由廣利、天合兩家承建文華殿改建工程,將文華殿、主敬殿改為陳列室並建過廊連接。此後文華殿作為古物陳列所的又一展室,亦對外開放。當時三大殿尚不屬於古物陳列所管轄。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宣佈復辟帝制,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擬將太和殿更名承運、中和殿更名體元、 保和殿更名太極,並大肆修葺太和殿,準備次年 元旦正式登極,但後來在舉國反對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去世。應該是在此之後,三大殿才逐步移交給古物陳列所作庫房使用,主要存放書籍。因此,1917年張勳復辟時,溥儀倉促之間只能不倫不類地在後宮接受朝賀。隨著古物陳列所的影響日漸擴大,且開放面積和陳列文物數量也大大增加,來古物陳列所參觀的遊客明顯增多,其中外國遊客佔了很大比例。1916年以後幾年中,博物館陳列的那些引人入勝的藝術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觀眾。 本所對於外國人來所參觀者亦特加優待,平時每遇外國遊歷團來所即於傳心殿預備茶點接待並分佈英文說明書俾以明瞭。 從1919年起,三大殿開始偶爾對外國貴賓開放或作為特殊活動場所。例如:1919年2月19日,瑞典駐華公使一行25人參觀太和殿等處。1919年9月3日,美國美術陳列所(應即國家藝術館)所長畢克博參觀武英殿、文華殿及三大殿。1919年10月29日,日本貴族院議長德川公爵遊覽文華、武英、太和等殿。1921年2月2527日,以總統為名譽會長、中外人士組成全國急賑大會,在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開賑災遊覽會,募款賑災。1922年3月1日法國霞飛元帥遊覽文華殿、武英殿及三大殿。這些臨時參觀和特殊活動為三大殿的正式開放作了鋪墊。1923年卻突然橫生枝節,國會參、眾兩院提議將荒廢已久的三大殿重加修葺,作為國會所在地,其理由一為防止復辟,二為保護古建。但被誤傳為要拆毀三大殿建設新式議院,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只得作罷。1924年8月內務部報請總統批准籌備國立博古院,擬將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及左右亭閣屋宇,文華、武英各殿,統為博古院地址,即就已有古物陳列所附設該院,所擬體制頗為隆重惜為經費所限,未能如擬舉辦,遂至無形停頓。 在遜帝溥儀被逐出後宮、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物品、紫禁城全面開放幾成定局的形勢下,1925年8月18日古物陳列所呈報內務部,藉故提出開放三大殿:查本所存儲各項物品,向在文華、武英兩殿選擇陳列,供人瞻覽,酌收券價,藉以補助經費。近因整頓所務,月支日增,開支不敷甚巨,自非另籌辦法擴充售券地點殊不足以增收入而資挹注。擬將向來不能陳列之重大物品分別在太和、中和、保和各殿佈置陳列。謹規定三殿擴充售券及東西華門附售車輛入門券。 至此水到渠成,三大殿正式對公眾開放。但是,可能由於當時只將三大殿作為陳列古物的展廳使用,內部陳設並非金鑾殿原狀,喪失了獵奇的價值,而所陳列物品的精美檔次又不如文華殿和武英殿內的古物,因此,對於遊客來說,當時三大殿的吸引力遠遜於文華、武英兩殿,出現了武英、文華兩殿遊覽券各售大洋一元;3、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遊覽券共售大洋五角 的奇特現象。而過高的票價也限制了普通百姓問津古物陳列所。當時古物陳列所聯合券(即通票,可遊覽三大殿、文華殿、武英殿、城台等處)價格為二元三角。須知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二元大洋可買一袋44斤裝的洋面。因票價偏高,有利可圖,還出現了有人製作假門票牟利的現象,在1928年古物陳列所經費支出項目中就有核銷偽票一項。註釋:轉引自吳十洲:紫禁城的黎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朱啟鈐關於整頓清室禮儀待遇令函(1914年12月1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政治(一)第326-327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文化第269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開放參觀類第1卷,1914年11月。魯迅日記(上卷)第11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 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第180頁,淡泊、思齊譯,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11月。 古物陳列所概略及所務工作情況的報告(1932年),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領導指導類第6卷。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專刊第10頁,北平古物陳列所1934年。 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各門售券價目,古物陳列所遊覽指南,古物陳列所,約1928年。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四)萬象更新奠基業 來源: 故宮博物院網段勇 編輯: 肖超 日期: 09-08-05 古物陳列所建立後,紫禁城前朝從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成為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博物館,並在當時的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保存文物民國初年,當權者常將古物陳列所的文物用於公務交際,或直接調取,或臨時借用,或作價購買(按照古物陳列所成立之初的估價)。據不完全統計,從1914年5月至1919年9月,因國務、外交之需,總統、總理、農商部長、陸軍參謀長等人共從古物陳列所提用玉璽、玉冊、圍屏、景泰藍、瓷器、盆景、地毯等約100件 。1918年9月至1919年8月,僅國務院秘書廳就從古物陳列所提取了83件器物,包括古銅器、康雍乾瓷器等,共估價1909.1元,其中一件乾隆款冬青釉中碗僅估價1角 。上行下效,弊端叢生,1918年內務部庶務科也擅自從古物陳列所提取黃色寧綢馬褂料五十疋,後被追回 。在各官署往往隨意提取古物陳列所藏品尤其是瓷器的情況下,為了加強文物保護,1919年8月30日內務部奉大總統諭:古物陳列所所存瓷玩,各件均極寶貴。此後無論何官署概不得提取物件。遇有必要用途,必須呈經該部轉呈核准,方得提給。 1920年部分古物清冊編輯完成後,內務部進一步明令嗣後此項古物務當妥慎保存以垂久遠。自大總統以迄各機關一律不得提用。 除承德、瀋陽運京文物外,古物陳列所建立後,還陸續接收了南薰殿收藏的歷代帝王賢哲圖像、雍和宮經書文物、柏林寺藏經版及各部、各地送交的文物,到1934年,古物陳列所藏品達28萬餘件。其間由內務部撥款,對收藏的部分貼落、畫像進行了揭裱、臨摹。2.保護古建古物陳列所建立以來,對於所轄之殿宇樓閣城台,凡應修理者,每年均加以修葺 ,例如:1914年修繕 午門西雁翅樓、修理午門西方亭、疏浚御河;1919年維修 體仁閣;1930年接受中外公私捐助1萬餘元並自籌3千元,修繕東南和西南角樓及東西南三面城台;1931年修繕 太和門內 弘義閣;1934年修繕東華門城樓及體仁閣。此外,還陸續鋪修東華門至西華門道路、堆築十八槐和 斷虹橋北面假山、增辟 武英殿花園、栽種松柏槐柳等樹,美化所內環境。3.展覽開放在紫禁城外朝全部開放後,古物陳列所的基本陳列為:太和門兩廡陳列古代盔甲及法帖,太和殿陳列各種寶座、古銅宮薰、琺琅、雕漆、品級山及大畫軸, 中和殿陳列琺琅寶塔、佛堂樂器、紫檀雕花櫃, 保和殿陳列各種金漆床幾、各種圍屏及大畫軸, 文華殿區域陳列歷代名人書畫、織繡、掛屏、大件琺琅瓷器及越南大象牙、英國鐘錶,武英殿區域陳列歷代青銅器、玉器、官窯瓷器、珠寶、古琴、書籍、文玩、馬鞍、音樂鐘等。上述常設陳列,在1933年古物南遷後,有比較大的調整。此外,1930年冬,還開闢了洪憲館、武器館、氈毯陳列室、戲衣陳列室等臨時陳列室,逢節日開放,不另售票。古物陳列所全年365天開放,展室內禁止吸煙和攝影,門票分為定價券(各參觀點分別售票)、聯合券(即通票)、半價券(用於國慶及春秋各節或優待學術團體)、軍人券(優待軍人)、免費券(主要用於優待清華學校教職員及學生)等不同種類。2000年5月1日在報國寺舉行的北京第二屆門券拍賣會上,20世紀30年代的2枚古物陳列所聯合券被列為頂級珍品門券,拍賣底價為1100元。最終流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物陳列所尚未被社會大眾瞭解。自本所開辦以來,中外人士前來參觀者歲時不絕,而外人之臨蒞京師者尤莫不以先睹為快。 南京政府接收後的1928年後半年觀眾人數為48182人次,1929年全年為62219人次,1930年為74408人,1931年達到最高的79304人次,其後受九一八事變後政局動盪影響,參觀人數逐年下降,1932年為72936人次,古物南遷後觀眾人數下降幅度更大,1933年減為51262人次,1934年前半年為33598人次。與目前故宮博物院類似的一個現象是,每年10月通常是古物陳列所的旺季,觀眾人數大大超過其他月份。門票收入也是1930年度(1930年7月至1931年6月)最高,達到54687元。4.學術研究在學術研究方面,1917年著手編輯古物總目,1919年首先完成書畫目錄,至1925年基本完成全部總目。為方便外人研究、利用古物陳列所的資料,1924年制定了特許考鑒古物規則九條,因規定太嚴,又於1927年進行了修訂,並將武英殿西廡三間廂房騰出作為特許研究室。1927年還正式成立了鑒定委員會,分書畫、陶瓷、金石、雜玩四組,延聘羅振玉、蕭恁、徐鴻寶、福開森、徐寶琳、容庚、陳承修、慶寬、馬衡、陳時利、陳漢弟、邵長光、郭葆昌、寶熙、陳瀏、顏世清、王國維、王禔、袁勵准等19人(人員後來有所調整)為鑒定委員 。20世紀30年代,古物陳列所開設了一個國畫研究室,於非闇、黃賓虹等均曾在內供職,培養了田世光、俞致貞、郭味蕖等。有人評價:古物陳列所展示的歷代名作,畫家可以觀看,可以臨摹,大大改變了畫家看不到歷代名跡的狀況,對中國現代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現代中國畫從世紀初逐漸拋棄四王,改而追蹤宋元。從金城到南方的吳湖帆、馮超然、張大千、謝稚柳等等,都以模仿學習宋元為榮,特別促進了工筆畫的發展。這個風最初是從古物陳列所刮起來的。 古物陳列所積極參與社會學術活動,在當時的學術界擁有較大的影響。1926年,德國國家航空公司為開闢從柏林經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資助以瑞典人斯文赫定為首的德、瑞科學家組成所謂遠征隊,計劃到中國西北進行全面考察。包括古物陳列所在內的北京各學術團體認為此舉有損我國主權,於3月5日成立中國學術團體協會,推舉北京大學地質系李四光、北京大學考古學會袁復禮、古物陳列所周肇祥、清華國學研究院李濟四人為代表與斯文赫定談判,最終商定由中外合作組織中國西北科學調查團,雙方協議由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理事會當日執行主席周肇祥與斯文赫定簽字通過。古物陳列所還特地為10名中國團員認助出發治裝費100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聯派調查團經 北平東北,古物陳列所聯合各文化機關、大學、團體,在保和殿舉行招待會,歡迎國聯調查團,並承擔全部招待費。5.編輯出版1916年2月古物陳列所自購機器建立了印刷室,雇工印製明信片對外出售。中國99世界郵展大地拍賣目錄中有民國古物陳列所珍藏明信片一組42枚,被定為中上品(P),估價為人民幣400800元。1916年5月翻印歷代帝王像。1925年4月由內務部撥款一萬元將基本編輯完成的古物總目正式付印。1926年11月拓印所藏部分商周青銅器銘文,定價出售。清朝乾隆時期,曾將內府所藏青銅器敕編西清古鑒、寧壽鑒古、西清續鑒(甲、乙),唯獨承德 避暑山莊所藏青銅器未編,而這批器物號稱最精,因此1928年古物陳列所特請容庚從承德避暑山莊運來的851件青銅器中精選100件,歷時數年編成 寶蘊樓彝器圖錄,由哈佛燕京學社印行。1928年3月請內務部派員測繪古物陳列所平面圖,並印製遊覽路線全圖一千張出售。1928年4月還將有關宮殿、郎世寧畫白鷹、古月軒瓷器、香妃畫像等照片提供給北洋政府交通部供其編輯全國中英文旅行指南之用。至二十世紀30年代,古物陳列所共有:單幅或成套的古代繪畫、人物畫像、花鳥畫、 山水冊頁、書法碑帖、明信片、緙絲、照片、地圖、遊覽指南等各種印品共82種,售價從1元到30元不等。6.安全保衛古物陳列所成立之初,是由護軍管理處和京師警察廳分別派遣軍、警共同負責保安守衛。1920年統一改編為警衛隊,由古物陳列所直接管理。1924年警衛隊又納入內務部警察系列,編製140餘人(當時職員僅40餘名)。1928年南京政府接收改組後仍有83人(職員為33人),九一八事變後又恢復為100名,並在1932年的經費預算中增列防務費5352元。1933年春,古物南遷,古物陳列所一度停止售票,經費無著,被迫將警員編制縮減為69名。當時的保安人員除負責古物陳列所的安全保衛外,還承擔檢票、管理圖書俱樂部、維護遊覽秩序、打掃所內衛生等工作。在古物南遷中,保安人員也參與裝箱、搬運等工作。1914年7月1日中午,西華門內石板庫東牆外堆放的木材著火,幸被及時撲滅。隨後在所內安裝自來水,大大改善了消防條件。這是古物陳列所記錄的第一起火災。1916年5月31日早晨例行檢查武英殿展櫃時,發現敬思殿內一櫃蓋鎖簧損壞,遺失銅滿達、雲龍鍍金爵盤、白玉雙龍耳盂、金柄盤各一件。後將當夜3名執勤警衛送交護軍管理處司法科審訊。這是古物陳列所記錄的第一起文物被盜案。有意思的是,1925年10月 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內務部曾從古物陳列所抽調40名警察,成為故宮博物院警衛隊的骨幹。但當時故宮博物院不願受制於北洋政府,對外宣稱警衛隊全是故宮博物院自行編練組建的。註釋: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文化第220-222頁,江蘇古籍出版社。 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古物陳列所1914-1927年大事記,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行政類第39卷。古物陳列所二十週年紀念專刊第58頁,北平古物陳列所1934年。請派員測繪本所平面圖以便制印發行(1928年3月26日),故宮藏古物陳列所檔案o編輯出版類第15卷。內務部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會簡章並委員名單(1926年12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三輯文化,江蘇古籍出版社。郎紹君,廣東美術館網站()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五)分久必合意闌珊 來源: 故宮博物院段勇 編輯: 肖超 日期: 09-08-05 古物陳列所的發展歷程可大致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即北京北洋政府時代和南京國民政府時代。前一時期,古物陳列所得益於它與北洋政府的密切關係,事業快速發展,這一時期的幾任所長治格、楊乃賡、吳含章、周肇祥都是政府的部、省、司級官員。後一時期則受其與北洋政府關係的牽連,被南京政府打入另冊,局面每況愈下。在 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古物陳列所是中國博物館的當然代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古物陳列所的地位和影響開始受到削弱。古物陳列所為國立,得到北洋政府支持,而當時北洋政府的權威已面臨南方國民黨政府的嚴重挑戰;故宮博物院屬於公立,其創始人多與國民黨有密切聯繫,故始終與北洋政府保持距離,甚至寧可貸款維持也不接受北洋政府的經費,而且故宮博物院有一批著名學者加盟,社會影響面更廣。南京政府成立及北伐成功統一全國後,與倒台的北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古物陳列所立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1928年6月南京政府接收古物陳列所,開始改組機構、裁汰冗員、核減經費、清點文物。但此時的故宮博物院同樣前途未卜。1928年6月在國府第74次會議討論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理事會組織條例時,國府委員經亨頤提案主張廢除故宮博物院,拍賣故宮,將故宮藏品中有美術研究價值的物品交給一般的博物館分別陳列。結果會議決定將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理事會組織條例送還中央政治會議再行復議。故宮博物院內外同仁聞訊奔走呼籲,社會輿論也為之嘩然。胡適在同年7月發表的名教一文中就譏諷將故宮博物院改稱廢宮博物院屬於名教信徒的大改革的事業。在張繼、易培基等人秉筆直陳、據理力爭下,兩月後第155次中央政治會議一致通過維持原議。經過此次有驚無險的危機,故宮博物院更顯勃勃生機。1928年10月,公佈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和理事條例,故宮博物院成為直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的機構,蔣介石、張學良、宋子文、蔡元培、九世班禪等政界、軍界、財界、學界、宗教界的許多頭面人物出任理事,院長由農礦部長易培基兼任。雖然1932年8月 北平政務委員會又一次決議呈請中央拍賣故宮文物,購買飛機五百架 ,但已難掀大浪。與此同時,古物陳列所則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由原來直屬北洋政府內務部一度改為歸南京政府內政部北平檔案保管處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健身BCCA补充剂行业竞争格局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不锈钢表面处理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骑马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集成保护的EMI解决方案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葡萄干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2030膨松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纳米多彩微晶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管理研究报告
- 2025-2030登山器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流动氧化还原池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汽车车身支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专利授权书模板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通用课件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 客房部做房提成方案
-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23年
- 水和电解质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 温岭市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神木县四门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3年广西三类人员B证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试题及答案分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的思考珍视生命微课
- 数学手册(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