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doc_第1页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doc_第2页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doc_第3页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 谢庆绵一 兵家和孙子兵法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兵家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兵家著作中以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影响最大,该书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作者孙武,字长卿,人称孙武子、吴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尚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人。据史记记载,公元年,孙武从齐国出走至吴。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以兵法进见吴王阖闾。他以惊世骇俗之宏论,卓越远见之谋略,使吴王为之动心,于是重用。此后,他被任为将军,和伍子胥共同辅助吴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章、晋,显名诸候”。孙武主张改革图强,亩大税轻,“士少”、“富民”,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以求富国强兵。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他在吴三十年,战功显赫,使吴国崛然而起,夺取晋国的霸主地位。孙子兵法今存十三篇。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篇,其中,除与今存之十三篇同外,尚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见吴王等五篇佚文。孙子兵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它在世界军事文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孙子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宋代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十八世纪之后,孙子陆续有了英、法、德、捷、俄、芬等译本。它不仅受到了军事界的重视,而且渐渐受到了外国管理界的重视。至本世纪,日、美等国管理学者研究孙子者日多,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把孙子作为培训企业经理人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必读教材。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甚至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读孙子兵法”。八十年代以来,日、美学者多次来华作关于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的学术讲演。吴起是兵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历史上常把他的兵法和孙子联系在一起,合称“孙吴兵法”。吴起是战国时卫国人,先后担任鲁、魏、楚的将军,屡立战功。他也是个改革家,曾辅助楚悼王变法,使楚“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吴起兵法今存六篇,其主张是“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他还依起兵原因把战争分为“义兵”、“暴兵”;并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军事原则。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兵法家。他是孙武的后代,任齐威王军师时,设计围魏救赵,大败魏军,其兵法书大约于三国时佚失。年银雀山汉墓发现其竹简,整理为上下编三十篇。书中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和辩证思想,特别强调“内得民心,外知敌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还有尉缭,他是战国魏人,与惠王论用兵之道,主张分本末,别宾主,明赏罚。著有尉缭子三十一篇,今存二十四篇。二 孙子谋略孙子属于兵家中的权谋类,侧重于战略策略思想,其治兵作战之论富有深刻的哲理。现择其要者评述于后:(一)“经五事”、“校七计”、“道”为首。孙子首篇为计篇,乃全书之纲领。该篇开宗明义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意是说:用兵作战,事关重大,关键在于“经”(抓纲)五事,“校”(比较)七计。五事者,“道”、“天”、“地”、“将”、“法”,五事之中,“道”居于首位。七计之中,第一条“主孰有道?”也把“道”摆在第一位。那么,什么叫做“道”?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之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计篇,以下未注明篇名者,均出自此篇。)“道”是道义、民心、战略、方针,只要做到合道义,顺民心,则上下一致,内外协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历史规律,治兵如此,其它管理也是如此,概莫能外。“天”指天时,即气候、季节、昼夜、阴晴、寒暑等自然现象。“地”即地利,指地形、地势、路途、空间距离等。“天”、“地”也可作时间、空间理解,均属外部环境。“将”是将帅,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里强调的是人的因素指挥者的素质。至于“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就是指组织制度,包括机构编制、通讯联络、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以上五大要素也是五个子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制约着战争的成败胜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身为将帅不可不知。这里所说的“知”,包含有通晓、掌握的意思。这五者包括有政治和军事、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等一些重大的关系,其中,“道”,政治、道义,居于首要的地位。(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孙子谋攻中的著名论断。体现了孙子的中心思想:以智取胜;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胜。孙子谋攻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注意:这里追求的是“全”,而不是“破”。“全”是上策,“破”则次之。要达到“全”,就需要以智取胜,而不是以力取胜。孙子说,这是用兵的法则。由此,孙子认为,能够百战百胜,还不算是最高明的将帅;只有不战而使敌人屈服,那才称得上是高明中之最高明者。“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以下同上)孙子强调: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以智取胜。其次是外交仗,再次是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之策乃是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因为,为了攻城,要制造战车,准备器械,这必须好几个月才能完成。垒筑用以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结果闹得将帅焦躁愤怒,兵民疲惫不堪;还要强使士兵象蚂蚁似的去爬梯攻城,造成士兵伤亡惨重。这就是攻城的灾害。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必直接交战就能使敌军屈服,不必硬攻就能夺取敌人的城池,不必久战就能毁灭敌人的国家。“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里,反复强调这样的思想:要获得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的“全”胜,就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来取胜于天下这就是谋攻的法则。也就是:以智取胜。以智取胜应当说,这也是一切经营管理和市场上竞争必须遵循的策略原则。(三)“知彼知己”,“未战先算”。孙子谋攻的另一著名命题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军队的指挥者对敌情和我情都必须非常熟悉。孙子说:“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指挥战争的规律,突出了未战先知、未战先算的极端重要性。“未战先算”要求“校以七计”(计篇,下同)。必须对敌我双方进行七个方面的比较和计算。这七个方面是:()“主孰有道?”哪方的国君政治比较开明而得民心?()“将孰有能?”哪方的将帅更有才能?()“天地孰得?”谁更占有天时地利?()“法令孰行?”哪方在执行法令上更为彻底?()“兵众孰强?”军队实力方面何者更强?()“士卒孰练?”哪家的士兵更加训练有素?()“赏罚孰明?”在赏罚方面哪家较为严明?孙子坚持战争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知的,因此,未战先算既是必要,又是可能的;借此以提高自觉性和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和妄动性。同时,这里的计算已经包含有数量分析的要求。孙子是重视数量的,他要求把彼己的情况尽可能转化为可计量的数,这是定计、用计的常法。形篇中指出:“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算的结果是:“吾以此知胜负矣!”他的结论是:“多算胜,少算不胜,而何况无算乎?”另外,“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殆。”(地形)他用“彼”、“己”、“天”、“地”等关系代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强调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主客条件的周密调查和充分估量之上。这是有普遍意义的。(四)“任势”、造势。孙子中有形篇和势篇。“形”即实,实力。“势”指力量对比上的格局、态势。战争是力量的对比和较量。孙子说:“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形篇,下同)。意即:打胜仗的军队总是事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作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战者总是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的上面,创造必胜的条件。他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就是要创造力量对比上的优势,有这种优势,加上各种手段,就是造就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最佳态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篇)“任势”,就是凭借优势,以势压敌。这种“势”,不是消极等待而得来,而是要靠主动去造就,这就叫做“造势”。“造势”,包括以强压弱,以勇压怯,以投卵(避实击虚),以治击乱,以奇制胜,等等。他说:“势者,因利制权也”(计篇)。就是说,为了夺取胜利而掌握权变。这种原则在管理的实践中带有普遍性。任何管理都有一个任势、造势,也即善于凭借自己的优势和造就优势的问题。这种优势,造成一种气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造势),达到所向无敌。(五)“避实击虚”,“因敌制胜”。孙子和老子一样,都很崇尚水。不过,老子崇尚的是水的品质,孙子崇尚的则是水的形势。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虚实,下同。)“因敌制胜”,就是要以敌情作为制定战略战术的依据,而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水之性是避高而趋下,兵之形是避实而击虚,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空虚薄弱点。这就是兵之性。孙子地形说:“料敌制胜,上将之道”。善于了解敌情,根据敌情及其变化制定战略战术,从而取胜,这是一流将才的作战原则。不仅如此,还要做到“能为敌之司命”,就是能够当敌人的司令,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然后让他暴露出破绽,乘虚而入,战而胜之。把敌人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就叫做“为敌之司命”。要当敌之“司命”,必先当敌之司令。这也是一种经营策略。任何经营,都必须一方面集中优势,另方面依据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寻找空虚薄弱之点,避实击虚,对于市场上的竞争,尤其应该采取这种策略。(六)“奇正之变,不可胜穷”。这里所讲的“正”,是正常,常规;“奇”则是不正常,非常规。孙子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篇,下同。)就是说,要使部队和敌人交战而不败,全靠“奇”、“正”相结合的战术。这就是兵家常说的,以正常的战术抵挡敌军,以非常规的手段夺取胜利,叫做“出奇制胜”。孙子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取胜之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善于出奇制胜,以巧取胜者,他的奇想妙法,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源源不断。掌握奇正之变,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孙子比喻说,声、色、味,每样都不过五种。但是五音、五色、五味,各自采取不同的组合,便产生音调、色彩和滋味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高明的将帅,其巧妙就在善于运用“奇”和“正”的结合,导演出变化莫测、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来。所以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善于把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结合起来。奇正相生,变化无穷。这是一切领导艺术的思想源泉。(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这是作战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孙子认为,为将帅者担负着事关国家和人民生死、安危的重大责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在战争的年代尤其如此。为此,孙子极端重视将帅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在“道”和“将”的关系上,他强调“道”对“将”的指导和制约作用。他把“主孰有道”放在“将孰为能”之前。十一家注孙子贾林解释说:“将若以道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上者同也。”其次,身为将帅必须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就是说,为将帅者,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境界,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这样的将帅才真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第三,将帅应如何对待士卒?孙子认为:将帅应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地形)但爱兵不是溺爱、放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同上)第四,为将五德,智为首。如前所述,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将以道心”的前提下,就五德之间的关系而言,“智”居首位。强调将要有智慧,有才能,善于用兵。“智”的另一层涵义是冷静、善思,讲求理性。“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九地)。为将者凡事冷静而深思,理智地对待战事,切忌感情用事。“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一切指挥作战的将帅们都必须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用理智对待一切,不可把战争这样的大事建筑在一时冲动之上也!这也是一篇古老的领导学,强调领导者及其素质在领导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八)“将能君不御”。这是领导学中的另一个问题,牵涉到高层领导权力的使用和充分授权的问题。孙子谋攻指出,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到胜利。“将能君不御”就是其中的一种。将帅若是有足够的能力,国君就不应该管得严严的。就是说,对有能力的将帅,不要管得过多,过死。这里就牵涉到领导体制中的权力和责任的关系问题。他还指出:“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同上)就是说,作为最高领导的国君,在作战中,切不可对将帅随意干预,瞎指挥,否则,必然会造成混乱而致失败。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意识到将帅指挥的自主权的重要性。这是极不简单的。孙子九变还说:“将受命于君”,但要精通“九变”,懂得灵活权变,因而,“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其意是说,大将既然受命于君,就必须对君主全面负责;但为了真正负责,他有灵活处置的权力。在局部问题上,不能完全以君主之命是从。这就是后来兵家所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将在外作战,情况瞬息万变,必须授予将帅以相应的自主权。在这个问题上,孙子甚至主张:“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同上)以上这些,都说明孙子很重视将帅应有的权力。这是因为,在战争中,将帅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这是战争给予古人的教训,对于现代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借鉴价值。三 孙子兵法与经营之道孙子思想之可以用于经营之道,在于它的谋略、治兵的辩证思想。加上战争与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因而两者之间有着相通之处。历史上最早把孙子用于经商之道的是战国时的巨商白圭。白圭自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也。”(史记货殖列传)他的经营方针是“乐观其变”,这就是“因敌制胜”原则的具体运用。白圭还有一套预测商情,做到“知彼知己”的办法。他还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八字方针,这也是孙子“避实击虚”原则的体现。“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被后世商人尊为经商致富的祖师爷。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孙子兵法与经营之道有着密切的相通之处。从管理哲学的意义上看,孙子的真正价值在于抓住了管理中主客体关系这个基本问题,突出了主体在实践中的中心地位和能动作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主体性”原则。这是由于战争是一种目的性和对抗性很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