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厚语文学养提高教学艺术.doc_第1页
丰厚语文学养提高教学艺术.doc_第2页
丰厚语文学养提高教学艺术.doc_第3页
丰厚语文学养提高教学艺术.doc_第4页
丰厚语文学养提高教学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厚语文学养 提高教学艺术朱昌元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兼高中语文教研员(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硕士导师)n 探讨:n 一、宽厚学养的获得n 二、教学艺术的追求n 一、宽厚学养的获得n (一)读书的作用 成人、成材、成家n 成人: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左传)n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n 成材:读书“从浅近方面说,是要增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预备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材;从远大方面说,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蔡元培教育论集)n 成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季羡林 学名师:于漪、钱梦龙n 成人、成材、成家三者是统一的、复合的。n (二)读书的境界n 1.以书为师n 被动接受仰视n 2. 以书为友 n 对话解惑平视n 3. 以书为敌n 质疑评判审视n 对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质疑n 有关阿房宫的传统看法:n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n 项羽火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n “二重证据法”:考古;史籍记载n 考古:在阿房宫旧址用洛阳铲勘察n 典籍: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复起阿房,未成而亡(汉书五行志)n 结论: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没有火烧阿房宫。n 对李煜虞美人“朱颜”注释的质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n 注释: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n 我的看法:“朱颜”这里不是指代南唐的宫女,而是李煜自己。n 证据:n 内证:n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n “沈腰潘鬓消磨”是“朱颜改”的真实而形象的注脚。n 外证:n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蜀道难)n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n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秦观千秋岁)n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n (三)教学的素养n 夏丏尊谈李叔同:“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光,故能令人敬仰。”(丰子恺悼夏丏尊先生)n 读与教材有关的书:直接的、间接的n 直接: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个性化理解n 于漪:“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绝不做教学参考资料照搬照抄的人,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于漪语文教育论集难在自我塑造)n 间接:于漪文学中的狐以猿猴调侃人李广与程不识诗文中的“东南西北”“算博士”等(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n 读与教材“无关”的书:壮游天下,行万里路。n 有人说“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不是没有道理的。n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n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中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n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n 例举教学案例:n 教学片断1:n 翦伯赞内蒙访古:“昭君和亲”教学n 讲到了“在大青山下”的青冢,讲到了昭君出塞和亲,我轻轻地按下了录放机的按钮,顿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琵琶曲昭君出塞在教室里回响起来,同学们渐渐沉浸到了旋律、节奏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n 一曲终了,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小黑板上抄着如下诗文:n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唐戎煜咏史)n 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陆游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n 我们的有些乐观的爱国者也许反而欣然色喜,以为他们将要开始被中国同化了罢。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鲁迅灯下漫笔)n 师:这些诗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反对和亲政策,认为和亲是一种苟安的“拙计”,对封建时代君王“美好的”政治意图作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你能从阿炳的琵琶曲中体验到这种观点或者说思想倾向吗?n 生(有些茫然、迟疑):体验不出。n 师:那么,你们体验到了什么呢?请说说自己欣赏乐曲时的真切的感受。n 生甲:开头的音乐响亮奔放,定下的基调是高昂沉毅的。n 生乙:整支乐曲流畅婉转,给人的感觉似乎来到了北地沙漠,境界开阔悠远,一支马队在坚毅地向前行进n 生丙:结尾两声重拨,简练干脆,戛然而止,似乎象征昭君出塞和亲的果决与坚强。n n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很投入,说得也很真切。确实,阿炳的昭君出塞不同于前人的昭君怨塞上曲,洒脱婉丽,清纯质朴,从中感受不到哀苦怨愤,杜甫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这里是用不上的。阿炳是独树一帜的,融入了自己刚强不屈的人生意志和人生体验;同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是独具卓识的,融进了博古通今的丰富的历史学识,可以说他们是术不同而心相通。请同学们在乐曲声中仔细阅读课文,互相印证,将文意与曲调加以贯通、融合。n 教学片断2:n 鸿门宴:“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讨论n 师: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而苏轼在范增论中说这体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这两种说法,你们是怎么看的?n 生一:项羽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但从宴席前和宴席上的表现来看,是一个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n 生二:说项羽在宴席上“优柔寡断”是不准确的。他的叔父项伯替刘邦向他表功和求情之后,项羽实际上就有不杀刘邦之意。正因为项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范增的再三暗示置若罔闻,对项伯的庇护加以纵容。项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是不准确的。n 生三:项羽为什么没在席间杀死刘邦?项伯的求情固然起了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项羽以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刘邦不在关中称王,对自己俯首称臣,就可以饶他一命。这样看来,我倒是有些赞同苏轼的看法,尽管这样的“君人之度”是缺乏战略眼光的,项羽日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n 生四:什么是“君人之度”?就是统治者的宽广的气度,对臣下的过错也能够容忍和宽恕。从项伯的求情和刘邦的“表演”来看,刘邦不但没有丝毫过错,反而有莫大的功劳,不但不应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应该受到封侯封王的奖赏。项羽答应“内奸”项伯的求情,相信刘邦的连篇鬼话,根本不是什么“君人之度”,而只能说是缺乏知人之明,缺乏审时度势的智慧。有人说项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是没有道理的。n n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些思想交锋的“火花”闪耀出来。在这里我不想对大家的发言作老吏断案般的评判,有的议题不必去追求“唯一答案”。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项羽有一个分析,对我们理解项羽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有帮助:“言语呕呕与喑呜叱咤,恭敬慈爱与僄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阬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谈士每以虞兮之歌,谓羽风云之气而兼儿女之情,尚粗浅乎言之也。” 教学片断3: 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 李煜虞美人教学李煜人生的两极: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国主“一旦归为臣虏”“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李煜生命中的几个节点:n 1岁(937年) 先主李昪南唐立国n 25岁(961年) 继南唐国主位n 39岁(975年) 国亡被俘,受封“违命侯”n 42岁(978年) 七夕生日为宋太宗毒死虞美人李 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探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菩萨蛮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n 以水喻愁名句:n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n 愁情不断如春水(寇准夜度娘)n 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n 拓展:清陈廷焯()评虞美人: 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清王国维评李煜词: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人间词话)n 二、教学艺术的追求n (一)教材处理艺术n 准确、深入,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独到的识见n 处理的方式:n 内掘巴金灯n 外联郁达夫故都的秋、李煜虞美人n 剪裁冯骥才珍珠鸟n 串珠关于“笑”的串联n 课例实证: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例举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 n 有关“狼”的恶谥:n 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奔豕突、狼嚎鬼哭、狼心狗行、披着羊皮的狼、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等。n 问题探讨:1为什么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2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区别在哪里?3“我”对狼的认识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拓展:n 古代哲人的智慧:n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n 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n (二)课堂提问艺术n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n 陶行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n 叶圣陶: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教说,学生默默聆受。n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n 课堂提问现状:n 满堂问:n 教师戏称:职业提问家 n 满堂灌满堂问n 伪问题:n 典型伪问题:春风杨柳多少条?(万千条!)六亿神州怎么尧?(尽舜尧!)n 无互动:n 缺乏互动、对话,死扣预设答案n 例1:什么花不长在植物上?(课文雪花的教学)n 学生:烟花、纸花、浪花、雪花、灯花、心花、塑料花、爆米花n 老师:只肯定“雪花”。n 例2:一只小猫把鱼种在土里,它会收获什么呢?n 预设答案:什么也不会收获。n 小学生偏偏不同意:“小猫怎么会把鱼埋在土里呢?它肯定会把鱼吃掉的呀!”老师急了:“假如小猫就是把鱼种在土里呢?”孩子说:“那小猫也会把鱼刨出来再吃掉的。”老师最后发火了:“你怎么这么笨!鱼埋在土里,会不会长出来?不会。既然不会长出来,那就什么也不会收获!” n 克林伯格: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n 问题应有思考价值,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难度n 例:林黛玉关于“读书”的答问n 化解难度的办法:提供背景铺垫梯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礼记学记)化整为零 引进对比n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荷花淀)n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曲问n 年且九十。n 愚公多大年纪了?n (三)媒体整合艺术n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有机、适时、高效 n (四)改进学习方式n 1何谓学习方式n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n 2传统的学习方式n 被动、接受、单一n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 n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习方式n 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n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n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