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伊拉克交通 伊拉克地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但由于入侵伊朗和吞并科威特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 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xx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 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xx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 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埃及通航。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xx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xx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线。 总结:西方音乐在伊拉克的流传越来越广,许多人到欧美学习音乐,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同时,在伊拉克还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逆城市化阶段 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逆城市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 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 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郊区人口是都市区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总结:“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 初二地理知识点之国际合作 关于地理学习中国际合作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国际合作 1、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世界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国际局势存在局部冲突。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2、国际组织: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国、英国、美国。 B、其它世界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欧洲联盟;石油输出guo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上面对地理中国际合作的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双台风 热带气旋所造成的人命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热带气旋亦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区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热带气旋。 成因 双台风现象示意图 藤原效应源于日本气象学家藤原(Fujiwhara)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涡旋实验及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 双台风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pinwheelcyclone)。 互旋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量平衡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热带气旋把太阳投射到热带,转化成海水热量的能量,带到中纬度及接近极地的地区。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之欧洲固体降水图 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 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45题。 4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5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是() A等值线分布特征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总结: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黄河三角洲成因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大,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土地征收一次性赔偿协议书模板
- 专业传播与策划毕业论文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选择题》专项练习题带答案(完整版)
- 医院急诊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
- 2025产权车位买卖合同
- 毕业论文证明
- 2025年社区协作装修项目管理合同
- 全方位赔偿协议合同2025
- 2025年工程项目分包环保安全生产合同
- 网络安全运维培训内容
- 【中信建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行业AI产品深度拆解(系列1)-可灵:头部AI视频产品
- 广西桉树造林技术改进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深入研究
- 经皮肾术后护理试题及答案
- 水电站优化调度培训课件
- 2024年内科护理学(第七版)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
- 信息系统监理师(中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解读
- 线路迁改工程施工方案
- 《西方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