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法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pdf_第1页
PVD法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pdf_第2页
PVD法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pdf_第3页
PVD法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pdf_第4页
PVD法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卷第 1 期 l 9 9 0年2 丹 薄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THI N FI LM S CI ENCE AND TECHN0L0GY Vo 1 3 No 1 Fe b 1 9 9 0 P V D法硬质薄膜 中的残余应力 信 觉 俗 东北 工 学 院 1 9 8 9 6月 1 7曰收到 摘 要 本文综述 了物理 气相 兄积 P VD 硬盾 薄膜 中存在残 余压缩应 力的原 因 介船 了残 余压 缩应 力的性质和 对薄膜性 能的影响 指 出了控 制残余压缩应 力的途径 圭置词t残 余应 力 物理 气相 沉积 一 引 言 残余应力即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存在于构件 如薄膜 的内应力 对薄膜内应力的 研究 t最早是 S t o n e y在 1 9 0 9年从 电镀膜 开始 的 5 O年代 以后 许多 人不断对各种薄膜 包 括 P VD 法获得的薄膜 的内应力进行 了研究 因为实践证 明薄膜的耐久性很大 程度上依 桢于内应 力和付着强度 因此 关于 内应力 的 研究重点 现在 已经 从内应力测定精度的提高转移 勋内应力 的产生机理和如 何有效地 控制 内 应 力等方面了 二 硬质膜 内的残余应力 薄膜内部产生 畸变 基板弯 曲 薄膜 出现龟裂 发皱等现象 称为薄膜的内部应力状态 文献 2 1 3 1 5 分别指 出 Ti C Ti N TI C N 薄膜中 均存在 数 GP a 1 9 e P a 的 残 余压 缩应力 表 1为薄膜 内残 余应力值 薄膜 内的残 余压 缩应 力对 薄膜的 机械性能产生很多影响 文 献 3 指出 Ti C薄膜 内残余 压缩应力值超 过临界值 Mo基板 为 4 1 GP a 镍络铁合金基板为 4 9 GP a 薄膜将从基 板剥离下来 文 献 5 指 出在 4 1 9 J I 钢基板上 离子镀 3 5 m T i N 薄膜后 耐 孔蚀性 耐酸 蚀性 比未镀膜材料提高 1 5倍 比电镀铬膜的材料提 高 3倍 文献 6 也指 出 Ti N膜内的残余 压缩 应力使镀 了 Cr Ti N膜的材料耐孔蚀性提高 文献 7 指 出越是在压缩应力大 的条件下形 成的 Ti N膜 硬度越大 作者认为其 原因除晶粒微细化之外 与膜 内有较大压缩应力 有 关 文献 4 和 1 O 在 W C系超硬 合金基板上用 CVD 法和 P VD法镀 制 T i N膜 发 现 P VD 法镀膜 后材料的横 向断裂强度和冲击韧性值都 明显地优于 C VD 法 作 者认为可能由于 Ti N 维普资讯 第 1 期 F VD法 硬 质 薄 膜 中 的 残 余 应 刀 e e ct f o b e a m e v po r al i 0 HCD HCD t l b l r ak s f i l m qu aI z Tj C Mo T i C W C TlN 4 1 0 J I s t e e I T i N 盎 l J Ila y e r o nI T i N s o f t s L e d I T i N HCD HCD RFI P 4 7 GP a a b 0 ut 4 I j 一 0 8 2 5 一 I T 一 2 l T l 张应 力 t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一 压缩 应 力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薄膜内残余应力不同引起的 P V D状态为压缩应力 而 C VD状态为张应力 WC系 超 硬 合金基板的残余应力也是不同的 P VD状态为压缩应力 CV D状态也是张应力 文献 1 2 和 C 1 3 3分 别用 HCD法在 W C 一 1 0 Co超硬 合金和 Ti C N 一 Mo 2 C Ni 金属陶 瓷 基板 上镀 制了 T i C N 薄膜 实验发现 P VD法 Ti C N 薄膜 比 CVD法 薄膜难 于破坏 三 残余压缩应力产生的原 因 文献 8 指出 一般薄膜 内应力发生的原 因是 1 薄膜 和基板的热膨 胀系数差引起的热应 力 2 薄膜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表 2 是根据薄膜及基板的热膨胀系数计算的薄膜热应 力值和 实测的应力值 可以看出计 算得出的热应力值很小 而且绝大 多数是张应力 因此 一 些研究者认为 Ti C N 薄膜内残余压缩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 并试图用薄 膜 体 积 嘭胀 来解释 表 3为薄膜 体积膨胀的表现及解释 关 于 引起膜体积膨胀的原因 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种观点 1 金原粲 认为薄膜形成过程是从热状态蓟冷状态的迁移过程 膜体积应收缩 理论 上膜 内产 生张应力 而 Ti C膜 可 以根 据膜形成条件 产生张应力或压缩应力 他们 的 实 验 结果指出 Ti C膜 内存在很小的张应力 膜 内含 有数 a t 氧 他指 出如果用其他方 法制造 TI C薄膜 能进一步增加膜 内氧含量使膜 体积彩胀 膜 内将产生压缩 应 力 但 文 献 7 8 C 9 3得鳓与上述论点相反 的结果 表 4为 TI N薄膜 的部分组分及压缩应力值 从表 4 值 奇 T 应n 馨 残 内s 腱 姐 d 薄 莨 暑 T 口 l 蛐 维普资讯 4 8 薄膜科学与技术 第 3卷 表 2 计算的 热应 力值 和 赛测 的应 力值 Ta b l e 2 Ca c u l a t e d a n d me a s u r e d s t r e s s 0 4 2 8 0 O 1 0 0 15 一 1 1 3 0 3 0 6 j 一 0 1 一 4 8 l 1 2 3 1 1 3 张应 力 t e n s he s t r e s s 一 压缩应力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表 3 薄 膜 体 积 嘭 胀 的 表 现 和 解 释 Ta b l e 3 The e xh i b i t i o n a n d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f i l m v o l ume e xp a ns i o n 薄 膜体蟛 胀的表 现 e xh l t oR 最大 晶格 常数增加 量为 0 5 最大 晶格 常数 增加量 为0 T 粘 艄 薄 膜 体 膨 胀 的 解 释 参考文献 nt e r p r e t at i on 晶 格 常 数 增 加 量 约 为 0 I 喜 契 含 l微 嘉 蓦 吞 蒜 五 霆 转 移 晶 格 缺 陷 的 产 生 1 4 可见 压 缩应力大 的 Ti N 膜 内氧浓度反而减少 因此 他们认 为除氧 的进入使膜 体积膨胀 之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 晶格 结构变 化引起的膜体 积膨胀等 2 铃木 认为引起 Ti C N 膜 体积膨胀的另一个原因是 P VD法使 T i c N离 子 加 速而 具有 高能量 在非平衡状 态在基板 上析 出 因此 Ti C N 薄膜 中将存在许多 品 格 缺 陷 C N原子 离 子 很可能作为 阃隙原子进入 Ti C N 品格 中 使品格畸变 3 文献 8 指出溅射 法形成薄膜时 由于等离子体中的高速粒子的冲撞钉入 S h o t p e e n i n g 作用 使薄膜 中产生 压缩应力 尤其加负偏压时 这种 冲撞钉入效果 更明 显 j 是等离子体 中的高速粒子作为 闻隙原子进入膜 的晶格中 或 者膜 表面原子被 反溅射 出来又作 为间隙原子进入膜的晶格 中 都会使膜晶格畸变 维普资讯 第1期P V D法 硬 盾 薄 膜 中 的残 余应 力 4 9 表 4 Ti N 薄 膜 部 分 组 分 和 压 缩 应 力 Ta b l e 4 Th e s e c t i o n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t h e c o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Ti N f i l ms c o mp o s i t i 0 1 1 男 a t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一 l N C 1 0 I G P a 一 一 I I 一 I 1 2 l 2 0 3 4 一T 4 一 L 一 一 I 一 一一一 蚰 g I 1 1 4 2 3 h l 4 O 一一 1 2 一 一一 一 口 g N 5 T 0 i 9 8 0 TC8 T Bi 8 l 0 3 T I 1 e 一 3 g s ub s t r at e bi a s vo l t a ge V 5 0 一 1 0 0 2 0 一 1 0 0 1 w i re f fe re n c e j l 0 1 I T I 0 一4 0 0 0 9 5 0 9 8 j 9 文献 8 作 者盘森周一认为 Ti N 晶格畸变可 能是 由于Ar Ti N 等杂质原子 进 入 玛 q i 组成的四面体 的中心位置 引起的 因为四面体 中心孔的半径为 O 0 4 3 ri m Ti Ar t C 0 N 的 原子半径分别为 0 1 4 1 n m O 0 9 8 n m O 0 7 7 n m O 0 6 0 ri m O 0 5 3 n m 可见N原子半径与四面体中心孔半径比较接近 作为间隙原子进入四面体中心 位 置 韵 容易程度顺序应 为 N 0 C Ar Ti 当 Ti N晶 格上与中心位置邻近的 T i N 原子 因某种原因离开平 衡位置时 就可能使孔 隙 扩大 一些 N原子就可 以 挤入中心位置 由于 N原子的挤入 就引 起 了 Ti N晶 格 畸变 挤 入的N原子越 多 I 起的畸变越大 当畸变超 过一定 数值时 Ti N晶格就 变得不稳定 所 以不 可能 每 一 个 中心位置都被N 原子 占据 金森周一认为如果存在 于 Ti N 晶胞 中的 8个 四面体的 中心位置 都被N原 子 占 据 品格常数增加量应该为 5 7 他们的实验结果给 尚 最大晶格常数增加量为 0 7 因此 他佑计每一个 晶胞平均只有一个 过剩 N原子 N Ti 应 为 1 2 5 他们 啻 g 实验结果给出 N T i 为 1 1 1 5 图 l 为 r i N的 晶 胞 斜线 表示 占据 了四面体中心位置的 N原子 文 献 9 结果给 出在 T i N膜 中留 有 7 a t 没 和 Ti 结台的游离N 作者认为这些游离 N可能作 为 间 隙 原子存在 于 Ti N 晶格中 引起 了 T i N 晶格畸变 在这 一 点上他 支持 了金森 的观点 但他 认为 有必要进一步研 究 膜中存在 的 C O杂质对 Ti N晶格畸变 的影响 Ti K 图 1 Ti N 的晶胞 斜线所示为 占据 了 Ti 四面 体中 心位置 的过 剩 N 原 子 Fi g 1 Vi e w o f a Ti N u n i t c e l 1 Ha t c h e d p a r t i c l e r e p r e s e n t s a n旺 c 酷 s i t r o ge n 0 m wh i c h oc c up i e s a t e C r a he d r a l h ol e 关于 P VD法 Ti C N 薄膜内压缩应力的产生原因还有不同的看法 如文 献C 1 5 认 为不锈钢基板 上离 子镀 Ti N 膜压缩应力产生原因是 基板 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氮 氩原子 进 入 膜 中 文献 7 认为压缩应力产生原因应该同压缩应力与 N T i 的关系 同形成了 T i C N O 舶 C N O各自的组成比对压缩应力的影响一起进行研究 四 残余压缩应力与沉积因素的关系 许多实验结果表明 虽然具体的获得 T i C N 膜 的方法不同 但一些基本规律是相同 维普资讯 薄膜科学与技术 第 3卷 的 1 压缩应力与基板温度的关 系 文献C 3 3 C 1 2 3 C 1 3 3 等指出 Ti C Ti C N 膜 内残余压缩应力随基板温度 降低而增 加 这大概是 因为基板温度越低进入两 Ti N 晶格 间隙里的 N C间隙原子扩散 郅原 子 空 位 的速度越慢 2 压缩应 力与基板桷压 的关 系 无论是用 HCD 法 RF离子镀 法 RF 溅射法 还是 多 弧 离 子镀法 制成的 Ti C Ti C N Ti N 薄膜 内压缩应力值都随基板偏压在一定范围内增 加而增加 这可能是 由于加较大 负偏压 被加速具有高能量 的原子 更多地进入 到Ti C N 薄 膜晶格 中去了 如 再加 更大负偏压 粒子 的动能转变成热 能 使基板温度升高 反而使 压缩 应力减 少了 8 退火盈度和时间与压缩应 力的关系 文 献 1 0 3 C 1 2 3 C 1 3 对 HCD法得到的 Ti N Ti C N e薄 膜进 行 了不 同条 件 的 退火处理 结果表明退火温 度越高 时间越长 压缩应力值越减小 有的薄膜 内应 力 由压缩应力 一0 9 9 GP a 变 成张应力 0 2 0GP a 文献 1 2 作 者铃 木 认 为 c N 间 隙原子 由于高温退火处理而扩散 消失在 原子空位上 或 者成为游离的碳或氮 使 薄膜的微 观结构产生变化 是使膜压缩应力变化的可能原因 他认为游离碳或氮析出的地方大概是晶 粒间界 但 这需 要进 一步证实 4 压缩应 力与反应气体 几乎 无关 0 五 如何控制残余压缩应力 我们 已经知遭Ti C N 薄膜 的内应力包括热应力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内应力 总的表现 为 压缩应力 热应力的贡献很小 适当加热 基板 不 同基板偏压 和成膜后退火条件均能改变压 缩应力值 但 增加偏压亦增强了离子对薄膜的轰击 容易产生 晶格缺隙 影响薄 膜的特性 关于 Ti C N 薄膜 中压缩应力还有许 多需 要探 讨的问题 如 离子冲撞钉 入 作 用与压 缩应力产生机理 薄膜 中N间隙原子存在 的证实 游离 N 浓 度 为 何 不 随 偏 压 变 化 氧浓度为何随偏压增加而减少 C原子的作用等 再如残余 气体压力 沉 积速 率 入射角度如 何影 响压缩应力等都 有待今后 作更多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如胡 全国首届薄膜技术学术 讨电台论文 北京 1 9 8 2 2 金原粲 应用物理 鸫 3 1 9 8 4 2 2 8 3 稻川幸之助 r 一 一 4 l 5 1 9 8 4 4 山本勉 日本金属学会志 4 g 2 1 9 8 5 1 2 0 5 橙村昌信 日 本金属学会志 5 1 5 1 g B T 4 1 g 6 江 原隆一 郎 巨车金属 学会 会报 2 6 g 1 9 8 7 8 7 6 T 西 田典秀 金属 丧面技 术 3 T T 1 g B 6 5 4 6 8 金 森周 一 真空 2 g g 1 g B 6 4 1 8 g 罔本康治 真空 3 O l O 1 g 8 T 7 8 9 维普资讯 第 1期 P VD法 硬 质 薄 膜 中 的 残 余 应 力 1 0 山本勉 日本金属 学会志 5 0 8 I g B B 3 2 0 1 1 伊蘑享 材料 8 5 8 9 4 1 9 8 B 7 4 8 1 2 特东寿 日本金属学会志 蛐 口 1 9 8 5 T 3 1 3 铃东寿 粉体扫 工 粉末冶金 3 3 2 1 9 8 6 口 2 1 4 户野修 日本金属学会会报 2 5 1 a 1 口 B 6 8 5 8 1 5 METALLURGI CAL Thj n S o l d F E l ms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