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第四讲 音变.doc_第1页
普通话 第四讲 音变.doc_第2页
普通话 第四讲 音变.doc_第3页
普通话 第四讲 音变.doc_第4页
普通话 第四讲 音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音变 什么是音变 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是学习普通话语音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只做到这一步,还不能自然地说话和朗读。因为我们说话或朗读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个音节发出来的,而是把许多音节组成词和句子连续地说出来的。 一个音节在连续的语流中不免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叫做音变。 普通话里主要的音变现象是:轻声、上声连读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除第一题外,其余各题都涉及音变内容,掌握音变是说好普通话、提高测试成绩的关键。如: “不大一会儿,下了一场小雨,真凉快啊!” “你快点儿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啊!”一、 轻声:在词语或句子里,某一些音节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读得比较弱、比较短,这种现象叫做“轻声”。如:朋友 眼睛 热闹 动静 讲究 交情 快走吧! 某些轻声词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如:东西 dnxi 指物件 大意 dyi 疏忽(形容词) dnx 指方向东和西 dy 主要意思(名词)生意 shnyi 商业经营 女人 nren 妻子 shny富有生命力 nrn 女性成年人琢磨 地方 兄弟 买卖 干事 自在 精神 人家 针线 地道 对头 但大多数轻声词只是习惯读作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轻声音节只出现在词语和句子中,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词语和句子举例:队伍 告诉 规矩 甘蔗 困难 连累 岁数 爽快委屈 位置 云彩 招牌 知识 认识 状元 栅栏运气 特务 挑剔 钥匙 应酬 月饼 秧歌 挖苦跳蚤 思量 记性 名字 薪水 提防 娇嫩 部分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朗读作品26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定对轻声的评分标准:错误:必读轻声词而未读作轻声的 不是轻声词而读作轻声 轻声发音错误的 轻声的读法:轻短模糊音长:轻声音节读得短些,双音节轻声词若以1拍算,轻声音节约占1/4。音高:轻声音节的音高调值取决于前一个音节的调值,而不论轻声音节原来的调值。轻声音节只有两种调值(两种读法) 31 和 44。如:桌(zho)子读作短促的低降调,调值31房(fn)子读作短错的低降调,调值31凳(dn)子读作短促的低降调,调值31 椅(y)子读作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44练习:哥哥、爷爷、弟弟、姐姐 窗户、明白、阔气、暖和难点:上声+轻声 耳朵 我们 使唤 口袋 打量 指甲 脊梁 怎么 打手 把手 本事 倒腾 在普通话中,哪些词语应读轻声?请判断下列词语中的轻声词:学生 先生 医生 护士 儿子 男子 孙子太阳 月亮 馒头 床头 早晨 早上 清晨2 掌握普通话常用的必读轻声词及主要的轻声现象普通话中有规律的轻声现象: 语气助词,如“吧、吗、呢、啊、嘛、哩、了、的”等读轻声。例如:来吧 是吗 他呢 好嘛 美啊 别这样哩 我吃饭了 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如“了、着、过、的、地、得”读轻声。例如:读了 读着 读过 我们的学校 认真地读书 干得出色 方位词,如“上、下、里、外、面、边、头”等读轻声。例如: 家里 花园里 地下 桌子上 门外 外边 里面 后面 前头 屋里头 外头 村子里 集市上 枕头下 水面上 附在动词后边的趋向动词,如“来、去、进、出、上、下起、开”等读轻声。例如:上来 上去 出来 出去 下来 下去 回来 回去 躲开落下来 塞进来 干起来 说下去 开过来 踩上去 说不出一句话来 构成名词的虚语素“子、头、巴”;代词中的“们、么“等读轻声。例如:桌子 旗子 帘子(“棋子、莲子、虾子、瓜子”不轻)石头 木头 码头 (“马头、烟头、开头、眉头”不轻)我们 你们 咱们 孩子们 什么 怎么 这么 多么 嘴巴 哑巴 结巴 眨巴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双音节动词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例如:看看 走走 听听 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 叠音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例如:妈妈 姐姐 姑姑 星星 蝈蝈 娃娃 山沟沟 嵌在重叠式动词、形容词中间的“一”或“不”,读轻声。例如: 看一看 试一试 来不来 好不好 甜不甜 记住大纲要求掌握的轻声词(必轻词)第21页按规律,归类巧记必轻词: 子尾词( 206个) “头”:锄头 对头 跟头 骨头 罐头 后头 浪头 里头 码头 馒头 苗头 木头年头 前头 拳头 上头 舌头 石头 枕头 指头 称谓:爸爸 弟弟 哥哥 公公 姑姑 姐姐 舅舅 姥姥 妈妈 妹妹 奶奶 婆婆 叔叔 太太 爷爷 爱人 大爷 弟兄 姑娘 闺女 姐夫 老婆 老爷 女婿 亲戚 亲家 少爷 师傅 师父 媳妇 兄弟 丈夫 丈人 娘家 婆家 东家 身份或职业:裁缝 大夫 道士 干事 和尚 皇上 伙计 护士 媒人 奴才 特务先生 学生 秀才 状元 喇嘛 书记木匠 石匠 铁匠 鞋匠 瓦匠 食物:豆腐 甘蔗 高粱 核桃 胡萝卜 粮食 萝卜 馒头 蘑菇 烧饼 月饼 芝麻 庄稼 火烧 苤蓝 山药 烧卖 石榴 芥末 菱角 虾米 身体部位名称:脑袋 头发 眉毛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下巴 舌头 胳膊 拳头 指头 指甲 脊梁们: 我们 你们 她们 他们 它们 咱们 人们 么: 多么 那么 什么 怎么 这么气: 福气 力气 小气 秀气 运气 客气 节气 脾气 俗气 义气 和气 阔气 腥气实: 结实 老实 扎实 壮实 踏实 厚实 严实 匀实 皮实 密实 和: 快活 忙活 暖和 养活 热和(huo) 掺和 搅和 说和(he) 当: 顺当 停当 稳当 妥当 行当 得: 记得 免得 觉得 舍得 省得 显得 懂得 落得 晓得 认得 一般不轻的词:叹词、拟声词:嘀嗒 滴滴答答 叽叽喳喳 轰隆隆 扑通音译词一般不轻:坦克 扑克 摩托 沙发二、“一”、“不”的变调例如:一心一意 不伦不类 一副 一幅 一溜儿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作品22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一”“不”该变调而读作原字调(包括朗读)判为错误。 如何变调?“一”的本调念阴平,“不”的本调念去声,它们的变调要依后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定。 不变调:单用或在末尾音节时读原调,如: 一 第一 统一 表里如一 有一说一 一百一十一 不 我不 “一”作序数时不变调,如: 一年级 一班 一楼 一连 一月一日 第一场雪 一五一十 有一说一 变调规律:在非去声前读去声(第四声),在去声前读阳平(第二声),例如:一(y)天 一(y)年 一(y)晚 一(y)夜不(b)说 不(b)来 不(b)走 不(b)去口诀:你不去我去,你去我不去。练习:一朝一夕 一暴十寒 不即不离 不亢不卑 不闻不问 不大不小 不可一世 说一不二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三、 上声变调不变调(读全上):单用或在词语和句子的末尾,如: 想 很想 朝思暮想 你好! 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调值21)如:想(21)说 想(21)来 想(21)去 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上上相连)变为阳平(调值35),如:想(35)走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一般变为半上(21),如:奶奶 姐姐 老婆 尾巴 口袋 有的变为阳平(35),如:想想 把手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有两种情况: 双单格: 洗脸水 展览馆(35 35 214) 单双格: 小两口 冷处理(21 35 214) 练习:请帖 偶尔 粉笔 骨髓 起码 骑马 反而 漂染 勉强 请假 两匹马 奖给你 小拇指 小雨伞 大纲评分标准规定:上上相连读作21、35的,两个音节均判为错误;上上相连两个音节都读全上判定前一音节错误上上相连后一个音节读为半上的判定为缺陷;上声与其它声调相连未变调的判为错误。 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AA式的变调 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时,在口语中常带上“儿尾”,声调可以变为阴平。例如,慢慢儿、满满儿、早早儿、饱饱儿、好好儿、稳稳儿。不加“儿尾”的不变调,如:好好学习,眼睛睁得大大的、慢慢地斟了一杯酒。ABB式、AABB式的变调 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非阴平时,调值变为阴平,例如:ABB式: 白茫茫 黑沉沉 绿茸茸 绿油油 红彤彤 白蒙蒙 懒洋洋 乱蓬蓬 慢腾腾 毛茸茸 湿淋淋 软绵绵 笑吟吟 亮堂堂 明晃晃AABB式: 慢慢腾腾 马马虎虎 哭哭啼啼 断断续续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稳稳当当 欢欢喜喜注意:读得缓慢也可以不变调。一部分书面语的叠音形容词不变调。例如:轰轰烈烈、堂堂正正、沸沸扬扬、闪闪烁烁。四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语气助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表示各种语气或感情色彩。由于“啊”总是在其他音节之后读作轻声,因此,常跟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连读产生音变。例如:啊,我亲爱的祖国啊!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 “啊”的音变规律如下:“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a o e i ,“啊”读作ya,例如: 是他ya。 祖国ya! 唱歌ya ! 好大的雨ya!千万注意ya!“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ao iao ) ,“啊”读作wa ,例如: 别哭wa!什么时候wa? 真好wa! 快跳wa!“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前鼻韵尾-n,“啊”读作na,例如: 天na! 快看na! 要小心na! 这可怎么办na!“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后鼻韵尾-n时,“啊”读作na,例如:真香na! 真好听na! 唱na唱!冲na!“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后音-i、卷舌元音er、儿化韵时,“啊”读作ra,例如:什么事儿ra? 吃ra!我的儿ra!“啊”前面的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前音-i时,“啊”读作za(z是舌尖前浊擦音),例如: 孩子za! 他才二十四za!去几次za?大纲评分标准规定:“啊”应变调而未变调或变错属错误。 练习: 奇怪啊( )! 多好啊()! 真热啊()!真冷啊( )! 什么字啊( )? 看电视啊()! 真奇啊( )! 真绿啊( )!桂林的山 真秀啊( )! 桂林的水 真清啊( )! 真险啊( )! 真静啊( )!他是你的朋友啊( )!好一个美丽的夜晚啊( )!这是谁的杂志啊( )!多么灿烂的阳光啊( )! 四、 儿化 儿化现象是北京语音的特点之一,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称作“儿化韵”。例如: 一块儿(kuir) 树根儿(nr) 小鱼儿(yr) 儿化的作用主要是: 表示温和、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小孩儿、老头儿、脸蛋儿、花猫儿、慢慢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物体或性质。例如:小棍儿、纸条儿、门缝儿、一会儿、没事儿。 有的词儿化与否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例如: 画(动词) 尖(形容词) 画儿(名词)尖儿(名词) 头(脑袋) 白面(面粉) 头儿(领导人)白面儿(白色粉末或毒品海洛因) 媳妇(儿子的妻子,也叫儿媳妇儿) 媳妇儿(妻子) 有的儿化词只是习惯,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旁边儿 一圈儿又一圈儿 儿化韵主要的音变规则(读音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