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1-8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doc_第1页
材料科学基础1-8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doc_第2页
材料科学基础1-8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doc_第3页
材料科学基础1-8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doc_第4页
材料科学基础1-8章例题、作业题及其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例 题(A)1.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3晶向。2.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3)晶面。3. 右图中所画晶面的晶面指数是多少?4.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及(2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5. (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答案:2. (20) 4. (152), (034)5. 32 24 (23) (22) 033 302第2章 例题答案(A)4. (152) (034) (23) (23) (22) (22)5. 152 034 22第2章 例 题(B)1. 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2.56,求Cu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Cu的原子数。2. 已知Al相对原子质量Ar(Al)=26.97,原子半径=0.143nm,求Al晶体的密度。3. bcc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3;fcc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3。当铁由bcc转变为fcc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4.(1)计算fcc结构的(111)面的面间距(用点阵常数表示) (2)以几何关系上验证所得结果; (3)欲确定一成分为18%Cr,18%Ni的不锈钢晶体在室温下的可能结构是fcc还是bcc,由x射线测得此晶体的(111)面间距为0.21nm,已知bcc铁的a=0.286nm,fcc铁的a=0.363nm,试问此晶体属何结构?5. 在1000,有COC为1.7%的碳溶于fcc铁的固溶体,求1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已知:Ar(Fe)=55.85,Ar(C)=12.01)第2章 例题答案(B)1. 2. 3. 4. (1) (2) 先在一单位晶胞中作出垂直于(01)面的两个(111)面,如图所示,两个(111)面与(01)的交线如图2所示。 交线长度 ,由相似三角形 可知: (3)bcc铁,fcc铁,故,待定结构为fcc . 5. 100个单位晶胞中有400个Fe原子,其占(11.7%)=98.3%的重量,故而 固溶体总质量m总=(40055.85/6.0231023)/0.983=22726。碳原子数nc=(227260.017)/(12.01/6.0231023)=32(个),即每3个单位晶胞中才有1个碳原子。第2章 例 题(C)1. 氧化镁(MgO)与氯化钠(NaCl)具有相同结构。已知Mg离子半径,氧的离子半径。求(1) MgO的晶格常数;(2) MgO的密度? (Ar(Mg)=24.31,Ar(O)=16.00)2. 共价键结合的原子其最大的CN是由此原子所具有的价电子数决定;而离子键结合的原子其最大配位数则受其离子半径比的限制。试证明当CN=6时,其最小的半径比为0.41。3. 假设高压时,可将NaCl强迫变成CsCl型结构,试问体积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已知CN=6时,)第2章 例题答案(C)1. (1) (2) 每一晶胞中含有4个Mg2+及4个O2- 2. CN=6时的r和R 3. CN=6时,NaCl点阵常数 a3=0.172nm3,其中含有4个NaCl。 CN=8时,由公式 此时, a3=0.036nm3,其中仅有1个NaCl, 故 (收缩)练 习1. 立方晶系的110晶面族,请分别画出。 110=(110)+(101)+(011)+(10)+(01)+(01)2. 在立方晶系中的一个晶胞内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3. 在六方晶系晶胞中画出110,101晶向和(102)晶面,并确定(10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4. (思考题)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内同时画出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晶向。第12章 作 业1. 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2. 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3. 试证明密排六方的晶格常数之间关系: c/a=1.6334. r-Fe在略高于912时点阵常数a=0.3633nm,-Fe在略低于912时a=0.2892nm,求:(1)上述温度时-Fe和-Fe的原子半径R;(2)-Fe-Fe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3)设-Fe-Fe转变时原子半径不发生变化,求此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与(2)的结果相比较并加以说明。作业答案(Ch1-2)2. 面 棱 对角线 100 010 0014. (1) fcc. bcc. (2) (3) 从上述结果可知,在发生转变时,配位数与致密度的减少将和原子半径的收缩同时产生,以减少晶体体积的变化。另 表示相同体积的原子所占体积时的晶胞的体积第三章例题(A)空位浓度计算的应用1. 空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0和1020之间,由于热膨胀bcc铁的晶格常数增加0.51%,而密度减少2.0%,假设在20时,此金属中每1000个单位晶胞中有1个空位,试估计在1020时每10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空位?2. 在500所做的扩散实验指出,在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的激活能可以跳出其平衡位置而进入间隙位置,在600时,此比例会增加到109,问: (1)此跳跃所需要的激活能? (2)在700具有足够能量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为多少?3. 在金属中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要的激活能为2.0eV(或0.3210-18J)。在800时,1104个原子中有一个空位,问在何温度下,1000个原子中含有1个空位?4. Cu晶体空位形成能 Ev=1.4410-19J/atcm,材料常数A=1,k=1.3810-23J/k,计算: (1)在500下,每立方米Cu中的空位数目;(2)500下的平衡空位浓度。( Ar(Cu))=63.54g/mol, 500 =8.96106g/cm3第三章例题解答(A)-空位浓度计算的应用1. T=20, 晶格常数a, 20; T=1020, 空位x,晶格常数1.0051a,密度0.9820,则, , 此时有11个空位。2. (1)据,得 联立,解得 (2)3. 据 ,得 故 1201K=9284.先确定1m3体积内Cu原子个数(1) 设空位数为nv (2) 即500,每106个原子中才有1.4个空位。第三章例题(B)位错运动的应用1. 在图1中的阴影面为晶体的滑移面,该晶体的ABCD表面有一圆形标记,它与肖移面相交,标记左侧有一根位错线,试问当刃螺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2. 已知位错环ABCD的柏氏矢量为,外应力和,如下图2所示,求:(1)位错环各边是什么位错?(2)设想在晶体中怎样才能得到这个位错?(3)在足够大的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环将如何运动?(4)在足够大的正应力作用下,位错环将如何运动?3. 在图晶体二维图形,晶格间距a,含“”和“”,(1)围绕两个位错作柏氏回路,=?;(2)围绕单个作柏氏回路,=?(表明方向和强度)4. 两个相同符号的的刃型位错,在同一滑移面相遇;它们会排斥还是会吸引?5. 方形晶体中有两根刃型位错,如下图: (1)当周围晶体中:(a)空位多于平衡值; (b)空位少于平衡值; (c)间隙原子多于平衡值; (d)间隙原子少于平衡值; 时,位错易于向何种方向攀移? (2)加上怎样的外力,才能使这两根位错线通过纯攀移而相互靠拢?6. 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有一位错,=00,/ 001,问: (1)若在(001)面上有一个=010,/ 100的位错与之相割,结果如何? (2)若在(001)面上有一个=100,/ 001的位移与之相割,结果如何? (3)交割反应的结果对位错进一步运动有何影响?第三章例题解答(B)-位错运动的应用1. 图略2. 3. (1)0, (2)正刃:方右,强度a; 负刃:向左,强度a4. 排斥,因能量太高,只有排斥才降低能量5. (1)晶体中edge dislocation的正攀移会吸收空位或产生间隙原子,反之,负Climb会吸收间隙原子和放出空位,故(a)(d)易正Climb:(b)(c)易负Climb。6. 带kink会变直(线张力) 带jog需更大外力做功,提供使之Climb需的空位等能量第三章 作业1.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冷至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的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2. 试说明滑移,攀移及交滑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并阐述如何确定位错滑移运动的方向。3. 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有一位错,=00,/ 001,问:若在(001)面上有一个=100,/ 100的位错与之相割,则会发生什么结果?此结果对位错进一步运动有何影响?第三章 作业答案1. 据公式 ,可知: 2. 设850时空位浓度为C1,20时为C2 则 3. 位错滑移运动的方向,外力方向与一致时从已滑移区未滑移区。 4. 均为混和型位错5. 6. (1) 能 (2)、(3)、(4)均不能。例题:1. 刘智恩习题集,P82,例6.2.12. 同上,P85,例6.2.4 3. 同上,P89,习题6.3.64. 金属学原理习题集,P49,6-20* 设纯Cr和纯Fe组成扩散偶、扩散小时后,Matano平面移动了1.5210-3cm,已知摩尔分数CCr=0.478时,126/cm,互扩散系数,试求Matano面的移动速度和Cr,Fe的本征扩散系数DCr、DFe。(实验测得Matano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第四章例题1. 设有一条内径为30mm的厚壁管道,被厚度为0.1mm的铁膜隔开,通过向管子一端向管内输入氮气,以保持膜片一侧氮气浓度为1200mol/m3,而另一侧的氮气浓度为100mol/m3。如在700下测得通过管道的氮气流量为2.810-4mol/s,求此时氮气在铁中的扩散系数。2. 课本P124,例题3. Cu-Al组成的互扩散偶发生扩散时,标志面会向哪个方向移动?4. (见上面)第四章 例题解答1. 膜片两侧氮浓度梯度为: 据Ficks First Law: 2. (见课本)3. Tal溶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假设=2.010-5exp(-140000/ RT) (m2/s), (1)计算渗碳时间;(2)若将渗层加深一倍,则需多长时间?(3)若规定0.3%C作为渗碳层厚工的量度,则在930渗碳10小时的渗层厚度为870渗碳10小时的多少倍?3. 含0.85%C的普碳钢加热到900在空气中保温1小时后外层碳浓度降到零。假如要求零件外层的碳浓度为0.8%,表面应车削去多少深度? =1.110-7cm2/s,参考课本P136,公式(4.9)4. 钢在较低温度渗碳有一定优越性,淬火变形小又可得到较细的晶粒,并能延长炉子的寿命。某人设想将渗碳温度从1000降低到900,而将渗碳时间延长10%,即获得同样结果。试分析这种设想是否正确。(已知=140kJ/mol)。5. 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及影响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 作业解答(A)1. 因而 = =2.010-5exp(-142000/8.311273)=2.9810-11(m2/s) 2. (1) (2) 由 (3) 第四章 作业解答(B)3. 表面脱碳后, 4. 当,则有 即 t2=3.2t1 故设想不正确,应延长3倍以上。5. (略)第5章 例 题1. 退火纯Fe晶粒大小为16个/mm2时,s=100Mpa;而晶粒大小为4096个/mm2时,s=250Mpa,试求晶粒大小为256个/mm2时的s。2. 在室温下对Pb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但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弯折,Pb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为什么?(T熔(Pb)=327)3. 将一锲型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如下图。 (1)画出此铜片经完全再结晶后晶粒沿片长方向的变化示意图; (2)如果在较低温度退火,何处先发生再结晶?为什么?4. 用冷拨铜丝制作导线,冷拨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5. OFHC铜(无氧高导电率铜)冷拨变形后强度可提高2倍以上,若许用应用的安全系数取2,试计算OFHC铜零件在130下工作的使用寿命。(已知A=10121/min,, t0.5为完成50%再结晶所需的时间。)6. 纯Zr在553和627等温退火至完成再结晶分别需要40h和1h,试求此材料的再结晶激活能。7. 钢丝绳吊工件,放入1000炉子中加热完毕,吊出时绳断,原因何在?8. 金属铸件能否通过再结晶来细化晶粒?第五章 例题解答1. 设晶粒平均直径为d,1mm2内晶粒数NA,则有 故 代入Hall-Patch公式,即 故NA=250个/mm2, d3=3.39510-3mm时 s=90+2.303(3.39510-3)-1/2=129.5MPa4. 解: t为再结晶完成所需时间 则:V再t=1 上式可得: 由式得 5. 由于OFCH铜在130工作,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取2时,对冷加工强化材料只允许发生50%再结晶,即 -教材186页 5.26式代入题中数据 6. 由公式(5.28,P187)得 ,代入已知值 第5章 作业题1. 简述冷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2. 为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应根据什么原则制定塑性变形及其退火工艺?3. 为什么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4. 已知含30%Zn的黄铜在400的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1小时,而在390完成再结晶需要2小时,计算再结晶的激活能;在420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多少时间?5. 将经过大量塑性变形(70%以上)的纯金属长棒一端浸入冷水中,另一端加热至接近熔点的高温(如0.9Tm),过程持续一小时,然后完全冷却,作出沿棒长度的硬度分布曲线(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如果此金属为纯铁时,又会有何情况出现?第5章 作业答案4. 解:再结晶速率,设t为再结晶完成的时间,则 U再t=1 Aexp(-Q/RT1)t1=Aexp(-1/RT2)t2=Aexp(-Q/RT3)t3 将T1=673k,t1=1h,T2=663k,t2=2h,T3=693k 代入上式 解得 t3=0.26h16min 5. (I) TT再,回复,硬度略下降(II)再结晶 硬度下降较大(III)晶粒长大 进一步下降若Fe因重结晶会有硬度回升(IV)区。第7章 例 题1. A(Tm=600),B(Tm=500),液态互溶;固态时A溶解于B的最大溶解度为A=0.30(质量),室温为A=0.10(质量);但B不溶解于A(高低温);在300时,含B=0.40的L发生共晶反应,试画出AB相图。2. A(Tm=700)、B(Tm=500),液态互溶,固态部分溶解,Max.5%B和25%A(质量)0时,则为2%B及5%A(质量)。二者在750形成A2B化合物,A与B原子量分别为30与50;在450和320分别发生液相成分为22%B及60%B(质量)的共晶转变。试画出AB相图,并标注相区。3. 下图为Pb-Sb相图,该合金制轴瓦,要求在组织中有共晶体基体上分布着相对量为5%的(Sb)作为硬质点,试求满足要求的合金成分及硬度已知(Pb)的硬度3HB,(Sb)的硬度为30HB4. 一块碳钢在平衡冷却条件下显微组织中含有50%珠光体和50%铁素体,问: (a)此钢中的碳含量; (b)此合金加热到730,平衡条件下将获何种显微组织? (c)若加热到850,又将得何组织? (d)室温下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多少?第7章 例题答案1. 如右图所示: 设AB形成固溶体。2. 设化合物中含A为x,则B为1-x。 故化合物中含A组元55wt%,B组元45wt%,相图如右图所示。 (设BA形成固溶体) ( AB形成固溶体)3. 设合金成分为 ,则 即合金成分为 此时,合金中 硬度=384%+3016%=7HB4. (1)设合金中,则 (2)F+A (3)全部A (4)第7章 作业题1. Mg-Ni系一共晶反应(纯Mg)+Mg2Ni0.546(下标为Ni的wt%) 设C1为亚共晶合金,C2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相等,但C1合金中的总量为C2合金中总量的2.5倍,试计算C1及C2的成分。2. A(Tm=1000),B(Tm=700),含WB=25%的合金正好在500完全凝固其平衡组织为73.33%的先共晶相和26.67%的(+)共晶;而WB=50%的合金在500的组织由40%的先共晶和60%的(+)共晶组成,此时合金中的总的总量为50%。画出此AB二元相图。3. 正确画出Fe-Fe3C相图。设有1000g含1%C的奥氏体从1200缓慢冷至室温,试求:(1)Fe3C开始形成的温度;(2)Fe3C完全形成的温度;(3)最后转变的奥氏体成分;(4)在726时两相的重量;(5)室温时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重量。4. 结合上题图描述5%C的铁碳合金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过程,并计算其室温组织中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三次渗碳体的重量分数。第7章 习题答案1. 题意中, (2)(1)(2)联立得 2. 设共晶线上两端点,共晶点成分分别为3. (图略)(1)约820 (2)727(Fe3C) (3) 0.77%C (4) (5) 4 L+Fe3C(A+Fe3C)+Fe3CI(A+Fe3C+Fe3C)+Fe3C(F+Fe3C)+Fe3C+Fe3C+Fe3C(F+Fe3C+Fe3C)+Fe3C+Fe3C+Fe3C 由杠杆定律 第8章 作 业1、在下图中的浓度三角形中:(1)写出点P、R、S的成分;(2)设有2kgP,4kgR、2kgS,求它们熔混后的液体成分点X;(3)定出含c=0.80,A、B组元浓度之比与S相同的合金成分点Y;(4)若有2kgP,问需要多少何种成分的合金Z才可混熔成6kg成分为R的合金。1题图2题图2、根据上面(参见教材310页8.22a)的三元系投影图,假定TcTaTbTe3Te2Te1TE,请示意地作出:(1)t1温度(Tbt1Te3)和t2温度(Te1t1TE)时的等温截面图;(2) XY及AR的垂直截面图,并说明I和II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3、怎样才能讲(学)好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给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第8章 作业答案1. P R S X Y Z A 20 10 40 20 8.9 5 B 10 60 50 45 11.1 85 C 70 30 10 35 80 102. 如下图:合金凝固及铸件组织作业题1、有一A-B二元共晶系,A的熔点为900,B的熔点为700,共晶成分为60B。共晶温度为500,以A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30B,以B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15A。 若、的溶解度在温度下降时保持不变,试画出A-B二元相图(液相线,固相线可划成直线)。含40B的合金在完全混合情况下Ke,Ko各是多少?上述合金在上述情况下凝固时,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若合金含B为5,在完全混合的情况下凝固时有无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试求40B的合金凝固始端的固相成分?2、接第1题画出凝固后的试棒图,标明共晶体的分布位置,并做出试棒中溶质的浓度分布曲线。完全平衡凝固可用杠杆定律加以描述,问在完全平衡凝固后,在试棒中共晶体的百分数是多少?假设用这个含的合金做一个大铸件,如将这铸件剖开,当在显微镜下观查其组织。问有无可能观查到一些共晶体?假定、具有相同的密度,问铸件组织中被相占据的体积百分数是多少?3、接第1题若有B合金按正常凝固,用 g表示固相已凝固的体积分数()。试证明:固相平均成分(重量百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试证明液相的凝固温度TL和合金已凝固的体积分数的关系为: C0和CS都是重量百分数。1、有一A-B二元共晶系,A的熔点为900,B的熔点为700,共晶成分为60B。共晶温度为500,以A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30B,以B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15A。 若、的溶解度在温度下降时保持不变,试画出A-B二元相图(液相线,固相线可划成直线)。含40B的合金在完全混合情况下Ke,Ko各是多少?上述合金在上述情况下凝固时,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若合金含B为5,在完全混合的情况下凝固时有无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试求40B的合金凝固始端的固相成分?2、接第1题画出凝固后的试棒图,标明共晶体的分布位置,并做出试棒中溶质的浓度分布曲线。完全平衡凝固可用杠杆定律加以描述,问在完全平衡凝固后,在试棒中共晶体的百分数是多少?假设用这个含的合金做一个大铸件,如将这铸件剖开,当在显微镜下观查其组织。问有无可能观查到一些共晶体?假定、具有相同的密度,问铸件组织中被相占据的体积百分数是多少?3、接第1题若有B合金按正常凝固,用 g表示固相已凝固的体积分数()。试证明:固相平均成分(重量百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试证明液相的凝固温度TL和合金已凝固的体积分数的关系为: C0和CS都是重量百分数。1、有一A-B二元共晶系,A的熔点为900,B的熔点为700,共晶成分为60B。共晶温度为500,以A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了30B,以B为溶剂的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15A。 若、的溶解度在温度下降时保持不变,试画出A-B二元相图(液相线,固相线可划成直线)含B40的合金在完全混合情况下Ke,Ko各是多少?上述合金在上述情况下凝固时,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若合金含B为50,在完全混合的情况下凝固时有无共晶体,占试棒的百分之几?试求40B的合金凝固始端的固相成分?解: 见图。Ko=Cs/Cl=0.3/0.6=0.5, Ke=Ko=0.5 当l=0.6时有共晶出现,求此时的? 即在棒长55处出现共晶体,共晶体占试棒百他数为100-55=45当CL=0.6时,有共晶体出现求此时?0.05 KO=0.5 则: 即占试棒99.3时出现共晶 共晶占试棒0.7C0=0.4. K0=0.5 Cs=C0 K0=0.40.5=0.2承题划出凝固后的试棒图,标明共晶体的分布位置。并作出,试棒中溶质的浓度分布曲线。完全平衡凝固可用杠杆定律加以描述,问在完全平衡凝固后,在试棒中共晶体的百分数是多少?B%共晶体z假设用这个含的合金作一个大铸件,如将这铸件剖开,当在显微镜下观查其组织。问有无可能观查到一些共晶体?假定具有相同的密度,问铸件组织中被相占据的体积百分数是多少?解: ()%(40-30)/(60-30)%=33%大铸件凝固时,一般冷却很慢,温度梯度很小,比临界温度梯度小的多。因此不能保持平直液固界面,从而是按树枝状面凝固。当树枝晶生长时,若忽略固相中的扩散枝晶间液体的凝固可按正常方式进行,当枝晶外缘的成分达到30时,枝晶间液体成分达到60。 逐渐凝为共晶体。若在显微镜下观查时,在枝晶之间可观查到少量共晶体前边已算过合金成分为时,共晶体含量为0.7。所有相都存在于共晶体中,而共晶体中相含量为:(6030)/(8530)10054.5若,相具有相同密度,则共晶体中相所占的体积百分数也是54.5大铸件中相所占体积百分数为:0.754.5=0.383.承上题:若有B合金按正常凝固,用 g表示固相已凝固的体积分数()。试证明:固相平均成分(重量百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试证明液相的凝固温度TL和合金已凝因的体积分数的关系为:C0和CS都是重量百分数。证明:如下图 如图,液相线斜率为m在温度时,固相浓度为液相浓度为、试从成分过冷出发,分析相图和合金流动性,收缩情况间的关系。 答:凝固过程中,若成分过冷严重,界面以树枝状生长,树枝状形态将影响液体流动性,使流动性下降,收缩多呈分散收缩形式,形成显微缩孔,即疏松。、试说明和成分过冷程度及铸锭三区比例的关系? 答:由出现成分过冷临界条件公式可知当时发生成分过冷当时,越小,越易发生成分过冷。成分过冷越严重,铸锭中心等轴晶区越大,形核率越大,等轴晶粒尺寸也越小。、试指出研究合金凝固的溶质分布和成分过冷时所作的一些假论条件,说明其作用和意义。答:首先假设固相线和液相线为直线,这样在接近实际相图情况前提下,便于计算和理论推导(如计算值,推导成分过冷条件公式)也便于取斜率值,这样使公式更具有普便指导意义。再有忽略了固相中溶液质扩散。因为固相和液相当中原子扩散能力不一样,所以研究实际凝固时受凝固速度的影响,必忽略去固相中原子扩散,以使问题简单。、试证明合金( 试棒经第一次区域熔炼后的溶液质分布方程: 证明:设熔区前进dx时,液体中应当加的溶液质量为CXdx由dx体积的凝固,使液体中溶质减少ds(为凝固时固体的浓度),液体中溶质的变化为: 对此式进行积分,当、试说明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可以呈现树枝状方式生长?而纯金属则得不到树枝状晶体? 答: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液相中不只存在一种组元(金属),另一组元含量少可作为溶质,因此能发生溶质再分布。溶质富集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成分过冷,(由可知增加易产生成分过冷)。产生成分过冷后即使宏观上是正的温度梯度,但在成分过冷区也以树枝状生长。而纯金属凝固时,困为没有溶质存在,因而也不存在溶质再分布问题,所以不会产生成分过冷。在正温度梯度下只能以平面状生长,不会得到树枝晶。、试指出二元共晶合金中杂质等第三组元对共晶组织形态的影响。 答:当共晶合金中含有少量固溶于两组成相的第三组元(杂质)时,则在共晶凝固过程中杂质从和相分别排入到界面前沿的液相中,并建立成分过冷区。在一适当的条件下平直界面开始弯曲,随后呈现胞状生长。10、结合u-Zn和Cu-Sn二元合金相图,分析Cu-30Zn黄铜和Cu-10Sn青铜单相合金凝固后的组织,试指出:哪种合金的疏松倾向较严重?哪种合金可能会有第二相?哪种合金反偏析倾向大?答:疏松主要是由于枝晶间的液体在凝固收缩时得不到补充液体而产生的。给定的两种合金都是铜基合金,凝固时的体积收缩差别不大,但凝固温度范围却相差很大。Cu-30Zn只有30而Cu-10Sn却达成175,由于凝固时的枝晶长度主要取决于凝固温度范围,因此Cu-10Sn的枝晶要长的多,枝晶越长,则补缩液体要通过的通道越长,曲折程度也越大,液体流动性越差,因此补缩困难,所以Cu-10Sn合金的疏松倾向大。如果合金在平衡凝固时不存在第二相,则第二相的出现主要是由显微偏析引起的。而显微偏析主要取决于平衡分配系数Ko,Ko越小,则显微偏析倾向越大。出现第二相的可能性也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