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温里剂 1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作用 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称为温里剂 适应证 里寒证 但寒不热 喜温畏寒 神疲肢冷 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沉紧 沉弦或沉迟等 2 寒在经脉 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心阳虚损中焦虚寒肝经虚寒肾阳不足心肾阳虚 温经通脉 温肺散寒温补心阳温中祛寒温肝散寒温补肾阳回阳救逆 外寒直中寒从中生 里寒证 3 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注意事项 1 注意辨清寒证的部位 真假 虚实 里实寒证者宜 治以辛热 多用大辛大热药为主组方 或配伍少量补气药 以温散为主 而里虚寒证者宜 治以甘热 多用辛热药与甘温补气药配伍组方 温补并重 2 素体阴虚内热 失血伤阴者 虽有寒象 也须慎用 以免伤阴或动血 3 三因制宜 药量增减 4 阴寒太盛 服热药入口即吐者 可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凉服或小量频服等 4 第一节温中祛寒 阳虚失温脾失健运 温中祛寒药干姜 吴茱萸益气健脾药人参 白术 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中焦虚寒 5 理中丸 伤寒论 6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主治中焦虚寒证 脘腹疼痛 喜温喜按 呕吐便溏 脘痞食少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润 脉沉迟 阳虚失血 出血 血色暗淡质稀 面色恍白 气短神疲 脉沉细 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涎沫 胸痹等 病机中焦虚寒 纳运无能 升降失司 治法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7 证候病机分析 中焦虚寒 失温四肢不温腹痛失运 升降 食少 呕吐 大便糖稀失化 土不荣木 抽搐 慢惊 失摄出血 喜唾涎沬寒邪凝滞 心脉痹阻胸痛舌淡苔白润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8 治法与方解 补气健脾温中祛寒 干姜人参白术甘草 君臣佐使 温中祛寒益气健脾健脾 燥湿益气补中 调药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9 特点温补并行 以温为主 辛热甘温法 丸汤互用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四肢不温 腹中绵绵作痛 喜温喜按 呕吐便溏 脘痞食少 舌淡苔白 脉沉细 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 10 临证加减及附方 1 阳虚甚 肢冷 下利清谷加附子 肉桂附子理中汤 桂附理中汤 胃不纳谷 不思饮食加山楂 麦芽 神曲楂曲理中汤 2 纳运升降失常 脾不升清 腹泻加山药 升麻 诃子 茯苓 胃不降浊 呕吐加砂仁 半夏砂半理中汤 脾不运湿 湿聚为痰 兼咳嗽吐痰加茯苓 半夏理中化痰丸 11 3 阳虚寒凝 气机阻滞 脘腹胀满 枳实 茯苓 枳实理中汤 4 出血 吐血 便血 黄芪 当归 阿胶 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 漏下 艾叶 益母草 固本止崩汤 5 唾涎沫 益智仁 山药 6 表兼风寒者 桂枝 桂枝人参汤 12 OTC中成药 桂附理中丸组成 理中丸加附子 肉桂功效 补肾助阳 温中健脾主治 脾肾阳虚 脾胃虚寒证 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 四肢厥冷温胃舒胶囊组成 桂附理中丸去干姜 甘草 加黄芪 山药 山楂 陈皮 砂仁 肉苁蓉 乌梅 补骨脂功效 温胃养胃 行气止痛 助阳暖中主治 脾胃虚寒 气机阻滞证 胃脘冷痛 腹胀 嗳气 纳差 畏寒乏力 13 小建中汤 伤寒论 14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炙 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主治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 腹中拘急疼痛 时发时止 喜温喜按 或虚劳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或虚劳发热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 脉细弦而缓 病机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 阴阳不和 治法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15 病机及证候分析 肝脾失调中焦虚寒 阳虚寒凝土虚木乘 化源匮乏阴阳不足 血虚失荣面色无华 阴虚内热 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舌淡 脉细弦而缓 阳气亏虚神疲乏力 心中动悸 心烦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16 方解君重用饴糖甘温质润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臣桂枝 温助中阳祛虚寒合饴糖辛甘化阳以建中阳白芍 益阴养血柔肝急止腹痛合饴糖酸甘化阴以益阴缓急 调阴阳 17 佐生姜 温胃散寒 助桂枝温中 大枣 益脾 助饴糖以补脾虚 辅白芍以养血 姜枣合用 鼓舞脾胃生发之气 佐使甘草 甘温益气助饴 桂益气温中 合饴 芍益脾养肝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18 特点 制方 阴阳并调 温中为主 肝脾同治 补脾为主 组成 桂枝汤倍用芍药重用饴糖 用量 桂枝 芍药 1 2药味配伍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19 临证加减 寒甚加干姜 气滞加木香 便溏加白术 虚甚加人参 黄芪 当归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腹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 舌淡苔白 脉细弦而缓 治疗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 阴阳不和证常用方 20 使用注意 1 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 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小建中汤治疗虚热 寓有 甘温除热 之意 21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比较 桂枝汤中桂 芍等量 寓收于散 更有啜粥温覆之法 意在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使外感之风寒从汗而出 其作用主在肌表 为发表解肌之剂 小建中汤芍量倍于桂 更加饴糖 寓散于收 即桂枝辛温发散得大量饴糖 白芍之甘缓 酸收 而转为温阳守中 意在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使中焦之虚寒从内而解 其作用主在脾胃 为温中补虚之方 22 吴茱萸汤 伤寒论 23 组成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主治胃寒呕吐证 食谷欲呕 胃脘疼痛 吞酸嘈杂 舌淡脉沉弦而迟 肝寒上逆证 巅顶头痛 干呕吐涎沫 舌淡沉弦 肾寒上逆证 呕吐下利 手足厥冷 烦躁欲死 舌淡脉沉细 病机肝胃虚寒 浊阴上逆 治法温胃暖肝 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 24 病机及证候分析 浊阴上逆肝胃虚寒 阳虚失温畏寒肢冷胃气上逆食谷欲呕寒凝气滞胃脘痛 喜温喜按 浊阴随胃气上逆干呕吐涎沬阻于胸膈胸膈满闷浊阴循肝经上犯巅顶头痛 阳虚失化水湿停聚 舌 脉舌淡 苔白滑 脉沉弦或迟 25 方解 君吴茱萸 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兼舒肝 臣生姜 佐人参益气健脾 养胃补虚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兼散水气 使大枣益气补脾 制吴茱萸辛热燥烈 与生姜调和脾胃 26 特点肝胃并治 温补兼行 主以温中降逆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比较均有温中祛寒之功 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 侧重于脾虚不化 证以腹痛下利为主 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 侧重于胃寒气逆 证以脘痛呕吐为主 27 临床应用 辩证要点 食谷欲呕 或巅顶疼痛 夜半转剧 天明渐减 痛时欲吐 干呕吐涎沫 畏寒肢冷 舌淡 苔白滑 脉沉弦或迟 治疗肝胃虚寒 浊阴上逆证之常用方 28 临证加减 呕吐甚者加半夏 陈皮 砂仁 头痛剧者加川芎 虚寒重者加干姜 小茴 使用注意 吴茱萸有小毒 用量不宜重 胃热呕吐 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均禁用 服药后出现胸中不适 头痛眩晕加剧 应卧床休息半小时 29 第二节回阳救逆 阳衰 病位 心肾特征 四逆 神衰欲寐 脉微 温里回阳 附子 干姜 益气补虚 人参 甘草 心肾阳虚治法 30 四逆汤 伤寒论 31 组成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主治少阴病 心肾阳衰寒厥证 四肢厥逆 恶寒踡卧 神衰欲寐 面色苍白 呕吐不渴 腹痛下利 舌苔白滑 脉微欲绝 太阳病误汗亡阳证 病机心肾阳衰 阴寒内盛 治法回阳救逆 32 病机及证候分析 心肾阳衰寒厥证 阳衰失温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心阳衰微 神失所养神衰欲寐肾虚及脾 火不生土下利清谷寒凝气滞升降失常呕吐 腹中冷痛舌 脉舌淡苔白 脉微细阳虚外感 误汗 大汗淋漓 亡阳 33 功效与方解 回阳救逆 君附子温壮心肾之阳 破阴逐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 温中祛寒助阳通脉 佐甘草 益气补中 解附子之毒缓和姜 附之辛散燥烈调和药性 使药力持久 相须 34 特点 心脾肾兼顾以峻温心肾为主温阳与补气结合而使先后天互生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四肢厥逆 神衰欲寐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微欲绝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35 使用注意 附子生用有毒 应审慎其用量 并须久煎 服药呕吐者 可采用冷服法 或加猪胆汁 36 附方 1 通脉四逆汤组成 四逆汤倍干姜 附子适当加量 功用 破阴回阳 通达内外 主治 心肾阳虚 阴盛格阳证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 或干呕 或咽痛 或利止 脉不出者 若 吐已下断 汗出而厥 四肢拘急不解 脉微欲绝者 加猪胆汁半合 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7 2 四逆加人参汤组成 四逆汤加人参功用 回阳救逆 益气固脱 主治 心肾阳虚 恶寒蜷卧 脉微而复自下利 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38 3 白通汤组成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生 功用 破阴回阳 贯通上下 主治 心肾阳虚 阴盛戴阳证 手足厥逆 下利脉微 面赤者 若 利不止 厥逆无脉 干呕 烦者 加猪胆汁一合 人尿五合 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39 4 参附汤组成 人参四钱附子炮三钱 用水煎服 阳气脱陷者 倍用之 功用 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 阳气暴脱证 四肢厥逆 冷汗淋漓 呼吸微弱 脉微欲绝 40 第三节温经散寒 寒邪直中 素体正虚 寒滞经脉 血脉不利 阳气不足 阴血亏虚 辛温散寒 桂枝活血通脉 川芎 红花温里助阳 肉桂 细辛 滋阴养血 当归 芍药熟地 41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42 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 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 脉细欲绝或沉细者 或寒入经络 腰 股 腿 足 肩臂疼痛 病机血虚受寒 寒凝经脉 血行不畅治法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43 病机及证候分析 寒邪直中 损伤阳气 阳气不足 阴血不足 阳虚失温 手足厥寒舌淡苔白 痛证 脉细欲绝或沉细 寒滞血脉 血行不畅 无以盈脉 44 方解 当归 桂枝白芍 通草 通利经脉制桂 辛之温燥伤阴血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益阴血与当归养血充脉 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 甘草 养血和血 温行血脉 君 佐 大枣 佐使 益气健脾 养血调和诸药 臣 45 特点特点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共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组成 桂枝汤去生姜 倍大枣 加当归 细辛 通草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 脉沉细 46 临证加减 1 经脉受寒 血脉不利 不通则痛 痛证胃脘痛 加吴茱萸 生姜 佛手 党参头痛 加川芎 玄胡腰腿痛 加牛膝 杜仲 狗脊 47 2 寒滞经脉 血脉不利 血行不畅 肢冷 肌肤紫黯冻疮 加丹参 川芎 鸡血藤紫斑肢寒 雷诺氏病 重用白芍 加丹参 川芎 附子 48 3 厥阴肝经寒证痛经 加桃仁 红花 川芎 泽兰 香附疝痛 加台乌 小茴香前阴冷痛 加台乌 川楝 淫羊藿 49 使用注意 少阴阳衰寒厥者 本方不宜使用 治疗冻疮已溃者 应减桂枝 细辛的用量 以免加速溃烂 50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比较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虽均治寒厥证 但四逆汤由附子 干姜 炙甘草组成 具回阳救逆之功 主治心肾阳衰 阴寒内盛所致的厥逆证 肢冷严重 冷过肘膝 并见全身虚寒现象 神衰欲寐 脉沉微细 属寒厥重证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通草 大枣 炙甘草组成 具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之功 主治血虚受寒 寒凝经脉 血行不畅所致的厥逆证 病在经脉 而不在内脏 其厥逆程度较四逆汤为轻 属寒厥轻证 51 附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组成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功用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和中止呕 主治 血虚寒凝 手足厥逆 兼寒邪犯胃 呕吐腹痛者 52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白芥子炒 研 二钱鹿角胶三钱肉桂去皮 研粉 一钱姜炭五分麻黄五分生甘草一钱主治阳虚血弱 寒凝痰滞之阴疽 如贴骨疽 脱疽 流注 痰核 鹤膝风等 患处漫肿无头 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 口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 53 阴疽 特征 肿 痛 漫肿无边 痠痛无热 伴见症 口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迟细 病势 三难 未成脓难消已成脓难溃溃后难敛口 54 病机阳虚血弱 寒凝痰滞 痹阻于筋骨 肌肉 血脉治法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方解 55 君熟地黄 温补营血 填精补髓鹿角胶 补肾助阳 益精血 强筋壮骨臣肉桂 温通血脉炮姜 温中 破阴通阳佐麻黄 发越阳气 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民健康体检知识培训班课件
- 全易通课件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贸易融资担保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信息服务合同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动沙滩车代理销售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景观设计用毛石材料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版借名购房协议模板全面剖析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防霉剂购销协议
- 抢救包的使用课件
- AI机器人视觉与元宇宙技术
- 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 HRM4800原料立式磨使用手册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辽宁中考英语2022-2024真题汇编-教师版-专题05 阅读还原之五选四等
- 钢构彩瓦施工合同范本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6讲立体几何(2022-2023年高考真题)(原卷版)
- 安宁疗护舒适照护
- 幕墙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中医耳针技术
- 混凝土板底疏松修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