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21.doc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21.doc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21.doc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21.doc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1 1 任务书任务书 3 3 1 1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6 6 2 2 板的设计板的设计 6 6 2 1 荷载 6 2 2 内力计算 7 2 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 3 3 次梁的设计次梁的设计 1010 3 1 荷载 11 3 2 内力计算 12 3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3 4 4 主梁的设计主梁的设计 1515 4 1 荷载 15 4 2 内力计算 16 4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21 4 4 主梁吊筋计算 22 2 1 任务书任务书 某多层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安全等级为二级 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 式采用框架结构 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 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 1 图 1 底层结构布置图 1 1 楼面做法 边梁 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 2 1 2 除主梁和次梁采用 HRB400 级或 HRB335 级钢筋外 其余均采用 HPB300 级钢筋 2 设计内容和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 2 1 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主梁 按弹性理计算内力 并绘出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 2 2 绘楼盖结构施工图 2 2 1 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 1 100 或 1 150 标注墙 柱定位轴线及柱的编号和梁 柱的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 2 2 2 板和主 次梁的模板图 1 50 及配筋平面图 1 25 或 1 20 标注板厚 本层结构标高和主 次梁 的截面尺寸 板中钢筋的直径 间距 编号及定位尺寸 3 2 2 3 主梁的材料图及配筋图 按同一比例 1 50 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材料抵抗弯 矩图 模板及配筋图 配筋断面图 钢筋的直径 根数 编号及其定尺寸 2 2 4 列出钢筋材料表和设计说明 2 2 5 写出完整的计算书 合理安排图面 图面要整洁 2 2 6 成果要求成果要求 结构施工图一张 A1 绘图纸 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 A4 打印稿 3 设计进度设计进度 第一天 布置设计任务 阅读设计任务书 指导书及设计例题 复习有关课程内容 确 定梁格布置 板计算及绘制板的配筋草图 第二 三天 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四 五天 主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六 七天 绘制板 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 4 分组 各班按学号顺序选定 分组 各班按学号顺序选定 土木 09 1 班 1 45 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8kN m2 土木 09 2 班 46 90 号 楼面活荷 载标准值 8kN m2 土木 09 3 班 1 56 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5kN m2 土木 09 升本班 57 86 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5kN m2 L2 L1 7200690066006300600057005400 砼强度等 级 72001234567C35 69008910111213C35 66001415161718C35 630019202122C35 6000232425C35 57002627C35 540028C35 L2 L1 7200690066006300600057005400 砼强度 等级 图 2 节点详图 4 720029303132333435C30 6900363738394041C30 66004243444546C30 630047484950C30 6000515253C30 57005455C30 540056C30 L2 L1 7200690066006300600057005400 砼强度等 级 720057585960616263C25 6900646566676869C25 66007071727374C25 630075767778C25 6000798081C25 57008283C25 540084C25 L2 L1 720069006600630060005700 砼强度等级 7200858687888990C20 5 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 吴培明主编 混凝土结构 第 2 版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 版 GB50009 2001 3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 T50105 200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10 5 1 设计资料 1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8 0kN 2 m 2 楼面面层为 20mm 厚水泥砂浆 梁板的天棚抹灰为 20mm 厚混合砂浆 3 材料选用 混凝土 采用 C25 2 11 9 N mmf c 钢 筋 梁的受力纵筋采用 HRB400 或 HRB335 2 360 y N mm f 级钢筋 其余均采用 HPB300 级钢筋 2 300 y N mm f 2 270 y N mm f 2 板的设计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 3 板按 2 1m 的单向14 3 2100 6600 01 02 l l 01 l 板进行计算 板不做刚度验算的最小截面高度 1 30 1 40 所以板的截面高度为 01 l 52 5 70mm 按构造要求 工业厂房楼面的最小厚度为 70mm 故取板厚 h 80mm 梁不 做刚度验算的最小截面高度 次梁 h 1 12 1 18 主梁 h 1 8 1 14 次梁 01 l 02 l 截面最小高度为 366 7 550mm 取次梁截面高度为 450mm 梁的 h b 2 2 5 所以 次梁截面宽度 b 取为 200mm 2 1 荷载 恒荷载 板自重 0 08 25 2 0kN 2 m 6 楼面面层 0 02 20 0 4 kN 2 m 天棚抹灰 0 02 17 0 34 kN 2 m 2 74 kN k g 2 m 使用活荷载 8 0 kN k q 2 m 荷载组合设计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 2001 的规定 对于标准值大于 4kN 的工业房屋 2 m 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 所以有 1 3 Q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35 1 3 0 7 1 35 2 74 1 3 0 7 8 0 10 979 kN k g k q 2 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2 1 3 1 2 2 74 1 3 8 0 13 688 kN k g k q 2 m 取 g q 13 688 kN 2 m 2 2 内力计算 取 1 米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 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 2 10 0 20 1 90m 0 l n l 边跨 2 10 0 20 2 0 025 2 025m 0 l n l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100675 0 90 1 90 1 025 2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各截面的计算弯矩计算见表 2 1 表 2 1 板的弯矩计算 截面边支座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 16 1 14 1 11 1 16 1 14 7 2 M mb g q l kN m 1 13 688 16 2 2 025 3 51 1 13 688 14 2 2 025 4 01 1 13 688 11 2 2 025 4 79 1 13 688 16 2 1 90 3 09 1 13 688 14 2 1 90 3 53 2 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80 20 60mm 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 2 2 板的配筋见图 0 h 2 1 钢筋表见表 2 3 对于 轴间板带的中间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效应 故将弯矩降低 20 表 2 2 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边支座边跨中第一内支 座 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在平面图中的 位置 1 8 轴 间 1 8 轴间1 8 轴 间 1 2 7 8 轴间 2 7 轴 间 1 2 7 8 轴 间 2 7 轴 间 M kN m 3 514 01 4 793 090 83 09 2 472 3 530 8 3 53 2 824 2 1 0 M s f bh c 0 082 0 0940 1120 0720 0580 0820 066 0 5 11 2 s s 0 9180 9060 8880 9280 9420 9180 934 0 M As f h sy 236 1273 2332 9205 5161 9237 4186 6 8 选配钢筋 8 200 8 200 8 200 8 200 8 200 8 200 8 20 0 实配钢筋面积 2 mm 251 0251 0251 0251 0251 0251 0251 0 板厚 80mm 按构造配筋 图 2 1 板的配筋图 9 表 2 3 板 的 钢 筋 表 编号形状尺寸直径 mm 间距 mm 长度 mm 8 2002150 8 200375 8 2001110 8 2001110 8 2001200 8 200365 8 2002130 10 8 200590 8 2006600 注 为分布钢筋 3 次梁的设计 取主梁的梁高 h 650mm 梁宽 b 300mm 次梁的梁高 h 450mm 梁宽 b 200mm 次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承情况见图 3 1 图 3 1 次梁的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 3 1 荷载 恒荷载 由板传来 2 74 2 5 48 kN 2 m 梁自重 25 0 2 0 45 0 08 1 85 kN 2 m 梁侧抹灰 17 0 45 0 08 2 0 02 0 25 kN 2 m 梁底抹灰 17 0 02 0 2 0 02 2 0 05 kN 2 m 7 63 kN k g 2 m 11 楼面使用活荷载 8 0 2 16 kN k q 2 m 荷载组合设计值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35 7 63 1 3 0 7 16 24 86 kN 2 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2 7 63 1 3 16 29 956 kN 2 m 取 g q 29 956 kN 2 m 3 2 内力计算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内力 计算跨度 中间跨 0 6 60 36 3 n llm 边跨 0 6 60 2256 375 n ll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6 3756 3 0 01210 6 3 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内力 剪力计算时取净跨 计算简图如图 3 2 所示 图 3 2 次梁的计算简图 次梁内力计算见表 3 1 表 3 2 表 3 1 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边支座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12 弯矩 系数 mb 1 24 1 14 1 11 1 16 1 14 2 M gq l kN m g g 2 1 29 956 24 6 37550 73 2 1 29 956 14 6 37586 96 2 1 29 956 11 6 375110 68 2 1 29 956 16 6 364 38 2 1 29 956 14 6 373 58 表 3 2 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边支座第一内支座 左 第一内支座 右 中间支座 剪力系数 0 450 550 550 55 n Vgq l kN g0 45 29 956 6 37585 94 0 55 29 956 6 375105 04 0 55 29 956 6 375105 04 0 55 29 956 6 3103 80 3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 T 型截面进行计算 其翼缘宽度取以下三者中的较小值 表 3 3 T 型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 f b 按计算跨度考虑 0 l 0 1 3 l 6 3 2 1 3 m 按梁净距考虑 n S n bS 0 2 1 82 0m 当 0 0 1 h hh 按翼缘 高度 f h 考虑 当 0 0 1 0 05 h hh 12 f bh 13 当 0 0 05 h hh 12 f bh 所以第三项不予考虑 故取 2 0m 0 0 1970 1 h hh f b 判别个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 T 型截面 取 0 45045405hmm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 3 4 表 3 4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边支座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M kN m 50 7386 96 110 6864 38 73 58 2 1 0 M s bh fc 50730000 2 1 0 200 40511 9 0 13 86960000 2 1 0 200 40511 9 0 023 110 680000 2 1 0 200 405 11 9 0 33 64380000 2 1 0 200 40511 9 0 165 73580000 2 1 0 200 40511 9 0 188 11 2 s 0 14 0 51 b 8 0 031 0 51 b 8 0 417 0 51 b 8 0 181 0 51 b 8 0 210 0 51 b 8 0 5 11 2 ss 0 9300 9880 7920 9090 894 2 0 M Amm s h f sy 50730000 0 930 405 360 374 14 86960000 0 988 405 360 603 70 110680000 0 792 405 360 1021 6 64380000 0 909 405 360 485 76 73580000 0 894 405 360 564 5 选配钢筋 2 12 1 183 184 181 18 2 143 16 实配钢筋 面积 2 mm 485 07631017562 5603 14 0 2000 80 11 9 450405 694960000 2 694 96108 09 f ffc h bhf hN mm kN mkN m g gg gg 故属于第一类 T 型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第一内支座截面和边支座截面按两排钢筋考虑 取 450 70 380mm 0 h 中间支座按一排钢筋考虑 去 450 45 405mm 0 h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 3 5 表 3 5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边支座第一内支座 左 第一内支座 右 中间支座 左 中间支座 右 V kN 85 94105 04105 04103 80103 80 0 25 f bh C cc N 0 25 1 0 11 9 200 405240975V 0 25 1 0 11 9 200 380226100V 0 25 1 0 11 9 200 380226100V 0 25 1 0 11 9 200 405240975V 0 25 1 0 11 9 200 405240975V 0 7 0 f bh t 0 7 1 27200 40572009V 0 7 1 27200 38067564V 0 7 1 27200 38067564V 0 7 1 27200 40572009V 0 7 1 27200 40572009V 箍筋肢数直径 2 82 8 2 8 2 8 2 8 2 1 AnAmm svsv 2 50 3 100 6 2 50 3 100 6 2 50 3 100 6 2 50 3 100 6 2 50 3 100 6 0 0 7 0 S fAh yv sv Vf bh t 270 100 6 405 85940 72009 789 65 270 100 6 380 105040 67564 275 4 270 100 6 380 105040 67564 275 4 270 100 6 405 103800 72009 346 03 270 100 6 405 103800 72009 346 03 实配箍筋间距 s mm 200200200200200 4 主梁的设计 主梁梁高 h 650mm 梁宽 b 300mm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内力 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15 取柱截面尺寸为 450mm 450mm 主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撑情况如下图 图 4 1 主梁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 4 1 荷载 恒荷载 由次梁传来 7 63 6 6 50 36kN 主梁自重 折算为集中荷载 0 3 0 65 0 08 2 0 25 8 55 kN 梁侧抹灰 折算为集中荷载 2 0 65 0 08 2 0 02 17 0 78kN 59 69 K GkN 活荷载 16 6 6105 6 K QkN 荷载组合设计值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 351 3 0 71 35 59 69 1 3 0 7 105 6176 68 kk GQGQkN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 21 31 2 59 69 1 3 105 6209 91 kk GQGQkN 取 G 1 2 1 2 59 87 71 63kN k G Q 1 3 1 3 105 6 137 28kN k Q 16 4 2 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如下 中间跨 6 30 0 l c lm 边跨 6 30 0 l c lm 取 0 6 3lm 计算简图如图 4 2 图 4 2 主梁计算简图 各种荷载工况下的主梁内力计算见表 4 1 表 4 1 各种荷载工况下主梁内力计算 荷 载 计算简图内力图 17 续表 荷 载 计算简图内力图 18 内力计算过程见表 4 2 表 4 2 内力计算 荷 载 弯矩 kN m 剪力 kN 1 0 244 71 6 0110 11MkGl 0 267 71 63 6 30120 49 B MkGl 2 0 067 71 63 6 3030 24MkGl 2 71 63 2 1120 4970 10 3 A M 0 733 71 6352 51 A VkG 1 71 6352 51 71 6319 13 AA VV 右 1 267 71 63 90 76 B VkG 左 1 0 71 6371 63 B VkG 右 1 0 B V 右 续表 荷 载 弯矩 kN m 剪力 kN 1 0 298 137 28 6 30249 95MkGl 0 133 137 28 6 30115 03 B M 2 115 03M 2 137 28 2 1115 03211 60 3 A M 0 866 137 28121 63 A V 1 121 63 137 2815 65 A V 右 1 134 137 28152 93 B V 左1 0 B V 右 19 1 0 044 137 28 6 3038 05M 0 133 137 28 6 30115 03 B M 2 0 200 137 28 6 30172 98M 2 115 0376 69 3 A M 0 133 137 2818 23 A V 1 1 0 137 28137 28 B V 右 1 18 3 BA VV 左 0 311 137 28 6 30268 98 B M 0 089 137 28 6 3076 97 C M 1 0 229 137 28 6 30198 05M 2 0 170 137 28 6 30147 03M 2 2 10 137 28268 98108 968 3 A M 2 2 10 137 28256 28 3 1 76 9783 31 3 B M 0 698 137 2894 59 A V 1 94 59 137 2842 69V 右 42 69 137 28179 79 B V 左 1 222 137 28167 76 B V 右 2 167 76 137 2830 48V 右 注 近似计算方法 M 最不利内力组合见表 4 3 表 4 3 主梁最不利内力组合 组 合 计算简图内力图 20 主梁的弯矩及剪力包络图见图 4 3 和图 4 4 21 图 4 3 主梁弯矩包络图 图 4 4 主梁剪力包络图 4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 T 形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取下列二者中的较小值 1 6 02 0 33 f l bm 0 36 36 6 fn bbSm 取 取 2000 f bmm 0 65045605hmm 判别 T 形截面类型 0 1 80 2000 80 11 9 605 22 10757600001075 76 343 21 f ffc h b h fh N mmkN m MkN m 22 故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因支座截面弯矩较大 考虑布置两排钢筋 布置在次梁 主要受力钢筋下面 取 0 65090560hmm 主梁的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 4 4 和表 4 5 4 4 主梁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2 50 36 1 3 105 6 197 7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Q 1 35 50 36 1 3 0 7 105 6 164 1kN 取 G Q 197 7kN 所以 2 388 3 2sin s y GQ Amm f 取 216 2 402 s Amm 表 4 4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3 截面边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 M kN m 360 06389 47 203 22 0 2 b QkN m 0 45 71 63 137 28 47 00 2 0 2 b M QkN m 342 47 0 2 0 M bh fc 6 360 06 10 0 039 2 2100 60511 9 6 342 47 10 0 262 2 300 60511 9 6 203 22 1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