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看待中国的风水文化经过中华社会生活史课程的学习,老师生动而富激情的讲解让我收获颇丰,对于中国的风水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现在应该以一个崭新的目光,以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它,去研究它,去应用它。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馀蕴矣。 综上风水典出及释义,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1;1 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 汉晋时期,在阴阳,地理有关勘察选址,规划营建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第一次将风水与气联系在一起,气即古时的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老子谓之气的理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 用现代的观点,气是一种力,一种场,一种波,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气的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气是生在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1987 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著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风水关于气的发现,是否预示着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场或最小构成物质呢?关于气的理论论述,是否是宇宙生成的最原始,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呢? 目前,对于中国风水学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全盘否定,鄙视洁难,使风水的科学内涵得不到合理的发掘。这种观点割裂人类文明的传承性,必然走上民族虚无主义,由此引发两种社会现象:漠视,逆反盲从和迷信;一种是基本肯定,积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保护传统城镇风貌、街区景观和古建筑特色等做出了贡献。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的风水文化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国风水是科学?是技术?是文化?还是迷信?不明其理者会简单地认为是迷信。然而,在国外及国内的学术范围不自觉地正悄然掀起一股风水研究热。国外的学术界给中国风水以很高的评价。中国风水也的确是一门大学问。中国风水中包含着深刻而系统的思维理念,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这就是易理易构;包含着系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中形法和 理法集中囊括了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浩繁庞杂体系;中国古代的风水大师发明了中国独有的风水操作工具-罗盘;在现代中国大地上,从皇宫到民宅,从城市到乡村,尚保留 着诸多风水古建筑,这是风水的活化石;乡村里还有可以给你随便聊起自己家乡风水特色的老人。难道这不值得从事建筑的人研究吗?用现代观点分析,尽管其中包含了许多与现代科技相矛盾的方面,但这是因将近一百多年来间断研究所造成的结果。 那么,中国风水学到底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还是属于实用科学技术?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似乎无法从现代单一学科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按中国风水学应用的范围来说,则可将其概括为: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中国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也和现代的一些学科具有相通之处,如: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心理场理论、医学地理学、环境地理学。这些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风水学的影子。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风水学中同时也掺杂着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及人为的因素,这正是开展中国风水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摘自何晓听著风水探源)风水(堪舆)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风水辩中有一段精彩的解释: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又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实际上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城市、村落和住宅与自然相配合,相协调。阳宅相法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及理论。其中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 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此外还有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堪舆(注,即风水)为天地之学,堪天道,舆地道,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苟非博学而一贯,稍失真谛,则讹谬千里,诬世惑民;堪舆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功德一致。所谓法无优劣,悟为高, 功道如此,堪舆亦然;堪舆又是一种认识上的系统工程,其全义,绝非断章管窥所能理解,其效应亦非一朝一夕所能验证。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 (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明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然而,这只不过是以心理暗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从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也有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 中国风水者,有曰: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之说。话很抽象,但人体科学实验测量证实气功态人比普通人物理数值高出几十倍。由此证明人的环境气场确实与其心理状态有关。一个有犯罪行为的人,心态必然不好,他的周围气场也相应弱小。进而又证实,有功之人可以避邪的道理,其实不过是因为其气场强,抵制了阴气的缘故。恰似风水学中所说好气场要以德求之。中国及世界各宗教流派都强调以德为本。一方面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建中国风水学,更快更切实际的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为人类在综合研究科技、文化方面、循环经济等提供有益的启示,使中国风水文化在新时代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抛弃风水中的糟粕,使风水学沿着正确的、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前。重建风水 科学优先中国文化包括风水、易经、中医等虽然含有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广泛的内容,但其含有的科学性无疑是最有生命力的。研究中国风水的科学性要注意其特点,否则容易走入误区而不可自拔。这里分科学界与民间的两大误区其一是风水的科学性是综合的而非具体的,是研究外界自然力或场或能量作用的综合科学而非具体科学,这是与分门别类的具体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区别。也是现代科学界无法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中国风水必须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控制论、建筑学、地理学、天文学、水文学等等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特别的构建能力、思想活力等,才能揭开风水的秘密,否则只能看见风水的外衣。 中国风水另外一个就是民间的误区,即中国的各派风水有意或无意抓住了风水的一个侧面,往往就固步自封,不肯轻易外泻,固步自封、私人传授而“非天下为公”,虽然保持了风水学的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限制了风水的交流、科学性发展,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缓慢发展的境地。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风水注入活力,也为中国风水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中国风水的科学化、技术化,当然也因此可以形成风水产业。 利用科学技术重建中国风水,使风水成为具有理论、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也容易为大众接受与理解。中国风水应用领域广泛启示良多中国风水以房屋建筑、园林规划、古都市建设等为基础发展起来,仍然是主要的应用方向。但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出风水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像对现代城市规划、经济布局、财经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都有所应用。 另外,中国风水学是个系统工程,对现代科学的启示特别是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也要考虑在内。现代自然科学不单要在单一科学的深入发展,更重要的是研究交叉相互作用,建立综合的科学群体。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考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反作用及影响,同时也要对天时有所研究,以适应天时的反常变化等,即如我们现在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文化一脉相传轻易否定不可取中国文化几乎一脉相传,包括易经、风水、中医、武术、兵法等,如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明白虽然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揭示事物的规律,但最终的结果都会达到殊途同归,揭示出类似的规律。这说明中国文化从点到面所反映的规律相互印证而基本正确的,这是无庸置疑的;另外也要求对中国文化需要综合研究,从科学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的各种文化进行整合与发展,编辑出现代的“四库全书”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加紧对中国文化从点到面的纵深掠夺。像中国与韩国端午节之争,就以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而告一段落。国内还在对中国的风水在争论是非之时,年初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广播广告创作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资源与环境领域前沿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学院《计算机与互联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强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管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素材(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化工设计与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农业大学《胶黏剂的发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T-PAYS 002-2024 磐安药膳制作技术规程
- 牛场安全培训
- 脑电图及临床应用
- 2025年重庆中考语文a试题及答案2024
-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境与突破
-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基础练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下册
- 2024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题库
- 黄河文化(齐鲁工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齐鲁工业大学
- 变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十二周《遇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主题班会
- 世界环境日环保教育班会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