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计划.doc_第1页
3 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计划.doc_第2页
3 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计划.doc_第3页
3 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计划.doc_第4页
3 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计划.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淤胆型肝炎 3.1 瘀热互结证 临床表现:黄疸较深,经月不退,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瘀斑,右胁刺痛,口咽干燥,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舌质暗红,苔少,脉实有力。 主症:黄疸较深,经月不退;皮肤瘙痒;舌质暗红。 次症:大便色浅或灰白;小便深黄;右胁刺痛。 辨证要求:(1)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2)具备主症及次症3项中2项者,即属本证。 3.2 寒湿瘀滞证 临床表现: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退,皮肤瘙痒,或右胁不适,形寒肢冷,食少脘痞,小便黄而清冷,大便色浅或灰白,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缓。 主症:黄疸较深,色泽晦暗,经月不退;食少脘痞;皮肤瘙痒。 次症:大便色浅或灰白;形寒肢冷;舌质暗淡,脉沉缓。 辨证要求:(1)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2)具备主症及次症3项中的2项者,即属本证。 4 重型肝炎 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重危证候,其病机复杂,病情演变快,病死率高。根据重型肝炎的不同并发症,其可分属于中医的“急黄”、“瘟黄”、“臌胀”、“血证”等范畴。 目前重型肝炎的治疗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多法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的临床征候及相关检查,中医治疗可分为热毒淤肝证、瘀血内阻证、阴虚血热证、脾肾阳虚证、痰闭心窍证和邪陷正脱证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也可针对其主要并发症,从黄疸、腹水、出血、昏迷等进行分病分证论治。 附:正虚邪留隐证型 临床表现:无明显不适。 辨证要求:排除以上各种证型的基础上,无明显不适,肝炎病毒指标检测阳性者,即属本证。 注:关于重型肝炎的诊断分型,除参照以上标准外,还可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临床指导原则(2003年版)关于“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1)肝胆湿热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胁肋疼痛,脘闷腹胀,烦热,口干而苦,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困倦乏力,皮肤癣痒,大便秘结或稀溏,脉弦滑数。 (2)湿邪困脾证 主症: 脘闷腹胀,或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口淡不欲饮,大便稀溏,舌苔白腻。 次症:胁肋疼痛,头重身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脉弦滑或濡缓。 (3)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脘痞腹胀,恶心嗳气,脉弦。 次症:食欲不振,烦躁易怒,时时太息。 (4)肝郁脾虚证 主症:胁肋胀痛,食后腹胀或腹胀午后加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或时溏时干。 次症:恶心暖气,烦躁易怒,时时太息,神疲懒言,舌质淡,脉弦或弦缓。 (5)肝郁血疯证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次症: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脉弦涩或涩。 (6)肝肾阴虚证 主症: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无。 次症:低热,头昏目眩,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脉弦细数。 (7)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 次症:面色不华或晦暗,腰膝少腹冷痛,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或尿频,脉沉细或沉迟。 (8)热毒炽盛证 主症:发病急骤,黄疽迅速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