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概念纲要 1 1何谓文献 1 2关于文献的认识1 3 文献 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语义内涵1 4汇释 书籍 1 5关于图书 1 1何谓文献 文献 一词由来已久 它涉及图书馆学 文献学 校勘学 版本学 从中国传统文献的考证中可以看出 文献的原始涵义与现代文献概念既一脉相承又大相径庭 文指 叙事之文 献指 记事之言 将文献限定为两类文论典籍 文献三大基本要素 文献从本质上讲 是人脑记忆的延长 这种延长的记忆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现代文献 都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 文献包含着记录符号 如文字 图画 编码 声像等 知识载体 如甲骨 竹简 纸张 磁盘 光盘等 记录方式 如书写 印刷 声频 视频等 三大基本要素 古代春秋时期 论语 八佾 记载 子曰 夏礼 吾能言之 杞不足徵也 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 吾能徵之矣 是孔子最早使用 文献 一词并言明文献的重要性 礼记 礼运 记载 孔子曰 我欲观夏道 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 吾得 夏时 焉 吾欲观殷道 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 吾得 坤乾 焉 最早以 文献 一词作为书名的是元人马端临的 文献通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序文中说 凡叙事 则本之经史 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徵者从之 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 凡论事 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 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 以至名流之燕谈 裨官之记录 凡一话一言 可以订典故之得失 证史传之是非直 则采而录之 所谓献也 将 文 释为径一类的典籍正史 会要 传记一类的书籍 档案性资料 奏疏 和其他文字性记载及口传议论是为 献 这里的 献 指臣僚 诸儒 名流和裨官的言论 记录 其涵义与 文 接近 近现代史学界 传统文献学界观点 我国近现代史学界 传统文献学界皆将文献释义为 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典籍 近代郑鹤声 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纲要 解释 结集 翻译 编纂诸端 谓之文 审订 讲习 印刷诸端 谓之献 辞海 辞源 现代汉语词典 均沿习这种释义 今专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 1 2关于文献的认识 上述古人对 文献 的解释可以看出 文 的认识基本一致 是指书籍文章之类 而对 献 的认识有二一是指贤人二是指贤人的话 文献外延的扩展 后人在臆测孔子 文献 含义的同时 也扩展了文献的外延 汉郑玄 论语注 献 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 以此二国文君文献贤才不足敌也 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文 典籍也 献 贤也 清顾嗣立 元诗选 我欲东访文献 归来中原校全经 诸多史料表明 中国古代的典籍 通常依靠文字记载和口耳相传并重的方式而流传 所以 献 释作 宿贤 有些 宿贤者的话 的意思 贤后指非凡的见解和评论 清段玉裁注 说文 资本多财之称 引申之凡多皆曰贤 贤后指非凡的见解和评论 查启森 文献新解 引证 春秋公羊传 周礼 等记载证明 献 是 贤能之书 民数 谷数 等上行之书 文献 新解 图书情报知识 1993 2 242 维摩诘所说经 代表性的观点 辞源 解释为 文 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 献 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辞海 解释为 原指典籍和宿贤 陈秉才 王锦贵认为文献 包括了典章制度史料和熟悉典章制度的人 献 理解为 上献 献出 邵胜定认为 窃以为 文献 这个词组 当解作上献的书籍文章 并不包含有贤人的意思 献 字的本义为献祭品 祭祀用的牺牲之类 是作名词用的 后来引申为献祭 进献 作动词 朱建亮基本赞同邵的观点 他认为 文献 可解为献出之文 是 文 与 献 的动宾倒置词组 朱建亮 文献信息学引论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 1 3 文献 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语义内涵 在古代文献指文章和贤人 现代则指图书和文物 这两种解释都是值得研讨的 献 指 贤人 南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 文 典俗也 献 贤也 把文献看成是 文 指 文章 献 指 贤人 何晏 论语集用 引郑 玄 注 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 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献 不含 人 献 字的本义为祭品 祭祀用的牺牲之类 是作名词用的 后引申为献祭 进献 作动词 表明 献 并无 人 的含义 尔雅 释访 献 享献也 证 献 不含 人 的意思 说文 作者许慎和郑玄同为东汉人 他释 献 为 羹献 犬肥者以献之 也无 人 的含义 清阮元 经籍纂诂 献 亦作牺 献 牺象樽也 献出 为牺牛及象之形凿其背以为樽 礼记明堂位疏 引 王注礼器 这表明 献有表示酒樽腹背上所凿刻的动物图形的意思 而无 人 的意思 文献 可解为献出之文 是 文 与 献 的动宾倒置同组 如 荀子 正论 贡献 周礼 膳献 礼记 典礼 犬曰羹献 为证 并且 易 蒙 亦有如 童蒙 这种动宾倒置结构词 此外 礼记 檀弓 还有 毕献 即献 酒 毕 因此 文献实为献文 文 不只是典籍文章 国语 记载召公谏王的一段话说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献箴 这里的 曲 歌曲 箴 格言 就并非一定是成立的典籍和成篇的文章 可能是一首歌 或一句话 一旦记载在特定的物体上 即可称为文献 文献 就是历代遗存下来的各种文书典籍 文献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辞源 文献 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辞海 文献 今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这两种辞书都在释文里加了表示它们的释义专指现代汉语而言的 后 今 字样 与训诂相比 删去了 贤人 的概念 这是对的 但又都加上了 文物 即强调 文献 这个概念里包含了图书和文物两种内容 文献 与 文物 是两个反映不同性质事物的概念 文献 一词 自孔子始用至今 指以文字记录形式保存的反映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料 它的特点是 文 而不包括其它 但后来科技发展 出现了以声音和图像为存在形态的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资料 如影片 相片 录像 录音等 这些当然也可纳人文献的范畴 作为文献 它们在记录和反映人类活动时 具有一个共同的有异于文物的特点 即它们都是利用某种媒介 文字 声音 图像 间接地反映历史 反映人类活动 这和文物的以实物形式直接反映历史的这种特点 是不相同的 文物的特点是 物 指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物 包括建筑物 碑刻 工具 武器 钱币 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虽然某种文物有以文字记载的东西 就这一点而奋可谓文献 但就其整体而它 则不是文献而是文物 如一座古建筑上刻有文字 记载曹某事 就这篇文字材料而它是一简文献 但就建筑技体而言 可提供多方面的研究 它是文物 1 4汇释 书籍 什么叫 书籍 书 字的最早意义 本义 书 字的引申义变成了名词 籍 字产生了 书籍 的引申义 书 和 籍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逐渐成为同义连用的双音词 什么叫 书籍 史记 礼书 礼书第一 唐人司马贞 索隐 注释说 书者 五经六籍总名也 正字通 曰部 解释说 书 几载籍谓之书 书 字的最早意义 本义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 说文解字 叙 解释说 著于竹帛谓之书 许慎又在他的 说文解字 聿部 中解释说 書 著也 从聿 者声 书 字属于 聿 部 聿字正是 筆 笔 字的古字 甲骨文 聿 字写作 予 或 予 象手握持着笔书写的样子 说文解字 聿部 解释说 聿 所以书也 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 宋人戴侗在他的 六书故 中注释说 聿象又 手 持刻画之刀 古之书以刀 后世易之以豪束而建诸管 故加竹焉 西汉扬雄的 太玄 餙 说 舌聿之利 利见知人也 宋人司马光的 集注 解释说 聿 笔也 可见 聿 字就是 筆 笔 字的古字 书字从聿 即是说 书 字的最早意义 本义 是指用笔记写 是个动词 书 字表示用笔记写的本义举例 周易 系辞上 说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周礼 党正 说 正岁 属民读法 而书其德行 左传 隐公四年 说 冬十二月 宣公即位 书曰 卫人立晋 礼记 玉藻 说 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 墨子 尚贤 说 书之竹帛 许慎的 说文解字 聿部 正面训解是 书 著也 许氏的这个解释 正是解释 书 字的动词本义 东汉刘熙的 释名 释书契 的解释 也与许慎的解释相类 书 庶也 纪庶物也 亦言著也 著之简纸永不灭也 三国魏人张揖 广雅 释言 解释说 书 记也 书 字的引申义变成了名词 书 字由用笔记写引申为用笔记写的结果 一字 文字 书 字的这一引申义变成了名词 例如 周易 系辞下 说 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 万民以家 荀子 解蔽 做好书者众矣 而仓颉独传者 壹也 尚书序 说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 始画八卦 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 唐人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 对此注释说 书者 文字 契者 刻木而书其侧 故曰书契也 史记 项羽本纪 说 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许慎的 说文解字 叙 也解释道 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 字者 言孽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 周易 尚书序 和 说文解字 所说 书契 的 书 荀子 史记 所说的 书 都是指 字 文字 的意思 东汉许慎说 著于竹帛谓之书 唐人陆德明说 书者 文字 都是对 书 字由它的用笔记写的本义引申而得的第一个引申义的最准确的解释 书籍是 书 字的又一个引申义 书 字的字义进一步引申 由记写在竹帛 简册上的字汇集而成为可以装订为卷册的书 书籍 这是 书 字的又一个引申义 书 字的这个引申义在古今汉语典籍中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语典籍中较早使用 书 字书籍含义的例子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一 尚书 也简称为 书 相传为孔子选编 论语 先进 何必读书 然后为学 庄子 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 韩非子 大体 豪杰不著名于图书 不录功于盘盂 尚书序 伏羲神农 黄帝之书 谓之三坟 言大道也 少昊 颛须 高辛 唐虞之书 谓之五类 言常道也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说 老子 至关 关令尹喜日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申子 韩子皆著书 传于后世 学者多有 史记 礼书 礼书第一 唐人司马贞的 索隐 对 书 字的书籍义作了准确而简明的总结 书者 五经六籍总名也 书籍 的 籍 最早字义是指户籍 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竹部 解释为 籍 簿书也 东汉刘熙的 释名 释书契 解释为 籍 籍也 所以籍疏人名户口也 古代较早使用 户籍 义的例子有 周礼 夏官 大司马 乃以畿之籍 施邦国之政职 东汉郑玄注释说 籍 其礼差之书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吕不韦相献公 立七年 初行为市 十年为户籍相伍 史记 张释之冯府列传 夫士卒尽家人子 起田中从军 安知尺籍伍符 唐人司马贞的 索隐 对此注释说 尺籍者 调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 玉篇 竹部 说 籍 簿籍也 籍 字产生了 书籍 的引申义 由于登记 记载人口 户籍要写在简册 竹帛之下 所以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在他的 说文解字注 籍 篆之下注释总结说 引申凡著于竹帛皆谓之籍 因而 籍 字就产生了 书籍 的引申义 书 和 籍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成为同义互训的同义词 尚书序 说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始画八卦 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 唐人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 在 文籍 之下注释说 籍 籍书也 今按 籍书 也即是书籍 文选 班固 答宾戏 说 刘向司籍 辨章旧闻 唐人李善注释说 项岱日 籍 书籍也 唐人慧琳的 一切经音义 在二十七卷 经书 条之下解释说 书亦籍也 三国志 魏志 王灿传 说 蔡邕 闻灿在门 倒屣迎之 生曰 此王公子也 有异才 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 尽当与之 晋书 张华传 雅爱书籍 身死之日 家无余财 惟有文史溢于几筪 旧唐书 经籍志 说 国之大经秘府 校讎之地 其书籍并望 宋人沈括 梦溪笔谈 技艺 说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书 和 籍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逐渐成为同义连用的双音词 书 和 籍 二字的最早字义 本义 本来各不相同 都是古汉语的单音词 但是由于 书 和 籍 二字都在各自本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化载籍总名的引申义 而且在同义互训中常常同义连用 所以 书籍 逐渐凝固成了古今汉语常用的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 1 5关于图书 图书 一词最早出现 图书 一词的渊源 图书 定义关于图书的称谓 图书 一词最早出现 图书 一词最早出现于 史记 萧相围世家 刘邦攻入咸阳时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 民所疾苦者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图书 一词的渊源 图书 一词的渊源 可追溯到 周易 上系辞 记载的 河出图 洛出书 这个典故上来 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 虽然是神话传说 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文字起源于图画 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 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 书体 写字的方法为 书法 书 字还被作为动词 当 写 讲 如 罄竹难书 奋笔疾书 大书特书 等等 以后 书 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 如 书信 文书 刑书 诏书 盟书 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 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书 定义 关于图书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多种表达方式 如郑如斯 肖东发在 中国书史 刘国钩在 中国书史简编 程焕文在 中国图书文化导论 来新夏在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 吴晞在 中国图书的起源 黄宗忠在 图书馆学导论 中都曾绘图书下过定义 虽然他们在表达上不尽相同 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同小异的 概括起来 以下几点认识是不争的共识 第一 图书是知识或信息的载体 也就是说 其内容具有知识性和信息性 第二 图书是用文字 图画或其它符号记录下来的 即其表达上的符号性 第三 图书是传播知识或信息的工具 即其应用上的目的性 第四 图书是记录在一定材料上的 也就是其自然属性上的物质性 由此 我们可以给图书绘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图书是用文字 图像或其它符号将知识 信息记录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的 能起到供人阅读 传播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并制成卷册形式的一种著作物 古代对图书的定义 从图书的内容方面出发的就有 百氏六家 总曰书也 尚书 序疏 从图书形式上出发的则认为 著于竹帛谓之书 说文解字 序 广义狭义图书概念 图书 是广义的 泛指各种类型的读物 既包括甲骨文 金石拓片 手抄卷轴 又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 报纸 甚至包括声像资料 缩徽胶片 卷 及机读目录等新技术产品 而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又把图书同期刊 报纸 科技报告 技术标准 视听资料 缩微制品等既相提并论 又有所区别 在前者与后者有所区别的时候 图书所包括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这是狭义的 图书 关于图书的称谓 图书 二字 我国最初源于 河图洛书 的说法 这是古代儒家关于 周易 和 洪范 两书来源的传说 易 系辞 上说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根据这种 图 书 画成八卦 后成为 周易 一书的来源 一说禹治水时 上帝赐给他以 洪范 九畴 尚书 洪范 刘歆认为 洪范 即洛书 自此以后 有关 图书 二字意义不断变化 也出现了许多代表 图书 的词 如 三坟五典 典籍 简策 竹帛 韦编 等等 这些词在一定的场所便是 图书 的代名词 三坟五典 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左传 昭公十二年 是能读三坟 五典 八索 九丘 西晋学者杜预注 皆古书名也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 孔安国 尚书 序 云 伏羲 神农 黄帝之书谓之三坟 言大道也 少昊 颛顼 高辛 唐 虞之书谓之王典 言常道也 一说三坟是三皇之书 也有人认为系指天 地 人三礼 或天 地 人三气的 今存 三坟书 分山坟 气坟 形坟 以 连山 为伏羲作 归藏 为神农作 乾坤 为黄帝作 八索 是叙八卦的书 九丘 是九州方志 由此可知 三坟五典 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的书 孙楚 登楼赋 中便有 谈三坟而咏五典 的记载 典籍 典 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 如经典 古书云 典 谓经籍 典籍 指国家重要文献 孟子 告子下 诸侯之地方百里 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赵歧注 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在这里即是把典籍作为遵守先辈的礼仪 规章 制度的书 典籍也称各种典册 书籍 典书 序 中有 及秦始皇天先代典籍 的文字 后汉书 是崔传 少沈静 好典籍 就是称赞崔是这人多喜爱经典书籍 典籍 载籍 书籍 简单地说 是一回事 一个概念 但出典各不相同 孟子 告子下 说 诸侯之地方百里 不百里 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汉代赵岐给这里的 典籍 作注 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实则就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 尚书序 称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 后汉书 崔寔传 说寔 少沈静 好典籍 显然这两处的 典籍 就是书籍的意思了 史记 伯夷列传 说 夫学者载籍极博 犹考信于六艺 后汉书 班固传 说班固 及长 遂博贯载籍 九流百家之言 无不穷究 这里的 载籍 明显就是书籍的意思 而书籍用现代语言来概括 则是为了传播知识 介绍经验 宣扬思想 阐述主张 经过思维创作而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书写 刻 印在一定介质材料上的著作物 可见典籍 载籍 书籍只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场合的不同称谓 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初期书籍 所谓初期书籍 系指早期的文字记录 或者说是档案材料 如甲骨文书 青铜器铭文 早期石刻资料等 它是书籍 却缺乏正规书籍的完整内涵 它不是书籍 又确是当时人们思想支配下某种活动的忠实记录 不是杂乱无章的文字显现 具备了书籍的某些特征和因素 因此在书史研究中间向被称为初期书籍 甲骨文书 简单地说 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就叫甲骨文书 100年以来 从河南安阳小屯术殷墟甲骨的发现 到陕西周原甲骨的发掘 到1999年河南再度出现甲骨 前后多达十五六万片 龟甲和兽骨 多是占卜用的卜骨 上面刻有卜辞 也有少数甲骨上面刻有历史事件的简单记载 甲骨依次排列 串连成册 刻意收藏 从内容到形式 都具备了书籍的某些内涵和特征 所以历来的书史研究者都将甲骨文书称为中国初期书籍的形式之一 简策 简策是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简 是指竹片 将每根竹片有顺序地编连起来 即为策 策 通 册 简策 即是连编成册的竹简 用来指书籍 仪礼 聘记 上有 百名以上书于策 不及百名书于方 名 是指文字 意思是说一百个字以上的写于简策 一百个字以下的写在木板上 古人所说的 著于竹帛谓之书 证明了竹简即是书的观点 编简 汗青 简策 简编 简书卷 汗简 青简等词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 封侯意疏阔 编简为谁青 编简 多指史册 竹简为了防止虫蛀或腐烂 要经烘干才写字 烘干这道工序叫 汗青 南朝诗人文天祥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中 汗青 二字就是指竹书 从此以后 汗青 就成为史册的代称 帛 竹帛 帛是比简策稍晚出现的书写材料 文心雕龙 练字 有 简蠧帛裂 墨子 上有 书之竹帛 传遗后世子孙 韩非子 中也说 先王寄理于竹帛 等 均是用来指代图书的 竹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烹饪大师认证考试题库及模拟题
- 2025年铁轨建设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放射性核素遥控后装机合作协议书
- 抛光机安全培训课件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城名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2025年集群通信系统(数字)合作协议书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 2025年遵义中考试卷历史及答案
- 避孕药具宣传培训课件
- GB/T 45777-2025水泥中石膏掺量评估方法
- 大盘鸡的介绍
- 锂电行业仓储管理办法
- 《老年康体指导》课件-项目一 运动健身活动健康评估
-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DB11T 2423-2025 城市道路挖掘与修复技术规范
- 头颈部肿瘤护理指南
- 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1)》课件
- 2025年党建工作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