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doc_第1页
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doc_第2页
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doc_第3页
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doc_第4页
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 院 系: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 业: 安全工程 班 级: 0902 学生姓名: 姜 磊 指导教师: 曹秀平 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6月论文答辩时间:2013年6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安全工程专业0902班学生:姜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1.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2.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 标准化现状及研究; 3.成都发动机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 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三步曲对机 械企业安全标准化进行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03月-2013年06月指导教师: 签字2013年03月04日教研室主任: 签字 2013年03月04日院系负责人: 签字 2013年03月04日摘要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及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发展进程来看,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的研究、实践与创新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首先本文以某大型国有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对其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该公司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员工的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标准化在基层生产落实不到位、缺乏高效的监管机制等,而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接下来通过参考国外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学者在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了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自身特点,着眼于系统化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提炼出了以三大模块为支撑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责任和安全管理理念模块、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点、企业管理支撑体系模块,并进一步对每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全面构建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关键词: 机械企业安全; 安全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意识; 安全监管机制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state-owned mechanical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quality standards has always been the major task to Chinese state own enterprises. The idea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was to ask questions,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Took a large mechanical military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ensively studied its current safety quality standard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Such as safety consciousness, the implementations of safety standards are not in place in fundamental unit, lacking of efficient regulatory mechanisms, etc. Yet such problems widespread exist in th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oot-causes base on the studies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developing proces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safety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Finally based on the ow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tate-owned mechanical enterprise and focusing on systematic solution and method, the author extracted a theoretical model supported with three modules: Responsibi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philosophy module, key points of safety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module. By elaborating on each module, the author completely built up the safety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model for the enterprise.Key words: mechanical enterprises securit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Safety awareness; Safety regulatory mechanism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课题研究背景 2 1.2.1 国外机械安全标准现状 2 1.2.2 我国的机械安全现状 3 1.2.3 对策措施 4 1.2.4 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4 1.2.5 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8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4 研究思路 12 1.5 本章小结 13 第二章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14 2.1 安全管理理论 14 2.2 安全质量标准化 15 2.2.1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 15 2.2.2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16 2.3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17 2.3.1 基础管理 17 2.3.2 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18 2.3.2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 20 2.4 机械制造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21 2.4.1 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 22 2.4.2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22 2.4.3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 23 2.5 本章小结 23 第三章 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及研究 25 3.1 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成效 25 3.2 企业安全标准化研究 25 3.3 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问题 26 3.4 本章小结 28 第四章 成都发动机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30 4.1 责任和安全管理理念 30 4.1.1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30 4.1.2 安全管理理念的宣传 31 4.2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点 31 4.2.1 基础管理 31 4.2.2 设备管理 32 4.2.3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 33 4.3 企业管理支撑体系 34 4.3.1 安全文化的打造 34 4.3.2 安全考核的落实 35 4.3.3 安全技术的推广 36 4.4 本章小结 36 第五章 结论 38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通过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使主要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的行业自身特点,对安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制定的评定办法,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现状做出评估,从而为如何改进企业的安全质量提供明确方向。大家知道,安全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需求,也是其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与健康的存在。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机械安全问题依然突出,由机械所产生的各类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害。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年,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共发生严重以上的事故约300起,死亡和受伤人员约70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500万元。这些血的教训和经济损失告诉我们,发展生产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机械打交道,因此机械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实现安全生产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将安全理念深人人心,将安全措施贯穿于机械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之中。而机械安全标准的产生,则是对机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需求的规范和统一,尤其在工业化大生产中,机械安全标准化所发挥的作用则越来越大,它不仅规范了机械产品的规格、性能和质量等技术信息,而且也规范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因此,研究机械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迫切任务和发展前景,对于推进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课题研究背景1.2.1 国外机械安全标准现状为了建立和完善欧洲统一大市场,欧共体(现为欧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技术立法文件和标准化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5年颁布实施的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决议。该决议明确规定,在欧共体技术立法文件中,只规定产品投放市场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技术标准,则委托两个欧洲标准化机构CEN(欧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协调标准”,从而使欧洲标准成为支持技术立法、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工具。据此,欧盟于1985年之后陆续建立了40余个与安全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涉及电气、液压、振动、声学、电磁兼容、人类工效学、火灾与姗炸等领域,其中CEN/TC114负责制定机械安全A、B类标准。到目前为止,CEN完成及已列人计划项目的A、B类标准达150余项,C类标准达600余项,其中CEN/TC114发布的标准47项,正在起草和修订的标准39项。这些标准中,大部分都在机械指令的协调标准目录内,并且每两年发布一次公告。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制定国际标准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及相关服务。ISO在其“标准化发展战略(2002一2004)”中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鼓励和促进国际标准的采用,以帮助协调技术法规和减少可能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因此,研究国际组织对机械产品的安全标准,就是了解、运用各个国家就该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达成的应该遵守的协议和准则。ISO机械安全技术委员会(TCl99)成立于1991年,在其发展前期,与欧洲标准技术委员会具有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以欧洲标准为基础并转化为ISO标准,以消除国际间机械产品可能由于安全问题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到目前为止,在ISO标准中属于机械安全的标准有240余项。除TC199的机械安全标准外,还涉TC23拖拉机和农林机械、TC39机床、TC72纺织机械、TC86制冷和空调器、TC92防火安全设施、TC96起重机、TC101连续机械搬运设备、TC108机械振动和冲击、TC110工业车辆、TCll7工业风机、TCI18压缩风动机械、TC127挖掘机械、TC130印刷技术、TC148缝纫机、TC159人类工效学、TC184工业自动化、TC192燃气轮机及TCZ14升降台等方面的标准。其中150/TC199已制定完成机械安全标准30余项,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标准有八项。1.2.2 我国的机械安全现状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安全科技领域中,机械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机械事故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据资料介绍,全世界机械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3左右。机械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时,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自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以来,我国政府对机械安全一直非常重视。经过机械制造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机械安全科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有些领域中获得了许多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但是,总的说来,发展速度还不快,发展状况还不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安全科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进一步研究并设法解。机械安全需要设计、制作、安装、运行以及操作岗位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由于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成果较少,在该领域的安全文化推广速度慢、方式少、范围窄,很多与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机械设计、制造等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未能从本质上提高机械安全,导致各类机械在先天上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使用过程的操作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低,不能很好地按照操作规程和条件确保运行,导致机械故障或事故等问题频发。我国的学科设置及国家标准已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我国目前开设安全工程技术的高校很多,培养了无数从事安全工作的专职人才,并建设和发展了安全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团体,其权威组织中国劳动安全保护技术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并有多部建设成熟的安全学术期刊,用于安全领域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传播。但是,机械安全作为安全技术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重视,还没能单独凝聚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内容。此外,我国专门从事机械安全研究的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令人满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当前大学里的安全专业几乎还未开设专门的机械安全课程,绝大多数的安全专业毕业生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真正从事机械安全工作的人很少,真正从事机械安全教育或科学研究的专业教师或学者也不多。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机械安全研究人员,也尚未形成合力,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状态。力量的分散,导致机械安全学科发展缓慢,迄今为止还没能真正意义上形成机械安全学科,这从根本上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机械安全的健康发展。行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机械事故虽然令人心痛和反思,但机械安全的标准性要求,尤其是引导性或规范性的政策、法规却及其不健全,导致该领域的研究及建设一直无法引起足够的共鸣,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该领域内少数工作人员个人向前推进的。而对于机械安全的建设,多停留在口头,很难附着以实际行动。加上政府的支持不够,研究与建设的经费缺乏,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机械充斥着社会行业的各个领域,其种类多、性能广、系统复杂。对于机械,不同种类功能不同,操作方法随之改变,导致安全性难以把握。虽然对工人实行岗位安全培训或安全操作说明,但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心理的人数较少,因此,机械安全要靠机械自身的本质安全来保障。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而言,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都无法从根本上屏蔽机械设备自身的危险性,加之机械设备功能越来越先进,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性带来更多关于安全的挑战。1.2.3 对策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机械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机械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人的智力和科学水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在生产工作中做到安全、高效,促进我国机械安全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落实,就必须从现在起加快对从事设计、科研等工作的机械安全技术人才进行专门培养,加强对各工种机械操作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选拔和培训,全面提高机械行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具体做法有:健全培训机构、完善师资和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机械安全的主要问题,分方向细化、深化发展机械安全的科学研究。科研的推进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科学研究的理念,认真对待机械安全暴露的严重问题,立足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实验和推广,努力提升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目前许多机械工程专家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小波包变换诊断的理论与方法、非线性模型理论与技术以及激光检测理论与技术等。加强对机械设备或工艺的安全检测机故障预诊断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机械安全意义重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机械工业又是制造业的基础。所有的制造企业(包括部分商业企业)都有大量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是国家的经济效益。所以,机械安全科学技术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2.4 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系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A类标准:涵盖概念、通则、方法和指导性标准,构成了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核心。设计通则标准包含了全新的设计理念;风险评价方法标准包括基本原理、使用指南和方法举例;指导性标准包括标准起草方法和标准的理解指南。B类标准:分为“软”、“硬”件两部分,即安全特征、参数部分和安全装置部分,这样的划分涵盖了所涉及的20余项标准。软件部分主要指安全特征和参数,包括安全距离、接近速度、冷热加工过程、表面温度、卫生、集成制造、防火防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硬件部分涵盖控制系统、急停装置、双手操纵装置、联锁保护装置、防护罩、压敏装置以及对警示信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该体系对A、B类标准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准确全面地涵盖了机械安全标准领域已制修订和预计制修订的标准,并具有相当的可扩展性。它指明了机械安全标准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为我国开展机械安全标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该体系不仅反映了机械安全标准的层次关系,而且也列出了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修订完成的国家标准,以及在近期内需要制修订和转化的标准。截至2007年8月,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修订完成国家标准34项,近期需要转化制定的国家标准23项,另有11项标准需要修订。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8),现已制定了30余项机械安全基础标准及通用标准(即A类、B类标准)。据初步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国国家标准中属于机械安全大类的国家标准约有300余项,其中A类标准为四项,B类标准80余项,C类标准200余项,这三类机械安全国家标准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三类机械安全国家标准分布A类标准(基础机械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的标准GB/T 15706.1 GB/T 15706.2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 16755 机械安全 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GB/T 16856 机械安全 风险评价的原则B类标准(通用机械安全标准)涉及一种安全特征或适用于一系列机器、应用和装置的一类有关安全装置的标准B1:特定的安全特征GB/T 7932 气动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GB/T 18153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效学数据GB/T 18569 机械安全 减小由机械排放的危险物质对健康的风险GB/T 19670 机械安全 防止意外启动GB/T 19876 机械安全 与人体接近速度相关防护设施定位GB 5226.1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 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B2:有关安全的装置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的一般要求GB/T 16855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GB/T 17454.1 机械安全 压敏防护装置 第一部分:压敏垫和压敏地板设计和试验通则GB/T 18831 机械安全 联锁防护装置 设计与选择原则GB/T 19436 机械安全 电敏防护设备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GB 17888.1 机械安全 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 第一部分:进入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的选择.C类标准(专业机械安全标准)对一种特定的机器或一组机器规定详细安全要求的标准国家标准GB 4584 压力机用光线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 467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 5091 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要求GB 6077 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 11291 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GB 12557 木工机械安全通则GB 13567 电火花加工机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 15606 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5760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6454 钢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 17120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NY 642 脱粒机安全技术条件NY 644 饲料粉碎机安全技术要求NY 1231 植保机械安全技术条件JB 3350 机械压力机、要求安全技术要求JB 3380 木工平刨床、安全JB 3852 自动锻压机、安全技术条件JB 10230 短螺纹铣床、安全防护技术条件LY 1076 林用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规程LY 1118 绞盘机安全使用规程LD 36 粘土瓦制瓦机械安全技术条件LD 48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除国家标准外,我国机械安全的行业标准约有170余项,主要涉及机械行业,其他行业如农业、林业等行业也有少量的机械安全标准。按其标准的性质,都应属于C类标准,其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DL电力;JB机械;JG建筑;JT交通;LD劳动;LY林业;MT煤炭;NY农业;SB商业;SL水利。SAC/TC208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及欧盟标准,规定了机械安全、危险、风险、遗留风险、本质安全的定义和内涵,界定了危险的种类,明确了危险分析的步骤、风险评价的方法、消除或减小风险的措施,从而为机械产品的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图2 机械安全行业标准的分布 其中,DL:6% JB:58% JG:5% JT:5% LD:6% LY:6% MT:4% NY:5% SB:2% SL:3%正是由于有了大量现行有效的机械安全标准,使得政府的监督管理、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及产品检验都具备了行为依据,生产企业也可依此制定内控标准,因而提高了机械产品的安全性。在国际贸易中,一般以国际标准作为合同中的技术要求,由此可见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大多采用国际标准及欧盟标准,所以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基本上与ISO标准处于同一水平。各生产企业只要采用我国已发布的机械安全的A类和B类标准,即可满足国际贸易中对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机械安全标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机械产品的国际贸易。1.2.5 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机械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每年大约有上万名职工的手臂或手指受到机械损伤,对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造成极大的危害,且这种危害的程度不断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与机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机械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有效遏制了大量的机械危害事故。许多机械工业企业也纷纷建立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从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实施全程安全控制,使机械产品所引起的各类事故大大降低。机械安全标准化是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发展中的前景日益广阔,主要表现在:1) 可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和措施,以实现对机械产品关键生产环节和关键要素的过程控制,全面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生产水平。2) 可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手段,从而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水平。3) 可遏制机械事故的发生和规避机械风险的产生,将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所引起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避免财产损失。4) 可规范机械产品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维护机械产品的市场信誉,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保护产品使用者或用户的合法利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机械安全标准化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机械安全标准纷纷向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靠拢,采用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作为本国机械安全标准的技术支撑,以实现国际间机械安全标准化的一致性。据不完全统计,在机械安全领域已有约100多个国家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成为世界性机械安全标准化的发展主流,从而强化了国际标准在协调各国间机械安全标准化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机械安全国际标准的全球化地位。为了获得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机械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化研究工作,把机械安全标准化作为机械产品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以欧、美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机械安全标准化活动,承担了多项机械安全标准的起草工作。我国已制定发布的机械安全标准约200项左右,其中A类和B类标准基本都采用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早期的机械安全标准化,主要是解决机械的本质安全问题,强调能通过设计解决的安全措施决不能留给用户去解决,即通过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使人们不能接触到危险的机械部件。根据市场需求,后来的机械安全标准化逐步向制造和使用环节进行扩展,从而扩大了机械安全标准的应用领域。实际上,机械产品的整个寿命期,涵盖了从制造、运翰、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报废及管理等整个过程和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在机械安全领域必须建立大安全”观念,实施机械产品的全程安全管理,即将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延伸于机械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以确保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都是安全的。这不仅是机械产品的技术需求,而且也是机械安全标准化的趋势所在。安全标准作为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文件,已经进人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事故预防、控制、监测直至职业安全健康等,都需要有关的安全标准加以指导,因此,安全标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年来,安全标准与安全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主要在于:1) 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标准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术性法律规定的作用。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技术性规定,通常体现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就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3) 安全标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则,在安全生产中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的排查、安全生产条件的认定及事故原因的分析等,都需要以安全标准为依据。1.3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1)机械安全标准化是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发展中的前景日益广阔,主要表现在: 可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和措施,以实现对机械产品关键生产环节和关键要素的过程控制,全面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可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手段,从而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水平。 可遏制机械事故的发生和规避机械风险的产生,将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所引起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避免财产损失。 可规范机械产品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维护机械产品的市场信誉,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保护产品使用者或用户的合法利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机械安全标准化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2)(一)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中,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事故隐患较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生产场所环境不良等方面。大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死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操作行为。规范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二) 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寓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它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淮化和制度化,完善了标淮化考核和评级办法,真正落实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三) 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2004 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和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13条基本要求。这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有效实施安全监管和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制度保障。这13条基本条件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谁化。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淮入条件。(四) 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从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标淮,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操作。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解决安全专项整治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等级、上台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本质安全的问题。(五) 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条有效途径。安全标淮化借鉴了以往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经验,是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安全标准化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愿望。安全标准化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要求自觉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必须合法、规范,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程以及技术标淮。因此,安全标准化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应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把安全标准化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根本利益的 “生命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六) 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自身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竟争更加激烈。企业要跻身于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安全状况。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安全标淮化搞不好,安全生产没有保证,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存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抓好安全标准化,做到强根固本,才能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七) 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和考核机构都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和监控体系。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制定规划、建立体系、完善标准、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使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与此同时,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自己的监督检查行为,做到执法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坚持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原则,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是建立和实行安全标准化体系的重要保障。1.4 研究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首先对我国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大量研读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文献,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解决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全面、切实可行的、高效的解决方案。整个思路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曲。1.5 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机械企业安全标准化及其要达到的预期目的,通过对国外和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化现状的了解及对我国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结构与相互关系分析,得知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一套解决方案。第二章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相关理论2.1 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是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为了有效的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1)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存在于生产中,同时能保障和促进生产。因此安全与生产尽管有时似乎不可协调,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和目标来看是完全一致的。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两者的联系密切,存在进行共同管理的实践基础。(2) 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等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参与生产的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3)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的方针应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贯彻预防为主,首先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深刻的认识,积极稳妥的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来消除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责任明确到人,经常检查并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坚决采取措施,积极处理。(4) 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管理并不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或一部分人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相关的人共同的事。安全管理也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生产过程的全部环节,涉及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的生产相关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5) 安全管理重在控制。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参与生产的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对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良作业环境的控制,必须作为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6) 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安全管理是动态的,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其管理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同时更需要持续的摸索新的模式,总结管控经验和教训,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2.2 安全质量标准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安全健康的需求,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完成也迫使企业不得不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一直以来政府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的(国发20042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的指出,要求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并制定和颁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质量工作标准,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明确了实施的主体是企业,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监管的主体。对于决定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统一进行了部署,全国各行各业都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迅速全面开展起来。2.2.1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是一项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1)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为了提前预防事故发生。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每一起伤亡事故的背后都伴随着数十次、数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违章操作行为。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就是针对生产活动,对作业全过程的细节进行严格规范,减少员工完成生产作业时的随意性,减少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是保证现场作业的安全质量的有效工具。(2)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质量标准化对生产作业步骤进行了全面的筛选、精炼,并对作业中的安全要求进行完善、精简、合并,不但制定各工种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安全质量标准;还须制定企业安全条件和设备设施安全质量标准。(3)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质量标准化对作业前的准备、作业中的操作、作业完成后的清理、检查、记录、交接等环节均进行详细地描述,对作业关键点、生产有害点及事故多发点的识别、控制,以及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制度的落实,有助于提高现场管理水平。(4)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助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生产责任从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位,强调包括安全生产工作在内的企业全部工作的规范化合标准化,强调真正落实企业开展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和安全工作的落实。(5)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促进安全形势稳定,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点在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建设,重点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在开展建标立制、达标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地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保证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地发展。2.2.2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安全质量标准化将质量标准化工作引入并延伸到生产中,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地区及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量化,并在企业内部全员、全方位的贯彻、实施,以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 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质量和绩效关系到企业全体的安危兴衰,“正人先正己”,必须首先使其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