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选集注序与目录梁萧 统编唐李 善注弁言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五一五三一)主持下一些著名文人共同编选的,也称昭明文选。它选录了先奏至梁八九百年间、一百多个作者、七百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监元年(五二),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文章英华二十卷,都已失传,後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他是一个很渊博的学者,招集著名文士,商榷古今,聚书近三万卷,研读不倦。梁书昭明太子传记述当时盛况说: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文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集体力量编成的。这部书选录诗文辞赋,除了史书中少数赞、论、序、述被萧统认为是文学作品以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作品入选的标准是事出於沈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就是说,入选的作品必须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於一面的概不录取。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区别开来,给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这反映了当时对文学作品的特色和范围认识日趋明确,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正由於当时具备如此有利的编著条件和明确的选择标准,才能够使文选成为一部规模宏大、选择严格的诗文总集,使萧统以前正统派的文章精华,基本上总结在这部书里。其中比较精审地选录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各种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同时能够兼顾到各种体裁,各种流派,各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梁以前各个封建朝代的文学面貌,为以後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以及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等,保存了古代都市建筑规模的资料。左思三都赋、木华海赋、郭璞江赋,等於三部自然、人文及经济地理著作。潘岳西征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则是韵文的游记。几篇关於音乐舞蹈的赋,就是古代音乐舞蹈的写实。陆机文赋是极精湛的文学批评作品。其他不少的赋,写景抒情,各有独特的造诣,很少雷同。因此可以说,文选的前半部等於梁以前具有代表性的赋的结集,除了时间稍後、不及选入的名篇庾信哀江南赋以外,几乎使人无遗珠可采。此外,它所选虽以辞赋和骈体文为主,但同时也选录了其他文体,在诗歌方面,较多入选了汉魏以来如曹氏父子及阮籍、嵇康、左思、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朓等代表作家的名篇;散文方面,有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诸葛亮出师表等名篇;学术和历史论文方面,有卜子夏毛诗序、孔安国尚书序、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干宝晋纪总论等代表作。就连历来为人所传诵的陶潜归去来辞,也是文选最早选入才被後世的古文选家所重视的。由於文选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诗文总集,其中选录了很多辞藻华美的文章,因而後代文人学习前代作品时都要经过阅读文选的阶段,它对唐代及以後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宋之世的学者,几於人手一编,大诗人杜甫教导儿子说要熟精文选理,甚至流传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谓选学既见重於时,於是训注家先後继起。最早始於萧统侄子萧该的文选音,陈、隋以後的注家大都失传,唐显庆年间,李善为之作注,改分原书三十卷为六十卷。唐开元六年(七一八),吕延祚将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文选进表呈上,从此文选就有两种不同的注释本流传下来。後人又将两注合为一书,幷加删编,称六臣注。李善注释文选经多次易稿方才完成,搜集材料最多,徵引古籍达数百种,其中有的今已失传。他的注释,不仅有助於理解词义典故,而且是文字训诂和校勘辑佚的重要参考资料。後人对它评价很高,是一部和文选本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学术著作。其缺点是偏重於释事和辞藻的溯源,而忽略对文意的析解。自文选六臣注盛行以後,李善注原书被埋没了,今天所见到的文选李善注,都是後人从六臣注中辑录出来的。李注和五臣注经过合而又分,使辑录出来的李注,有的地方羼入了其他注释,有的又被误认为其他注释而删去了。我们细读清人的校记和用敦煌石室发现的旧抄本文选残卷相校,就不难理解这种错乱复杂的情况。就是李善注本身,原来也存在着不少引书和注释的错误。这一方面,清乾、嘉以後治选学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清嘉庆年间,胡克家据南宋尤袤所刻文选李善注本覆刻,改正了尤刻本明显的错误数百处之多(胡刻文选考异所纠正的还不包括在内),并根据几种不同的版本作成文选考异十卷,成为校刊较好和最通行的文选李善注本。现卽以胡克家重刊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出版。胡克家的考异十卷,则分别附在所属篇章之後,以便读者查考。在整理过程中,幷参校尤袤原刊本,改正了胡刻本的一些明显错误。本书卷末另附篇目及著者索引,以备查检。文选序梁昭明太子撰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去声】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直追】轮为大辂【音路】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作能】微增冰之凛【力锦】。何哉?盖踵【音肿】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去声】,五曰雅,六曰颂。至於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於末。自兹以降,源流寔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音无】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去声】,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於中而形於言。关雎【七余】麟趾【音止】,正始之道著;桑间濮【音卜】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下江】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入声】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彼娇】并驱【丘遇】。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音目】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音针】兴於补阙,戒出於弼匡。论【去声】则析【洗激反】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胡激】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以进反】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去声】出。譬陶匏【蒲包】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音缄】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音轨】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平声】七代,数【去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於缥【匹沼】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音相】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去声】以芟【音衫】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下快反】,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七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音异】其【音饥】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古害】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於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入声】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去声】之综【作宋】缉【此立】辞采,序述之错比【避】文华,事出於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凡次文之体,各以汇【于贵】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臣李善臣善言:窃以道光九野,缛景纬以照临;德载八埏,丽山川以错峙。垂象之文斯著,含章之义聿宣。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故羲绳之前,飞葛天之浩唱;娲簧之後,剡丛云之奥词。步骤分途,星躔殊建;球锺愈畅,舞咏方滋。楚国词人,御兰芬於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於遥年。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北度,腾雅咏於圭阴;化龙东骛,煽风流於江左。爰逮有梁,宏材弥劭。昭明太子,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肃成而讲艺,开博望以招贤。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品盈尺之珍;楚望长澜,搜径寸之宝。故选斯一集,名曰文选。後进英髦,咸资准的。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孰可撮壤崇山,导涓宗海。臣蓬衡蕞品,樗散陋姿。汾河委筴,夙非成诵;崇山坠简,未议澄心。握玩斯文,载移凉燠;有欣永日,实昧通津。故勉十舍之劳,寄三余之暇,弋钓书部,愿言注缉,合成六十卷。杀青甫就,轻用上闻。享帚自珍,缄石知谬。敢有尘於广内,庶无遗於小说。谨诣阙奉进,伏愿鸿慈,曲垂照览。谨言。显庆三年九月日上表。宋刻原序贵池在萧梁时寔为昭明太子封邑,血食千载,威灵赫然,水旱疾疫,无祷不应。庙有文选阁,宏丽壮伟,而独无是书之板,盖缺典也。往岁邦人尝欲募众力为之,不成。今是书流传於世,皆是五臣注本。五臣特训释旨意,多不原用事所出。独李善淹贯该洽,号为精详。虽四明赣上各尝刊勒,往往裁节语句,可恨。袤因以俸余锓木,会池阳袁史君助其费,邵文学周之纲督其役,逾年乃克成。既摹本藏之阁上,以其板寘之学宫,以慰邦人所以尊事昭明之意云。淳熙辛丑上巳日晋陵尤袤题。重刻宋淳熙本文选序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胡克家撰文选於孟蜀时,毋昭裔已为镂板,载五代史补。然其所刻何本,不可考也。宋代大都盛行五臣,又幷善为六臣,而善注反微矣。淳熙中,尤延之在贵池仓使,取善注雠校锓木。厥後单行之本,咸从之出。经数百年转展之手,讹舛日滋,将不可读。恭逢国家文运昭回,圣学高深,苞函艺府。受书之士,均思熟精选理,以润色鸿业。而佳本罕觏,诵习为难,宁非缺事欤。往岁顾千里、彭甘亭见语,以吴下有得尤椠者,因卽属两君遴手影摹,校刊行世。逾年工成,雕造精致,勘对严审,虽尤氏真本,殆不是过焉。从此读书开卷快然,非敢云是举卽崇贤功臣,抑亦学海文林之一助已。其善注之幷合五臣者,与尤殊别。凡资参订,既所不废;又寻究尤本,辄有致疑。钩稽探索,颇具要领,宜谂来者。撰次为考异十卷,详著义例,附列於後,而别为之叙云。嘉庆十四年二月既望序。文选考异序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胡克家撰文选之异,起於五臣。然使有五臣而不与善注合幷,若合幷矣,而未经合幷者具在,卽任其异而勿考,当无不可也。今世间所存,仅有袁本,有茶陵本,及此次重刻之淳熙辛丑尤延之本。夫袁本、茶陵本固合幷者,而尤本仍非未经合幷也。何以言之,观其正文,则善与五臣已相羼杂,或沿前而有讹,或改旧而成误,悉心推究,莫不显然也。观其注,则题下篇中,各尝阑入吕向、刘良,颇得指名,非特意主增加,他多误取也。观其音,则当句每未刊五臣,注内间两存善读,割裂既时有之,删削殊复不少。崇贤旧观,失之弥远也。然则数百年来徒据後出单行之善注,便云显庆勒成,已为如此,岂非大误。卽何义门、陈少章齗齗於片言只字,不能挈其纲维,皆繇有异而弗知考也。余夙昔钻研,近始有悟,参而会之,徵验不爽。又访於知交之通此学者,元和顾君广圻、镇洋彭君兆荪,深相剖晰,佥谓无疑。遂乃条举件系,编撰十卷,诸凡义例,反覆详论,几於二十万言。苟非体要,均在所略。不敢秘诸箧衍,用贻海内好学深思之士,庶其有取於斯。嘉庆十四年二月下旬序。目录弁言 . 1序文选序 . 1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 . 4宋刻原序 . 5重刻宋淳熙本文选序 . 6文选考异序 . 7赋甲 . 1第一卷 . 1京都上 . 1第二卷 . 47京都上 . 47赋乙 . 93第三卷 . 93京都中 . 93第四卷 . 149京都中 . 149赋丙 . 201第五卷 . 201京都下 . 201第六卷 . 261京都下 . 261赋丁 . 321第七卷 . 321郊祀 . 321耕藉 . 337畋猎上 . 348第八卷 . 361畋猎中 . 361赋戊 . 403第九卷 . 403畋猎下 . 403纪行上 . 425第十卷 . 439纪行下 . 439赋己 . 489第十一卷 . 489游览 . 489宫殿 . 508第十二卷 . 543江海 . 543赋庚 . 581第十三卷 . 581物色 . 581鸟兽上 . 604第十四卷 . 621鸟兽下 . 621志上 . 635赋辛 . 651第十五卷 . 651志中 . 651第十六卷 . 697志下 . 697哀伤 . 712赋壬 . 761第十七卷 . 761论文 . 761音乐上 . 782第十八卷 . 807音乐下 . 807赋癸 . 875第十九卷 . 875情 . 875诗甲 . 905第十九卷续 . 905补亡 . 905述德 . 912劝励 . 916第二十卷 . 927献诗 . 927公宴 . 942祖饯 . 974诗乙 . 985第二十一卷 . 985咏史 . 985百一 . 1015游仙 . 1017第二十二卷 . 1027招隐 . 1027反招隐 . 1030游览 . 1031诗丙 . 1067第二十三卷 . 1067咏怀 . 1067哀伤 . 1081赠答一 . 1102第二十四卷 . 1117赠答二 . 1117诗丁 . 1161第二十五卷 . 1161赠答三 . 1161第二十六卷 . 1201赠答四 . 1201行旅上 . 1221诗戊 . 1253第二十七卷 . 1253行旅下 . 1253军戎 . 1269郊庙 . 1274乐府上 . 1277第二十八卷 . 1293乐府下 . 1293挽歌 . 1332杂歌 . 1337诗己 . 1343第二十九卷 . 1343杂诗上 . 1343第三十卷 . 1389杂诗下 . 1389诗庚 . 1426第三十卷(续) . 1426杂拟上 . 1426第三十一卷 . 1441杂拟下 . 1441骚上 . 1487第三十二卷 . 1487屈平离骚经 . 1487屈平九歌四首 . 1513骚下 . 1523第三十三卷 . 1523屈平九歌二首 . 1523屈平九章 . 1527屈平卜居 . 1530屈平渔父 . 1532宋玉九辩五首 . 1533宋玉招魂 . 1540刘安招隐士 . 1555七上 . 1559第三十四卷 . 1559枚叔七发八首 . 1559曹子建七启八首并序 . 1576七下 诏 册 . 1595第三十五卷 . 1595七下 . 1595诏 . 1620册 . 1623令 教 文 . 1635第三十六卷 . 1635令 . 1635教 . 1640文 . 1644表上 . 1667第三十七卷 . 1667孔文举荐祢衡表 . 1667诸葛孔明出师表 . 1671曹子建求自试表 . 1675曹子建求通亲亲表 . 1685羊叔子让开府表 . 1690李令伯陈情事表 . 1693陆士衡谢平原内史表 . 1697刘越石劝进表 . 1701表下 . 1713第三十八卷 . 1713张士然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 1713庾元规让中书令表 . 1716桓元子荐谯元彦表 . 1720殷仲文解尚书表 . 1724傅季友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 1725傅季友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 1727任彦升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 1729任彦升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 1733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 . 1742任彦升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 . 1747任彦升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 . 1748上书 启 . 1755第三十九卷 . 1755上书 . 1755启 . 1793弹事 笺 奏记 . 1801第四十卷 . 1801弹事 . 1801笺 . 1818奏记 . 1845书上 . 1847第四十一卷 . 1847李少卿答苏武书 . 1847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 . 1854杨子幼报孙会宗书 . 1869孔文举论盛孝章书 . 1873朱叔元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 1876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 1880书中 . 1887第四十二卷 . 1887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 1887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 . 1894魏文帝与吴质书 . 1896魏文帝与锺大理书 . 1899曹子建与杨德祖书 . 1901曹子建与吴季重书 . 1905吴季重答东阿王书 . 1908应休琏与满公琰书 . 1912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 1914应休琏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 1916应休琏与从弟君苗君胄书 . 1918书下 . 1923第四十三卷 . 1923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 1923孙子荆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 1931赵景真与嵇茂齐书 . 1940丘希范与陈伯之书 . 1943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 1950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 . 1952孔德璋北山移文 . 1957檄 . 1963第四十四卷 . 1963司马长卿喻巴蜀檄 . 1963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 . 1966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 . 1976锺士季檄蜀文 . 1987司马长卿难蜀父老 . 1992对问 设论 辞 序上 . 1999第四十五卷 . 1999对问 . 1999设论 . 2000辞 . 2025序上 . 2029序下 . 2043第四十六卷 . 2043陆士衡豪士赋序 . 2043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总结-1
- 思源政府考试题及答案
- 旋律弹唱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师德学习总结97199
- 家电公司物流管理办法
- 家电公司招聘管理规章
- 2026届北京市第66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0-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 新楼漏水补偿方案(3篇)
- 花卉学 二年生花卉
- 附件1:中国联通动环监控系统B接口技术规范(V3.0)
- 箱变设备台账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微课(比喻句)讲课教案课件
- 银行间本币市场业务简介
- 2023年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辽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版)剑桥通用五级PET考试练习题
- DB32- 4385-202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钢丝绳课件-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