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更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快速扩张,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服务水平得到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截止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4.55亿元,比2005年增长87.4 %;农民人均纯收入2299元(含灾后重建补贴),比2005年增长69.9%,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长15.57%,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68万亩(其中核桃293.4万亩、花椒182.8万亩、油橄榄20.18万亩、中药材89.9万亩、蔬菜55.35万亩、茶叶13.48万亩、苹果53.87万亩、马铃薯158.9万亩),比2005年增长119.7%;出栏牛14.4万头、猪99.6万头、鸡350.6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68.6%、20.8%和12.2%,肉产量达到9.85万吨,比2005年增长34.6%,水产品产量达到2133吨,比2005年增长92.9。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值达到32.2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倍。第二章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区域特色产业规模,提高地方特色产品的产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二、主要目标“十二五” 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达到 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 4300元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65万亩以上,到“十二五”末新增粮食5万吨,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3万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新增180万亩,总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牧业总产值增加4亿元,达到18.6亿元,畜牧产业年出栏牛新增4万头、总规模达到18万头,出栏猪新增21万头、总规模达到120万头,出栏鸡新增240万只、总量达到610万只;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增加值达到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农业产业的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见附件1)第三章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任务与重点项目“十二五”时期,重点围绕保障供给、促进增收、夯实基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一)建设任务。根据市人口规划,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82万人左右,按人均年消费粮食280公斤计,需口粮约8亿公斤,种子1亿公斤(马铃薯种薯折粮食),饲料及工业等其它用粮2亿公斤, 储备粮1亿公斤,合计12亿公斤。按照农村人口用粮靠生产自给,城镇人口用粮靠外地调入和社会调剂解决的原则,粮食种植面积必须稳定在465万亩以上。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突出马铃薯和玉米两大高产作物,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12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65万亩,其中小麦135万亩,玉米100万亩,马铃薯180万亩,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5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221公斤,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3万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徽成盆地粮食主产区以小麦黄豆小麦或地膜玉米小麦的复种或倒茬模式为主;西汉水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粮食主产区以地膜玉米小麦或小麦荞麦的倒茬或复种模式为主;全市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以马铃薯产业重点。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形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扩大玉米、马铃薯面积,减少小麦(尤其是海拔1600米以上区域)和正茬小杂粮面积。(二)重点项目。陇南市10万亩现代制种产业项目;陇南市80万亩小麦条锈病源头生态治理核心示范区项目;每年2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陇南市小杂粮示范建设项目;陇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1520万元,国家投资41520万元。(见附件2)二、突出提质增效,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科技成果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科技化支撑。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总体框架。“四产区”即把陇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核桃的主产区;以武都区和文县临江片、宕昌沙湾片、康县平洛片、西和大桥片、礼县下四区片为中心,建设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以武都为中心,辐射宕昌、文县、西汉水流域的部分区域,打造全国油橄榄主产区;以宕昌、武都、文县、礼县、西和中药材适生区为重点,建设全省中药材主产区。“五基地”即以礼县、宕昌、武都三县区交界的高寒阴湿区和徽成盆地为重点,建设畜牧养殖基地;以“三江一水”流域川坝河谷地带为重点,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文县、康县、武都三县交界区域为中心,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以礼县、西和北部区域为重点,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以西和、宕昌、礼县、武都为主,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多片带”即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建立蚕桑、食用菌、水产、烤烟、银杏、蜂蜜等多个地方特色产品生产片带。(一)核桃产业1.建设任务。以嫁接苗栽植为主,继续在“两江一水”流域、徽成盆地等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发展早实核桃生产基地,在半山区、深山区、林缘区等海拔1500米1800米区域发展优良晚实核桃生产基地,以上区域的175个乡镇新发展基地64万亩,总规模达到350万亩;以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为主要措施,突出嫁接换优,在适宜区域的175个乡镇改造原有基地61万亩,占原有基地面积的23%。到2015年,核桃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见附件3-1)2.重点项目。5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项目,8000吨核桃深加工项目,500亩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推广,核桃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项目。项目总投资51750万元。(见附件3-2)(二)花椒产业1.建设任务。以优良品种苗木栽植为主,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无刺花椒新品种,在“一区五片”(武都区、文县临江片、宕昌沙湾片、康县平洛片、西和大桥片、礼县下四区片)适宜区域和徽成盆地宜椒区的104个乡镇新发展基地21万亩,总规模达到200万亩;以剪枝整形、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为主要措施,改造原有基地134万亩。到2015年,花椒产量达到5.4万吨,产值达到14亿元。(见附件4-1)2.重点项目。25万亩花椒基地建设项目,5000吨花椒深加工项目,300亩花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995万元。(见附件4-2)(三)油橄榄产业1.建设任务。以优良品种苗木栽植为主,在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低暖河谷及低半山为重点区域的40个乡镇和向西汉水、嘉陵江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低暖河谷区延伸的27个乡镇新发展基地14万亩,总规模达到34万亩;以嫁接换优和综合管理为主要措施,改造原有基地5万亩,占原有基地面积的32%。到2015年,油橄榄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鲜果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见附件5-1)2.重点项目。25万亩油橄榄基地建设项目,300吨橄榄油加工项目,100亩油橄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油橄榄病虫害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212万元。(见附件5-2)(四)中药村产业1.建设任务。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宕昌、文县、武都、礼县、西和为主的优势区域110个乡镇,以道地中药材红芪、纹党、当归、大黄、半夏五大名药为主,进行规模化种植;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区的82个乡镇积极发展天麻、猪苓、黄连等优势小杂药。重点发展8大陇药品种,建设5大优势产区,培育7大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30万亩。止201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发展到110万亩,总产量达到16万吨,总产值达到12.5亿元(不含制药企业及加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加5000万元。中药材初加工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20%,培育1个区域大型核心市场,5个产地交易市场;龙头企业达20家,其中GMP认证企业达10家。(见附件6-1)2.重点项目。3000亩道地优势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项目;3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4个中药材加工企业及6个交易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1750万元,国家投资31750万元。(见附件6-2)(五)畜牧产业1.建设任务。以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为主要措施,在徽县、礼县省列养牛大县和成县、两当等县的67个乡镇大力发展规模养牛,建立秸杆养畜基地,在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交界高寒阴湿区域8个乡镇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建成草原肉牛、羊生产基地;在九县区的120个乡镇发展规模养猪场(户)和养猪小区;在林缘地带及草山草坡区域的98个乡镇发展生态放养鸡,在城郊、公路沿线的67个乡镇发展肉鸡和蛋鸡规模养殖。到2015年,出栏牛18万头、猪120万头、鸡610万只,产值达到14亿元。(见附件7-1)2.重点项目。徽县500头黄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建设项目;万只优质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10万只生态放养鸡开发项目;秸秆高效开发利用项目;65万亩天然草场生态恢复及100万亩草产业发展项目;50个良种猪场建设项目;甘肃华鑫蛋鸡种鸡场建设项目;生态鸡放养开发项目;30个秸秆养畜示范场建设项目;陇南市草原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陇南市市级动物防疫检疫设施建设项目;陇南市县区级、乡镇级动物防疫检疫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31550万元,国家投资128114万元。(见附件7-2)(六)蔬菜产业。1.建设任务。以推广应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名优新品种为主,在“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川坝河谷区的131个乡镇,突出设施栽培,建立稳定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61万亩;在上述区域以外的浅山区、高半山区的10个乡镇,发展山区蔬菜4万亩。到2015年,蔬菜产量达到115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见附件8-1)2.重点项目。陇南市白龙江流域20万亩蔬菜产业开发项目;陇南市白龙江沿岸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陇南市半山丘陵区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陇南市5座蔬菜贮藏加工建设项目;陇南市8处蔬菜营销体系建设项目;陇南市蔬菜500个新品种引进项目。项目总投资74250万元,国家投资64250万元。(见附件8-2)(七)茶叶产业。1.建设任务。以无性繁殖苗木栽植为主,在康县阳坝片、文县碧口片、武都洛塘片的13个乡镇新发展基地2万亩,总规模达到15万亩;以品种更新、茶树修剪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措施,对适宜区13个乡镇的5万亩原有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占原有基地面积的39%。到2015年,产茶量达到0.2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见附件9-1)2.重点项目。500亩优质育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3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建设项目;2.04万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14个茶叶加工营销项目;陇南市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3340万元,国家投资13340万元。(见附件9-2)(八)马铃薯产业1.建设任务。以扩大脱毒种薯种植为主,在“两江一水”川坝河谷区的49个乡镇新发展冬播马铃薯8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在西和、礼县、宕昌、武都等县的半山和高半山区135个乡镇新发展加工型春播马铃薯和种薯型复种马铃薯20万亩,总面积达到160万亩。到2015年,马铃薯总规模达到180万亩,产量达到262万吨,产值达到17亿元。(见附件10-1)2.重点项目。在市农技总站和武都、宕昌、西和、礼县四个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各建1个脱毒种薯中心及繁育体系建设项目,12个马铃薯新品种引育项目,7个淀粉厂技术改造,厂房、设备、人员培训等(配套贮藏库)建设项目,4个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项目等。项目总投资10106万元,国家投资10106万元。(见附件10-2)(九)苹果产业1.建设任务。以优良品种苗木栽植为主,在礼县、西和县的26个乡镇新发展基地8万亩,总规模达到60万亩;以成龄果园树冠改形修剪为主要技术措施,在原有基地的10个乡镇创建标准果园11万亩。到2015年,苹果年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见附件11-1)2.重点项目。150亩良种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33万亩苹果基地建设项目;15万亩标准果园建设项目;陇南市保鲜贮藏加工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560万元,国家投资22120万元。(见附件11-2)在突出抓好以上“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和“五个区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立足当地不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禀赋,根据市场需求,继续积极开发地方性特色产品。一是在文县、宕昌、西和、礼县等四县16个乡镇的水库、湖泊、人工塘坝网箱养殖虹鳟、金鳟、鲟鱼,其它中低海拔山涧溪流发展大鲵等特种水产养殖,在“三江一水”流域的池塘、河滩、沼泽发展莲藕种植和鱼类养殖;到2015年,全市渔业总产值达18000万元,水产品产量5000吨,大水面和池塘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精养池塘5000亩;网箱养鱼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二是在康县、成县、徽县的11个重点乡镇发展以推广桑园密植高产技术为主的蚕桑产品;新增桑园2.22万亩,十二五末达到8万亩;增加养蚕2万张,达到3万张;年鲜茧产量达到97万公斤;全市茧丝总产值达到7465万元。三是在全市适宜区域发展以代料栽培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品。同时要努力开发银杏、烤烟、蜂蜜、花卉、香料、苦荞麦等地方性特色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见附件12)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基地建设,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通过自筹、入股、参股、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形式,新建一批带动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特别要重视龙头企业建设的招商引资工作,既要注重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开发,又要积极启动当地民资参与建设;既要注重建设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精深加工企业,又要积极发展促进产品流通的营销企业。同时对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资产重组等措施,努力做大做强。到2015年,新创建市级标准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改扩建25家;每年认定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家以上,力争覆盖所有特色农业产业;每年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家以上,覆盖面由目前的茶叶、油橄榄、中药材产业扩展到核桃、花椒、马铃薯、畜牧产业。(见附件13-1)(二)专合组织建设。积极引导支持能人大户、农技人员、村社干部和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等创办新的专合组织。对现有的专业组织要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提升自身发展和服务能力。对条件基本成熟的专业协会,积极引导其向合作社转变,逐步形成经济实体,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要高度重视示范社建设工作,按照示范社建设的规范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到2015年,全市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8个,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创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0个。(见附件13-1 附件13-2)(三)专业市场建设。根据产业布局、经济流向,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新建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核桃、花椒、马铃薯等产业大县都要建成专业批发市场,把武都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把成县小川建成全国核桃集散地,把宕昌哈达铺建设成为中药材仓储、集散基地。同时,对现有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环境。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发展农产品专营店,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在网上发布产品供求信息,积极探索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尽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营销,大幅度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到2015年,新建专业市场47个,改造升级29个,总数达到76个。特别要注重在兰渝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兴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见附件13-1)(四)名优品牌建设。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特色优势农产品地方标准,所有特色农产品都要制定市级、县级标准,力争将油橄榄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级标准,茶叶标准升级为省级标准。严格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和无公害产品标识制度、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认证以及加工企业GMP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创建产品品牌。要注重对注册认证成果的转化利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特色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总数达到26个;新增有机食品认证5项,总数达到9项;新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个,总数达到12个;新增GMP认证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6户,总数达到10户。四、大力推进科技推广应用及农业信息服务,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特别是要集成创新一批适合不同经济区域发展要求的技术成果,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一)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每年引进60个以上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重点抓好经济林嫁接换优、园艺化作物设施栽培、中药材GAP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秸杆三化、发酵床养殖、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等新型实用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万元田”和“多千田”种植模式。加快特色农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逐步用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到2015年,建成核桃采穗圃1800亩,花椒良种苗圃2820亩,油橄榄采穗圃1900亩,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6万亩,畜禽良种繁育场60个,黄牛冻配点70个,无性系茶叶扦插苗木基地250亩,苹果采穗圃500亩、种苗繁育基地750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2万亩、组培中心3个。(见附件14)(二)示范点(园区、片带)建设。要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型、分地域科学制定示范点(园区、片带)创建内容,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建设标准。积极创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点(园区、片带),做到处处有亮点,个个有特色,连点成线,扩线为面,形成促进基地建设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有机结合的新局面。到2015年,全市创建各类示范点(园区、村社)1100个,标准化、规模化示范片带3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600个。(见附件15、附件16)(三)农民培训。“十二五”期间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绿色证书6000人,专业农民科技培训3000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新建9个农民科技书屋。(四)农村信息网点建设。依托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项目、农业部“三电合一”等项目,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基层乡站为重点,发展信息网点,到2015年,争取每县区再增加3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达到60个,初步建成以陇南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各县区农业信息网为辅助、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网点的全市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力争把陇南农业信息网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信息服务功能的陇南农业门户网站。五、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持从预防控制、监督抽查、强化管理等环节入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搞好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强化农产品例行监测,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到2015年,在全市建立健全3个体系: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其中: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站(局),9个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局),10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站),全市所有村设立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其中:市级监测检验中心1个,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9个,乡(镇)检测室100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点达到61个。在9县(区)大型农产品经销市场及生产、经营企业设立自律性检测室。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宣传、演练工作,及时处理突发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到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达到61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见附件17-1、附件17-2、附件18)(二)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健全市、县(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职执法队伍;建立一套以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核心内容的执法管理与监督制度。到2015年,健全1个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支队、9个县(区)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62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执法所,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总数达到72个。(见附件19-1、附件19-2)(三)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完善乡、村动物防疫网络,按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陇政发200914号文件)“大村2名,小村1名”的要求,尽快配齐村级防疫员。健全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县(区)动物疫情测报站,实现市、县联网,对重大动物疫病做到系统、完整监测,对疫病流行趋势及时做出评估、预报。进一步充实加强5个省设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每个乡镇及重点村建立产地检疫报检点,市级和各县区建饲料快速检验站10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动物疫病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定学院《多媒体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理工大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科学领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0汽车改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形势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业主聚餐活动策划方案
- 业务推动活动方案
- 培训技能类活动方案
- 大型活动报备活动方案
- 夜游跨年活动方案
- 大气公司活动策划方案
- 核电站清洁维护派遣及环境监测服务合同
- 口腔合伙股东协议书
- 行政管理学科试题及答案分享
- 江苏南通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公司法教学课件》课件
- 房屋停租合同协议
- 银行客户分类管理
- 区域保护合同协议
- 造价咨询保密管理制度
- 支吊架厂家抗震支架安装规范图集
- 2025年出国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