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秦武王.doc_第1页
扁鹊见秦武王.doc_第2页
扁鹊见秦武王.doc_第3页
扁鹊见秦武王.doc_第4页
扁鹊见秦武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扁鹊见秦武王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翻译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无知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注释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示:给。看 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 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 此:如此。 谋:商量。 矣: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已: 耳不聪:投: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4分析扁鹊的话语,想一想:扁鹊所认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5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武王示之病”的正确语序是:武王以病示之,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给了扁鹊。B扁鹊仅从武王治病的犹豫上就得出结论:“知秦国之政”、“君一举而亡国”,未免显得过于草率、武断。C“扁鹊怒而投其石”中的“怒”字用得好,它写出了扁鹊的神情态度:不愿与庸人为伍。D左右大臣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扁鹊却能“怒而投其石”,这是因为他有高深的医疗水平。这一点能启发我们:艺高人胆大。6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或给人的启发是什么? 22、 南辕北辙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译文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季梁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附近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技好。”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就离楚国更加远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注释:邯郸:赵国国都,此处用国都借赵国。 季梁:魏国大臣。大行:大路,一译太行山。 驾:马车。奚为:为什么。 用:资财。阅读训练: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A. 今者臣来臣: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 C我欲之楚之: D吾用多用: D将奚为北面 奚: 此数者愈善 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答_23、 王安石辞妾原文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注释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 汝谁氏:你是谁家的。 军大将:指军中官员。 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愀然:感伤的样子 偿:偿还,赔偿。 失:沉、翻。 愀然:感伤的样子。 几何:多少。译文王荆公升职为知制诰,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荆公见到说:“这是什么?”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王安石说:“你是何人?” 那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大将,运米时船沉,家中资产都赔上还不够,还要卖了我来补偿。”王安石伤感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安石叫来她的丈夫,让他们夫妇还像原来一样过日子,把所欠的钱都赏赐给他们。阅读训练1、 解释:失( ) 偿() 愀然() 几何()2、 翻译:夫人令执事左右 家资尽没犹不足 尽以钱赐之 3、 比较文中的两个“妾”:“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24、“司马从一”之讹 原文绍圣、元符之间,有马从一者,监南京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谒。漕一见怒甚,即叱之曰:“闻汝不职,本欲按汝,何以不亟去?尚敢来见我耶!”从一皇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漕察其语南音也,乃稍霁威云:“湖南亦有司马氏乎?”从一答曰:“某姓马,监排岸司耳。”漕乃微笑曰:“然则勉力职事可也。”初盖误认为温公族人,故欲害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传者皆以为笑。翻译 绍圣、元符年间,有个叫马从一的人,主管归德府的水运公署。正巧转运使到归德府来,就随着众人去拜见。转运使一看到他就很生气,立即大声呵斥他说:“听说你不尽职守,本来就想查办你,你还不马上滚?怎么还敢来见我!”马从一听了惶恐不安,自我陈述说是湖南人,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一边不停地求饶。转运使听他说话是南方口音,于是就稍稍息怒说:“湖南也有司马氏的族人吗?”马从一回答道:“我姓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转运使于是微笑着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好好尽你的职守就行了。”原来一开始转运使误把马从一当作司马光的族人了,所以想加害于他。从此以后,马从一再写名片时,就把“司”去掉,只写“南京排岸马从一”而已。传这件事的人都觉得这事好笑。注释南京:指当时的归德府,今之河南商丘市。 排岸司:主持水运的官署。 漕使:转运使。 不职:不称职,不忠于职守,不负责任。 按:查问罪名,给予处分。迎亲窃禄:意为我为了供养父母而不得不到职,滥取俸禄。温公:即司马光。 刺谒:刺,名片。刺谒,投名片进见。阅读训练1、 解释适( ) 叱( ) 闻( ) 何以( )2、翻译然则勉力职事可也。 自是从一刺谒,但称监南京排岸而已。 3、请结合上文内容解读“司马从一”之讹 这个题目的意思 25、 苏秦刺股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习纵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写了十多封信,都没有被采纳,资金缺乏,潦倒地回家了。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离开缝纫机,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他说:“哪有劝说国君而不得到什么的呢?”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注释书:写信 为:被 用:采纳 匮乏:没有钱 归:回家 为:做 以为:把当作 说:劝说 得:实现 足:脚 卒:终于 合:联合阅读训练1、 解释说 而 为 卒 2、 翻译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3、 上文中有三个“乃”,请依次作解释: 4、 5、 上文中的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 26、 书马犬事原文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译文: 传说,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朋友在洛阳郊外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建议大家叙述这件事。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冲过踩死了。”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欧阳修说:“让各位老兄去修史书的话,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朋友们相视一笑。注释: 欧阳公,欧阳修,字永叔,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在翰林时,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 转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毙:杀,在这里指被踏死。 通衢,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逸马:奔马。逸,奔驰 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相与,相互。一起。 阅读训练:1、 解释书 而 之 云何 2、 翻译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逸马杀犬于道。 3、 本文对你学习写作有什么启示? 27、 童子治县原文子奇年十余,齐君使治阿(阿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同车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治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救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注解 子奇:人名 年:岁 使:派 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来,不久 遣:派 共载:同车 白首:老年人 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 决之:决定政事 (13)库兵:库中的兵器 (14)耕器:农具 (15)仓:仓库 (16)廪:仓库中的粮食 (17)赈:救济 (18)私兵:私人武器阅读训练1、 解释使 既而 反 以 出 2、 翻译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3、 这则小故事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28、农夫殴宦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买这些(木柴),只给了他几尺宫廷里不要的丝绸,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税”,还硬逼着农夫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必须要用你的驴送进去。”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和孩子,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能糊口。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于是殴打了太监。 注释尝:曾经。 负:驮,背 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