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植物命名.doc_第1页
何为植物命名.doc_第2页
何为植物命名.doc_第3页
何为植物命名.doc_第4页
何为植物命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為植物命名?當人們在野外或公園裡看到一株引人好奇的花草時,心中最想問的,不外乎它叫什麼名字?。為植物或動物取名字可說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名字是人們對同樣的植物溝通的基礎;但是因為各民族的文化不一,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不盡然相同,像這樣只能在某些區域內流通的植物名字,我們稱為俗名(common name 或 vernacular name),因此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地區有常常有不同的名字,以麥為例,英美等國稱為wheat,德文稱der weizn;而地大物博者如中國大陸,各地風俗民情迥異,同樣的名字卻指孑然不同的植物的情形更是時有所聞。近代的植物學家為了避免因為各地區俗名紊亂,植物學家溝通不易,以至於植物學發展停滯不前,於是經過數世紀以來的討論修正,植物之命名漸趨於統一。正確的為植物命名為植物分類學家的職責所在,植物學家一方面對未知的植物做正確的歸類,同時還必須嚴格遵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規定為植物命名,根據命名法規條文命名的植物名才能成為植物學界認可的學名(scientific name)。植物的學名採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是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氏(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於 1753 年在自然生物分類(Systema Naturae)一書中暢議使用的。根據植物命名法規,二名法的學名為一拉丁化的植物名,一個學名至少應該包括屬名(generic name)、種小名(specific epithet)及命名者(author)三個部分。以 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 (柳氏懸鉤子為其中文俗名)為例:柳氏懸鉤子為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楊遠波(Yang, Yueo Po)教授與林業試驗所生物系呂勝由(Lu, Sheng You)先生聯名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因為該植物的花、果等特徵均符合懸鉤子屬植物,故置於 Rubus 屬;屬名 Rubus 最早是由林奈氏命名,由拉丁文 rubeo (原意為變紅色)轉變而來,形容 Rubus 屬的植物其果實成熟後變為紅色之意為;屬名字首需大寫,為單數名詞或名詞化的形容詞。種小名 liuii為Liu的拉丁化,乃紀念柳榗(Liu, Tsing)先生對植物分類學及生態學的貢獻;種小名之字首須小寫,其詞性為形容詞。學名的命名者需遵循植物命名法規中所建議的方式予以縮寫,如 Yuen P.Yang 及 S.Y.Lu 分別為本植物之命名者楊遠波(Yang, Yueo Po)與呂勝由(Lu, Sheng You)的標準縮寫。屬名的命名除了必須遵循屬名為名詞,還有若干用詞用字的限制,在此不再詳述;而種小名則必須為形容詞,且必須和屬名一致,除此之外限制較少,所以只要合乎文法,種小名可以用人名、地名、形容詞等等加以命名之。另外,學名出現在一篇文章中,屬名與種小名要用斜體字(如 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或底線(Rubus liuii Yuen P.Yang et S.Y.Lu)予以標示之。根據植物命名法規,一個新種植物的學名還必須經過有效出版(effective publication)及正當出版(valid publication)方得加以承認,成為一合法名(legitimate name)。有效出版(effective publication):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一個學名必須要發表在可用於販賣、交換或贈送等方式散佈於公眾或植物學界之專門性印刷品,方成為有效的出版。演講、會議上之宣告、謄寫版、打字稿或原稿之照相版等,均不得視為有效的出版。正當出版(valid publication):正當出版之必要條件為:1. 有效出版;2. 學名之締造方式合於國際植物命名法規;3. 附加植物特徵的拉丁文描述;4. 指訂模式標本。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模式標本的重要性。傳統植物分類學家在研究植物時,除了野外的觀察及詳參文獻上對植物的記載外,最重要的是必須仰賴典藏在標本館裡的大量標本。所謂的模式標本係指某一學名的命名者發表該學名時所依據的證據標本,而發表該學名時其拉丁文的植物特徵描述便是根據這份證據標本而來,這份證據標本即為模式標本。因為原文所描述的植物特徵可能曖昧不明,使人無法明瞭,所以模式標本提供了後人鑑定該植物的根本依據。本文簡單的敘述了植物的命名及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部分內容,提供各位參考。國際植物學大 會(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每六年召開一次,會前並針對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條文內容進行修訂。關於植物的命名細節及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詳細內容,請參考下列的參考文獻。Greuter, W. (Chairman), F. R. Barrie, H. M. Burdet, W. G. Chaloner, V. Demoulin, D. L. Hawksworth, P. M. Jorgensen, D. H. Nicolson, P. C. Silva, P. Trehane (Members) and J. McNeill (Secretary) (eds). 1994.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Tokyo Code). Koeltz Scientific Books, Konigstein, Germany.Brummitt, R. K. & C. E. Powell (eds.). 1992. Authors of Plant Nam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Kew.黃增泉。1983。高等植物分類學原理。國立編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