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课 小草和大树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2、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3、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4、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课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3总结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活动2:给植物分类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拓展知识: 认识一些不开花的植物: (1)绿藻(2)水绵 (3)肾蕨(4)苔藓学生聆听1、学生外出观察(1) “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 2、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3、观察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4、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5、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6、汇报分类的结果;课后作业课后反思 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2课 植物博览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2、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教学教具准备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2、布置展览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谈话: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植物博览会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1谈话: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集和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认识到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吧!2整理和归纳(1)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2)经济作物:大豆。(3)珍稀植物:银杏、珙桐。(4)植物栽培技术: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5)寄生植物:金灯藤。1观察教材P7植物博览会的立体观景图,了解展览的内容。 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说说它们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3汇报:(1)从中你学到了一些什么?(2)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3)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补充?课后作业课后反思 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 第2课 植物博览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教学教具准备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2、布置展览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谈话: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植物博览会展览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开一个植物博览会?下面,让我们就办一个植物博览会,展览一下我们搜集的植物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1提问: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呢? 提示:(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2分工合作布置展会。3归纳整理: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4交流。拓展活动:资料存档1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2文字图片类资料制成资料卡片1小组讨论。(1)如何规划展览的内容。(2)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分工,布置展区。2小组制定方案(怎样布展、怎样分工、怎样突出自己组的特色)。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三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2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3情感目标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影片,激趣引新)(二)讲授新课1谈话:大家都知道哪些鸟类?2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3.推理:从这几种鸟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可以推想所有的鸟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是怎样推想的?4.总结鸟的共同特征:出示教学课件:鸟的共同特征是_,_。然后填写课文中关于鸟的共同特征的结论。(三)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1讨论: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我们知道了凡是身体表面有羽毛、用蛋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鸟,下面请大家判断书12页中出现的动物都叫什么名字?是不是鸟?为什么?(出示教学课件。)2思考:如果有人说:“它们不会飞,不是鸟,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3为什么蝙蝠不是鸟?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但也有少数鸟不善于飞行,甚至不会飞,只要符合鸟的共同特征的动物,无论它们会不会飞,无论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都是鸟。(四)引导学生观察鸟喙1仔细观察鸟喙并根据形状和功能的特点,将图中的工具与鸟喙对应起来。2模拟实验,体验不同鸟喙与其取食方式。讨论: (1)我们在实验中所取的物品相当于实际环境中鸟的哪些食物? (2)要想又多又快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填写讨论:这几种鸟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表述思考的过程,应该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科学探究目标: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并分类。情感、态度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STSE目标:能体会到世界的纷繁复杂。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说一说。用一句话介绍你认识的动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节课让我们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动物,概括每类动物的不同特征。二、借助经验,练习分类1认一认。认识课本15页图片中的动物。2.汇报、交流。三、尝试体验,学习新知1比一比。观察鸽子、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2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骨,把动物分成两大类。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3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具有类似的脊柱?4练一练。依据动物有无脊柱,再次给15页图片中的动物分类。四、科学游戏,感悟道理五、总结归纳,解决问题。(1)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出示19页A、B、C、D、E、F六个卡片对各类动物特征的学生自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给课本中的动物分类学生自己制定标准,给这些动物分类,并将各种分类结果填写在16页表格中。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摸一摸后背中间的脊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分组五、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区分更多的动物。小组合作。把你们知道的脊椎动物分类,写在18页脊椎动物的分类图中。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二)新课教学活动1:寻找细菌的特点1出示细菌的图片和相应的资料。问题:关于细菌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呢?说说通过观察,你对细菌是怎样认识的呢?4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的知识。提问: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呢?5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2自由的判断:自己害过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肝炎:肝炎病毒。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的。3教师介绍:细菌和病毒的一些危害1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2观察细菌,制作有关细菌的问题卡。学生思考回答3搜集资料,找出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1)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2)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述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和有害的方面,那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更健康呢?(二)新课教学活动3:让我们更健康1出示书中P23图片。判断这些图中的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自己的理由?2汇报:你们认为怎样做才能够使我们更加的健康呢?拓展活动1:做酸奶1教师介绍:做酸奶要用的材料和技术。2学习课文中提到的做酸奶的方法和技术。(1)按照书上P24的步骤制作酸奶。(2)讨论。鲜牛奶是怎样变成味道甜美的酸奶的?制作酸牛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酸奶的生成?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3布置任务:在两天后检查各自做的酸奶。拓展活动2:细菌的繁殖1教师介绍:细菌的繁殖方面的一些知识。2理解:细菌的繁殖的特殊性。3模拟实验:细菌繁殖的演示实验。(1)用豆子代表细菌,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2)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繁殖。4概括和总结。1.学生回答2学生观察图片并做出判断。4交流:与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3选取材料,自己动手做酸奶。4自己动手完成细菌的动手模拟实验。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六课 生活中的真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有关真菌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谈话: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1出示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3教师介绍所出示的真菌的相关知识。4调查: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那些真菌?它们又分别具有那些营养呢?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活动2:食物发霉1谈话: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观察发霉的馒头,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思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3设计实验。(1)假设:食物在_条件下容易发霉。(2)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3)实验并记录。(4)结论:食物发霉的条件是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4讨论:怎样才能防止食物的发霉?为什么?拓展活动:食品保鲜1以生活中的某一种食物的保鲜的方法,观察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方法有那些优点和缺点?(三)小结本课小结:同学们在今天不仅学得积极主动还很会动脑筋,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认真组装实验模型按照要求用心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看哪一个组在下次的活动课上表现得最为出色。实验之余,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搜集食品保鲜的方法。2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5学生讨论,并记录在书本P28中间的记录卡上。6汇报:你们认为真菌有那些不同的特点呢?学生观察2学生汇报并介绍对细菌和生活的一种危害?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7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调查来研究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2、能设计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示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表示方法。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知识,知道他们也是有生命的,加之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这些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生物资源。二、新授:(一)完成“活动1”,认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1讲述:人类要想生存,必须解决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来自于自然界。那么人和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有怎样的关系呢?2教师启发学生探讨人的衣食住行与各类生物之间的关系。(1)像花生等植物除了可以直接食用以外,还可用来做什么呢?谁还能举个例子?(直接食用、加工成食品、做药材、做茶、有毒伤人、做动物饲料、糖槭的汁做糖、棉花做被子等。)(2)植物是这样,动物怎样呢?(动物的肉可以食用、皮毛可以制作衣服和鞋子、麝香和鹿茸用作药材、鸡鸭的羽毛制作掸子、鸡鸭的羽绒制作衣服、骆驼的驼绒制作衣服等。)(3)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生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病毒可以让人生病、毒蘑菇也会伤人、吃了发霉的食物会生病;细菌和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疾病、蘑菇和香菇可以食用)(4)小结:人与各类生物有什么关系呢?3讲述:看课本的右上图,是怎样体现人与各类生物的依存关系的?4讲述:看书中的提示,要想设计一个表格,很好地体现这种关系,应该注意什么?5讲述:参考下面的表格,设计一个你自己满意的表格。提示:(1)这张表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8阅读科学在线并小结。(二)完成“活动2”,了解生物资源的保护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讲述: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动植物的种类繁多,数量也很多,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出示资料:我国的动物、植物状况)高等植物3万多种,木本植物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种爬行类300种,鸟类1100种哺乳动物40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10%,淡水鱼600种,海鱼1500种,占世界鱼类10%,还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熊猫、金丝猴、银杏、珙桐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讲述:随着环境的破坏,有些动物、植物濒临灭绝。(出示资料:动物、植物的灭绝状况)已经灭绝: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10种濒临灭绝: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象等20种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因为无计划采集枯竭:冬虫夏草3提问:我们家乡的动植物是怎样的情况呢?开展课后调查:当地有没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4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触呢?5举例:关于保护生物资源方面。6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如时间允许,可在课上交流设计。)老师提议,大家写一份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吧,让我们为保护生物资源尽一份责任。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布置作业: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的资料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看图学生根据要求设计表格汇报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展示并介绍本组的设计,全班评出最有创意的小组。(2)交流:哪个小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说明理由。学生思考回答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2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于植物。3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4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6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3讲叙: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二、认识各种能量1认识机械能。(1)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2)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3)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4)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2认识其他能量。(1)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2)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3)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4)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学生观察(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观看图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交流。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8课 生活中的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导入二、我们周围的能量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3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三、食物中的能量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1)能量的单位是什么?(2)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3)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4)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3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4师生交流,归纳。四、拓展1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学生观察图片学生讨论,记录。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9课 植物与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难点是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有关绿色植物的图片、淀粉、酒精灯、火柴、燃烧匙,植物的光合作用视频。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讲述:我们知道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与能量。(二)新课教学活动1: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1思考: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2提供猜想的依据:P423引导:你们小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呢?活动2:光能与化学能1介绍: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储存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2思考:光能是怎样通过绿色植物转化成为化学能的呢?3出示图片或者视频。4认识并理解。学生猜想 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 ),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 )中。 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小组内讨论、设计探究的方法。 依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 将本组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观看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9课 植物与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难点是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教学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回忆上节课内容。(二)新课教学活动2:光能与化学能1分析:你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吗?2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不是有新的物质的生成呢?是什么?3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够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的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5讨论:假如自然界中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活动3:保护绿色植物1说说保护绿色植物的意义。2讨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绿色植物是怎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建议。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0课 动物与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重点难点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些动物的图片,食物链(网)的图片或视频,各种动物的头饰。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 1看教材P45图片。提问:图中的各种动物正在进行着活动,这些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1出示动物的图片:青蛙、蝗虫、鹰、蛇。2判断:根据动物的食性,你能判断出图中的动物属于哪种类型吗?34找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依次填写在教材P46方框中。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5思考: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有趣的食物的关系,你能够给这种关系取一个名字吗?6介绍:什么是食物链?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7讨论: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草(或小麦)能吸收阳光的能量自己制造食物,其他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营养物质。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便按照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的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转化成化学能)。 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消耗的能量,然后汇报。 交流:它们的食物分别是什么?动物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什么?学生填写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0课 动物与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重点难点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些动物的图片,食物链(网)的图片或视频,各种动物的头饰。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食物链。讲述: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食物链,这节课我们来做结网游戏,体会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二)新课教学 活动2:结网游戏 1介绍游戏的规则: (1)每10个人组成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2)每个人将自己选择的头饰带上。 (3)用绳子将所扮演的各种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2思考:(1)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2)在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3)当自然界里的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时,在整个的食物网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3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的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回想食物链概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的组合小组,进行游戏。体会在游戏中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难点:制作风动小鼓。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讲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能量的转化1出示电吹风,提问:打开开关,电吹风就会吹出热风,把湿头发吹干。你能够分析电吹风机工作时,输出和输入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2学生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填写在书本P49。3引导学生汇报,提示电吹风的能量转化可不只有一种!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能量转化的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5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装置,并填写在书本中的空白处。电灯、电热水器、凤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6讨论:我们在使用这些装置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7观察:在教材P50的图中,你能够分析其中能量在各种物体中是怎样转化的吗?8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教材P50的表格中。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难点:制作风动小鼓。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能量转化过程。讲述:这节课我们制作风动小装置,来体验能量的转化。(二)新课教学活动2:制作风动小装置1布置任务:让我们利用风能,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2介绍并参照P51提供的制作方法。7分析风动小鼓在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8创新:你还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吗?9小组并结合全班的进行评价。拓展:改造风车模型(1)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2)让学生找出改造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电能,将大家的办法记录下来。(3)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的方案。小组讨论:准备的材料和制作的过程、方法。 小组的分工。学生在自己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书本的提示来完成制作。学生制作。课后作业课后反思2011 年 月 日 本学期第 节 课题第12课 电铃响叮当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制作1-3个电磁铁。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3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4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5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重点难点教学教具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大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大头针、3节电池、电池盒、开关、小铁钉、胶条、剪刀。2演示材料:磁铁、电池、多媒体课件、胶条、剪刀、玩具鱼、鱼篓、自制鱼钩。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体现问题化、生活化、结构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师:(按响电铃)电铃响起,我们开始上课。师: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直钩钓鱼。(出示教具:直钩鱼竿、玩具鱼。)给它输入一定的能量,(钓起一条小鱼)我又钓了一条,放进小鱼篓。师:猜想一下直钩的鱼竿为什么能吊起玩具鱼?师: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特殊的鱼钩,老师让它钓,它就钓起来,让它放,它就放下去。而用普通的磁铁钓鱼(拿起磁铁吸鱼)就吸在一起了,不会自动放下来。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展示鱼钩内部)原来在它的电路中,有一个将漆包线缠在铁芯上的装置,给它通电就能当磁铁用,它就是电磁铁。(出示幻灯片1)师:我们上课用的电铃,它之所以会发出“叮铃铃”的声音,是因为它的内部也有一个电磁铁。(出示电铃模型)师:电铃为什么要装有电磁铁?这其中包含怎样的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2课电铃响丁当(板书课题)二、自制电磁铁1师:要研究电磁铁,首先要制作一个电磁铁。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两端各留出510厘米的漆包线,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两端用胶布固定,避免松散。3师:电磁铁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请看实验提示:(幻灯片2)(1)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发生?(3)说明电磁铁有什么性质?6师:好,实验做到这,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情况说给大家听、做给大家看!8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9电磁铁工作的时候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三、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1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每次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电磁铁磁力大小的问题。师:那么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并实验验证(1)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猜想,每组选定一个最感兴趣的题目研究,请看设计实验提示(出示幻灯片3)实验提示:要采用对比试验,即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如线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知识竞赛题230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价值解析试题及答案
-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共享出行市场投资策略与退出机制研究报告
- 工程设计的技术手册试题及答案
- 汽车扭转测试题及答案
- 社交媒体平台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舆情引导策略报告
- 爱卫办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适配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分析报告
- 基于大数据的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房地产广告效果的评测与分析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答案
- T-CASEI 015-2023叉车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首次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课件
- 血吸虫防急感课件
- 弱电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殡葬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7月27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