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面写来(主客移位)」.doc_第1页
「从对面写来(主客移位)」.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以抒写相思离别之情为题材的作品真是汗牛充栋。其中有一种超越笔墨恒蹊,别具一格的“对面写来”手法,很值得探研。所谓“对面写来”,就是诗人在抒发对远方亲友深挚的思念之情时,别出心裁地变换了描写的角度,避开了直而显地写自己之思,却去描摹所思之人正在热切地思念自己。这种表现想象中的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比那些单纯写自己本身的思念更翻进了一层,化直而显为婉而深,辞情凄婉荡动,笔法曲折空灵,颇具艺术感染力。对面写来的艺术手法体现出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思忆亲友的心理轨迹。这种生活际遇、心理感受既是典型的、又带有普遍性,因此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对写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撇开自己不写,从对方入手落墨。以退为进,情感表达更加含蓄,韵味悠长;(2)由实到虚,虚实相生。诗人神驰千里,多由眼前的实景,一下子跳转到千里之外。以虚衬实,饶有趣味;(3)多用于表达游子离人思乡怀远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评论者沈德潜发现指出这样写的好处:“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从对方落笔,从此处遥想彼地,以对方之思映衬自己之思,更显情致婉曲,深邃动人。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前两句,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是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首句写眼前景、眼前事。“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独不眠”写出诗人心事重重。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读完一二句后,似乎感到诗人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却又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从对面写自己的方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大概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是可以说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和的艺术效果。全诗没有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沈德潜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 对写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这三、四两句是对一、二两句的回答说明“ 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然而,却又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写来 :“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 ;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将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而言,可以说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建行见月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高启客中忆二女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月 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沦陷的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首联点题,起势不凡。入手即从对面着笔,不言我在长安思念家人,却说家人在鄜州望月思我,蹊径独辟。次联流水对,用笔尤为隐曲委婉,寓意深微。“未解忆”,含两层意:一是儿女尚小,不知道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二是小儿女天真无知,不懂得母亲看月是在想念他们的父亲。以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闺中只独看、独忆,突出首联“独”字,益见深情苦忆。三联着力描写想象中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语丽情悲。“寒”字、“湿”字,见出夜深,衬出闺中伫望之久,思念之切,虽“云鬟湿”、“玉臂寒”而不知,可谓忘情之至也。尾联以希冀重逢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泪痕干”,则今夜泪痕不干矣!“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明矣!今夜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则愈益不干也就更甚了!黄生说得好:“?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杜诗说卷四)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鹂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題邸間壁 鄭 穀酴醿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作者旅行到常山,因思念亲人,却想象闺中妻子在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春夜清冷,荼蘼飘香进入梦中,重门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