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1页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2页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3页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4页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初三化学3、课时:1课时4.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2)欠缺的东西: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陌生;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5、学生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灭火方法、火灾自救逃生方面的资料和对“燃烧条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视频。6、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燃烧与灭火的相关教学材料,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神八发射”、“奥运火炬”、“森林火灾”等视频,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并让他们从中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二、 教学课题: 7.1 燃烧和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材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三、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2课时,此设计为第1课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蜡烛、木炭、硫、磷、镁、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热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防火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四、 教学方法及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五、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3幅与火有关的图片【百度视频】烧不坏的手帕/programs/view/4whBG50Tdto/“神七发射”视频/xinwen/56385.html【百度搜索】澳大利亚森林火灾视频/u74/v_NTc0MDU0OTY.html【提问】看完视频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利”和“弊”,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二讲授新课【知识】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回忆】碳、硫、磷、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现象。【提问】根据以上物质燃烧现象,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燃烧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活动一、燃烧的条件探究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实验3: 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教师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让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学生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开展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回答 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实验2的现象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燃烧,煤没有燃烧。结论是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从中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小结:设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演示实验:在杯中注入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杯口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百度搜索】课本图7-4、7-5燃烧的条件装置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8%BC%C9%D5%B5%C4%CC%F5%BC%FE%D7%B0%D6%C3%CD%BC&in=9630&cl=2&lm=-1&st=&pn=10&rn=1&di=39439513680&ln=1997&fr=ala0&fm=ala0&fmq=133194922323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学生观察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 演示实验 把事先收集好的一瓶氧气罩在水中的白磷上面,这时白磷 在水中燃烧起来,冒白烟。学生 表情充满了惊讶和感叹,水火也能相容啊,看来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燃烧在那都可以发生。【百度视频】燃烧的条件/v/b/27044059-1191922555.html 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出示教具: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百度搜索】课本图7-6燃烧条件示意图/czhx/jshzhx/tbxzy/jnshc/dedy_1_1_1_1/xytpian/201008/t20100824_718687.htm 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比如我们刚开始看到的图片,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燃烧失控引起火灾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引出灭火。【百度搜索】扑灭火灾视频/show/303ERGBvG0F7u5Lj.html 再用自制教具:作承上启下的小结,并演示说明,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这样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学生探究活动:熄灭蜡烛实验(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仅供参考)灭火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方法1、用水灭火2、用嘴吹灭3、用剪刀灭火4、用烧杯灭火5、用沙土灭火6、用湿抹布灭火7、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四】、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百度视频】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show/00Z_rBVz8MlhsALy.html?loc=youce_tuijian 练习巩固 课本P131 T6 讲解:1、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百度视频】/show/gY6aWRKloGjjgPSn.html2、认识消防安全图标。【百度文库】消防安全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F%FB%B7%C0%B0%B2%C8%AB%CD%BC%C6%AC【小结】灭火救火不如防火,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感悟、提升。课后作业:1、根据自己住宅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及发生火灾和自救措施的方案。2、做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改变学生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已学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从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利用结论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总之,这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