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脚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1页
护脚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2页
护脚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3页
护脚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4页
护脚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脚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1.1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报告和图纸会审纪要;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等各级主管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规程。二、工程概况K141+950K142+050护脚墙为避免斜坡路堤滑坡而设,墙高为4米,主要工程量M7.5浆砌片石。本护脚墙外侧坡比为10.25。三、施工现场状况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部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多年平均气温摄氏17.1,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38mm,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光照较好,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462.1h。根据水质分析资料,测区地下水、河(沟)水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CaNa,对砼基本无腐蚀性。四、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工作1)、基槽开挖前,先进行施工放样,并报检合格。2)、开挖前后,砌筑前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如遇难以人工开挖地段,需要放炮处理的地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炸药材料必须准备齐全。4)、施工前,砂、石、水泥等材料要保证有充足的货源,并做好配合比试验。2、原材料要求1)、砂子:砌筑使用的砂子,宜采用中砂或粗砂,料径不宜超过5mm。2)、水泥:采用业主指定的水泥。3)、片石:应选用颜色均匀,无水锈,无油污,无风化的经检验合格的石材。4)、水:采用饮用水,不得使用带有油污酸碱性大的水。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施工放样铺设底浆浆砌片石抹面开挖沟槽勾缝清理现场捣浆 合格 合格 3.1施工放样根据路基有关参数,用全站仪放出路基边沟和排水沟的位置中轴线,并测出相应标高,在地面上标出里程桩号以及标高,并根据所交底结果,用白灰或线绳拉出沟的相应轮廓线,示出相应的开控深度。3.2沟槽开挖施工过程中,加强高程及边线的测量,严格控制超挖。开挖底部预留20cm,人工清除,以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基础开挖完成后应就平面位置、开挖面高程、开挖尺寸、开挖坡度、开挖面平整度、基底承载力等项目自检,自检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发合格证后,及时进行基础覆盖。 所有从挖方中挖出的材料,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适用,可用作回填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其他方法处理。基础挖方应始终保持良好地排水,在挖方的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水的危害。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后,如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承载力要求时,根据实际钻探(或挖探)及土壤实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案,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处理。开挖的基坑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砌筑圬工。基坑开挖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监督检验,将检验情况填写地基检验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验批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3.3铺设底浆根据挂好的结构尺寸线,进行铺设底浆,铺设底浆要均匀。3.4材料要求3.4.1石料选用厚度不小于15cm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片状石料,石料质地强韧、密实,无风化剥落、裂纹和结构缺陷,表面清洁无污染。3.4.2砂浆使用强制式拌和机现场拌和,材料使用中(粗)砂,且为河砂,过筛后机拌35min后使用。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稠度;在拌和35h使用完毕;运输过程或存贮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砂浆,砌筑前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3.4.3施工现场不堆放不合格材料,废弃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场。3.5沉降缝的设置 根据施工段长度以20m-50m分段砌筑并以10m15m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用沥青麻絮或其它防水材料填充。3.6检测3.6.1原材料检验材料进场前,要提供片石、砂、水泥,样品报送监理、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要经监理现场检验合格才能使用。3.6.2砌筑砂浆要按实验室提供配合比搅拌采用搅拌机拌和,按要求做好试块,送实验室检测。3.7、回填:1、工艺流程基坑清理分层铺上分层夯打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2、回填待片石砌体强度达100%以上后进行。3、回填前必须将松土、杂物认真清理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回填;4、检验回填料的质量有无杂物,检验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参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5、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后检测压实度,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6、分段分层回填,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30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m。7、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8、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度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度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五、人员和机具设备安排(见附表)六、环保及水保措施为将本工程建成一条生态工程、环保工程,项目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并在施工中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6.1施工期人员的管理 施工期间我们将配备专职环保监督人员,负责宣传、检查本合同段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的宣传,严格要求作业队和施工人员文明施工。作业队和施工人员将积极保护野生动物。6.2施工中,要密切与当地政府取得工作上的支持,要注意占用的道路及施工便道的养护,及时洒水保养,减少飞尘对农作物和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6.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做到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文明施工。6.4要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在灌注砼过程中,泥浆不得随意排放,防止污染水源。施工中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当发生水土或因水土流失对农田和环境造成污染时及时处理。6.5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按招标文件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七、质量保证措施7.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创优体系,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质量创优领导工作。7.2、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队伍进场后,将实行分项、分工序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标准明确,使全项目上下形成创优声势。7.3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7.4制定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公司班组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确保质量总目标。7.5积极开发科技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7.6加强施工技术指导,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管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在一些重点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专人负责,对关键性的重点工艺开展TQE活动,组织技术攻关。八、 安全文明施工 由于现场交叉作业,各施工作业班组在施工中要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重提高本作业队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忌松懈,疏忽大意。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文明施工”的方针,把安全文明放在首位。各施工作业队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及戴安全帽。2、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夜间施工时,照明系统必须保证,并派电工、安全员专人值班。4、在作业时间内,专职安全员必须到现场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并有权制止违反操作规程行为,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5、严格上、下班交接制度,做好现场施工记录。搞好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6、由作业队长负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