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王维的贬谪诗歌创作第一章:王维贬谪生平及对诗作的影响 第一节:王维的贬谪生平 第二节:贬谪的经历对于王维的诗作的影响第二章:王维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贬谪诗的题材、内容第二节:贬谪诗的艺术风格 中文摘要 玄宗开元九年(721)春,王维摺进士第。旋调太乐垂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的事受到连累,滴官济州司仓参军。从这年秋离开长安,到开元十五年春返回洛阳,这个期间,王维所写的诗,见于集中约有十七篇。本文试图对王维贬谪诗的题材内容和诗作风格做一简单了解。 文章分为引言与正文两部分,引言中简要交代了王维被贬的本事,并对本论文的结构和思路作了简要介绍。正文共分有两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王维的生平进行交代,同时论述了贬谪的经历对文人及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王维贬谪诗歌的创作成就,本章从题材、内容、诗作风格几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 王维 贬谪诗 题材 风格Abstract引言 玄宗开元九年,王维进士中第,授予太乐署一职,后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被贬,到过济州郑州一带,第一章 王维的贬谪生平及对诗作的影响 第一节 王维的贬谪生平据旧唐书王维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引旧唐书王维传)王维,字摩诘,太远祁县人。父亲,王处廉,最终任官汾州司马,迁徙到蒲地,于是就成为黄河以东的人。王维在开元九年中进士及第。他侍奉母亲崔氏凭孝顺闻名乡里。与弟弟王缙都有俊秀的文才,渊博的学问和多项艺术一样齐名。入朝为官,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安史之乱后任给事太子中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等职位。王维的政治生平有两次被贬的经历。第一次是年少时期出任为官时的事件。玄宗开元九年,王维中进士,时年二十三岁,任职于太乐丞。王维任职太乐丞,据个人研读材料得出私人观点,据 集异记 载“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又据新唐书王维传载(维)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 ,待若师友。”从记载中可以得出,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文俊秀,而且音乐绘画精通透彻,活动于两都,甚为当时权贵所器重。太平广记说他曾经化装为乐工,随岐王入公主府,因进奏郁轮袍而得解头。故事不一定真实可靠,但它至少可以说明,王维的音乐才艺甚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而恰好,宁王又是“善琵琶”,(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好学,工书,爱儒士,无贵贱为尽礼。”(新唐书三宗诸子传)宁王宪,“然专以声色畜养娱乐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一个是音乐天才,声名鹊起,一个是音乐爱好者,又是善者,更是脱尽权贵以礼待知己的皇室之人。王维尚未及第之时,正是交游于王府权贵之地,琴棋书画,赏风弄月。于是几年的交游,使得王维异于他人的才艺,比如音乐就闻名于世了。唐朝做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权宦重臣的引荐。据此本文推测,由于王维的交际以及音乐才能使得当权者任命或是皇室诸王推荐,使得及第被任太乐丞一职。王维任职不久,因伶人舞黄狮子一事,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是王维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打击,但对于一个年轻气盛的满怀治世理想的奋发青年来说,这也绝对是极其严厉的一次打击。正是准备为国出力、为民请命的年龄,突然被贬离政治中心,被统治者抛弃,得不到认可者的肯定。这对于被贬者来说就是对于自身价值的怀疑,对于自己理想、人生价值的动摇,所以这次的贬谪对王维的打击是不可小觑的。对出贬缘由,也是有几种说法的,经过仔细的研读,我比较认可金五德的王维贬济缘由及离济时间考辨的贬谪缘由“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也。”黄狮子舞: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唐代的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太平乐是其中的一种,属堂下立奏的立部,亦称五方师子舞。即按东、南、中央、西和北五个方位,分别配上青、赤、黄、白和 黑五种颜色。舞时,一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这种舞为皇帝享宴之乐。按规定,它只能为皇帝一人表演,就像集异记所说的 “非一人不舞”。伶人所舞的黄师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他们或因不熟悉黄庭音乐体制,或者王维以为只舞其中一种并不属于逾制所以就私下表演了。但自古统治者对于皇帝自身的一切专属规制就特别严格,衣食住行,言行举止都有除他以外别人不可使用的范围,即使是零头小绪也属于犯上之罪。所以当年的舞黄狮子一案也属于冒犯圣颜,左迁贬谪也属常规惩罚。 王维被贬济州后官职、行止一直不是很明确,从诗中略微能看到几处行踪,他较长时间任在济州,还到过郑州、荥阳、滑州、荆州等地。后来辞官隐居于嵩山,等待再次的引荐出仕。直到张九龄执政,王维干谒张九龄,不久王维回到长安重作京官,任右拾遗。王维干谒张九龄,并不是单纯的为自己在政治的血雨腥风中找一个稳重的靠山,更多地还是张九龄的为人、政治主张与王维的更契合。在王维被贬济州时,在裴耀卿属下任职,裴是一个爱民如子,不阿意以悔法的刚正廉洁的明官,为官上,造福百姓、机制聪警。对于政治和为官方面都给与王维很大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有为者跟随着一位明政干练且又有政治理念的地方官。在王维逐渐成熟的这几年,裴耀卿的影响可以说极大地影响着王维以后的为人处世的人生价值观。王维后期在政治上坚持廉洁奉公,严于律己,遵守“不宝货,不耽乐,不弄法,不慢官,无悔老成人,无虐孤与幼”(送郓州须昌冯少府),所以王维倾向张九龄,更多的也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目标。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七月,李林甫升晋国公,从此大唐的盛衰分水岭就开始了。有人说唐朝的分水岭是安史之乱,更有些明史之家精到的看出,李家天下的重要非界限是张九龄明政遭贬,李林甫佞臣当道。“这无怪资治通鉴作者编写到这里时要叹息:(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文紘、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了。”(唐诗丛论p121)作为王维的政治靠山,提拔王维的宰相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王维“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碎了,这不仅是自己的政治理想遭到打击,而且王维本人也很可能因为张九龄的原因而遭到政治的打击报复,这一现象在唐朝可谓是屡见不鲜了。此时王维是虚与委蛇的应付李林甫,在李林甫当政期间,王维并未身处荣位也为被贬出京,在这十七年中,王维自从八品上的右拾遗升到从五品尚的文部郎中,可见他的官职并未有什么太过于明显的变动,从他的朋友苑咸曾有诗嘲笑他久未迁除:“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苑咸答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这一段期间,他一直和友人裴迪半官半隐于辋川别墅,泛舟湖上,庭前雨后,焚香礼佛。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一行匆忙避乱,逃离京都,王维等众多大臣扈从不及,被安禄山所掠。王维不愿官仕伪朝,“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旧唐书王维传)新唐书王维传云:“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瘖。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宫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安史之乱平定后,伪朝任职为官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惩处。王维因为凝碧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以及肃宗的怜爱、弟王缙叛乱有功,从而得到从轻的处理,左迁为太子中允。于此,王维剩余的几年时间所做的事就只有以佛来进行心灵的救赎,反思自己浅薄的政治思想,将自己的一份薄田捐出来作为粥所,他说“望将一司职田,回与施粥之所,于国家不减数粒,在穷窘或得再生”。辋川别墅也施为寺院。一直到王维去世,他的后几年也一直活在救赎心灵的漩涡中,他认为自己一生的政治节操就此战乱不保,儒家的名节观念一直摧残着他风烛残年的病躯。第二节 贬谪的经历对于文人的诗作的影响贬谪,是古代文人无法逃避的一种政治命运。古代文人都是受孔孟思想熏陶而成长的,出仕为官是他们最辉煌的人生轨迹。但他们一旦出仕为官,也就将自己的生命与自由交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手中,从此生死皆由皇帝的情绪。因此贬谪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在唐朝这样一个开明的时代里,也依旧存在着这样一批失意的被贬文人,神龙逐臣、战乱罪臣、获罪谏官、党争失势之人。贬谪,对于诗人的影响一方面在身体、情感、理想以及性格上;另一方面在文学创造上。首先,谈及贬谪对于文人的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影响。贬谪大都是位居高位,养尊处优,任官京都的人,突然被贬去“五溪不毛之地”,生活环境的变更,心灵情感的落差,个人尊严的荣辱,政治理想的毁灭,人生价值观的扭曲等等,而这些人生的整体变化都是贬谪这一残酷的政治行为造成的。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着眼,可以把贬谪文学分为正向贬谪、负向贬谪和战略贬谪三大类型。”那么,对于那些正向贬谪罪有应得的贬官来说,也许留他性命给他一次人生吃苦磨练的机会,对他来说竟是救他一命,给与他一次重新活过的机会。但对于那些负向贬谪罪不该贬而遭到贬谪的无辜人来说,这对于贬谪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次类似于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有很多人就此一蹶不振,更严重者是失去了性命。而对于朝廷统治者,他也无异于是失去了一批千里马,也可惜这伯乐是有眼无珠。其实,从坏境来看,历代统一的王朝,京都一般都在北方。众所周知,北方气候干爽,晴朗无云,没有毒蛇猛兽,四季分明。这些京官一直生活在北方这样一个坏境里,当他们突然被贬到南方那些荒蛮水洼之地时,望着眼前这一片荒凉的景象,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苦楚一起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痛楚恐怕也只有遭遇者本人能品出其中的五味吧。正如元稹言荆州之地:“州渚湿垫,其动物宜介,其毛物宜翅羽”,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又是“医巫药膳之不具”。坏境恶劣,医药不足,一种从未面对的生活突然摆在了他们的眼前,这样的视觉冲击,情感冲击,对贬谪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由此说,贬谪的经历又给予了他们预料之外的一种生活经历,一种新的人生面貌,这样的坏境、情感竟也成为了文学创造的最初灵感与动力。其次,贬谪对于诗人的命运,是一场人生悲剧;但对于诗人的文学创作,又是一场人生际遇。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引述司马特的话说道:“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的意义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贬谪,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激发了作者对于人生不一样的渴望与呼喊。诗人将满腔的辛酸苦楚诉诸于诗文之中,字字真情,句句含泪,阅者动容,闻者怜惜。所以贬谪诗不仅能激发作者,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毕竟,一种感同身受的苦楚流动于知己朋友的心中。这样的贬谪作品感情真挚,主旨鲜明,艺术手法独到精炼。历览全唐诗坛,还有不少人物, 记载流传下来的诗文数量及其可怜,其实也并不是他们才华不高,只是咋而写流传下来的诗作,无一例外全是表现其贬谪情怀的贬谪文学作品。“如神龙年间与韦承庆同时被贬的房融,仅存的一首诗,就是写于贬谪途中的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还有全唐诗(卷 99)中记载的章玄同流所赠张锡:黄叶因风下,甘从洛浦隈。白云何所为, 还出帝乡来。刘幽庆书怀:心为明时尽, 君门尚不容。田园迷径路, 归去欲何从?以上三位诗人, 都是进士出身的学士, 其诗艺文才与其它诗人相比, 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他们都只有一首诗歌被流传了下来, 而这被流传下来的仅存硕果, 全都是贬谪诗歌,假如没有经历那段贬谪遭遇, 没有这首表现自己贬谪情感的诗作, 他们的名字能否进入到全唐诗中来, 还是个大问题。从这一点来说,贬谪毫无疑问成全了他们,也提升了他们。”(论贬谪对唐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作用“刘铁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中图分类号 I20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0712( 2008) 01- 0068- 04同样贬谪的经历对于王维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性格的塑造,观点的明确,志向的坚持,都是在一时期形成的。 政治贬谪,让王维开始看到盛世的繁华景象背后的问题。在长安他曾经热烈的赞美圣朝广纳英才的气象,对时代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了自信。在友人失意落第时,他并未因为朋友的落第而陷入对时代的失望,而是高唱“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然而在贬谪失意中,他开始由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政治上不得志的士人在济州期间,他结交的人物都是身负才华,但不能为时所用的士人。于此期间他还看到斗鸡射雉的高门子弟,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庸庸碌碌无为。为此他写过济上四贤咏“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童年且未学,肉食惊华轩。”“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使气公卿座,论心游侠场。终年不得志,谢病客游梁。”对此,诗人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而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王维在一帆风顺的年轻时代是不容易洞察到。正是这次贬谪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变得成熟起来。也可以说是这次政治贬谪是他的思想有了一次全新的蜕变,由于王维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内心也逐渐地产生了隐居以保素志的愿望。当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王维有如此不堪的生活遭际,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作为诗人的王维,如果没有这一段生活的经历与经验,便不可能有这些贬谪诗的创作。那么,站在诗歌文学的立场上,他的诗作必然较他人相比又有了一些缺憾,如此重要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便也不可能通过王维之手,以王维特有的艺术方式与风格表现出来,展现给我们一个不同于成熟了王维的新鲜形象,这无疑也是一个大缺憾。正如我们无法设想,不遭放逐的屈原、未罹宫刑的司马迁,离骚史记又是否能相遇世人面前,亦或是它的含金量是否如今天一般的地位,几千年来文坛地位无人撼动。自然,这样的推想与诗人、艺术家不公,甚至有些残忍。同样为炎黄子孙,为何历史的重任就要降临在他们肩上,而且还是以悲剧的形式,但这又是艺术之道的必然。所以一个时代的诗人、艺术家,不仅出自特定时代生命个体的自我努力,也实在是经由命运之手指认、定夺的结果。可以说,诗人、艺术家是一个特定时代人类命运的代言人。人类的大难大苦、大喜大悲必然要通过他们得以体察与传达。甜美的艺术果肉包蕴着坚而苦的智慧之核。第二章:王维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贬谪诗的题材、内容 在之前的贬谪作品里,怀乡,思友、写景、感事、怀古伤今等等,在王维的编者作品里有些旅途的感慨、人生的失意、景色的描写还有对一些政治现象的不满。一、 贬谪的孤凄与哀怨贬谪,人生的失落,感情的纠集,那种落寞、那种哀怨,怎叫人能够容忍于心呢!王维在被出济州中就以“微官”表明位居清要之职,官微人轻,因此受事牵连,被贬济州山阴。诗人虽说“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执政者不过是依照大唐法规处罚我罢了。而且圣明的君王也并无此心。但是愈是不言怨恨,愈是表明心中的怨恨的情绪,对皇帝是非不辨的抱怨。在宿郑州里以“朝”与“暮”,交待了一天的两个时间,“周人”、“郑人”交待了两处地点,鲜明地突显了诗人一天中忙碌不停的奔波,从早出发,傍晚投宿的旅途艰辛。“绝俦侣”、“亲僮仆”,真实朴素地写出了身处他乡的宦游人的孤独与感情无法寄托。在他乡没有朋友的相伴,随身跟从的小仆人都成了情感上的亲近之人,接下来“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描写了异乡的一处傍晚,秋雨农归图。田中的农夫拨着野草踏着小路奔回家中,牧童贪恋玩耍还在雨中放牧,看着庄稼围绕着农舍的温馨,听着入夜的小虫的鸣叫,阵阵庄稼成熟的秀气扑鼻。这一切似曾相识的景象深深地拉近了诗人记忆中的家乡,眼前这一幕幕温情的画面正是以乐景衬托哀情,以他人之喜悦衬托诗人之不幸。“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道出诗人为微官还在奔波的原因,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明显的人生无奈。喜祖三至留宿是写诗人迎接朋友祖咏的诗篇。诗中“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也能看出诗人在谪居过程中少于外人来往,柴扉都是常掩的。一人独居的孤凄之感跃然纸上。还有赠祖三咏,“萧蛸”“蟋蟀”,野生的昆虫表明生存的坏境凄凉无人。“凉风”以冷物象变现气氛的悲凉。“闲门”“落日”“秋草”以一些迟暮没有生气的物象来表现谪居生活的落寞。由于无人来访,门已经闲置关闭,即将沉落的夕阳用余辉斜映着衰败的野草。回忆友人“结交二十载”“契阔不浅”。但相聚几日?终日以来只剩下长长久久的相思。二、 思乡怀友心理学认为,思乡或称乡愁,它能够帮助人们从现实苦难和痛苦中暂时解脱出来,虽然短暂,但思乡时所引起的强烈情感波动与起伏,能够唤醒内心深处那份对往事的深情记忆自古的农耕文明建立的自然经济社会就是一种区域性的小社会,与外部世界处于封闭状态。农民固守在土地上,起居有定,耕作有时,既是农民自身的要求,也是统治者的需要。安土重迁成了积淀在国人心中的固有观念。当他们一旦迫不得已必须离开时,留恋之情,如抛弃妻子一般的失魂落魄的悲痛,都是对故乡,一个承载了他们太多感情的地方的留恋。在王维的贬谪诗中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写到“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故人不可见。河失复悠然”。望着渐行渐远,孤立的山峰,随着船行逐渐远离视野没入云中。故人再也眺望不到了,河水依旧悠然流淌,这正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与友人虽已分别,但是两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已然如流水一般长流不息。诗人渡河到清河一带作渡河到清河作,“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回首远寻自己的家乡,渺渺江水直达云际,承载着多少,诗人的乡关之情,思乡之情流溢于唇齿,借绵延的清河之水代为表达。送别友人的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相逢”“相送”道出相见匆忙,别离的悲伤不言而喻。“祖帐”已是代表送别离愁之意,只见“祖帐”就已经是送别之泪不忍于衣襟之下。没有的知己的城市,就失去了欢乐与幸福而变得索然无味了,再是繁华的城市在诗人眼中也早已是荒凉废弃没有任何留恋的弃城,“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天寒”“日暮”一片寒素沉落的氛围。“远山”“长河”以距离、长度感拉远了人与人只见的距离,孤留下送客者迷茫怅惘。“净”“急”又是一种不安的心情,与朋友相见时的祥和、安乐相比,今日剩下的也就只有焦躁、冷落了。“解缆君已遥,望君尤除伫立”,当缆绳解开,船行已远,而送别者还在依依痴望。三、景色描写山水景色的描写,是王维的绝技,在王维的笔下,有千般变化的山水流动、嬉戏。在山水圣人笔下,他能使灰色调天空因人心情而变得明朗喜悦,也能使春色撩人的唯美蒙上一层沉重的阴霾。因此说,王维所见到山水皆因王维的灵秀文思而记载入字。在王维被贬济州到返回长安这段时间里,几乎每篇诗歌中都夹杂着山水景物描写。被出济州中“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闾阎,里巷的门,泛指民间里巷,这里用“闾阎”借指人家,人家居住在黄河两岸,市井集会如在海水之中一般,描绘了黄河一带的特色。诗人从洛阳出发到郑州时写下宿郑州,其中“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描绘了一副秋雨农归图。人物“田父”“牧童”,行为“归”“牧”。“东皋”“时稼”“茅屋”交待了农舍主人的自然生活坏境,虫、机杼、雀、禾黍,展现了秋季丰收在望的喜悦。诗人将农家人的生活与生计一字不落的都细致描绘在了纸墨之中。既为写景,即有诗情,情景交融,最能使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王维送友的多篇诗作里都有景色描写。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送别友人本就不是一件心情愉快的事,诗人将送别之景描绘的更符合气氛,恰到好处。“天寒”“日暮”塑造了寒冷阴瑟之景,“远山”“长河”瞬间将诗人与友人的距离拉远。“净”“急”虽是山净、水急,但这样的景色又何尝不是诗人孤寂、焦躁的心境呢!济州过赵家宴中“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这一句写景笔韵最浓。“闲”、“疏”,二字展现的是人迹罕至的清净。也正是友人所喜欢换的环境,罕有拜访而开置的正门。稀疏地倒垂着细柳,“高柳疏”让别人想起关联的隐者陶渊明。宅边植有五柳树。不慕名利,别以为好焉。也就是从此柳树有了除惜别之情外的另一层含义,品行清高,不慕名利。据览全唐诗王维在被贬之前,还不曾写过景色诗。在贬谪期间开始创作山水诗,这句“深疏”似乎有了苏轼评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描写景色朴素雅致。大处落笔,成作真实画面。登河北城楼下从大角度放眼。从上至下地描绘所见的天地之物。以天地的寂寥广大衬托个人的渺小与无奈。“井邑”市井集市傅置岩石上,见客的凉亭若隐若现于云雾之间。“高城”“极浦”城墙的高大,江浦的广大都是以大自然大广大衬托个人的渺小与微不足道。“眺”“映”只有距离的遥远才会有这样的行为。站在高城之上侧目遥望,所想之景又未必尽入眼中,浩瀚的江水掩映着苍山波光涌动。三、 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控诉在济州为官期间,他结交的崔录事、郑霍二山人、成文学,都是身负才华,但又不能为时所用的士人。省市中存在的寒士屈抑问题,深深震撼了他,他为此写下的济上四贤咏就表达了内心的不平,在前两首崔录事、成文学中主要以感叹为主。“解印归田里”像陶渊明厌恶官场黑暗,不为为五斗米折腰。同时也是有志之才失去了施展的机会。“少年曾任侠”不禁想起此时诗人也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满腹才华。尽管经纶满腹。最终不过还是落得“遁世东山下,因家沧海隅”此时的心态已然“能狎鸟”,可见功利之心是彻底的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就只有共乘木桴。当年的意气风发,终是被残酷的社会磨得收归心志,聊此残生。成文学中“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宝剑,千金、白玉堂,这些都暗示了友人,少年时才学、英姿出类拔萃,内在学识修养深厚,外在面貌风度纯善迷人、如玉如霞。“平原客”以平原君门客论处,身份尊贵、足智多谋。“邯郸娼”富足华贵,生活举止非凡,如此这样,此般必是心高气傲、胸存大志之人。竟是这样“中年不得志,谢病客游梁”,自己的处境不自然就想到了司马相如的经历,如今竟这般相似,所以自己也乐游梁园,谢客免事了。其中的无奈,不用刻意渲染,人生的无奈也跃然心中。这两首只是感叹一些贤人沉居僚下,郑霍二山人和寓言二首则是直接将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公平,也是这些贤人沉居僚下的原因。一些高门子弟由于家室“多出金张门”,又受先人荫护,因此“童年且未学,肉食惊华轩”终日里竟是“斗鸡平乐馆,设雉上林园”。衣食住行是“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而那些苦寒士的命运都掌握在权贵的手中,“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第二节 低沉苦闷的诗作风格自古,文人被贬,大抵心中委屈不平,牢骚满腹,对于自己的仕途不顺,含冤被贬,愤慨之情恐怕一时难以压制,从帝京的九皇天突然被弃置到了寸草不生毒蛇猛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情绪的落差,非几日之时能抚平,悲愤、抑郁、颓废、消沉也终日如蚊蝇缠绕着他们,终日不得逐欢颜。诗人王维因故被贬后,心绪也无不例外,低沉苦闷。低沉苦闷的诗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思想怀归的孤独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每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这五种需要层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在中国古代文人这里又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他们的需要大都集中在第三和第五两个层次,亦即爱的归属层次与人的自我实现层次。从本质上看,对故乡的思念盼望源于人类根深蒂固的以安全感、依附感为主要特征的归属需要。”那种系心乡国不能归去的满腹牢愁,那种身居贬所孤独无助的心灵苦闷, 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本身就有了一层“远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单。现在王维又是在贬谪的情况下,远离的家人,孤独的感情上又多了一层浓重的凄凉和苦闷。所见之景是“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全然不见风华之时的明艳与祥和。不经意间“迴瞻旧乡里,淼漫连云霞”。自己的家乡,掩映于云海之内,欲寻而而不得,欲归而无路。这种无奈对于尚处于青年的王维来说,又怎能不孤单苦闷呢。二、 避世隐居的消极感避世隐居是很多历史名人都向往的事,有些人甚至功成名就之后,便得到了。如陶弘景,隐居山林,由于资质超人、贤能称相,因此梁武帝每有棘手的难处理的事情都会进山请教于他,人又称“山中宰相”。还有范蠡,助越王灭吴国后,便与西施泛舟游湖了。这些人都是完成壮志和毕生心愿,才隐退了山林。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治学思想便成了官学思想,几千年来,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炎黄子孙的品性和操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以来,这都作为白居易的人生观。朱熹又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代言人。更多的思想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君报国”、“士为知己者死”等等都是影响着文人墨客的行为举动。现在虽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但在封建社会,男子如果想有一定身份地位,想被别人尊重、重视,那么除了从政入仕,好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大抵经商、手工业者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移性胃癌治疗胃癌诊疗指南解读试题(附答案)
- 数字化物流商业运营 习题答案-模块4
- 2025年物流运输职业技能实务操作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叉车司机车辆基本操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树叶上的秘密课件
- 2025院感试题及答案
-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深圳独栋度假别墅室内设计方案
- 化肥厂员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医嘱查对制度试题(带答案)
- 校园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优秀课件
- 商铺销售基础知识培训.(太全了)
- 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
- GA 1301-2016火灾原因认定规则
- 质量控制计划
- TTT培训师培训课件(-)
- 学校学生健康体检知识培训课件
- 常用分析质量控制图课件
-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拟聘用证明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