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计算题的审题要领.doc_第1页
中考计算题的审题要领.doc_第2页
中考计算题的审题要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计算题的审题要领江苏省射阳实验初中 徐良斌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审题、分析、运算是化学计算题解答的三个环节,其中,审题是首要环节,因此审读中考化学计算题时,同学们应掌握以下几个要领。一、审试题情境出于创设情境的需要,有些试题中会出现一些背景素材,审题时对于这些素材要阅读,但不必作过多的纠缠。例1.(08广东)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抗击暴风雪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一种融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请回答:(1)醋酸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2)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审题要领:通过读题,了解醋酸钾是抗击雪灾中用到的一种融雪剂,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醋酸钾的化学式上去,依据化学式求算问题答案。 计算结果:(1)24:3:32;(2)98,39.8%。二、审题给标签以标签的形式给出问题信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命题形式。审题时要留心观察,从中找出与解题相关的信息。盐酸(分析纯)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g/cm3 质量分数:20%例2.(08自贡)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1)欲配制14.3%的稀盐酸1000g,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2)13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审题要领:盐酸的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用于问题(2)的解答;密度及质量分数用于问题(1)的解答(运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规律算出所需20%的稀盐酸的质量,然后再将其除以密度)。 计算结果:(1)650cm3;(2)0.4g。 三、审表格数据对于将实验数据用表格形式呈现出来的计算题,审题时先要搞清实验原理,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从中找出计算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例3.(08黑龙江)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03和Mg(OH)2。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想测定水垢中CaC03的含量为多少。他们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min)内生成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12345生成CO2的质量/g3050606666计算:4 min后,水垢中的CaC03是否反应完全?该水垢中CaC0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审题要领: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3分钟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多,3-4分钟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虽有增加,但增幅很小,从第4分钟开始不再有二氧化碳产生,从而得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计算结果:完全反应;75%。四、审图像信息计算题中的图像所呈现的是化学变化中某一数据变化的规律。审读此类试题时,要将搞清反应原理和分析图像含义有机结合起来。例4.(08四川乐山)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P水 = 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 %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右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审题要领:通过审读图像可知,当硫酸钠溶液的用量达到100g时,硫酸钠与混合物中的BaCl2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沉淀的质量是23.3g。23.3g这一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求算混合物中BaCl2、NaCl的质量(20.8g、7.3g)以及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11.7g),还可以用于求算所得溶液的质量(29.1g+94.2g+100g-23.3g)。 计算结果:(1)23.3g;(2)10%。五、审隐含线索对于知识背景相对陌生的计算题,审题过程中要善于排除陌生知识对自己所造成的思路干扰和心理干扰,怀着“我能做出”的必胜信念,静心寻找隐含在试题中的解题线索。例5.(08江苏南通)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阳光牌“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步骤(1)取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8.0g,加入足量的稀H2SO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g。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gFe2O3(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2O3)。求:(1)8.0g滤渣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3)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 审题要领:实验步骤(1)的目的是除去“脱氧剂”样品中的氯化钠;步骤(2)透露出的信息是,“脱氧剂”样品中活性炭的质量是1.2g,8g滤渣中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总质量是6.8g;步骤(3)虽然呈现了一系列陌生而复杂的变化,但其中隐含了“铁元素守恒”这一重要的解题线索,凭借这一线索,可求出“脱氧剂”变质前铁粉的质量(5.6g),铁和铁的氧化物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g(6.8g-5.6g)。最后,根据“3O-2Fe”的质量关系,求得变质的铁粉的质量(2.8g),算出“脱氧剂”的变质程度。 计算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