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doc_第1页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doc_第2页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doc_第3页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doc_第4页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摘 要 公共物品作为社会公共 利益的载体,对于 提高社会福利、 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 推动作用。我国现 在处于经济社会转 型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阶段,经济结构和 社会结构都发生着 快速的变化。 收入差距的扩大、经济结构 调整中产生的就业 压力以及 社会 保障 制度 和保 障能 力的缺失,都促使全社会对 对公共教育、文体 设施、医疗保健以 及公共安全等公共物品的需求迅猛增长。 而另一方面在我国 政府一直垄断着公 共物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方式单一、供 给数量不足、供给 结构混乱、效率低 下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公共物品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市场组织、非营 利组织也逐渐参与到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 之中,而且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以,怎样评价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 各种公共物品应该 有哪些主体供给, 便是急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公共物品不同 的特性决定了公共 物品潜在可能的 供给主体 和供给方式 。 虽然 公共 物品 的供 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可以随着其自身特性的 改变 而变化,但是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 供给的效率条件是 不变的。对于公共 物品而言,如果那个主体能够用最小的成 本解决公共物品的 非排他性导致的公 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那么这个主体的供给便是有效率的。 所以 , 本文 在回 顾国 内外 学者 有关 公共 物品 供给 效率 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上,分析了各类公共物品潜在的 效率供给方式。然 后在微观层面从资 源配置效率的视角研究了公共物品的效率 标准和效率条件, 并评析 了各 个公 共 物品 供给 主体 能够实现供给效率的原因和 条件 以及 可能 存在 的不 足和 缺陷 。最 后 对我国科研教育类公共物品供给 的产 出 效率 做了 一些 实证 研究 ,讨 论了 我国 非生 产性 公共 物品的供给效率。 关键词 :公共物品 ;供给效率 ; 实证研究 1Abstract As a carrier of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public goods play a great role in rising social welfare level,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During the crucial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lso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ng affluent society in all direc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both change rapidly. The widening gap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from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deficiency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ll increase social needs of public goods, such as public education, style facilities, medical care , public security and so on. However, our government still monopolizes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like the singleness of the supply style, the scarcity of supply number, the confus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structure.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ublic goods, market organization and NGOs both join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gradually an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So, how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of public goods, which main body should supply for various kinds of public goods are the questions needing to solv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quickly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public goods decide the potential supply body and the supply pattern. Although the supply body and pattern of public goods can va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the condition of realizing public goods efficient supply can be constant. As for public goods, if the main bod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carcity of public goods brought by no excludability at the lowest cost, this main body is efficient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study of public goods supply efficiency conducted by scholar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efficient supply pattern of kinds of public goods. Then, study the standard and condition of public goods from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take stock of the reason and condition that main suppliers are efficient and the potential weakness and flaws2Finally, the paper conduct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output efficiency of supply of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public goods, argues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non-productive public good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fficient model of the public goods supply Key words :public goods; supply efficiency; empirical research 3目 录 第1 章 导言.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3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3 第2 章 研究 文献综 述.5 2.1 国外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和效率的研究 5 2.1.1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5 2.1.2 私人企业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7 2.1.3 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8 2.2 国内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和效率的研究 9 第3 章 公共 物品的 供给效 率.11 3.1 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效率准则和条件11 3.1.1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准则 11 3.1.2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条件 12 3.2 公共物品不同主体的效率分析 14 3.2.1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分析14 3.2.2 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分析16 3.2.3 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必要性. 18 第4 章 我国 科教类 公共物 品供给 效率及其 实证分 析.19 4.1 我国政府科教类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19 4.2 我国市场供给科教类公共物品的效率分析23 4.3 非营利组织供给科教类公共物品的效率性27 4.4 对 我 国 科 教 类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效 率 的 思 考 ? 以 江 苏 宿 迁 教 育 改 革 为 例 28 1 第5 章 结束 语.32 参考文献34 致 谢382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第1 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 社会 经济 发展 水平 的高 低, 一个 很重 要的 因素 就 是这个社会是否拥有更多地诸如基础设施 、公共教育以及医 疗保健之类的公共 物品,经验表明这 些 公 共 物 品 能 使 一 个 国 家 具 有 更 高 的 生 产 和 资 源 分 配 方 面 的 生 产 力 。1Aschauer (1986 ) 的研究表明,美国生产力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道路、机场、城市排水和供水系统 这些公共物品所决 定的。 公共 物品 作 为社 会公 共利 益的载体,对于提高社会福 利、促进经济发展 和保持社会稳定起 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的公共物品供给 体系不仅可以满足 社会对公共物品多 样化需求,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福利水平,还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公共物品是西方市民社 会的产物,是有着 强烈政治意味的 经济概念,在西方国家有着很深厚的理论 和实践基础。 西方 发达 国家 历来 都重 视公 共物 品的 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的总 量 的增长往往超过 GDP 的 增长,占据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很大比重,所以这部分的 有效率的供给将对 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效率的提高起2到重要作用。 也正是基于此,国外学者也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把公共 物品的供给主体由单一的政府 扩展到了政府、市 场、非营利组织等 部门 ,探讨了各种主体供给公共物品的可 能性、动因、效率 以及缺陷。 此外 , 西方 各国 也在 实践上形成了政府、市场以 及非营利组织等第 三部门共同提供公 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现在我国处在经济社会 转型的关键时期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 生着快速的变化。 从现实情况看,收 入差距的扩大、1Aschauer,D.A.,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23, issue2, 1989, p.177-2002参见许彬 : 公共经济学导论 ? 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 页。 1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就 业压力和社会保障 制度和保障能力的 缺失,都促使全社会对对公共教育、文体 设施、医疗保健以 及公共安全等公共 物品的需求迅猛增长。通过建立完善的公 共物品供 给体 系让 全体 人民 共享 改革 发展 的成 果, 是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变革 的背景是计划经济 的体制下“大锅 饭”破产和西方福利神话的破灭,变革的 内在动力是传统官 僚政府模式下政府 行为的部分失效3以及民主政治精神引领下社会自治力的增强和市场功能的发育。 但是在我国 ,政府长期以来都是公共物品供给 的 主要 主体 , 一直 垄断 着公 共物 品的 供给 领域 ,且 常常伴随着供给的低效 率、低水平 ,无 论 从公 共物 品的 品质 上还 是数 量上 ,这种单一的供给方式早已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 对公共物品 多元化 的 需求。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的市场组 织和非营利组织没 有得到有效地发育 ,这些组织要么在公共物品供给的范围上 和政府产生了重叠 和冲突,要么就是 无法进入相关的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并 没有能够在社会公 共物品供给结构中 对政府供给之外的部分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造成这种状 况的 原因 有 很多 ,比如,在计 划经 济体 制时 代 ,国 家代 替市 场主导一切物品的生产和分 配,并没有私人物 品和公共物品的区 分和概念。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和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的建 立 , 人们已经 意识 到了 公共 物品 和私人物品本质上的不同, 政府也开始 强调 财 政应 以满 足社 会公 共需 要作 为主 要目标和工作重心, 提供 充 足的 公共 物品 是政 府的 职能 所在 ,应 该建 立以 政府 为主导,市场、非营利组织 共同参与 的多 元化 供给 模式 。但 是在 我国 公共 物品 的范畴仍十分模糊, 一些 原 本应该 由市 场提 供 的私人 物品 也被 纳 入了 政府 提供 公共物品的范畴 ,从 而导 致 相关 部门 生产 效率 的低 下和 资源 的浪 费。 与此同时,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 品,或面临着供给 主体缺失 的困境,或 者 被强加给企业和非营利组织 来提供 , 导致 公共 物品 供给 主体 的错 位和 无效 率 。 政府如何通过发挥社会的自治力和市 场的调节作用,卓 有成效地变革公共 物品供给方式,4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水平,是学界和政界都在探索的世界性问题。 显然,要 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得明晰公共 物品的供给主体 和供给方式,解决 供给主体不清晰、缺失 、错位等扭曲状态 。公共物品作为一 个经济概念,公3董礼盛 : 中国公共物品供给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3 页。 4董礼盛 : 中国公共物品供给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 页。 2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共物品的供给也是一种资 源配置的方式 , 无 法回 避经 济学 永恒 的话 题和 标准 :资源配置的效率 问题 。实 际上 ,公 共物 品的 供给 主体 的选 择决 定了 公共 物品 潜在的供给方式,也就决定 了公共物品供给的 效率,所以 对于 公 共物 品供 给 主体的判断和选择应该根据 资 源配 置的 效率 标准 出发 ,而 如何 从经 济学 角度 评价 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便成了 明晰公共物品供给 主体和结构的 一个 首要 的核心问题。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对于公共物品供给主体 的判断和选择 ,国 内外 学者 也进 行 了深 入的 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学者 对公共物品供给更 多的是从公共物品 的属性 特征、制度和产权设计等 角度 来探 讨公 共物 品的 供给 , 缺少从经济学上 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讨论, 忽视 了公 共 物品 是一 个经 济 学 概念,而且公共物 品 不同经济学 特性决定了其潜在的效率供 给 方式 和途径。 而 且随 着技 术的 发展 、社 会环 境的 变化以及制度的变革,公共 物品的边界是不断 变化的,也就 是说 政府 、企 业以 及非营利组织能给提供的公 共物品的范围也是 动态的, 但是 它们 能够 供给 的公 共物品的经济学特性 和条件却是固定的。 相对实践而言,公共物 品的 概念 和理 论的 更新 是滞 后的 , 所以 从经 济学 上能够给予公共物品供给一 个效率标准是十分 必要的。 所以 ,本 文 将 在回顾国内外学者有关公共物品供给 效率 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上 , 从 经济 学以 及资 源配 置效 率的视角研究公共物品的效 率标准和效率条件 , 针对 公共 物品 不 同的 分类 方式 讨论了公共物品潜在的效率供给方式,评析 各个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供给效率,最后 对我国科研教育类 公共物品供给的产出效率做 了一些实证研究和分析。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将从理论和 实证 两 个方 面以 及宏 观和 微观 两个 层次 来 讨论 公共 物品 的供给效率,论文 共分为 六 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章为导言部分,主要 阐述了本文的研究 动机、研究意义 以及研究思路;第 2 章主要按照公共物品 供给主体发展和多元化的线索 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公3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研究;第 3 章 在微观层面研究 了如何评价公共 物品的供给效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提 出了公共物品供给 的效率准则和效率 条件 ,并分析了政府 、 市场以企业为主 、 非营 利组 织三 个不 同主 体的 公共 物品 供给 效率 。 第4章 ,结合我国科教类公共 物品供给的现状, 对不同供给主体 的 产出 效率 作了一些实证研究 ;第 5 章 是结论部分,依据前面章节理论和实证分析从公 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角度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 和模式选择提出建议。 4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第2 章 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物品 的供给问题进行了 一系列深入的研 究,包括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选择、公共 物品的供 给效 率等 方面 。随 着公 共物 品理 论和 实践 的不断发展,由于社会环境 、相关技术以及制 度安排等诸多因素 的改变,公共物品边界也是不断变化的。 相对应的,公共物 品主体的选择也是 不断变化的,从单一的政府主体发展到政府、 市场 (以企业为主) 、 非盈 利组 织等 多元 主体 并存 。由于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决 定了公共物品的供 给方式和供给效率 , 而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往往也被作为公 共物品供给主体选 择的依据。本章将从微观层面,以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发展 和变化为线索,考 察国内外学者对公 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研究。 2.1 国外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和效率的研究 2.1.1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自有公共物品的这一概 念以来,政府一直 就是公共物品供 给的主要主体。就如 Samuelson (1954 ) 所提 出的 , 基于 公共 物品 的非 排他 性和 非竞 争性 , 私人供给公共物品必然是无效 率的,公共物品理 所当然地应由政府 来提供。奥尔森(M. Olson )在 集 体行 动 的逻 辑 中指 出, 一个 国家 首先 是 一个 为其 成员 ?公民? 提供公共物品的组 织。公共物品供给 过程中,存在 较强 的规 模经 济和 外部性,而私人部门不愿意 或没有能力提供公 共物品。最初对公 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政府供给方面。Samuelson (1954 ) 和 Musgrave1959 讨论了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效率问题, 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比较了公共物品的供求曲 线以及它们的边际 成本和边际收益, 认为 如果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可以实现 公共物品的 供给 效 率的 帕累 托最 优 , 公共 物品 政府 供给的最优条件就是 各社会成员消费 公共物品G 与私人物品X 之间的边际替代率5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n之和等于生产 公共 物品 G 与私 人物 品 X 之 间的 边 际转 换率 ,即 MRS i1 iMRTS 。当然 他们讨论的 公共 物品更多的是纯 公共 物品 , 这类 公共 物品 同时 具有极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 他性,政府提供的 公共物品多具有这 种特征。 此后,经济学家更多地引用公共 地的悲剧、囚徒困 境和集体行动的逻 辑模型来论证市场自发条件下,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无效性以及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对于如何提高和评价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Tiebout (1956 ) 在 地 方支出的纯粹理论中建立 了一个地方公共物 品的模型, 从理 论 上阐 述了 地方 财政竞争提高公共物品供给 效率的思想。 他认 为 人们 之所 以愿 意 聚 居 在某一个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 想寻找 公共物品和 与所 征税收 之间 的 最佳 配置,以便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 人们 通过 自由 流 动 “用 脚投 票” 表 达其偏好,偏好相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公 共商品将会按照最 小成本来提供 ,以 此促 进公 共部 门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Mcquire (1969 ) 围绕着地方政府规模大小和公共 物品在地方政府层次的最优供给 , 发展了最优辖区规模模型,他认为人们总是会按照“ 俱乐部”理论的原 则来重新形成地方 区域,直到每一个区域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为止。Oates (1972 ) 也主 张应 该由政府来供给公共物品, 并且认为公共物品 的成本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就政府层级与公共物品供给分工提出了著名的 “分权定理” : “对某种公共物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 域的所有人口的子 集,并且关于该公 共物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都相同,那么 让地方政府将一个 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它们各自的选 民,总是要 比由 中 央政 府向 全体 选民 提供 任何 特定 的并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的多” 。 分权在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 会减少集权产生的政策失灵和政府低效。 此外,在分析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的供给效 率时还必须考虑 税收带来的扭曲成本和无谓损失。Pigou (1947 ) 提出通过税收融资来供给公共物品会产生效率扭曲, 认为有效率的公共 物品供给条件是从 公共物品中取得的 收益 超过其直接成本的部分必须 大于 税收 的产生的 扭曲成本。Nadiri and Mamuneas (1994)、 Morrison and Schwartz (1996 ) 对 公 共物 品供 给 的税 收融 资所 产生的扭曲成本和无谓损失 进行 了实 证 分析 和研 究,并 进 一步 估计 了扣 除这 些扭 曲成 本及 无谓损失后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6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2.1.2 私人企业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福利国家危机开始 出现危机 , 学者们 开始质疑把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唯一供给者 的合理性, 他们 从 理论 方面 和 经验 方 面论 证了 私人 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Buchanan (1965 ) 认为 对 纯公共 物品和 私人 物品 的界 定过于极端 , 从而忽略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形态,提出了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具有“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特征的 俱乐部产品。 并进 一步 认为 ,出 于相同个人爱好而参加到同 一俱乐部的成员, 对集团提供的俱乐 部产品评价大致相同,在制度上就存在一 种激励,这种激励 能够消除各成员的 搭便车动机,同时,在集团俱乐部产品不 能满足成员的情况 下,成员也会离开 该集团。 并由此最先提出了俱乐部物品的概念,提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所有权变更的方式把公共 物品的政府所 有或 公共 所有 转化 为私 人所 有。 此后 ,Buchanan (1968 ) 进一 步的 研究 表明 , 在收 入水 平提 高的 情况 下, “俱 乐部 ” 产品可以私人提供。Coase (1974 ) 通过 对灯 塔供 给的 研究 , 提出了传统意义上被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实际 上被私人大量地提 供着, 认为 在一 定 的技 术条 件和 制度安排能引致“排他成本 ”降低的情况下, 公共物品由私人提 供不仅可行而且更有效率。Demsetz (1970 ) 也提 出, 在能 够可 以排 除不 付费 者的 情况 下, 私人企业能够有效地供给公共 物品,对于有 不同 偏好 的消 费者 ,可 以通 过价 格歧 视进行差别收费。持有类似观点的Goldin (1979 )认为,没有什么产品或服务是由其内在性质决定它是不是公共物品, 存在的只是供给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式,公共物品的的供给方式上存在 “均等进入” (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和 “选择性进 入” (消 费者 只有 满 足一 定约 束条 件才 能消 费) ,只 要在 技术 和制 度上 可以把不付费者排除在外,竞 争的市场机制可以 有效地提供可排他 性的公共物品。E ?C?萨瓦斯(2002 ,中 译本 )更 是认 为, 没有 任何 逻辑 理由 可以 证明 公共 服务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而 摆脱 政府 公共 服务 低效 率和 资金 不足 的最 好出 路就 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起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 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国 外学者 对 公共 物品 的纳 什均 衡进 行 了研 究 , 发现 避免政府的强制行动是可能 的,即私人 通过 与 私人 、政 府 合作 也 可以 有效 地提 供公共物品Conrnes and Sandle (1986 )利用博弈模型证明, 公共物品的纳什均衡供给不会为零, 私人 市 场在 古诺? 纳什 均衡 条件 下的 公共 物品 最优 供给 量7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小于政府在萨缪尔森均衡 条件下帕累托最优 的公共物品最优供 给量,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社区人口的增 加而扩大,供给不 足的程度与效用函 数的 特征有关。Boadway (1989 )提 出通 过税 收 减免 或按 比例 给予 津贴 来资 助 公共 物品 的私 人自愿供给,他认为 ,假 使 公共 物品 的私 人供 给者 没有 识破 政府 的预 算约 束, 在合适的津贴 下, 一定 可以 获得 任何 公共 物品 帕累 托有 效配 置的 纳什 均衡 。Josef Falkinger (1996 ) 提出 了一 种激 励机 制, 可以 增加 纳什 均衡 状态 下的 公共 物品私人贡献量。 2.1.3 非营利组织 供给公共物品的研究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国外学者也将对 由非营利组织供 给公共物品作了相应的研究。Holcombe (1997 ) 认为 公共 物品 中的 “公 共” 两 字具 有误 导 性,公共物品并不必然由政府 来供给,私人市场 也可以 有效 地提 供 某些 公共 物品 。由于 政府 、 私人 企业 在公 共物 品供 给中 不可 避免 地出 现了 政府 失灵 和市 场失 灵,而非营利组织这种“第三 部门”在自觉回应 社会多样化、层次 化的公共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非营利组织对公共 物品的志愿供给被 认为是对政府和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 有益补充。Weisbrod (1974 、1986 )认 为 ,非 营利 组织 是在私人和政府都不能满足 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的社会情景之中应 运而生的, 是私人供给的市场失灵和政府 对公共物品供给不 足的结果 , 是专 门 提供 集体 类型 物品的部门 , 并以 16 世纪英国私人自愿组织的慈善机构为例说明利他主义由来已久 。Hansmann (1980 ) 认为 , 非营 利组 织由 于必 须受 到 “非 分配 约束 ” , 它不 会为追求利润而降低品质, 公共物品的 生产 若 由这 种非 营利 组织 完成 ,生 产者 的欺诈行为便会得到有力的遏制 。Salamon (1987 ) 认为 , 非营 利组 织对 公众 需求的回应具备良好的弹性, 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具有组织特征上的 互补性,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可以通过合作来供给公共物品。 对于公共物品志愿 供给的效率条 件,Isaac and Walker (1988 )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实验的参与 者在做出自己的 贡 献决 策时 ,能 够有 机会 面对 面地 进行交流,对公共物品的集 团贡献额将能保持 在一个相当高的水 平上,通常超过效率水平的 80 %。Andreoni (1988 ) 通过 模型 对公 共物 品自 愿供 给的 分析 结果表明,当公共物品的供给 唯一地由个人捐献 的总数决定时,在 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仅仅具备特定品味和偏好的最富有的人才会自愿捐赠。Ostrom,Walker and 8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Gardner (1992 ) 的实 验研 究结 果也 表明 , 志愿 供给 公共 物品 的成 员之 间的 相互沟通会促进合作,尤其是 面对面的讨论在解 决公共物品的自愿 供给困境方面有显著作用。 此外,有些学 者还 研究 了对 于参 与者 人数 的增 加对 公共 物 品 供给效率的影响,Olson (1965 ) 建立 简单 的模 型按 照成 本 ?收益原则分析了集团中公共物品提供量达到最优的条件以 及个人提供公共物 品的条件,根据这 些条件得出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它提供 公共物品,由于存 在“搭便车”问题 ,小集团提供量会低于最优水平,大集团 由于人数众多,个 人收益所占集团收 益的份额较小,导 致 公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偏 离 最 有 水 平 很 远 , 甚 至 可 能 为 零 。Mailath and Postlewaite (1990 ) 分析 了在 在包 含不 完全 信息 和自 愿参 与的 贝叶 斯情 况下 参与者人数变化是如何影 响 公共 物品 自愿 供给 水平 的, 分析 结果 表明 随着 参与 人数突 破极 限, 公共 物品 提供 的次 优水 平收 敛于 零。 然而Mailath and Postlewaite(1990 ) 假定 任意 给定 水平 下提 供公 共物 品的 成本 随着 参与 人数 的增 加而 增加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既考 虑了参与者人数的 影响又考虑了技术 变化的影响。但是 Martin F. Hellwing (2002 )通过将技术因素固定而将参与人数的影响分离出来,发现很多人承担公 共物品的成本带来 的好处要大于随之 而来的激励不足的逆向影响。 2.2 国内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和效率的研究 国内学者也 对公 共物 品 的供 给主 体以 及供 给效 率做 了一 些 研究 和分 析, 但是国内对公共物品理论的 研究不足也影响了 实际研究和分析的 角度和深度。 樊丽明 (2003 , 2005 ) 通过 对世 界各 国公 共物 品供 给实 践的 研究 , 向玉 琼和 王显成(2003 )从公共物品的产 权角度 ,讨论了 政府 、市 场以 及非 营利 组织 作为 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合理 性和实践意义 。席 恒(2005 ,2006 ) 对 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 制度 、 市场 制度 与志 愿事 业制 度这 三种 制度 安排 及其 运行 机制 进行了研究 ,认为 政府 、 企业 和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着分工、 互补与替代关系。卢洪友(2003 )研 究了 公共 物品 供给 效率 的 制度 安排 和准则 , 认为 有效率的供给 主体 的选择 应该 是首先 选择市场组织 ,其次才是选择 政府供给 。 而且由于政9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府和和 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 中 都可能出现各自 的 失灵情况 ,所以必须 使 政府与市场组织互相 配合相互调节 , 构建政府 部门 与市 场部门 功能互补 的 框架。宋跃征等(2003 )认为,政府虽然 是 公共物品 的 主要供给主体 , 但 并不等同于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特别 在准公 共物 品的 供给领域,政府可以引入市场组织等 其他力量进行生产 ,政府 主要 起着 组 织、 激励 或约 束的 作用 。 马怀军 等(2003 )从 制度 上 论证了市场组织供给 公共 物品 的合理性和 必 要性 ,但未对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进行分 析 。 韩艾军(2003 )提出 由 一些政府 垄断 的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应该 引入市场力量以提高效率 。 王俊霞、李万新(2004 ) 认为随着 社会 的变化 , 政府 和 市场组织 在 公共物品供给 中都会有失灵的状况发生 , 所以 必须 引入非营利组织 来供给 公共物品 , 更有 效 率 的 满足公共物品 的 需求 。 袁仙品等(2005 ) 经过对不同阶段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的 讨论 , 提出 由 政府 和国 营企业供给公共物品会产生X-非效率。10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第3 章 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中永 恒的 主题 之一 ,公 共物 品的 供给 效 率也就是公共物品供给主体配置稀缺资源 的能力,在本文中 效率是指经济效率 ,反映着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的程度、资 源利用的程度、满 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以及社会福 利改善的程度等。本章将讨 论 公共物品的供给效 率的准则和条件, 并针对不同供给主体进行效率分析。3.1 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效率准则 和条件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 完全信息下的竞争性市场无疑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所以市场能够而且愿意提 供的物品往往实现 了资源配置的帕累 托最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者 都通过竞争性市场 进行自愿交易而获 益,而社会资源也实现了产出的最大化。 我们知道 公共 物品 的供 给主 体可 以大 致分 为政 府、 市场 和 非营 利组 织三 大主题 , 而这 三个 主体 供给 公共 物品 的效 率应 该如 何评 价? 具体 到每 个供 给主 体,他们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条件是什么?这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3.1.1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准则 尽 管公共物品是实现公共利益的载体, 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也是有成本的,也是对稀缺资源的配置。 虽然现实中,连市 场都无法真正达到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状态,但是这并不妨碍 我们用帕累托最优 状态去评价资源的 配置效率。所以作为市场效率评价标准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无疑也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准则。 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无 疑 是理 解现 代福 利经 济学 的中 心环 节 ,所 谓帕 累托 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 :即在此状态下没 有任何一个人能够 在至少不使另一个人处境不变得更坏的基础上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 所以就整个经济而言, 可用资源的帕累托 最优状态是指至 少无损于他人效11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用而提高某人效用的资源 重新配置是不可能 的。否则,我们就 将这种变动称之为帕累托改进,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帕累托改进不可能发生的状态。 无疑,公共物品的供给 远没有达到帕累托 最优状态,存在 着大量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假设政府的决 策依据或者说资源 配置的目标是实现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话 , 那么 政府 完全 可以通过衡量整个社会成本和收益来改善资源的有效配置 。比如,政府投入经费进行 环境污染的治理, 给全社会都带来收 益, 是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 问题,我们应该如 何去评价某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 益,它的最优资源 配置量是多少,这 将在我们讨论公共物品的效率条件时进行 讨论。与私人物品 不同,公共物品的 供给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个社会集团应 该从公共物品带来 的福利增进中获益 ,显然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帕累托效 率的 改进 无疑 要受 到例 如社 会公 平、 意识 形态 、伦 理等 价值判 断的 制约 , 经济 学往 往无 法解 决价 值问 题。 所以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来说,不是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是可行的。 为了避免进行个人福利的比较, 经济学家也提出了潜在帕累托改进或补偿原则,即经济变动中的获益 者对受损者提供补 偿的同时,仍然可 以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此时的经济变 动便是一种潜在的 改进。在公共物品 供给的三个主体中,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更 多的是以社会收益 或者其进行的公 益 事业 收益 最大 化为目标配置资源的,而企 业配置资源的依据 或目的 是其 自身 利 益的 最大化, 帕累托补偿原则从理论上给 三个供给主体的合 作提供了可能。比 如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让其生产更 多具 有正 外部 性的 产品 ,社 会所 获得 的收 益远远大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便是 一种 潜在 的帕 累托 改进 。 所以 本文 对公 共 物品 供给 效率 的分析更多的是基于潜在帕 累托改进或补偿原 则这一效率准则进 行的,当然如果在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基 础上,能够实现帕 累托改进,那么帕 累托改进原则仍是效率准则的第一选择。 3.1.2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条件 帕累托原则可以转化为 一些特别的条件, 即所谓的效率条 件,有效率的配置必须要满足这些条件。萨缪尔森于 1954 年和 1955 年发展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模 型,讨论了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效率条件。 从局部均衡的角度看, 一种物 品的 市场 均 衡产 量和 均衡 价 格由 需求曲线和12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 供给曲线所决定的,它们 分别以边际收益和 边际成 本为 基础 , 如果 边际 收益 等于边际成本,那么帕累托 最优得以实现。 公 共物 品与 私人 物品 的效率条件是 不同 的, 对于私人 物 品而 言 ,不 存在 外溢 性, 消费 者获 得的 私人 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效用是一致的,从 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即 MSB MPB MSCi 1 ,2 ,3 , ,n i但对于公共物品而言,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 争性和非排他性 , 每个消费者面临的消费数量是相同的, 但不同的消费者从 公共物品中获得的 满足程度即边际收益是不同的,这就意味 着他们愿意支付的 价格是不 一样的。 由于消费者的付费是与其获得的私人收益 是相一致的,因而 当消费 者付 费之 和 等于 私人 边际 收益之和,也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便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即: n MSB MB M SCi 1 ,2 ,3 , ,ni1 i实际 上, 无论 是对 于私 人物 品, 还是 公共 物品 , 边际 技术 转换 率等 于边 际替代率是达到有效产出水平 的必要条件,只是 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把物品简单的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 物品两种物品,则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 品之间的边际技术转换率表现为社会 为了 增加 一单 位公 共物 品( 或私 人物 品) 的生 产而 必须 放弃的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