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智谋.doc_第1页
第五单元 智谋.doc_第2页
第五单元 智谋.doc_第3页
第五单元 智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智谋草帽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嗡嗡 侦察 葫芦 山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划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 _ ,心想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教师点拨: 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男生读课文第4段) 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板书设计: 背景介绍:红军长征,遭受轰炸。草 扔草帽帽 巧妙用计 计 抢草帽 胜利原因 :神机妙算包公审驴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 1认读词语:挣(zhng)钱 辔头 听差(chi) 耷拉圈(jun)栏 审 衙役 懊恼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 ) 案( ) 吭( ) 衙( ) 役( ) 神( ) 按( ) 炕( ) 衔( ) 投( )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懊恼。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