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年鉴.doc_第1页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年鉴.doc_第2页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年鉴.doc_第3页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年鉴.doc_第4页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年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洲里市年鉴合作区部分2005年领导名录党委书记:姚景林管委会主任:侯书明(4月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马玉杰(女,朝鲜族)纪检组长:管学杰管委会副主任:高斌、崔艳华(女)、孙树贤、司建林、陈德斌【概述】2005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全区总产值93050万元,同比增长72.3%;实现工业总产值72930万元,同比增长102.4%,完成市定目标1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93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为11843万元,基本建设为35148万元,生产性项目为34932万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47.3%;完成财政收入12028万元,同比增长63.5%,为年度预算的133.65%;新增就业人数5100人,同比增长94.7%,完成市定目标的425%。【区域经济】2005年,合作区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项目调研、项目包装、重点项目攻关、大项目引进、产业链招商、产业层次提升上下功夫;在服务亲商、政策促进、沟通协调、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上下功夫;在“走出去”招商、拓展招商领域、推介对接项目上下功夫。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地聘请了招商代表,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相关产业群落进行了定人定点招商,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进区各类项目80项,增长33.3%;计划总投资12.1亿元,增长178.3%,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平均投资规模达3443万元。木材精细加工和废料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及配套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增强了进口木材加工、建材、食品、仓储物流和出口加工业五大产业的聚集效应,使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城区建设与管理】2005年,合作区着眼未来发展,高度重视合作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黑龙江社科院等专业机构编制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木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合作区形象规划,这些规划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构成了合作区经济、社会、城市、文化发展的完整体系。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社区建设、环境治理等课题广泛深入调研,并将成果应用到规划和区域建设的实践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2005年,满洲里合作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大手笔运作,新建了总长度33公里的世纪大街、胪滨大街、沿河街等12条道路,超过建区以来的道路总长,新扩区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排水、供气、电力等基础配套能力得到增强,城市绿化和亮化程度大幅提升,仓储物流、学校、医院、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项目迅速发展。【社会事业】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将东山街道办事处和南区街道办事处划归合作区管辖,合作区具有了统筹社会发展的职能,以此为要求,大力实施了以凝聚区域精神,整合区域文化,统筹社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方向的“文化兴区战略”。2005年,满洲里合作区的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获得较快发展。组建了社会事业发展局,协调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理顺民政、计生、卫生、教育等各种关系。以创建综合示范社区为重点,调整了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比例,全年用于社区设施建设和各项活动的直接投入达300多万元。解决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办公场所及设备问题,为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各种群众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各类中小学校、在职教育、外语学校设施完备,社会力量办学等教育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站三个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形成。推行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社区服务、商务服务的链条延伸,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建立,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健全,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合作区社会稳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合作区成立了职工业余艺术团和社区艺术团等群众文化组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职工文艺汇演”、“青年歌手大赛”和“干部知识电视竞赛”等一系列上规模、上档次的主题文化活动,获得了全市“大合唱比赛”和“职工排球赛”的第一名,种种作为在满洲里产生了轰动效应,全面优化了干部队伍形象,提升了区域影响力。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彰显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区域特色。2006年领导名录党委书记:姚景林 张伟民(7月任职)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书明党委副书记:马玉杰(女,朝鲜族)纪检组长:管学杰管委会副主任:高斌、崔艳华(女)、孙树贤、司建林、王锡卓【概述】2006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62.8%;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39%;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6442万美元,同比增长237.2%;财政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1.8%。【区域经济】2006年,合作区坚持“大项目为主,小项目配套,大小项目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中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招商,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67项,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入区项目呈现出类别多元化、主导产业精细化的趋势。友谊购物中心改造、远方中学、北屯新区等投资大、拉动作用强的项目的成功运营,进口原材料、对俄出口卫生洁具、玻璃印花项目的引进,博润达钾肥项目的上马,木质颗粒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的投产,爱斯特复合地板等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步伐,木材、化工建材、食品、出口加工、仓储物流五大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已形成的产业组群兼容了全区40%以上的企业。木材、化工建材、食品、出口加工业全年实现产值12.3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80.9%,其中,木材加工业年加工木材220万立方米,增长46.7%,实现产值7.26亿元,增长61.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8.1%,支柱主导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以果蔬出口为主的仓储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俄出口果蔬达25万吨,全年出口贸易额达6300万美元,增长249.4%,带动了全区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房地产业又有新的增长,全年开发总面积25.9万平方米,增长20.7%。消费市场运行良好,友谊购物中心扩建运营后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1亿元,增长37.3%。【城区建设与管理】2006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投资5630万元,完成了滨七路立交桥、园中街东段、建设路人行道、世纪大道连线大桥部分工程、园区二期出口通道桥工程和2.2公里的给水工程、2.8公里的排水工程、园区通讯工程、2万株树木9300平方米草坪的绿化工程及重点生产生活区、主要街道的亮化、美化工程。与此同时,强化了城市土地管理,启动“金三角”土地储备工作,规范土地市场,积极推行土地招拍挂工作,全年共审批用地73.2万平方米,实现收益4000万元。把园区的环境卫生纳入物业管理,提高了道路、景观、绿地、广场、居民小区、园区环境的维护水平。依法对违规占地、违章施工、违章建筑、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治理,城市环境水平大幅提高。在全市文明城创建及各类大型活动中,合作区中外合璧的崭新形象、科学布局的环境系统、动感流畅的人文气象、文明洁净的区容区貌,成为满洲里魅力城市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亮点。【社会事业】2006年,合作区入区人口已达6900余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坚持把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底线”,对弱势群体采取不同形式的帮扶,重点抓好创业、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人数52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12人,区内有3个社区实现了充分就业。加强社区建设,出台了关于合作区社区干部奖励试行办法、园区企业计划生育属地管理若干规定,制订了防洪救灾、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了社区基层组织队伍选拔任用考评、奖罚、保障机制,健全了社区计生、卫生、救灾等各项工作的工作体系,区内7个社区全部通过了呼伦贝尔市综合示范社区考核验收。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信访工作,保持了区域稳定。【精神文明建设】2006年,合作区积极推进文化兴区战略。聘请深圳力创集团为合作区编制品牌形象规划;编辑出版了展示机关干部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的竞岗文集;顺利完成了满洲里志(1997-2005年)合作区部分的修编工作;出版呼伦贝尔日报合作区专版9期,并在全市首次推出满洲里报俄文刊专版;举办了第二届“盛达杯”职工文艺汇演、市民广场文化月、第二届“先锋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等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精品。出台文明单位评选与复查实施意见,推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深入开展尊师重教和双拥工作,地校、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牢固,全面展示了“精彩满洲里魅力合作区”的形象品牌。2007年领导名录党委书记:张伟民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书明党委副书记:马玉杰(女,朝鲜族)纪检组长:管学杰管委会副主任:高斌、孙树贤、司建林、王锡卓【概述】2007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64.7%;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6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38.6%;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9075万美元,同比增长18.7%;财政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46.2%。【区域经济】2007年,合作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战略,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俄蒙两个市场,利用口岸的地缘优势,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强化责任落实、政策引导、代理招商等手段,在境内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54项,市认定资金9.02亿元。入区项目呈现出类别多元化、主导产业精细化的趋势。筑城水泥厂、茉莉花工艺玻璃、博润达钾肥等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建工化工、出口加工等优势产业项目的迅速聚集;香港隆生木质颗粒等深加工项目的投产带动了木业产业的升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合作区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66.4%,以木材加工、出口菜果仓储物流、建工化工、出口加工、经贸服务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更加坚实。木材加工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增长97.3%,年加工木材350万立方米,增长59.1%。木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41%,增长105%。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都得到提高,优势主导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以菜果出口为主的仓储物流业进一步壮大,仓储面积新增3.2万平方米,已达到7万平方米,对俄出口菜果35万吨,增长40。木业产业和仓储业的大发展带动了汽车运输业及相关的汽配维修、汽车驾校、汽车销售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现有同类企业近140家。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快速聚集,形成了连锁经营、特色经营的饮食街。房地产开发势头强劲,全年开发面积39.1万平方米,增长35.5%;完成投资9.6亿元,增长207%。个体加工业全年实现产值6.5亿元,增长71.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3%,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建设与管理】2007年,合作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8616万元的工程总量,比去年增长53.4%。新建续建工程53项,完工44项。路桥工程开工14.77公里,竣工5.36公里。新增排水管网5.02公里。广告墙、木制屏风、路灯等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如期完工。引资建设的木业综合服务楼完工,城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更加优化,形象更趋完美。重点工程强势突破。总面积6300平方米的怡园社区和丁香园社区文体馆、19900平方米的职工高层住宅、2560平方米的桥南市场、700平方米的园区警务室、800平方米的地税所全部竣工;园区消防站、世纪大街连线道桥、胪滨站110KV变电站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胪五街、友谊路北延等5条道路(总里程5.36公里)全部完工,滨九路等6条道路(总里程7.6公里)实现砂石路通车,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绿化工作成果显著。投入400多万元,特别是园区的绿化,种植树木3.16万株,草本花卉2.1万平方米,形成了以道路为骨架的绿化带。301国道南侧园区段近5公里内2.3万株小城黑杨树的栽植,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园区整顿实效显著。针对工业园区大气环境、企业管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园区整顿工作。在规划管理、用地调控、污染治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细化标准;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卫生保洁等方面推进市场化运作;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出台了木业深加工鼓励政策;在企业管理方面强力推进企业锅炉设备改造、消防整改、企业围墙和大门的改建等工作。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举措使合作区以中外合璧的城市形象、科学布局的环境系统、动感流畅的人文气象、文明洁净的区容区貌,成为满洲里魅力城市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亮点。【社会事业】2007年,合作区坚持把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底线”,对弱势群体采取不同形式的帮扶,重点抓好创业、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5000余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00余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800余人;2100余人参加了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积极推进社区建设,面向社会考录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构建了结构优化、人员稳定的社区干部队伍;强化了社区居委会、党员议事会、市场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完善了社区管理服务网络;精品社区建设又有新突破,东山街道社区建设进入“全市领先、全区示范”的行列,南区4个社区通过了呼伦贝尔市综合示范社区检查验收。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信访工作,保持了区域稳定。完善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奖励机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合作区积极推进文化兴区战略。出版了风物长宜放眼量理论研讨文集、无边光景处处新专题画册;呼伦贝尔日报合作区专版和满洲里报俄文刊专版,扩大了区域影响力和感召力;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市民主题教育活动;“盛达杯”职工文艺汇演、市民广场文化月、“先锋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大幅提升了区域文化品位。深入开展尊师重教和双拥工作,地校、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牢固, “精彩满洲里魅力合作区”形象品牌享誉国内外。2008年领导名录党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伟民(9月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书明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邹积丰(8月任职,9月牵头负责管委会工作)党委副书记:马玉杰(女,朝鲜族)纪检组长:管学杰管委会副主任:高斌(1999年5月至2008年9月)、孙树贤、司建林、王锡卓【概述】2008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紧紧抓住大力实施“链接俄蒙,融入东北”战略的机遇,主动顺应形势变化,一手抓借势发展,一手抓产业战略调整;一手抓项目推进,一手抓投资环境优化;一手抓提速增效,一手抓发展后劲积蓄,保持了经济运行良好走势。全区总产值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77.6%,完成自定目标的152.4%。财政收入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26.11%,完成自定目标的100.8%。工业总产值完成45.2亿元,同比增长90.2%,完成自定目标的155.4%。工业增加值完成12.9亿元,同比增长98.8%,完成自定目标的1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29.1%。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1.3%。【区域经济】2008年,合作区确定了做精木业,做强精细化工业,做大建材业,做好机械组装业,做活仓储物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制定木业产业提档升级方案,明确了发展木业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目标。出资1000万元扶持佳祥家具、安加尔家具、联众二期等终端产品和精深加工项目,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促进了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持续壮大,拉动了木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全年实现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117.8%,占全区总产值的71.2%,保持了产业的主导地位。机械组装业实现零的突破,总投资5000万元的圣丰耐磨材料项目建成运营,行业在谈项目和储备项目不断推进。精细化工园区的整体策划和项目包装有序推进,为精细化工业的起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建材产业平稳增长,年产值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16%。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6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8%。联众木业、欧亚木业、筑城水泥、光明热电、金秋肥业等骨干企业活力增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仓储物流业为支撑的服务业快速发展,五兴、诚林等仓储物流领军企业纷纷扩容,菜果出口在俄罗斯市场需求下降的形势下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出口菜果32万吨。木工、工程机械销售、汽车销售及汽配维修、汽车驾校等新兴业态持续发展,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餐饮业、商贸服务业持续兴旺。房地产业乘势推进,全年开发面积7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3%。2008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12.6%。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 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城市建设与管理】2008年,合作区坚持建管并举原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工程投资完成1.1亿元,有效提升了城区的功能和品位。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把园区建设作为提高承载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基础平台。开工道路总长10.7公里,竣工8.1公里,欧式婚礼宫连外环、胪二街、世纪大街连线等7条市定重点道路工程如期交付使用;胪五街、区北街、兴达街、南滨三路总计11.6公里的给排水工程全部完工;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的东园变电站已完成1800万元的投资计划;完成胪滨大街400米延长段的电力线架设工程,有效缓解了用电紧张状况;园区公交候车亭、木质屏风、园区大门等设施全部竣工。在环境管理方面。指导企业进行围墙封闭改造、厂区硬化、外墙粉刷及大门标识的规范建设;指导联众木业、三峡木业等企业规范厂区内外的建设,培植样板示范企业;加强对厂区外非法占道、乱堆乱放、运材车辆遗撒的监督管理,优化了园区的环境。在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完成了新世纪商业街区、东兴社区文体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加快入区项目用地的报批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收储,提高了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完成1.9亿元,同比增收4倍。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日趋规范。栽植乔灌木3万株、草本花卉25万株,种植花草6万平方米。引进了新型节能灯具,新增路灯138盏,完成了新世纪商业街的亮化改造工程和音乐喷泉广场大型电子广告工程。全方位做好“创城”基础工作。按照全国文明城测评体系要求,合作区所承担的65项测评指标全部达标。【社会事业】2008年,合作区投资800余万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机制,全年新增就业人数535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26人,“4050”人员100%实现再就业。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外来务工者权益追回工资20余万元。投入80万元,将原东山队社员纳入农牧民养老保险体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应保尽保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设立帮扶中心,开设济困门诊和病房等方式对困难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强社区建设,面向社会招录10名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的办公经费和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了社区干部队伍。高标准配备了怡园社区文体馆、丁香园社区文体馆活动设施,完成了东兴社区文体馆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居民志愿服务的全覆盖,社区服务在呼伦贝尔市保持了领先地位。扩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流动人口管理扎实有效,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落实工作,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信访难案、积案,信访调处办结率达到96%。狠抓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和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圆满完成国家“两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稳控、安保工作,平安合作区建设成效明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2008年,合作区全年刊发呼伦贝尔日报合作区专版10期,在各级媒体上刊播稿件图片442篇(幅)。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基层文明单位推选、晋级工作。加强与驻区部队、学校、企业的联络与沟通,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打造文化品牌,在“先锋杯”第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与俄罗斯、蒙古和黑龙江伊春市的文艺团体进行了友情合作交流,唱响了时代乐章。羽毛球比赛、新春联谊、摄影比赛、嗨歌大赛、家庭运动会、唱响奥运、诗词采风等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区域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友爱互助精神,先后为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灾区募集款物合计40多万元,充分展示了合作区人的大爱情怀。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领导名录党委书记:张伟民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积丰党委副书记:马玉杰(女,朝鲜族)纪检组长:管学杰管委会副主任:孙树贤、司建林、王锡卓管委会主任助理:王慧波(女,满族,4月任职)【概述】2009年,满洲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异常复杂和困难的发展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在困境中向前迈进。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21.88%;工业总产值49.1亿元,同比增长8.64%;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46%;财政收入1.7亿元,同比下降26.94%;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同比下降44.2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18.0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7.04%;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0.86%;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数5410人,同比增长0.19%。【区域经济】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紧张形势和合作区的发展实际,合作区坚持“抓项目、调结构、提质量”的总体思路,紧紧把握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推动木业、建材精细化工机械配套加工业和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了质量,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增加值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9年,全区工业规模企业达53家,同比增长20.5%,产值实现39.59亿元,同比增长4.44%;增加值实现9亿元,同比增长28.23%。在产业发展的困难面前,合作区在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的基础上,调整产业促进政策,设立木业产业扶持资金,对有发展潜力的联众、铁鑫木筷等企业在设备改造、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同时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转型升级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全年共为企业提供资金1000万元,为企业申请各类技术改造资金500多万元,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带动了一批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精深加工项目入区和初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润佳家具、联众木窗、康斯特景观木业、众升家具、润峰家具、茂林木屋、铁鑫木筷等新建、扩建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拉动了木业精深加工产品的增加和产值的提高。2009年,区内木业终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41%,同比增长36.67%;木材落地加工量290万立方米,占全市落地加工量的94.6%;木业产值实现43.3亿元,同比增长14.2%。在推动多元集聚做大建材精细化工机械配套加工业方面。针对区内传统建材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加大对新型环保建材项目的包装和招商力度,完成了与台湾宏昆实业有限公司LED灯生产项目的前期洽谈和协议签署工作,促进了利满建商品混凝土项目和茉莉花玻璃科技二期扩建项目的实施,为建材业的聚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聘请北京和大庆的化工专家编制了合作区化工园区规划方案,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总投资10亿元的 “渣油脱灰制取石油针状焦和燃料油项目”稳步推进;以俄罗斯进口钾石盐矿石为原料,年产10万吨氯化钾的聚恒钾肥项目快速建成并投产运营,提升了全区钾肥生产的产能。2009年,区内钾肥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钾肥产值达1.3亿元,同比增长4.89%。与山东矿机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就矿山机械配套加工项目和加工园区项目进行深入对接,为下一步矿山机械配套加工项目的入区奠定了基础。力促圣丰矿用耐磨球生产项目投产,填补了我市此类产业项目的空白。在做活仓储物流业方面。通过规划菜果仓储基地、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各类仓储物流企业入区。加大对诚林、伊力亚等菜果仓储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了企业扩容增效的积极性,带动同类企业入区。2009年,全区仓储物流企业达37家,其中菜果仓储企业25家。菜果仓储面积达8万平方米,一次性仓储能力14万吨。全年出口菜果33.2万吨,占全市菜果出口量的90%以上,同比增长3.75%。【城市建设与管理】2009年,合作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建设双轮驱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水平。一是成立了合作区民丰城投公司,打造融资载体,推动园区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国家实施新的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木材交易市场、集中供汽、污水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融资等工作。建成了木材交易市场一期工程木材交易中心、边境公路拓宽工程。开工建设了集中供汽、胪四街等工程。各项工程的整体推进,有力地提升了园区的承载功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了园区环境治理,全面推进301国道、东外环、胪滨大街两侧企业形象整顿工作,清理了企业门前堆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