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doc_第1页
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doc_第2页
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doc_第3页
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doc_第4页
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找不到良心的时候,请回家问问你的孩子导语:中国的成人世界是个险恶的江湖,大人们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欣赏不了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更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这个江湖里只有欲望、金钱、利益,缺少了良心、道德、正直,在是非面前,只会考虑利害关系。儿童的世界则是天然、简明、纯净的,他们不懂得妥协、隐瞒、撒谎、虚与委蛇。其实对善恶、正邪、美丑的区分上,儿童比成人要清晰、利落和果决得多公正的上苍,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嫩绿的童年!可惜,这嫩绿在很多大人眼里似乎并没什么价值,结果丢得比来得还快,褪得比生得还快。因为儿童的美德和智慧,常被成人粗糙的双目所忽视,常被不以为然地当废电池一样地扔进岁月的纸篓里。很多时候,孩子听从的是内心的良心,看到的是真诚,而大人听从的却是利益,看到的却是利害关系。事实上,当我们面对是非,大人真的比儿童更清楚该如何做吗? 良知判断的失聪与迟钝 有人说,成人世界是野心与强悍,孩童世界是纤细与纯良。的确,成人们大多一切向钱看,这也使他们象热锅上的蚂蚁,无序地忙碌。什么良知、道德、信仰统统丢在了追逐金钱的途中。 你看,在热爱动物、反对杀戮、保护环境方面,有几个成年人能比孩子理解得更本色、履践得更彻底和不折不扣呢? 当成年人忙于砍伐森林、猎杀珍禽、锯掉象牙、分割鲸肉忙于往菜单上填写熊掌、蛇胆、鹿茸、猴脑的时候,孩子们却正为小白兔的死哇哇大哭。当成年人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熟视无睹、对丑行隔岸观火的时候,孩子却在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给老奶奶让座。 有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记者暗访一家“特色菜馆”的影像,当一只套铁链的幼猴面对屠板惊恐万状、拼命向后挣扯时,演播室的现场观众中,最先动容的是孩子,表情最震荡的是孩子,失声啜泣的也是孩子。无疑,在很多良知判断上,成年人已变得失聪、迟钝了。一些由孩子脱口而出的常识,在大人们那儿,已变得嗫嚅不清、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了。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善举? 家长们的自私与冷漠,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天真和爱心。你看看,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也不管栏杆上禁止的牌子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她喜欢的鱼,杀掉了她觉得可爱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吃这些动物了。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的生灵! 有媒体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对孩子的善举,大家意见不一。 好几位家长对孩子扶老人持肯定态度,不过大多态度谨慎。也有不少家长对该不该为阻止给乞丐钱而当众打孩子发表不同意见,30多岁的王女士说“不要当众打孩子,给他一元好了,难得孩子知道可怜人。”不过,大家对混入地铁内的假乞丐纷纷表示愤慨。 申女士有个小孩在读初二。 她说:“我觉得遇到这种事,首先要确定跌倒的老人清不清醒。如果清醒,可以关心一下,问问老人要不要帮忙。如果已经不省人事了,绝对不要去扶,打120和110,等警察来了再说,我也是这么教小孩的。老人假摔骗钱的事,报纸上报了很多,不得不小心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我们自己还小,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看到老人跌倒哪有不去扶的。但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这个社会骗子太多,有时候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位姓辛的先生说,这个高中生去帮助老人是好事,但家长也不要盲目肯定,还是要教导孩子在复杂情况下保持冷静。 “先要看看周围情况,想想你能做什么,懂不懂怎么帮忙。如果不懂,那就不要去乱帮,马上打120、110。如果能帮上忙,最好是和大家一起做。” 一位姓章的先生强烈反对孩子去扶老人。他说,家里多次跟儿子强调,绝对不要去扶摔倒的老人。帮了人被反咬一口,赔点钱是小事,可孩子的心灵肯定会受到伤害,这就大大不值了,何况还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太冤。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不见为净。 如果孩子做了“善举”,却受到家长的批评,也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心理学者张志刚,他认为这件事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小孩子表现出同情、善良的意愿是件好事,是值得家长允许和肯定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千万不要在此时打击、惩罚孩子,否则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理。”他认为,在孩子做善事时,纵然对方可能是假的,也没必要当时就阻拦孩子,让他学会行善也是件重要的事情。至于如何行善,随着他不断长大,再让他明白也不迟。 【延伸阅读】:不要砍去孩子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 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孩子的世界是尘世上所剩不多的净土之一。孩子的身上有着大人所不拥有的东西,有人说孩子是哭着来到世界的,而大人却是哭着离开世界。这是两重不同的境界,孩子正因为“空”需要求知而哭,大人则是因为“满”放不下而哭。 孩子的空白就是孩子的本质。大人的“有”是大人的特点。空白就是道,孩子拥有更多的空白,因此,每个小孩都在道中。当“有”从“空”生出,头脑就开始迈出心,妄念似乎就开始走出了道;成人的痛苦和无明就是从那儿和那时开始的。所以在孩子时代,有着成人无法拥有的很多东西,孩子们有着比成人更好,更高明的东西。 孩子们那些高贵的品质 小孩子看问题,往往直奔主题,关心的是实质性的东西,而不是周边的枝节问题。曾经有一个电视镜头:妈妈告诉小男孩怎么放刀叉,小男孩问:“可是吃的放哪里呢?”这个问题多么精辟,当大人们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时候,孩子往往一下子进入了实质问题。 小孩想哭就哭,该笑就笑,要叫就叫。但是,他们却是谦卑的,这种谦卑不是像大人见到上司那样卑躬屈节、毫无骨气的直不起腰来,而是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愿意蹲下去观察一只蚂蚁长了几条腿,愿意为了知道机器人长什么样给对方自己手里的糖块。 孩子相信童话,就算是骗人的童话,孩子们也愿意相信。他们相信自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他们相信会便成麻子脸,如果不把碗里的饭粒吃完;他们相信吃西瓜不吐籽肚子里就会结出许多的西瓜;他们相信说谎的小孩鼻子会变长。而大人,总是在怀疑,习惯性的先怀疑。在主复活向门徒显现时,唯有他疑虑重重,他是谁呢?他就是是多马,多马生性多疑,因为门徒告诉多马“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这是大人的不信。 只有孩子时代才有的智慧 说起来你们也许不信,一般来说,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智慧。真的,孩子都有些苏格拉底式的气质呢,他们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新鲜的未知的世界之中,因而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从来不强不知为知。可惜的是,孩子时期的这种天然的慧心是很容易丧失的。待到长大了,有了一技之长,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识,人就容易被成见所囿并且自以为是,仿佛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了。这是因为,小孩脑袋里充满着“不可能”的事物,而大人脑袋里充满着“不能”的规矩。 有时候,我们也把从整体上洞察和把握事物真相的直觉看作智慧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孩子同样比大人占据着优势。你们一定听过安徒生讲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两个骗子给皇帝做新衣,他们说,这件衣服是用最美丽的布料做的,不过只有聪明人能看见,蠢人却看不见。事实上,他们什么布料也没有用,只是假装在缝制罢了。皇帝穿着这件所谓的新衣游行,其实他光着身子,什么也没有穿。然而,皇帝本人,前呼后拥的大臣们,围观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都使劲地赞美这件新衣多么美丽。最后,有一个人喊了起来“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谁喊的?正是一个孩子。所有的大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身子,但他们都这么想第一,既然别人都在赞美这件新衣,就说明皇帝确实穿着一件美丽的新衣,只是我看不见罢了。第二,我看不见说明我比别人都蠢,千万不可让别人知道了笑话我,我一定要跟着别人一起赞美。他们都宁肯相信多数人的意见,不愿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孩子却不同,他没有虚荣心的顾忌,也不盲从别人的意见,一眼就看到了真相。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只有孩子知道到底自己要什么 孩子的特点包括:有好奇心、想像力、不受习见支配。而且真性情、非功利。曾经有一个童话,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小王子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当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缺乏想像力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作者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通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权力、虚荣、学问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是孩子在带着大人玩 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 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捞河里的蝌蚪。 我立即发现我的记述有问题。真相是 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 我们久已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只做“有用”的事情,而“有用”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哪里还有工夫和兴致去玩,去做“无用”的事情呢?直到孩子生下来了,在孩子的带引下,我们才重新回到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了“无用”的事情而牺牲掉许多“有用”的事情。所以,的确是孩子带我们去玩,去逛公园,去跟踪草叶上的甲虫和泥地上的蚂蚁。孩子更新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所以说,小孩的世界让人想玩,大人的世界让人想逃。 不要自认为比孩子高明 成人从来不否认自己是人格完整,但是真的如此吗?你们乐于宽容与变通吗?其实未必,成人总以为自己比孩子高明,事实上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比如,一部分家长无论做什么事,都讲求一成不变的原则,希望像制作“标本”一样塑造自己的子女,设置好路线让孩子们不断攀登、前进,即便不能求得扬名立万、光宗耀祖,也得成为一位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好手。而当孩子像松缰的野马在草原上肆意驰骋时,他们担忧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安全,还有对他们多年抚养孩子的心血浪费的恐惧。可事实上,寒窗苦读、奋力拼搏的“黄金屋”在青少年的眼里不过是又苦又累的小黑屋,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外桃源”成为及时行乐的迪尼斯乐园。成人们自以为是的高明,往往害了孩子。过强的诱惑力使他们难以招架,于是不太成熟而又毫不迟疑地做出了“精彩人生”的抉择。外界的阻止使他们烈烈燃烧的一腔怒火与激情澎湃的满腔热血冲昏了本就不很理智的头脑,于是,父母的不太温柔的良苦用心恰巧南辕北辙。 小孩的幸福定义是,好好吃、好好玩、好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