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同步练习第二章.doc_第1页
美学-同步练习第二章.doc_第2页
美学-同步练习第二章.doc_第3页
美学-同步练习第二章.doc_第4页
美学-同步练习第二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审美活动论同步练习1、 单项选择题1. 审美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A. 审美关系B. 审美需要C. 审美情趣D. 审美活动2. 体现审美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是【】A. 偶发性需要B. 衍生性需要C. 生命需要D. 心理需要3. 人的自由自觉得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A. 审美经验B. 审美需要C. 审美理想D. 审美情趣4. 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审美需要的是【】A. 精神追求B. 感官追求C. 物质追求D. 生命追求5. 对于审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是【】A. 审美情趣B. 审美需要C. 审美理想D. 审美感受6. 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不会去喜欢林妹妹,原因在于他与贾宝玉有着完全不同的【】A. 审美情趣B. 审美趣味C. 审美需要D. 审美感受7. 在叶剑英的诗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中,“满目青山”体现了坐着的【】A. 审美理想B. 审美趣味C. 审美需要D. 审美感受8. 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称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A. 审美理想B. 审美趣味C. 审美需要D. 审美感受9. 审美趣味最明显的特征是【】A. 主体社会性B. 客体普遍性C. 主体个体性D. 主体特殊性10.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的主要方法是【】A. 尽可能多的进行审美活动B. 积累起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C. 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D. 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11. 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的是【】A. 柏拉图B. 康德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12. 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因而只能定位于【】A. 精神活动B. 物质活动C. 体力活动D. 文化活动13.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突出特点是【】A. 物我两忘的境界B. 以感性代替理性的境界C. 天人合一的境界D.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14. 审美所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意味的【】A. 自然世界B. 现实世界C. 想象世界D. 诗意世界15. 作为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之一,应是【】A. 自律性B. 他律性C.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D. 功利性16. 费尔巴哈十分精辟的指出“只有人,对星星的无目的的仰望能够给他以上天的喜悦”,这句话表明【】A.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B. 审美活动具有自律性C. 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D. 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17. 在现实生活中,审美活动能成为人所珍重所向往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因为它是【】A. 人在异化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一种最自由的存在方式B. 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C. 人在现实生活中摆脱功利关系,进入了超越的存在状态D.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18.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存在基础是【】A. 审美活动B. 审美需要C. 审美理想D. 审美趣味19. 把美从审美活动中分离出来并把它实体化,就会导致美本身的【】A. 生成B. 显现C. 转移D. 消失20. 使其他的美学范畴找到自己相应的理论位置,使其他的美学问题迎刃而解的关键是【】A. 培养美学情趣B. 积累审美经验C. 抓住审美活动D. 加强审美教育21. 审美主题与审美对象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是【】A. 审美形态B. 审美活动C. 审美经验D. 审美教育22. 审美惊异的发生,属于【】A. 精神生成与发展B. 一般生活中的好奇的发生C. 理性思考的生发D. 意欲现实占有的强烈兴奋的形成23. 审美惊异是【】A. 对物质的占有欲B. 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特别的热情的关注态度C. 理性的求知欲D. 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4. 下列不属于审美体验源泉的是【】A. 人生本身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B. 人生本身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C. 生活世界本身悲欢离合的无穷内容D. 人类自我完善的众多活动25. 在澄明之境中,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然之间的状态是【】A. 生动和谐B. 优美娴静C. 激烈抗争D. 互不影响26. 澄明之境产生于【】A. 政治活动B. 认识活动C. 道德活动D. 审美活动27. 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A. 表情性和象征性B. 主观性和客观性C. 主体性和转达型D. 非实体性与开放性28. 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转化为审美条件构成因素的重要基础的原因是【】A. 它们本身具有美的属性B. 事物的客观属性C. 表现事物存在的形式D. 人们对它们具有感受经验29. 在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A. 整齐一律B. 均衡对称C. 对比调和D. 多样统一30. 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的特征具有【】A. 非实体性与开放性B. 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C. 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D. 能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对象的气韵和神貌31.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A. 向未来开放的结构中B. 生成性的结构中C. 有限个别的存在中D. 客观的静态的纯粹的物体中 32. 在柏拉图看来,各种再现性艺术和各种实用性艺术之间的区别可以看作是【】A. 游戏和一本正经之间的区别B. 生物本能和一本正经之间的区别C. 巫术和一本正经之间的区别D. 劳动和一本正经之间的区别33. 对于审美活动的发生,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的概念是【】A. 自由游戏说B. 生物本能说C. 巫术说D. 劳动说34. 比较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美学家是【】A. 柏拉图B. 康德C. 席勒D. 弗雷泽35.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客,把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能联系起来的美学著作是【】A. 金枝B.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C. 美育书简D. 人类的由来36. 在生物本能说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学者首推【】A. 博客B. 达尔文C. 弗洛伊德D. 德谟克里特37. 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的是【】A. 达尔文B. 泰勒C. 弗洛伊德D. 弗雷泽38. 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是【】A. 卡毕歇尔B. 马克思C. 普列汉诺夫D. 格罗塞39. 劳动对审美发生的作用是【】A. 直接的B. 间接的C. 无功利的D. 无目的的40. 用巫术活动调节的根本关系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B. 人与自然之间的C. 社会与环境之间的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41. 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A. 恋爱活动B. 巫术礼仪活动C. 物质生产活动D. 战争42. 人类意识最早的发端为【】A. 原始意识B. 宗教意识C. 科学意识D. 道德意识43. “古人”是指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的【】A. 早期直立人B. 晚期直立人C. 早期智人D. 晚期智人44. 为原始人在物质生产领域施展审美创造才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的发明是【】A. 装饰B. 工具C. 巫术D. 器物45. 在陶器的生产和制作中,审美特征尤为明显的是【】A. 装饰化的器物造型B. 器物装饰C. 固定装饰D. 非固定装饰46. 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中“彩绘的鹿、图案中的鱼”都属于【】A.装饰化的器物造型B器物装饰C固定装饰D非固定装饰47. 原始人通过刺纹、凿齿、穿鼻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的装饰活动称为【】A. 器物造型B. 器物装饰C. 固定装饰D. 非固定装饰48. 就史前艺术的发展来说,雕刻艺术的成熟时期是【】A. 旧石器时代早期B. 旧石器时代中期C. 旧石器时代晚期D. 新石器时代前期49. 绘画的出现比雕刻要【】A. 早B. 晚C. 同步D. 无法比较50. 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A. 新石器时代B. 旧石器时代早期C. 旧石器时代晚期D. 旧石器时代中期2、 多项选择题1. 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依赖一个动力机制,这个动力机制包括【】A. 审美关系B. 审美需要C. 审美趣味D. 审美理想E. 审美期待2. 只有人才有审美需要,才现实的从事各种审美活动,原因在于【】A. 只有人才会进行物质生产劳动B. 只有人才会有自我意识C. 只有人才真正懂得去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D. 只有人才自觉的去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E. 审美活动是人所独有的外在的生命需要3. 审美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内在关联提醒我们,审美理想【】A. 不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也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B. 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也是主体的人生修养C. 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审美趣味,也是主体的人生境界D. 是纯粹的个性特征E. 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4. 审美趣味中存在的矛盾有【】A. 个体性与普遍性B. 社会性与特殊性C. 个体性与社会性D. 特殊性与普遍性E. 个体性与特殊性5.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A.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B.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C. 有限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D.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E.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6. 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自律性说法正确的是A. 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B. 审美活动是一个开放的世界C. 审美活动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D.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E. 审美活动是一种手段7. 在审美活动中,价值型形态依条件的转变可以互相转化的有【】A. 美B. 丑C. 悲D. 喜E. 崇高8. 下列诗句能真实地显露出审美活动的价值特征的有【】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E. 言有近而言无穷9. 黑格尔的名言“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可以理解为【】A.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才进入了理想的、超越的存在状态B. 在审美活动中,人才真正体验到自由感、解放感C.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D. 在审美中存在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人E. 在审美中人是以自由人的身份与同样自由的生命去交往10. 关于审美活动和美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 审美活动比美这一范畴更具优先性B. 美比审美活动这一范畴更具根本性C. 审美活动比美这一范畴更具根本性D. 美比审美活动这一范畴更具优先性E. 美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1. 马克思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人类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意在告诉我们【】A. 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B. 主题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在“人化的自然界”中产生出来并得到确证C. 人的主观感觉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D. 人的主观感觉是从全部人类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起来的E. 人的主观感觉等同于历史产物12. 构成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 审美趣味B. 审美需要C. 审美主体D. 审美理想E. 审美对象13.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有【】A. 惊异B. 体验C. 澄明D. 理解E. 感知14. 审美惊异产生的条件有【】A. 主体具有相当的审美修养B. 主体具有相当的审美能力C. 客体具备某种独特之处D. 主体加油一种特定的超然的心境与态度E. 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与对象的直接相遇和契合15. 审美中的惊异的主要特点有【】A.理性的求知欲B.审美惊异的产生只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C.鲜活的生命感D.审美惊异的产生只依赖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E.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16. 在审美体验的瞬间,主体的哪些心理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A. 感知与理解B. 欲望C. 兴趣D. 想象E. 意志17.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包括【】A. 色彩B. 线条C. 形状D. 音响E. 被人的耳目所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18. 审美因素的多样统一是指【】A. 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B. 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C. 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的血脉的一致性D. 变化多样,统一整齐E. 整齐一律,变化单一19. 符合审美对象开放性的是【】A. 言有尽而意无穷B.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C.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E.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20. 在两千多年的美学史上,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生的研究,影响较大的观点有【】A. 游戏说B. 生物本能说C. 巫术说D. 劳动说E. 模仿说21. 审美发生理论中持巫术说的有【】A. 泰勒B. 德谟克利特C. 博克D. 弗雷泽E. 弗洛伊德23. 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有【】A. 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B. 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C. 原始艺术样式的生成与发展D. 产生了系统的文字符号E. 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3、 名词解释1. 审美需要2. 审美理想3. 审美趣味4. 审美活动的自律性5. 人的本己性6. 审美主体7. 审美惊异8. 审美澄明9. 游戏说10. 巫术说11. 劳动说12. 固定装饰4、 解答题1. 简述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2. 简述审美需要的特征。3. 简述审美理想的特点、审美理想对于审美活动的作用。4. 简述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5. 简述审美活动与一般价值活动的特殊性。6.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7. 简述审美惊异的特点。8. 简述审美对象的基本性质。9. 简述事物的物质因素成为审美的条件。10. 简述审美对象的独特性。11. 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