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及答案.doc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及答案.doc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及答案.doc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及答案.doc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 B卷)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专业班级: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题分备注: 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一、填空:(63=18分)1. 根据标准规定,公路的平曲线半径分为 , , 。2. 公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为 , , 。 3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是 。5公路定线分 定线、 定线、 定线三种方法。6纵断面设计时,对最小坡度加以限制的原因是 。二、判断题:(25=10分)(若对,请打,错打,并改正)1车速愈大,横向力系数愈大,则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愈差。( )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路中线的法向距离。( )3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各级公路都必须满足的视距。( )4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 ( )5“明(指平曲线通视好)凸(竖曲线一种形式)暗凹”组合是较好的一种线形组合。( )。三、简答题(48=32分)1、越岭线的展线方式有哪几种?各自有哪些优缺点?2、在陡坡路段,坡长过长,对行车有那些危害?3、绘制“S”型曲线的曲率变化图。4、绘出汽车某排挡的动力特性图,并解释什么是稳定行驶和不稳定行驶?四、计算题(20+20=40分)1.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米,i1=0.8%,i2=5%,竖曲线半径5000m。(1) 判断凸凹性并计算竖曲线要素;(2) 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2.已知某公路两交点JD1、JD2间距为130.26m,要求构成S形曲线。现已确定曲线1的切线长T1=62.82m,JD2的转角2=1756,试确定JD2的曲线半径及计算其主点桩号。(取LS2=40米,JD2的桩号K1+500.00)。道路勘测设计B卷参考答案一、 填空1.一般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直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3.牵引力大于或等于各项行驶阻力之和且小于或等于附着力4.供载重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5.纸上定线 实地定线 航测定线6.有利于路面纵向排水二、 判断题1. 2. 改“路中线”为“内车道路中心线” 3. 去掉“超车视距” 4. 与容许速度相对应的纵坡称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5. 避免“明凸暗凹”组合三、 简答题1. 答: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自然展线:优点:走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行程与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缺点: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只有调整坡度这一途径。回头展线:优点: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难点工程。缺点:在同一坡面上,上、下线重叠,尤其是靠近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对行车、施工和养护都不利。 螺旋展线: 优点:比回头展线线形好,避免路线重叠,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或隧道跨线,在峡谷内,利用建桥跨沟、跨线. 缺点:因需建桥、打隧道,造价高。2. 答: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大。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换较低档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3.4. 1)当汽车采用v2vk的速度行驶时,若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可以降低行驶速度,以采用较大的D值来克服额外阻力,待额外阻力消失后,汽车可立刻提高到原先的速度行驶。这样的行驶情况,称为稳定行驶; 2)当汽车采用v2vk的速度行驶时,苦遇到额外的阻力,汽车降低行驶速度,反使D值减小,这样速度愈来愈小,D值也愈来愈低,直至汽车熄火而迫使停止。这样的行驶情况,称为不稳定行驶。因此,临界速度vk是汽车稳定运动的极限速度,一般汽车行驶的速度均采用大于同一档位的临介速度。四、 计算题1.解:W=i2-i1=0.05-0.008=0.042 凹型曲线 L=R*W=210 , T=L/2=105,E=T2/2*R=1052/2*5000=1.1025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105=K25+355.00 竖曲线起点高程=780.72-105*0.8%=779.88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105=K25+565.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0.72+105*5%=785.97K25+460处:设计标高=780.72+1.1025=781.823K25+500.00处横距X=K25+565-K25+500=65竖距H=X2/2*R=652/2*5000=0.4225切线高程=785.97-5%*65=782.72设计高程=782.72+0.4225=783.1432.解T2=130.26-T1=130.26-62.82=67.44 由,得 R2=300.41,取R2=300 因此, L=133.899 E=3.937 D=0.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