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三稿.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三稿.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三稿.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三稿.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三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试论曹禺前期经典剧作中的人性美 作 者 解晓宇 指导教师 陈红梅摘要:在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史上,曹禺是一位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剧作家。曹禺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艺术典型,既有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等这样卓越的悲剧女性,也有周朴园、周萍,方达升,仇虎,曾文清等典型的男性形象,还有一些虽未出场,却特征突出的神秘人物。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曹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非凡的艺术构思,承载着曹禺对人性、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也深刻而集中地表现了作品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人”的主题。曹禺用高度的文学艺术技巧把人性美完美的融入作品中,多种角度来表现人性美,从而赋予作品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曹禺、人物、人性美。Try to talk about the humanity in Cao Yus earlier classic worksAbstract: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drama,Cao Yu is a playwright who has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Cao created a series of excellent artistic images in his works,both brilliant tragedy females like Fan Yi,Chen Bailu,Hua Jing zi,Su Fang.also have typical male image,such as Zhou Puyuan,Zhou Ping,Fang Dakai,Qiu Hu,Zeng Wenqing.and some didnt appear on the scene,but features prominent and mystical person.these diverse character images reflected Caos remarkable artistic talents and extraordinary conception.Not only bearing his ponderation for human nature and life and fate,but deeply and concentrated expressing the theme against feudalism and peoples liberation.Cao Yu used height of the literacy and artistic skills,various angels,hold the humanity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ks perfectly.thus giving works immortal artistic charm.Key words:Cao Yu,characters,hunanity.引 言:曹禺话剧作品的出现,尤其是雷雨和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曹禺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的人物把封建社会对人们的压迫、束缚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就是向往自由、渴望平等,追求爱、美和幸福。可以说,在这些人物形象上寄寓着剧作家对人性美的肯定和赞誉。所谓人性美,就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因此对人性美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性美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和肯定。现有的研究论著都多着重从作品中的女性身上寻求人文精神和人性美。还有部分论著的一些观点由于受到政治、时代的影响,一些观点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我想针对曹禺前期的经典剧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读剧作,聚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意,更人性化地解读人物形象,发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从而揭示曹禺优秀剧作历久弥新,永葆魅力的原因。除此之外,我还打算将曹禺前期作品中的人性美与沈从文边城中淳朴理想的湘西人性美进行比较,以发现曹禺独特的艺术视觉和艺术创造。一、曹禺早期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一)新知识女性和命运的抗争1、“雷雨”般的蘩漪蘩漪在雷雨中是最出彩的一个角色,“她是那被象征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所谓热情也者,到了表现的时候,反而冷静到像叫你走进了坟窟的程度。于是你更感到她的阴骘,她的力量,她的痛苦;你知道这有所顾忌的主妇,会无顾忌地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恶。”1她有着自己的追求,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她放弃了名节、地位,甚至敢于践踏伦理道德。这样疯狂的举动像一道闪电划破周公馆沉闷地上空。“蘩漪不但有雷雨的性格,她本人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2正是因为她的存在,使整个剧充满紧张、令人激动的气氛。然而,蘩漪还有更吸引人的地方她的美,蘩漪是美的,从她刚一出场我们就不难感受到她的美。她的美不仅如她外表的沉静、忧烦、如秋天傍晚的落叶般的外形美,更是她对精神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争取所迸发出来的人性美。蘩漪是一个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女性。她本有着成为大家族里贤妻良母的机会,可是一些特殊的经历和遭遇,改变了她的命运以及她的性格。嫁给了一个长自己二十岁的丈夫。在沉闷地周公馆里,长期的受着丈夫的压制,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这就预示着她不得不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反抗和斗争,周萍的出现使得她原本麻痹的心灵苏醒了,燃起了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热情。随着周萍的背叛,她的遭遇又一次陷入了不幸的深渊,这样她的一生就经历了两次不幸:嫁给了一个冷酷的丈夫,爱上了一个无情的情人。为了报复,她发出了“一个女子,你记得,不能受两代欺侮”的报复宣言。也正是这样的遭遇,让她落到“妻子不像妻子,母亲不像母亲”的地步,这样的处境必然会造成她独特的思想性格。蘩漪性格的独特性就在于她所处的特殊环境迫使她把自己正常的追求变成反常的发泄。她不仅丧失了“妇德”,而且犯了“乱伦”之罪。3作者曹禺通过对蘩漪复杂性格和特殊遭遇的描写,把蘩漪的“雷雨”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也正是蘩漪性格美的体现。剧中蘩漪的语言总是那么犀利却又充满诱惑力,那些令人觉得可怕的话语充分表现了她那种“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4这种具有撕破一切假面的进攻表现了蘩漪非凡的勇气。蘩漪的情爱,历来也是人们争议最多的。然而,在剧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蘩漪近乎疯狂变态的情爱是给予宽容和理解的。他认为“只要是顺应爱欲本能的,便是崇高的、值得赞颂的;而违背这种爱欲,尽管符合名分,却是罪恶的。”曹禺对蘩漪情爱的赞赏和肯定,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体验。5蘩漪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所采取的疯狂行为,在读者和观众看来应该更多的给予理解和同情,甚至是赞扬。2、日出中白露与竹筠的矛盾“白露算是日出中有灵魂的一个女人”,“她厌恶生活,也热爱生活”6。这就说明了陈白露性格的两重性,她的思想性格是存在矛盾的。陈白露“是这剧中伟大的人物创造。她美丽而且活泼,聪明而且举止果毅。起初她好像讥讽而且贪婪,不久我们才发现她对不幸者是那样慷慨而且充满了同情心”。7曹禺也曾说过:“在日出里每一个角色都应占有相当的轻重。但毋庸置疑,陈白露是全剧的中心,是一个被谈得颇多而又有争议的人物”。8有人说陈白露是“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在终于飞不起来的时候宁肯结束自己的生命”。9也有人认为,陈白露与资产阶级已经“同流合污”了,“陈白露的死,并不意味着对旧社会的旧制度的反抗,而仍然是害怕正视现实逃避更尖锐的现实斗争的软弱和妥协的具体体现。”10陈白露思想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引起众多的争议和评议,我把陈白露这思想性格的矛盾归为“白露”和“竹筠”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陈白露八面玲珑,妖娆妩媚,十足一个略带矜持的风情女郎。她做过电影明星,当过红舞女,出门坐汽车,应酬穿些好衣服;而和方达生在一起时,她会偶尔像孩子般天真,满怀对诗情和光明的憧憬。在保护小东西时,她满怀爱心像个母亲般慈祥;面对金八等恶势力时,她不卑不亢,敢于斗争。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又是痛苦忧郁、绝望迷茫,不像白天里的陈白露那样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似乎她内心深处竹筠的个性总支配着她的言行和思想。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陈白露堕落、纸醉金迷的一面,还要肯定她那“痛心疾首地厌恶那腐恶的环境,却想有所反抗”11的表现。这是一个“因受黑暗社会所迫,资产阶级思想所腐蚀,既已堕落又不甘心沉沦;起来斗争又缺乏信心和勇气,最终是痛苦的结束了自己生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悲剧形象。”12她“已经堕落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剧烈的心灵自我搏斗”13的种种表现,揭示了白露和竹筠之间的性情的矛盾。不管是白露的堕落性格,还是竹筠单纯浪漫善良的个性特征,这些都属于一个人的思想性格。这些复杂的矛盾因素左右着她的行为,从而赋予她不同于其他人的人性美和性格美。鲁迅曾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14陈白露就是这样,惊醒她的梦境,使她感到痛苦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方达生的到来,一是“小东西”的出现,昔日情人的到来,唤起了体内沉睡的竹筠,重新唤醒了她对童年纯真生活的回忆,产生了对生活的新希望。但是,她很快发现久困笼中的她已经失去应对贫乏物质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竹筠式的情感和过惯白露生活的习性的矛盾让她痛苦。“小东西”的出现以及惨遭不幸,使她预想到了自己未来命运的可悲,她同情、保护小东西,在“小东西”得到暂时的解救后,她产生了无比欢欣和痛快的感觉。这使她原本毫无意义的生活多出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由此产生了对太阳、春天、生命的属于竹筠的激情。而最终“小东西”在恶势力的压迫下饮恨自杀,这无疑让白露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自身力量的渺小,她彻底对新生命绝望了。白露和竹筠之间的矛盾最终无法调和,白露带着死了的竹筠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蘩漪和陈白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她们对命运、对现实的反抗。蘩漪一步步疾风骤雨似的追求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计划,彰显了她的勇气和果敢。同时,不计后果,不考虑他人的反抗报复方式最终也未能让她得偿所愿。陈白露在一番挣扎后,也许还带着竹筠的不甘和美好期许选择了死亡。这样鲜活、有生命力、有魅力的生命就这样陨灭,她们的悲剧不能不让人惋惜。(二)花金子和愫方的出走1、花金子:寻找“金子铺的地”“女人长得很妖冶,一对明亮亮的黑眼睛里面蓄满魅惑和强悍,走起路来,顾盼自得,自来一种风流她的声音很低,甚至有些哑,然而十分入耳诱惑”15这是曹禺对原野中花金子的描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花金子带给我们的犹如辽阔苍茫原野般的野性美。花金子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她的野性、魅惑的性格特征,她如一朵生命力极强的野花兀自开放在变幻莫测的原野里。她大胆泼辣、纯真厚实,她甚至要比周蘩漪更疯狂。她有一个爱她甚至怕她的丈夫焦大星,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她觉得自己仿佛是“死了的”。而在与仇虎重逢后,浑身散发着野性和生命力的仇虎,唤醒了她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真实爱情的激情。她虽与仇虎是偷偷摸摸的相爱着,但是,她觉得这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情。花金子最终选择和仇虎一起离开,去寻找“那老远的地方,那黄金子铺的地”的地方,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理想之国,对她来说是一种拯救性的力量,是她反抗污浊现实的依据和勇气的来源,并为她的“出走”提供了方向。虽然,这一切只是她从仇虎那听来的,可是她似乎比仇虎更坚定,走向金子铺的地成了她生存的目标,让她的生存有意义。16她和仇虎再次重逢相爱的时间虽只有10天,但她却从中体会到了真正的爱,体会到真正的活着。她义无反顾的跟随仇虎,哪怕跟仇虎在一起吃苦受罪、甚至当“强盗婆”,她也不后悔仍觉得“心里是舒服的”。她对仇虎的爱不矫揉造作,浓烈、泼辣、爽快,虽然没有什么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但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直白、执著和热情似火,我们不会去追究她丧失传统道德的疯狂做法,反而会去欣赏她敢爱敢恨的勇气。(2)愫方:在绝望中寻求希望说到“出走”,在曹禺早期经典作品中,还有两个女性的“出走”值得我们去品读,就是愫方和瑞贞的“出走”。愫方和瑞贞不管从生活环境还是性格特征上,都是大大不同于原野中的花金子的。在愫方和瑞贞身上,那种未经启蒙的人类原始野性已不见踪迹,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她们类似于忍辱负重的坚强。北京人中的愫方是一个幽娴的好女子,如空谷幽兰一般惹人怜爱。在愫方的身上不但看不到野性,就连丝毫叛逆和反抗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都是她的隐忍。剧中的愫方是外在美和内在美兼修的女子,她婉顺哀静、善良无私、温柔大方,身上承袭了妇女所该有的美德,她是“为爱而生的圣母”。 17她无私的给予身边所有的人以关怀和帮助。她人生的哲学是“看着人家快乐,你不也快乐么”,她心甘情愿的像佣人一样照顾着曾家的老太爷曾皓,牺牲着自己的青春;她温柔的安慰苦闷不堪的曾文清,帮助着苦恼的瑞贞,甚至对于阴险歹毒,处处算计着她的曾思懿也是尽心地服侍着。她愿意对一切人好,却惟独忘记对自己好,忘记了自己的需求,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就是自己的幸福快乐。终于,曾文清的回归,彻底破灭了她的希望,最终决定和瑞贞一起出走,离开这牢笼似的曾家。虽然,她出走后的路不见得平坦,但是作者在这里留下了悬念。我想作者对愫方这类美好的女子应该是寄予了期望的,是不忍看着她毁灭的。焦尚志曾说,“曹禺就是通过愫方柔中寓刚的悲剧性格塑造,去发掘和颂扬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的”。“ 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淳朴宽厚的善美心地,坚韧顽强的生活意志,执著炽热的人生追求”,18这样的人性美被愫方这一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花金子和愫方是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出走”的结局必然不同。花金子和仇虎在逃亡路上,在漆黑的原始森林迷失了方向,那曾经满蓄的狂野与决心被无边的黑暗逐渐吞噬。而在仇虎死后,花金子更是失去了期望,留给她的是还未出生的仇虎的孩子,她就这样在无边的走不出的原始森林里迷失了。而她的那个美好的去那个“金子铺的地”的期望就更加渺茫了,“仇虎和金子最终带给人的,是激厉的野性消磨后留下的无限凄凉”。19对比花金子的迷失,愫方的“出走”虽是对过往生活的绝望,但却衍生出了无限的新希望。作者曹禺也将期望和憧憬在寄予愫方这一类女性身上,虽然愫方出走后的结局也很难料,但是我们似乎还可以假设,想象愫方终于过上平静、幸福、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对于花金子,作者似乎不愿意留给我们假设的机会,花金子的命运似乎要较之以前会更加艰难。让读者和观众只能感受到绝望和凄凉,甚至会怀疑、担心这样富有野性的女人会不会失掉勇气。曹禺这样安排一定有他的意图,他给愫方这类无私奉献、忍辱负重的女性留了一条出路。却让疯狂的如蘩漪、陈白露、花金子这类魔女式的女人精神分裂、毁灭、迷失了。有评论认为这和曹禺的创作心理有着密切地关系。“无论它(文学作品)采取哪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说,心理艺术作品的题材总是来自人类意识经验这一广阔领域,来自生动的生活前景。”同时,“艺术家的生活不可能不充满矛盾冲突,因为他身上有两种力量在相互斗争:一方面是普通人对于幸福、满足和安定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则是残酷无情的,甚至可能发展到践踏一切个人欲望的创作激情”。20曹禺所生活的时代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给曹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曹禺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恰逢“五四”运动,追寻民主的思想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同时因为自幼生活在没落的封建旧式家庭,“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21让他早期塑造的都是像蘩漪、陈白露、花金子这类追求生命快感和个性解放的女性。后来40年代曹禺的一段感情波折,让他与长相清秀、性格娇柔的方瑞相识。与方瑞的这段婚外情,显然对曹禺创作心理上对女性形象的选择是有一定影响的。在这一创作时期,曹禺心目中闪耀着人性美光辉的女性形象,就不再是像蘩漪、白露、花金子这类疯狂、反叛的女性。取而代之的是和生活中温婉体贴的方瑞相似的愫方这一类女性。这也是曹禺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最终找到的较为理想的人性美。二、 曹禺前期经典作品中典型男性形象的人性美(一)复杂的周朴园和单纯的周冲1、偶见慈悲,让人既恨又悯的周朴园钱谷融曾说:“人是生活的主人,是现实的主人。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生活,抓住了现实。”22曹禺通过对人物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来展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周朴园是一个丰富的,立体化的人物。他身上有着明显的阶级烙印,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但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知冷知暖的人,有着七情六欲,有着正常人的愿望和追求。从社会特性和具体思想性格上分析,可以得出周朴园是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本家”的结论。他“充满着令人恶心的铜臭气息”,特别是他和侍萍重逢时的言行,更是“赤裸裸地露出了他的本相,”“这个资产阶级的卑鄙丑恶的灵魂”“被揭露无遗”。22周朴园是周家的家长,这样一个身份和他思想性格的结合,才终于造成了周鲁两家的悲剧。周朴园所处的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也早深入人心。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接触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文明,他曾经到德国留过学,受到当时民主自由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本可以成长成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最终转化成一个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在他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居然以一个资本家的代表而不是作为父亲去和鲁大海谈判,最终毫不犹豫地按计划开除了鲁大海。在他用卑劣的手段积累资本、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惊讶于他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周朴园他又是一个内心世界复杂,感情丰富的人。三十年来,他以保持着和侍萍在一起生活的方式来怀念她,如窗户一年四季不许打开,旧家具几十年不让更换,把侍萍的照片放在看得见的地方,每年四月十八还为她过生日。这些点点滴滴不能简单的说成他是虚伪的,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到底寄托了他怎么的情感呢?可以说他对侍萍是念念不忘的,侍萍是他的感情寄托。虽然,他有一个年轻貌美、聪明的妻子蘩漪。但是,对于蘩漪他只是在尽一个做丈夫的义务和责任,没有爱。蘩漪是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女性,她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叛逆和倔强,让他们格格不入。因此,周朴园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他只能通过对侍萍的怀念,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内心。尽管他阴险、狠毒、专横、凶残,但他的确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有值得我们同情和怜悯的地方。“周朴园虽然受着资产阶级的教养,却又和封建思想有血脉相传的亲密关系。作为家长他是严厉、冷酷、说一不二的。”23第一幕中他逼蘩漪喝药,就把他封建家长制的专横、严厉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喝药”这个环节,周朴园的目的有很多,既要征服蘩漪,又要打击周冲,警告周萍,以此来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树立不可冒犯的家长形象。从表面看,他逼蘩漪喝药以及让她在楼上休息,是他专横、凶残、无情的表现。而换一个角度想,他作为一个丈夫有责任和义务为自己妻子的健康着想并采取行动,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尽一个丈夫的义务。作为父亲,他对儿子并不是总板着脸孔教训人,他对周冲是严厉中带着迁就和溺爱的。对周萍则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周萍能成为他的继承人。当他知道周萍做出的出格的事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责问,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来教训他:“周朴园:(仁慈地,拿着萍的手)你是我的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周萍:(失色)爸!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24这次谈话既给周萍保住了面子,又维护了他做父亲的尊严。在他专横、严厉、冷酷的外表下,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心在起作用。起码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对家人负责的丈夫和父亲。我们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周朴园,就能认识他性格中凶残无情的一面,也不会忽视了他人性中值得同情的自然的一面。2、织梦者周冲。“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很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从这段独白,不难看出周冲是个单纯、浪漫、热情、有着美好追求的少年。在那样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却仍能把身边的事物美化把一切都想象的那么美好。尽管最终在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下,他殒命于雨夜的电线下,他的嘴角却仍是挂着笑的。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梦境中,他的单纯和热情让读者和观众眼前一亮,感受到沉闷周家里的一丝活力和希望。在剧作中处处闪耀着周冲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这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他对下人总是待之以礼。对令人憎恶的鲁贵,也会恭敬的叫他“鲁先生”。对四凤理所应当的侍候,他会说“谢谢”。对待遭遇不公命运的工人更是同情和尊敬。他与鲁大海握手并且真诚地道歉。在表白对四凤的爱时,表明“如果她不愿意,我仍然是尊重她的,帮助她的”。这种种事例表明在周冲的脑子里是没有阶级观念的。在周朴园宣布已经开除鲁大海时,他喊道:“这是不公平的!”这样单纯大胆的做法,在整部剧中只有他一人。曹禺就曾说过:“在雷雨郁热气氛中,他是个不可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他的确是唯一的一片晴空。”25他进步、善良,他讨厌自己专横、自私的父亲,讨厌使用强权的人,他有着“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上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的追求和憧憬。但是,他却是孤独的。周朴园说他是半瓶醋的思想,蘩漪说他是小绵羊,这个家里没有人理解他。他把自己的母亲想象成梦中最聪明、最慈爱的母亲,却看不清母亲为了追求自己自由的爱情,已经丢掉一个做母亲的神圣天职。直到最后一切纠葛都出现,心目中憧憬的母亲也让自己彻底失望,他的梦终于破灭。他也如烦躁多事的夏天里一个春梦终会醒来、结束、消逝。周冲在整个剧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都不长,但这并没有削弱他的人性美。我们在周冲的身上读到了太多的美好,也不禁为他匆匆地离去感到深深地惋惜和同情,并一直怀念盼望着这样的周冲似的人物的再生和重现。周朴园和周冲有过相似的经历,都接受过进步的教育,呼吸过新思潮的空气。周冲还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在情感经历上,都爱上自己家的下人,而且是真心地爱着。但是,毕竟周朴园和周冲所处的时代和肩负的责任不同,周朴园被“成功”培养成一个能在那个社会存活的人。而周朴园培养的下一个家庭接班人是周萍,不是周冲。所以,周冲才得以有单纯的成长环境,能做着自己的梦。由于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的人性美也各具特点。(二)原野里的“真人”仇虎的野性美话剧原野讲述了民国初年一个农民复仇者的故事,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刻画了仇虎这个满蓄着仇恨与反抗力量的灵魂。“头发像乱麻,硕大无比的怪脸,眉毛垂下来,眼烧着仇恨的火。右腿打成瘸跛,背突起仿佛藏着一个小包袱。筋肉暴突,腿是两根铁柱。身上一件密结纽袢的蓝布褂,被有刺的铁丝戳些个窟窿,破烂处露出毛茸茸的前胸”,这样一段外形的描写,让人读之不禁心惊。这分明是在描写一只可怕的兽。仇虎形象中有一种“原始的力”,而“原野”也一样有着未经开垦的原始,如剧本开头提示:“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这片原野应该不在封建管辖下,是没有金钱化的原始状态。这“原野”的人仇虎,他的反抗意识与威力,炽烈的性爱与粗野的激情,都染有一层原始蒙昧的色彩。仇虎在剧作中始终以一个心理已经扭曲了的复仇者形象出现,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自己惨死的父亲和妹妹报仇雪恨。虽然,他复仇的对象焦阎王已经死了,但复仇的火焰不但没熄灭,而且矛头立刻转向焦家剩下的活口焦大星。虽然他知道焦大星对他不错,把他当兄弟看待,可就因为大星是阎王的儿子,仇虎便“一定要杀了他”。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他竟然想出了挑衅大星,让大星先动手的歹毒计谋。在整个复仇过程中,仇虎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杀人前的矛犹豫和两难,杀人后又陷入深深地恐惧和自责之中,甚至达到了神经错乱的地步。这种无法排解的恐惧,使仇虎最终也没有摆脱精神镣铐的束缚。仇虎在剧作中吸引人的地方不只是他野蛮、盲目、疯狂的复仇行为,还有他原始野性的恋爱方式。仇虎对花金子的爱是炽烈、粗野的,他向往着和花金子一起去追求梦想,去寻找那“金子铺的地”。直到他和花金子逃亡在原始的黑森林中,迷失方向的时候,他才开始怀疑自己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嘱咐花金子好好的活着,为着他们的下一代好好活着。“五四运动和新的思潮还没有开始,共产党还未建立。在农村里,谁有枪,谁就是霸王。农民处在一种万分黑暗、痛苦,想反抗,但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中”。26而仇虎就在这种状态中挣扎、寻找出路,却最终没有找到出路。我们在赏读仇虎这个人物形象时,他那原本令人惊惧的丑陋外形和粗野的言行,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来自自然的原始的魔力,而对于他的结局没有人不感到失落、痛心。曹禺说:“在黑的原野里,我们寻不出他一丝的丑,反之,逐渐发现他是美的,值得人高贵的同情。”(三)偶见清逸的曾文清曾文清是剧作北京人中的第二代“北京人”,他和他的父亲曾皓一样是颓废、萎靡、未老先衰的“北京人”,都缺乏那“充满生命力的原始野性”。曾文清有着中国人的传统性格:中庸、顺从、保守、文弱等。他“聪颖清俊,善良温厚,不乏士大夫阶级所欣赏的潇洒飘逸”,27然而长期所受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和教养,使他变成近乎没有灵魂的人,“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到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这样一个没有灵魂和自我的人,读来让人厌烦却也心疼。他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他爱着如空谷幽兰的愫方,却爱不能爱;他讨厌阴险、泼辣的妻子曾思懿,却又不能离开她,恨也不能恨。从他对生活细节的讲究,如喝茶的讲究、对字画的热爱等方面看,他又是一个清逸优雅的人。曾文清从小被母亲宠爱,早年便结了婚,身体孱弱,语音清虚,行动飘然。“他风趣不凡,谈吐也好,分明是个温厚可亲的性格,然而他给与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懒散之感”。从剧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这种家庭的厌恶、对这种生活的厌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身受的苦痛,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正重蹈覆辙。并且家道衰落,以往的好年月已经过去了。日渐紧闭着的困窘,让他懒散惯了的灵魂,也开始有了走出家门,离开北平到更广大的人海里与世浮沉的决意。“然而从未飞过的老鸟简直失去了勇气再学习飞翔。他怕,他思虑,他莫名其妙地在家里踟蹰”。在反复的思虑后,他最终走出了家门。然而,毫不适应的社会生活的他,还未走远,就慌忙又躲回那个那他痛苦不堪的家。他似乎是带着些希望出门的,可是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绝望就深深掩埋了他。这样一个可怜的优雅的人最终在认识了自我之后,对自己、对家庭彻底厌弃和绝望,做了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事吞食鸦片自杀结束了自己苦痛不堪的一生。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新和曾文清有着一样的生活环境,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将来是要掌管高公馆的。觉新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他处处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孝的罪名”。27于是,他事事退让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觉新在小说中是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新旧两种思想在他的内心激烈冲突。同时,作品中觉新大段内心情感的倾诉,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富有人情味的人,他的人性美并没有因为他动摇的“多余人”的形象而被掩盖。他与瑞珏相濡以沫的爱情构成了一个极为动人的篇章。觉新和曾文清,他们有着相似的家庭,受过类似的封建文化思想的教养的熏陶,性格中都有着懦弱。曾经都是相貌清秀、聪慧好学的青年,都心地善良、正直、忠厚。不同的是,觉新曾是思想进步的好学青年,呼吸过新思潮的空气,他和弟弟妹妹们相处的很是融洽。曾文清则是一直生活在封建文化思想的氛围中,且没有一个如同瑞珏、愫方般的好妻子。相比起来,觉新似乎要幸运很多,他不像曾文清那么的孤独,他有贤惠幽娴的妻子,有一群虽不让他省心却能让他开心,思想进步的弟弟妹妹们。而他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曾文清绝望的选择结束生命;觉新在历经一系列打击和重创下,还坚持艰难的活着,后来随着第二代家长克明死去,觉新毅然起来反抗,终于卸下承担整个大家庭的重担。三、缺失的人性美与理想的人性美(一)曹禺剧作中人性美的缺失曹禺在其前期经典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都是复杂的,他们都有性格缺陷和人性美缺失的现象。人物虽不完美,但是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真实、饱满。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等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各自不同风格的美丽外形,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不同的、多面的人性美。但从她们的身上又都能明显看出,在命运中挣扎时,流露出的人性的弱点。蘩漪果敢地追求自由和真爱过程中,显现出的疯狂和不理智甚至是扭曲和变态的人性。白露在展现竹筠的纯美时,又始终摆脱不了堕落、物质生活腐化的痕迹。即使外在美和内在美兼修的婉顺哀静、善良无私、温柔大方的女子愫方,也有她迟疑固执的表现,她所奉行的人生哲理就揭示了她人性的弱点。(二)理想化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说起理想化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人们总能不由自主的想到沈从文的边城中,那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这里“民性淳厚:这里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夫,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25关于边城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得很明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像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26在这里,作者塑造了爱与美的化身的翠翠,她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成长,大自然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除了翠翠外,这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淳朴善良的,如老船工古朴厚道,傩送笃情专一,天保豁达大度,顺顺慷慨豪爽,杨马兵热诚质朴。理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理想化了的淳朴人们,共同构成了湘西世界理想化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边城中构成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明静淡远的水墨画,是平面的。曹禺作品中塑造的各色人物形象,读来让读者觉得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真实的、饱满的,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结语:蘩漪有着美的外形,有着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勇气,然而,她不惜一切手段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抛弃做“母亲”的天职,这样的蘩漪表现出来的人性更多地是带有畸形的、残缺的美。陈白露人长得美,出自书香门第,曾是“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在柔和细微处时时显现出“竹筠”的纯美。但是,她热切渴望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致使自己深陷在低俗的物欲追求中不能自拔,表现出了她的堕落、放荡。那么,她的人性的美也是有遗憾缺陷的。花金子的疯狂和勇气比起蘩漪和白露,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有着原野般魅惑的野性美,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浓烈的、执着的、义无反顾的。然而,最终迷失在对现实的认识不足上。愫方是曹禺作品中品行最好的女子之一,她是外在美和内在美兼修的婉顺哀静、善良无私、温柔大方的女子,我们应该给予她更多地肯定和赞赏。但是,她所奉行的人生哲学又揭示了她性格中的弱点。这从愫方并不明朗的前途就可以看出她的迷茫,同时,也是作者的思考。周冲是雷雨中唯一的一片晴空,他的人性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