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掀开文学作品阅读的神秘面纱探析文学作品阅读8种最常见题型高考第二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自2000年以后,都选择文学作品,尤其是以散文为主。作品内容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和审美趣味,受到广大老师和考生的喜爱。但考生一直对文学作品阅读是既爱又恨,因为这部分内容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知道如何解题,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针对这一困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以下几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加以归纳例析,供考生参考。一、理解词语题。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例一(05年,浙江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第20 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参考答案: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2、理解“某词”在文中的作用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 步骤二: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例二(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步骤一)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步骤二)3、能否删除“某词”:答题基本同上种题型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不能删去”或“可以删除”, 步骤二: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 步骤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删去有什么好处。二、理解句子。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义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方法: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 从修辞手法中去理解; 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例三(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6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没有壮怀”是拟人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2、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照。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在此列举各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反问与设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解题步骤步骤一:说明这句话的在文中的意思; 步骤二:说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例四(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5题)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步骤一)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步骤二)三、赏析题赏析题考得频率很高,考生也最怕这类题,高考当中这类题的要求不高,主要要求简要赏析;要解答这种题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形式/表现手法;二是内容/思想情感。 解题步骤步骤一:说明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三:从文中举出具体事例展开分析。1、对词语的赏析例五(05年,辽宁切梦刀第21题)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采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步骤一)表达出“我”对姐姐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步骤二)姐姐在“我”儿时曾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我”,忍受不懂事的“我”给她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当“我”长大成人意识到这份爱时,孤苦的姐姐早已死去,“我”再没有机会用爱来回报。同时,姐姐的不幸命运也让“我”在痛惜中更增添了一份深深的遗憾。(步骤三)2、对句子的赏析例六(05年,天津看树第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这句话。参考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步骤一)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步骤二)3、对文章某方面的赏析例七(05年,福建日历第16题)请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步骤一)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步骤二)语言方面: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步骤一)本文语言是平实的,却蕴涵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步骤二)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步骤一)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步骤二)4、写一篇赏析短文,200字左右。例八(05年,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第21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解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三个赏析题均限定在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内,题目均较细,故而有利考生发挥。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构思和主题思想等的鉴赏能力,一般来讲,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一篇赏析;二点禁忌:忌错字语病,不知所云忌述评分离,层次不清;三项原则:字数三百,字迹清楚,不离话题;四步构思:简定标题,首段总结,总写话题,具体分析;五种话题:文学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艺术,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赏析评论一定要结合原文例句,做到述评结合;总体来说要做到以下14个字:审题准确中心明,具体分析层次清。四、鉴赏文学形象题一般有两种题型:分析文学形象题和评价文学形象题。1、分析文学形象题。解题步骤步骤一: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 步骤二: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例九(01年,北京安徽春招黄土第22题)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参考答案: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步骤一)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节俭,对自己十分吝啬,舍不得花一分钱;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精神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步骤二)2、评价人物形象题。解题步骤步骤一:是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 步骤二:是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例十(04年,辽宁“认识自我”第21题)请扼要评价塞艾姆这一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塞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步骤一)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步骤二)鉴赏文学形象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述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三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五、对人称的考查题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便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自由、灵活,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述和议论。例十一(00年,全国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因为前面说到“于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六、对开头结尾的考查题开头: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铺垫,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点题结尾:感情升华主旨深化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卒章显志前后呼应例十二(03年,北京夜雨诗意第20题第小题)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参考答案:“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例十三(05年,北京合欢树第19题)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侯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参考答案: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形成对比;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例十四(05年,广东壶口的黄河第16题)文章开头以“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 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例十五(05年,江西给匆忙走路的人第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样写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忧愁、焦灼、焦虑,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例十六(06年,上海第12题)首位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参考答案:首位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七、对自然景物描写的考查题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例十七(04年,北京春招雁阵第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样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天的日头”。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的氛围,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八、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分析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爆电气装配工班组安全强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司机安全技能测试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高空作业机械维修工风险评估与管理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余热余压利用系统操作工安全生产能力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氟化盐生产工安全综合强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被收购公司的合同范本
- 解除房屋定金合同协议
- 货架安装销售合同范本
- 购房合同时的补充协议
- 转让早餐推车合同范本
- 2025衢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第三期编外招聘39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实践项目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 山西某污水处理厂投资估算编制分析
- 2025全国医疗应急能力培训系列课程参考答案
- 江西体彩中心笔试题库及答案
- 网络安全技术课件下载
- 上海安保考试题目及答案
- 糖尿病专家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深圳市罗湖区九年级(上)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 独孤一箭实盘交割单 独股一箭20w实盘交割单
- 2025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