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doc_第1页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doc_第2页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doc_第3页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电学院09级电子(2)学号 200940620219 姓名 刘杰阜阳师范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量子性;(2) 验证了爱因斯坦方程,测量普朗克常数h;(3) 学习单色光的获得,弱电流的测量等实验技术。【实验仪器】GD-型光电效应实验仪由滤色片、GP-50W高压汞灯光源、光电接收盒、微电流放大器组成。GD-型光电效应实验仪(普朗克常数测定仪)【实验原理】:在光的照射下,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如下:(1) 光电流的大小与光强成正比;、(2) 确定材料的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阈频率0,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阈频率0时,无论入射光强度如何,均不产生光电效应。(3)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由于根据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上述现象,爱因斯坦大胆地把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提出的辐射能量不连续的观点应用于光辐射中,提出了光量子概念,从而在理论上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认为:发光点发出的光,是以频率为,能量为h的光量子(光子)形成一份一份地向外辐射。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其能量被电子吸收(一次碰撞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能量),按能量守恒定律得h=1/2m2+ (1)上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应用这个方程可以正确地解释上述光电效应的三条规律。其含义是: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以后,一部分作为逸出功,另一部分使本身具有初动能(最大)。图3 实验原理线路图图4 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式(1)中可知,当h时将没有光电流。即存在一截止频率0=/h。只有入射光的频率0时产生光电流。不同的金属逸出功的数值不同,所以截止频率也不相同。实验将采用“减速电位法”来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由此求出h。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K为光电管的阴极,A为阳极。光子h射到K上,就会有光电子逸出。由于逸出的光电子有一定的功能,它们将向阳极A运动。若在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以反向电压UKA(K为正,A为负),它将使电极K,A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减速作用,随着电压UKA的增加,到达阳极光电子将逐渐减小,因而光电流减小,当UKA=US时,光电流降为零。称US为外加截止电压(即未修正接触电势差时的截止电压)。如果逐点测出反向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即可作出上图所示的I-U特性曲线(见图中虚线所示的曲线的UKA为负值的起始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当UKA=0时,光电流IKA尚未饱和,这说明逸出的光电子尚未全部到达阳极,其原因是:光电管阴极与阳极之间存在一个遏止光电子向A运动的接触电位差UC,因此,总的截止电压为US=US+UC (2)US也称为真实截止电压。显然,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2m2max=e US=e(US+UC) (3)将式(3)代入式(1)可得 (4)对于确定的光电管,UC和都是常数。由于UC不随入射光的频率变化,作为常数并不影响I-U特性曲线的斜率,只是使IKA坐标向右平移了一段距离(见前图),这对求h不产生影响。由式(4)看出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频率与外加截止电压成线性关系,改变入射光频率,测得不同频率所对应的I-U曲线,再由这些曲线确定对应各频率的一组外加截止电压,然后作US-曲线,如果这是一直线就验证了爱因斯坦方程,由方程知该直线的斜率=h/e,因此由图中求出直线斜率即可算出普朗克常数h=e,式中电子电量e=-1.6010-19C。(1) 【实验内容与步骤】打开两仪器的电源开关预热2030min。(2) 将微电流计“倍率”开关置“短路”,电流极性置“+”,先调整零点(万用表读数为0.00),后校正满刻度即“倍率”开关旋到“满度”(万用表读数为100.0),倍率开关旋至各档,指针应处于零位,如不符合再重复作“零点”与“满度”的调整。(3) 将GD-型普朗克常数测定仪“波长选择”置“暗”,加速电压选择置“-”,缓慢旋转“加速电压调节”旋钮,从-20V之间,每隔0.2V或0.1V记下一次相应的电压和电流值。这时微电流计“倍率”置10-6uA,适当改变电流极性开关,此时所读得的电流值即为光电管的暗电流值。(4) GD-型中的“波长选择”旋钮从短波长起逐次更换,每换一次波长,记录一组电压和电流值。实验过程注意适当选择和改变微电流计的倍率、电流极性开关。(5) 在坐标纸上,作出不同波长的I-U特性曲线,并用作图法在光电管的I-U特性曲线上逐点将暗电流减去,以消除它的影响,修正后的I-U特性曲线可用虚线来表示,再用交点法从曲线中认真找出不同频率的光所对应的外加截止电压。(6) 以US为纵坐标,为横坐标进行描图。(7) 由定出的直线斜率,求出普朗克常数h,并算出与公认值之间的百分误差。(8) 实验完毕,关机前需注意几点:1) GD-型普朗克常数测定仪的“波长选择”旋至“暗”档。数字万用表的开关拨到“OFF”,关闭电源。2) 微电流测试仪:将“测量范围”开关旋至“短路”,将“极性”开关拨至“0”,关闭电源。【数据处理】、在3525cm或2520cm坐标纸上分别做出被测光电管在不同波长(频率)光照射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并从这些曲线中认真找出电流开始变化的“抬头点”,标出IAK的截止电压Uo,填入下表。光阑为4mm滤光片距汞灯约400mm波长/nm365405436546577频率/*1014Hz8.2147.4086.8795.495.196截止电压Uo/v1.7241.41.1820.5840.464其Uo-v图如下由于这是一条直线,所以它验证了爱因斯坦方程,由和k=Us/v知k=h/e, 因此由图中求出直线斜率即可算出普朗克常数h=e,式中电子电量e=-1.6010-19C。k0.420 h6.72032E-34所以求的h=6.72*10(-34)J/s二、测量光电管的IV特性测量5条谱线在同一光阑,同一距离下的伏安饱和特性曲线。数据如下:光阑为4mm,滤光片距汞灯约400mm/nm365U/v0816243240I/*10(-10)mA0.75.58.711.112.613.4/nm405U/v0816243240I/*10(-10)mA0.11.42.22.62.93.2/nm436U/v0816243240I/*10(-10)mA0.12.13.23.84.34.6/nm546U/v0816243240I/*10(-10)mA01.21.61.92.12.2/nm577U/v0816243240I/*10(-10)mA00.81.21.31.41.5其伏安饱和特性曲线如下:【小结与讨论】暗电流:当光电管不受任何光照射,在外加电压下光电管仍有微弱电流流过,称为光电管的暗电流,形成暗电流的主要原因其一是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绝缘电阻(包括管座以及光电管玻璃壳内外表面的漏电阻)不可能为无限大,其二是阴极在常温下的热电子发射。本底电流:是因为周围杂散光照射光电管而产生的。它们均使光电流不易为零,并随电压改变而改变。反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