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一).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一).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一).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地域差别: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稻北粟。 3.特征 文化:多元交汇 工具:石器 技术:刀耕火种 作物、家畜:“五谷”、“六畜” 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生产工具的演变 1.耒耜农具: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 2.铁制农具:春秋战国 3.牛力犁耕:出现:春秋战国 推广:汉朝犁臂使用(二牛一人犁耕法) 定型:唐朝曲辕犁 4.灌溉工具:三国的翻车(人力)、 唐朝的筒车(水力)。(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因:农业生产需要、生产力提高的推动。 2.概况: 原始社会:大禹治水 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 黄河:汉代起,政府组织治河,汉明帝派王景治理取成效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1.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时间:春秋2.自耕农经济 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评价: 积极:勉强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消极:规模小、分工简单,难扩大生产。 阻碍分工与交换经济发展,到近代阻碍生产发展。 统治者剥削,易破产。 阻碍因素:统治者剥削压榨、天灾人祸、人口增长。(五)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生产力: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生产关系:大规模简单协作到自耕农经济(六)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生产规模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七)对现代农业的启示:兴修水利工程;因地制宜;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城乡交流,缩短差距;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加强自然灾害应对机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形成: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特点:“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1.井田制 实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瓦解: 原因:铁犁牛耕使用;私田开垦;战争使劳动力减少;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商鞅变法(法律给予肯定) 表现:“公田”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贵族争田地。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战国) 形式:君主、地主(途径:土地兼并、买卖)、自耕农 私有土地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不抑兼并”政策;封建经济发展。(2)问题:土地兼并 影响:农民丧失土地成为流民;国家税收;社会动荡。 措施:“均田”、“限田” (3)发展: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商品货币经济;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现象;进一步发展(二)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1.自耕农形式2.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 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积极: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高,促进农业发展。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业 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鼎盛:商周 1.青铜冶炼 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器物生动。 代表:司母毋鼎、四羊方尊 2.钢铁冶炼:春秋时期的冶炼生铁和钢3.冶炼燃料:煤:汉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开始,明普遍(二)纺织业1.丝织业: 上古时代,养蚕缫丝 西周,大发展 汉,丝绸远销、“丝国”美誉 唐,缂丝技术2.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内地种植 元代,脚踏三锭纺车,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元明,江苏的松江为全国中心 明后期,棉布为主要衣料(三)陶瓷业1.陶器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新石器时代:出现 东汉晚期:青瓷 南北朝:白瓷2.演变 隋唐:瓷器为生活用品、中华文明新象征,制瓷业为独立部门 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出现地方瓷窑 元代:彩瓷 明清:丰富多彩,与丝绸一起出口(四)手工业经营形式1.主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2.演变: 家庭:供自己消费和缴税,很少入市场 官营:西周,由官府管理;唐宋,雇募制;明前期,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私营:春秋战国兴起 明中叶,占主导;明后期,出现雇佣关系、资萌芽3.特征:部门;技术;产品远销亚欧;中心的分布地区变化;经营方式扩大;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重农抑商,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发展 1.商:职业商人、最早货币2.周:“工商食官”3.春秋战国:私商为商人主体 ; 商业都会4.隋唐: 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运河开通,开明政策,丝绸陶瓷之路兴盛 特征:商业流通范围扩大,商业贸易繁荣 表现: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展,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5.宋元: 特征:商业繁荣、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期 概括: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元,货币广泛流通6.明清: 特征: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商风气浓厚,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 概括:商业市镇;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并入市场;白银使用;商帮7.特点:起源早;城市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商人群体活跃;形式多样;交通;货币种类;未占主导。8.原因:特点+生产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策+社会需求(二)城市的繁荣 1.周秦至唐 特点:政治、军事重镇;商贸和市场规模小 格局:坊市制 2.宋: 无坊市界限;街市、晓市、夜市、草市;经济职能 3.明清:工商市镇繁荣;人口(三)“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不稳定及商人流动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矛盾 2.表现:战国,出现 汉,歧视商人 中唐,松动 明清,强化 3.影响:明前期,有利于 农业;经济;政权;中央集权 明后期,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使近代落后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1.农业:技术提高天工开物;双季稻、玉米、番薯、棉花2.手工业:私营占主导3.商业:见前面4.国力强盛:面积、人口增长,使“一条鞭法”变“摊丁入亩” 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大城市数量多;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二)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生产力;商品经济 2.产生:明中叶、经济发达地区 3.特征:为增值利润、市场的需要进行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4.表现: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他们听“大户呼织” 景德镇制瓷业分工细、出现雇佣关系 只在江南等发达地区存在(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重农抑商;海禁;小农经济占主导;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