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上的太阳.doc_第1页
额头上的太阳.doc_第2页
额头上的太阳.doc_第3页
额头上的太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额头上的太阳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轻快地行驶在拉萨宽敞的大街上,头顶的阳光暖暖的照着我。看着沿路的异域景色,我心情舒畅,有一种飞了起来的幸福。忽然,我的眼睛被吸住了,被这些天来在西藏看到的熟悉的又一幕粘住了。我猛踩几脚,跑到前面刹车。掏下手套,拿出相机,默默的站在路边。面对磕长头的藏人,我必须离他们远一点,保持一种敬畏的距离。俩位藏族妇女,在人来车往的大街上磕长头,表情凝重,动作有力。我远远的把镜头拉近来,轻轻地拍摄,害怕打扰了她们。我还是冒昧的打扰了她们。她们发现我在拍摄后,马上停下来,坐到路坎上休息。我朝她们走去。这是一对母女。她们的皮肤是黑黑的,脸色也是红里透出的那种黑,我看不出她们的年纪,只是感觉她们的眼睛里似乎没有我的存在。我轻轻在她们面前蹲下来,喘着粗气,显得有些慌乱。她们一路磕长头,才停下来,竟然像什么都没有做过的样子,气定神闲。而我,心跳却在加速。老人的额头上,有一块铜钱大的明显的印迹,那是地上的灰尘重重的印在老人额间,那里,也是一块厚厚的,硬硬的茧。征得老人同意,我对着她油画般粗粗的脸,拍摄了张特写。而她身旁的孩子,一直背对着我,低着头。磕长头,是在藏佛教盛行的地区,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方式,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三密加特”的方法之一。初到大昭寺,看到广场上数以百计的磕长头的人们,我一下子想到了成语:五体投地。它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看到磕长头的人们先是与地面垂直,再双手合十与地面平行,额头和心灵最大限度的贴近大地。一直以为战胜的高原反应的我,一下子胸闷心慌起来。是啊,看到那些老人,那些背着孩子的妇女,那些眼睛清澈透明的孩子,我就感到自己的卑微和肮脏,我就有一种想清洗自己的渴望。这就是我灵魂的高原反应。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语,意三种方式缺一不可。身是身体,语是咒语,意是意念。五体投地磕长头,是身敬;口中不断念咒语,是语敬;心里不断想着佛,是意敬。磕长头分为三种:从数千公里之外历经月数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为长途,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的短途和原地磕头三种。长途磕头的姿势较为固定:先取立下姿势,口中念诵“啊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双手合十,高主举过头顶,然后前行一步;继续双手合下,移至面前,再走一步;迈第三步时合十在胸前的双手着移开开,膝盖着地,然后掌心朝下俯地,全身与地面平行,额头轻叩响地面。如果要过河,要先在河边磕足河宽后再过河。休息时,要在终点处划线或垒石头作标志,继续前行时要在终点处启程,绝不偷懒,减轻劳累。就这样,用身体丈量着家乡与圣地拉萨之间的距离。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依顺时针方向磕头一圏。在青藏铁路沿线,在色拉寺的石头旁边,在大昭寺广场上,我看到了太多的磕长头的镜头。每一次,都让我体会到失重的感觉。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