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A 3000软件指令介绍:F3:显示,查看; F4:编辑; F5:拷贝,复制; Stop:电机停转;F6:运行; Alt+F6:重命名;F7:新建文件夹; F8:删除;F10:菜单; 空格键:为选中;F11:加电; F12:断电; 回车:执行命令; ESC: 退出;Alt+C:切换盘符; CLS:清屏;Tab:左右切换;MHDD软件指令:shift+F3:选择硬盘; Scan或F4:对硬盘表面扫描测试;Erase:高级擦除(速度较慢),又叫擦零; Fasterase:快速擦除;PWD:加密; Unlock:解锁;ID:硬盘参数检测; Makebad:创建坏道; Remap:修复xx; Erase Delays:修复弱道;Clrmbr:装不进系统时可用此命令;Dispwd:去掉密码,前提是要用Unlock后,而且还要知道密码;Hpa:砍LBA值,只能从后往前砍,0:表示暂时砍掉;1:表示永久砍掉。Nhpa:恢复被砍的LBA值;A 在Maxtor或日立硬盘中如果出现满盘A一般是SF没做完,如果偶尔出现一个A,可能是数据线没插好或者有坏道;S 在WD硬盘中出现满盘的S则为译码表2D、29模块固件坏,是通病;在ST硬盘中出现满盘的S则为找不到物理地址或是自校准状态,则要通过清零;! (1)在测试Maxtor硬盘时出现满盘的“!”并有PWD指示灯亮起,表示硬盘被加密,可直接用PC3000安全子系统来清除密码;如果没有PWD指示灯亮,则为固件坏;(2)物理错误或G表坏道过多;(3)数据线故障;(4)Maxtor的固件不匹配;0 有严重的物理坏道;? 测试到某点时出现超时的情况或数据线有问题;X 严重的物理坏道,可将MHDD磁盘扫描菜单中的Remap和Erase Delays选项打开来修复;u 在检测过程中,在3ms、10ms、50ms之内为好,但50ms(白点)最好在1000以内,且三组数不能同时跳动;150ms为弱道,500ms以下说明有严重的物理的坏道;BUSY:存储器对命令无反应; DRDY:存储器找到; WRFT:写入错误; DRSC:存储器初检通过;DREQ:存储器接受信息交换; ERR:该处亮红灯,指出现某种错误,同时右半部分指示灯状态反映错误的形态;BBK:坏块标记错误; UNCR:校验错误,又称ECC错误;TONF:找不到0磁道; ABRT:拒绝命令;IDNF:扇区标志出错; AMNF:地址标记出错;Mrt软件指令: Check F.W:检测修复固件; Reset SH:重定义磁头;Creat LDR:创建LDT; Screen head:砍头; Defect P.G:缺陷表操作; Adjust para:砍断;Edit mods:编辑模块; Self test: 自校准;THDD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修复坏道而不丢数据;CLEAR FAT:清除FAT表; CLEAR MBR:清除主引导记录MBR表;SURFACE TEST:表面测试; VIEW DEFECT LIST:显示缺陷表;CHOICE DRIVE:切换驱动器; 该软件我们一般只用SURFACE TEST选项,回车后,选择CHS(8G以下)或LBA(8G以上,现主流),然后选择扫描的起始位置,扫描完后选VIEW DEFECS LIST选项,然后输入R后回车,即可修复坏道;AA:SPFDISK:硬盘分区工具:1. 建立主分区:主分区是实际意义上的分区,主分区要设为活动分区,否则安装系统后无法启动;u 主分区超过4个可能导致硬盘无法引导;2. 建立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分区,是一个单向数据表链或数据指针;3. 建立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是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的,删除扩展分区的同时,逻辑分区会自动删除;4. 分区分完后要注意保存和格式化;5. SPFDISK软件可以找回以前的分区,即分区数据恢复,在主菜单下按TAB-处理开机物件-发现残存的分区表-根据所找到的柱面数-1,即可找到分区;GHOST:克隆软件一、 对整盘进行操作1. Disk-To Disk:整盘克隆; 选择被克隆的盘(母盘); 选择目标盘; 显示母盘的分区情况; 按TAB键-按OK;u 目标盘一定要母盘,否则无法克隆;2. Disk-To Image:整盘镜像;选择要镜像的硬盘;选择存放路径并命名;3. Disk-From Image:从镜像中恢复整盘;选择镜像文件;选择目标盘;二、 对分区进行操作:1. Partition-To Partition:分区到分区克隆; 选择母盘; 选择母盘分区; 选择目标盘; 选择目标分区;2. Partition-To Image:分区镜像; 选择母盘;选择分区;选择存放路径;3. Partition- From Image:从镜像中恢复分区;数据恢复常用拷贝工具:1.DOS下有Ghost、DDCOPY:Ghost 不能拷坏道, DDCOPY可拷坏道; 2.XP、2K、98下有:PC 3000中的DE支持IDE、SATA;效率源DE支持IDE、SATA、SCSI;3.手动拷贝:WinHex;4.UDMA;u GHOST软件不是以LBA方式克隆硬盘,被删除的文件是拷不过去的;u Winhex等专业数据拷贝软件是以LBA方式克隆硬盘的;无坏道数据恢复软件:1. 恢复分区表:如果分区表丢失,但未重新分过区,用Final Data速度最快; 如果分区表丢失,又重新分过区,装过系统,用易我、数据恢复大师较好;2. EasyRecovery Pro:对图片、表格恢复效果较好;3. 误删、误格:用易我、WinHex、R-Studio;4. 被覆盖:用R-Studio;5. 加锁:硬盘的物理结构:由盘片、主轴电机、磁头、空气过滤器、音圈电机等组成。硬盘的逻辑结构:1.磁头数(heads):表示磁盘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几个盘面;2.柱面数(cylinders):表示硬盘每一盘面上有几条磁道;3.扇区数(sectors):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一个完整的硬盘数据应由五部分组成:1MBR:64个字节,结束在55AA之前。是主引导扇区中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磁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作用是检查分区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调入内存并加以执行。2DBR:记录操作系统引导扇区,其作用是判断本分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引导文件;3FAT:文件分配表;4DIR:是根目录区的简写,DIR记录文件的起始单元和属性;5DATA:数据区。u 造成分区表坏的原因:1病毒;2.装系统出错; 3.分区出错;文件的写入:当我作要保存文件时,磁道先在DIR文件中查找空区,写入文件名、文件大小和创建时间,然后在DATA区找到空的簇号保存起来。文件的读取:操作系统从目录区读取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家簇号、后缀名、文件大小、修改日期到DATA区中的第一个簇号,从第一个簇号开始,然后找到BAT的单元,直到出现文件结果的标志。硬盘认盘的条件:(对于数据恢复的盘,只要能认盘就可以恢复数据)1Model号要正确;2Code号要正确;3磁头数要正确;4主头显示要正确;5硬盘所处的模式要为正常模式;硬盘的加锁、解锁:IBM硬盘:通过跳线解锁;日立硬盘:把C区ICES刷到A区解锁;IBM/日立:突然断电硬盘会自动加锁,可用效率源+PCI 3000解锁+探针;Maxtor硬盘:直接用ISA 3000或PCI 3000清除密码;WD硬盘:直接用PCI 3000或效率源清除密码;ST硬盘:直接用PCI 3000或效率源清除密码;东芝硬盘:直接用PCI 3000清除密码;富士通硬盘:老盘用ISA 3000,新盘用PCI 3000,或用效率源直接清除密码;三星硬盘:直接用PCI 3000或HRT卡清除密码;FFFF:表示此簇被系统占用; 0FFF:表示此簇坏,不能使用;0000:表示此簇为空,可以使用; FFF8:表示此簇为文件最后一个簇;其它数字则表示下一个族号Maxtor硬盘Maxtor硬盘的分类:Maxtor硬盘的主芯片只有使用DSP和Poker两种,如果芯片上没有标DSP,则都为Poker芯片。1 美钻系列:容量一般为15-40G。1) Model号2B系列: 美钻1代 DSP芯片多,Poker芯片少;2) Model号2R系列: 美钻2代 DSP芯片少,Poker芯片多;3) Model号2F系列: 美钻3代 Poker芯片多;2 星钻系列:容量最大为160G。1) 星钻1代:Model号3XX、9XX系列,多为DSP主芯片,都用3XX的程序来写,如:9119142;2) 星钻2代:Model号4W;3) 星钻3代:Model号4D、4J、4G;4) 星钻4代:Model号4R多为DSP主芯片,(4R采用金钻的内核,属性为星钻,维修按金钻);5) 星钻5代:Model号5XX;6) 星钻6代:Model号5P、5T多为DSP主芯片(最大8个头);u 所有星钻系列硬盘加载的引导文件程序可以互相使用;3 金钻系列:容量最小为40G。多为Poker芯片,主头一般为3头,也有为1头、2头的。1) 金钻7代:Model号6L;2) 金钻8代:Model号6E、6K、6N;3) 金钻9代:Model号6Y;4) 金钻10代:Model号6B;5) 金钻11代:Model号6H; 有些星钻的电路板与金钻相同,此时可通过电机座大小来区分:星钻的电机座小,金钻的电机座大。Maxtor硬盘信息的识别:1. Model:6Y 120 L 0 0 3 20 11 系列号:6Y,代表金钻九代; 代表容量,120G; 表示电机类型:L:表示2M的液态电机; M:表示8M的液态轴承电机; J:表示2M滚轴电机; P:表示8M的液态电机; 表示硬盘的返修状态:0:表示该硬盘未被返修过;其它数字均代表有修过,而且数字表示为硬盘的磁头数; 磁头的类型; 磁头数; 电路板型号; 特别码。 2. CODE号:表示微代码的类型、硬盘引导程序和固件版本,是识别硬盘固件的一大要素。Y AR41BW0 A表示从A区引导,A为用户区,硬盘要正常认盘必须从A区引导;B表示从B区引导,B区为备份区,用的较少;C表示从C区引导,C区也为备份区。备份区主要用修复用户区; u 2F、4R等硬盘分为A、B区,6Y、6E等硬盘分为A、C区。u 如果把18号模块破坏后写入硬盘,硬盘就会进B区或C区。 此处不能为Z,否则不认盘。A区与C区的区别: A区(用户区) C区(备份区) 38 3839 模块产生LDR引导进A区 39 模块产生LDR引导进C区4F 4F96 分别是38、39、4F的备份 96 与A区的38、39、4F相同97 换地址后可直接使用 97 与C区的38、39、4F不相同98 98u A区的1E模块控制所有的磁头,C区的1E模块只控制主头;u A区的U-LIST表C区的U-LIST表;u 其它模块基本相同;用户区使用LBA寻址方式,固件区使用UBA寻址方式;固件区在最外面的磁道或最里面的磁道,A区坏找不到用户区;3. SN号:Y 3 41BJZ 表示系列; 表示磁头数; 其它为产品代码;4. 电机码:分K系列和N系列, 如:K,M,B,A或N,M,B,DMaxtor硬盘的固件及备份:1. 模块(rpm); 2. 模块组(smb); 3. 引导信息(LDR); 4. 缓存信息(RAM)。u 备份固件时,为了查找方便,一般用以下的方式命名来备份固件:1) 先根据CODE号信息来命名,新建一个根目录;2) 在根目录下根据MODEL号信息再建下一级目录;3) 根据校验和再建下一级目录;校验和在39模块中可以找到;4) 为了防止校验和有相同的,则再以SN号建一个目录;u 如下固件备份路径:E:YAR41BWO6Y080L0校验和SN号备份LDR、RAM、SMB、RPM。u 要查找硬盘的MODEL号、CODE号和SN号信息可通过48号模块获得;Maxtor硬盘的初始化过程: 当驱动器加电后,先读取扩展BIOS中的引导信息,如果失败,则从主芯片内置的64KB的BIOS引导电机启转,当转速达到标准速度(5400转/分、7200转/分、10000转/分、15000转/分)之后,磁头开始移出,OVL(38,39,4F)以UBA地址的方式寻址(38,39用于磁头引导,4F用于控制UBA地址),又称物理寻址。此时读取1F的信息控制物理磁头;37诱导磁头偏出并定位磁头读取固件区的位置;1E,21控制磁头的增益,适配磁头的参数。此时加载编译器(18,1B,33,78,93)的信息之后,一些主要的参数就加载完毕并存在RAM上。下一步交给CPU控制。Maxtor硬盘的模块分析: 37:00040001 U-LIST表:诱导磁头偏出并定位固件区的位置。 5F 55 49 4C 54 53 30 30 02 00 1C 00 00 00 00 00 固件起始位置(偏移量),硬盘初始化时39号模块要校验这个值 00 00 00 30 FE FF FF 3F 00 00 00 40 00 00 00 00 表示3号头为主头 1F:00080001 DISK表:磁盘ID,包括Model号、SN号、磁头数和LBA值,SF的开启和硬盘所处的状态,如果磁头数对不上则要更改1F模块。1F与自校准模块有关,但不属于自校准模块,是开机模块。 44 49 53 4B 02 00 03 00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磁头号:表示有两个头,一个2号头,一个3号头 前面三组 FF FF FF FF 00 BA 8A 09 02 00 02 00 00 BA 8A 09 0C 00 0C 00 32 59 38 42 44 41 43 4C 20 20 20 20 . .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最后两组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C 00 00 00 20 04 为LBA值,两边的值必须一样。用LBA值计算容量时,如上表所示,需把LBA值D0 BA 8A 09写成098A BA00后转换成十进制除以2即可。 为磁头总数,两边的值必须一样; 这个值与磁头号有直接关系,此值由21号头+22号头+2n号头的值转换成十六进制所得; 为自校准SF的状态,00为正常状态,FF为自校准状态; 为硬盘自校验,其它参数变化后,此值也需要变化;78:区位表 ,RZTBL表,00090020; 5A 52 42 54 20 4C 31 20 0D 00 A1 00 02 00 20 00 磁头数,若1F磁头数变,这里也要变93:段位表,老盘和只有一个头的硬盘一般无93,如6E系列;砍头、关段、改变容量与此模块无关;1B:G表:AT-POL表:用户区缺陷表,标记用户区有缺陷的区域,但用户仍可使用;可随便清除。查看G表时,如果后面全部为“-”,则可G转P;如果后面有“”,则不能G转P;如果是少量的“”,则可手动添加缺陷后再G转P;G表坏道过多时不要G转P,否则会爆P表,造成不认盘。G表后面应全为空, 如果不为空,说明用户区有坏道或弱道;6E:02020019;6Y:02AA0032;54 51 50 5F 4C 4F 31 20 0F 00 00 00 D3 2D 09 04(1B的容量,硬盘的实际容量) 硬盘的实际容量一定要比1F的LBA值的小,不然会装不了系统。即1F1B的容量。 G表坏道过多会导致SMART表坏,导致不认盘。此时应清除G表,砍完头后也要清除G表。18:P表:AT-PDL表:固件区缺陷表,记录硬盘的缺陷信息,屏蔽用户区有缺陷的区域,用户不能使用,不能随便清除;否则会造成用户数据丢失,不能恢复; 00290139:信息栏应该有乱码,但不能满则OK。18号坏会导致硬盘进C区;33:缺陷总表,包含了P表和G表信息;1E: 控制磁头电流,018E0001,该模块是在自校准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每个硬盘的1E是唯一的; 21: 控制磁头的增益,适配磁头的参数;39:校验和:是找对应固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6E:04B80100;6Y:05E40100;6L:09680100;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E9 4F(校验和) 39模块的最后一排;1D:缓存信息;1A:密码模块,所用Maxtor通用;83:磁头SN号;48:硬盘信息模块(包括Model号、Code号、SN号、电机码等信息); 6E:02BF0001;6Y:02A70001;22:TAFA表:控制磁头的读写速度;D7,97为快,其它为慢,此模块坏会导致硬盘无法分区,弱道多,格式化慢,不稳定等故障; 6E:01BB0001;6Y:01A30001; 41 54 41 46 D7 03 07 00 0A 00 05 00 0A 00 07 00控制磁头的读写速度0E:控制自校准流程;43:记录自校准的中断流程;查看前三行三列交叉点的值;若为00,则自校准已完成;96、97、98模块分别是38、39、4F的备份模块; l Selfscan自校准模块组包含0D、0E、11、43、46、47模块;l 复位四项包含1D、37、18、1B模块;l P表、G表、SMART表只要能展开就是好的。SMART表:监控整个硬盘,包含30、63、2F、70、71、72模块,同系列的SMART表可通用。G表坏道过多会导致SMART表坏,导致不认盘。一般SMART表坏就是30、63、2F这三个模块坏,只要重写30、63、2F这三个模块即可修复SMART表。Maxtor硬盘主头上有七个模块组:DATA:copy1,copy2;数据模块组OVL: copy1,copy2;微代码模块组,控制引导;U-list: copy1,copy2;U-list模块组,包含了多张U-list表;Defect log:缺陷模块组;SWAP:copy1,copy2;数据交换模块组;Selfscan:自校准模块组;Maxtor硬盘副头上只有以下三个模块组:Defect log:缺陷模块组;SWAP:copy1,copy2;数据交换模块组;Selfscan:自校准模块组;Maxtor硬盘如何判断磁头的好坏:1. 用MHDD软件测试:磁道一段好一段坏; 主头坏:XXXXXXXXXXXX; 副头坏:XXXXXXXXXXXX;2. SA write test:磁头测试返零速度要快(6次以上);3. 加载LDR时敲盘(排除板故障);4. 用试砍头的方法去测试;如何判断磁头的强弱:1. 用MHDD测试时,3ms、10ms、50ms一起跳动;2. 在做SF时,一般做到38不过;3. 查看P表,看缺陷的分布情况;Maxtor硬盘换电路板应考虑的三个要素:主芯片、驱动电机和BIOS;Maxtor硬盘不认盘的维修方法:(电路板正常的情况下)1. 主头A区未坏死,只是少量模块坏,还可对A区进行读写操作:1) 跳安全模式;2) 根据硬盘的Model号、Code号、电机码等信息查找并加载合适的LDR和RAM后,退出,再进,可使硬盘暂时处于认盘状态,此时不能断电,否则加载的信息会全部丢失,需重新加载;3) 进ISA 3000备份固件(rpm、smb);4) 用Mrt软件分析和修复固件;5) 进ISA 3000写入固件,然后复位四项,退出,断电;6) 把硬盘跳正常模式,加电,就可以认盘了。u 如果硬盘在安全模式下还是不认盘则是电路板坏;u 复位四项中的复位G、P表,只是对G、P表模块进行操作,清除G、P表则是对G、P表中的缺陷 进行操作,所有涉及到写模块的操作,都要复位四项,只有复位四项成功后才能认盘;2. 主头A区坏死,一般是被修过后人为造成的,如果不要数据可从C区来修复A区:1) 跳安全模式,加载主头C区的LDR,使硬盘引导进C区;2) 从C区开SF,一般做到89后,跳正常模式,挂电68小时,即可修复A区;3) 如果从C区做SF做不过去,则说明磁头已坏,盘报废;u 由于从C区开SF是在安全模式下进行的,做到89后会断电,电机不再启转,此时应将安 全模式跳为正常模式,通电后可继续做自校准;3. 主头A区、C区均坏死(敲盘):只有做重定义从副头引导,即C区重定义:1). 建立副头C区;2). 从副头C区开SF,修回副头A区; 3).加焊BIOS,引导到定义的主头; 跳安全模式,找到对应的目录,如:D:6-2CHEC-FWBW0或VW02B8A6ACC2加载副头C区LDR,默认ID,打开禁止编译器启动;尝试写入一个DATA copy1,如果写入不顺畅或写不进,则是磁头坏或C区坏,写过后再测试一下看是否正常; 写入所有smb到副头C区-复位四项-退出断加电; 再次加载副头C区的LDR,打开禁止编译器启动-此时就认C区了; 切换目录(一般为C:P-MX),备份副头C区的1F,用Mrt-selftest-型号-生成1F、11、43模块开启SF状态-然后写入1F、11、43模块到每一个头(如果为多头)-退出,断加电; 再次加载副头C区的LDR, 引导硬盘从副头C区启动,此时千万不要动,等待23分钟,等到只有4号灯亮时,SF就开启了,此时按ESC键进入PC3000的DSP-SELFSCAN STATE查看自校准流程按回车进入选最下面的一项-看做到89就认A区了; 加焊一个(25P10或25P010)的BIOS和小电容,写一个副头的BIOS引导程序后挂电,就认A区了; 跳正常模式挂电610小时后OK,如果敲盘(特别是6Y系列的硬盘砍头后),纯属正常,此时只需更换一组校验和为3619或247A的微代码即可;u 如果一个硬盘敲盘,则进安全模式,切换到副头,从副头引导,如果还敲盘,则换电路板,如果不敲盘,则是主头坏,切换副头时需要加载副头C区LDR;u 硬盘在开自校准时无法写入和修改模块,就算写入或修改后也会还原;Maxtor硬盘加载LDR时的情况分析:1. LDR加载不进去:一般是LDR版本不对,如加载LDR后直接出错,80%是此情况;2. LDR加进去了,进不了标准模式或进去后SH=0,一般是LDR不匹配;3. 加载LDR时敲盘:一般是磁头坏或电路板坏,更换后再试;4. 加载主头A区LDR时,长时间处于忙状态,最后弹出错误信息且不认盘或加载LDR和RAM均正常,但退出后再也进不去,则为A区坏或编译器坏,需加载后立即禁止编译器启动;从C区修回A区;5. 加载主头C区LDR时出错,C区坏,重定义C区,开SF;Maxtor硬盘引导进C区的模块:6Y系列:2头C区:6AAC;3头C区:2B8A;4头C区:E210;5头C区:F580;6E系列:NAR61590:95DB;NAR61EA0:0A51,5280;NAR61HA0:6290,86CB;6L系列:BAJ41G20:6183,6966,8028,8723,9145;Maxtor硬盘不认盘的重定义:1. 跳安全模式,加载主头C区LDR,使硬盘认C区,禁止编译器启动,备份08、1E、1F、37、39;2. 找到一组相应的模块组,复制到备份目录下;3. 修改1E,把要定义的主头参数改成和原先主头参数一样;53 52 56 36 1E 69 1E 69 1E 69 95 6D 1E 69 1E 69 1E 69 1E 691E 69 1E 69 47 43 47 43 47 43 94 42 47 43 47 43 47 43 47 43 0 1 2型号 3主头 4 5 6 74. 校验模块并将1E写入模块组中;Mrt-Edit Mods-型号-光标移到1E上按两下F2,退出,然后将1E模块写入New-MOD文件夹里,再用Mrt-Edit Mods-型号-光标移到1E上,按两次F3写入到Smb,再Mrt-Reset SH-输入新主头号,退出;5. 加焊一个BIOS,加载2头A区的LDR,禁止编译器启动,写入所存Smb-复位四项-退出断电;写入2头BIOS-OK;Maxtor硬盘开SF的流程:(只实用于部分硬盘)1. 备份1F模块;2. Mrt-selftest-型号-生成1F、11、43模块;3. 清空G、P表;4. 多头自校准时,写入1F、11、43模块到每个头;5. 然后退出-断电-SF开启-挂电;Maxtor硬盘提高SF成功率的方法:1. 确认所有固件(smb、rpm)OK;2. 确认G表、P表、SMART表能正常展开,测试SMART出现“!”时,需清空G表再做;3. 模块组测试速度要快;4. 磁头测试返0要快;(每个头测6次以上,若某个头不行一定要砍去后再做SF)5. 清0要有效果,没有效果时不能做SF;6. 清空G表、P表、复位SMART表;7. 调整0E流程。(此步骤在PCI下做比较方便也可在ISA下做)u 所有优化的SF模块在SF-MAXTOR文件夹中,其中WL-SF是万能SF;优化SF中重定义了SF的流程、 LOE模块,使SF时间缩减成4小时左右,而且提高了SF的成功率,编辑好1F模块后,将它与优化SF 模块一起写入硬盘即可。(此种方法只适用于正常认盘,A区是好的时开SF)u 做自校准后要清空G、P表,但砍头后只用清G表;u Maxtor硬盘做自校准时,如果掉电,加电后仍可继续执行自校准;ST硬盘做自校准时一定不能断电。Maxtor硬盘在ISA 3000上编辑0E流程的步骤:1.编辑0E模块(6Y的地址为1F590008)的第E列,该列记录了SF流程,如果想关闭哪个步骤,只要把该项改成F即可;2.编辑1F模块,开SF;3.用MRT校验0E模块 ,校验范围从0到被编辑的位置;4.将1F、0E等编辑好的模块写入硬盘,即可开启SF;、注意;8D是过渡编辑,不能改,从A区开SF时,要关闭到89(包含89),但8D一定不能改。Maxtor硬盘在PCI 3000上调0E流程的步骤:1. 进入PCI 3000加电进入后,点Tools-Utility extensions-Self Test;(跳安全模式)2. 关流程:.从A区做SF,则从2项关到89,但8D不关;.从C区做,关从2项关到第一个8D之上;3. 点第二个图标,进入Write all module copies-ok,其它默认;4. 保存-刷新;5. .从A区开自校准,先选离线-OK-YES-等到2、4灯复位;再选在线(Immegiately)第一项; .从C区做,选在线(Immegiately)-选择2、4项-OK-做到89后,跳正常模式-挂电;6. #,退出自校准;7. 点三角形,自校准就开启了。Maxtor硬盘在PCI 3000上做SF的流程查看:1. 进入ToolsUtility extensionsView modules;2. 查看43号模块的前横3纵3交叉点,看自校准做到哪里;3. 根据SF流程进程选择下一步的操作;Maxtor硬盘SF控制信息:0E模块01 00F6 22F5 4306 00 预热90 00 识别A区还是C区F6 428D 00 自核准流程衔接,不能改38 0F 硬盘测试1C 00 伺服测试38 0F 固件区测试8D 00 衔接,不能改04 00 05 00 设置模式,格式化28 00 A区,重分配A区00 0090 006A 00 重新建立A区固件6A 001C 00 伺服测试89 00 断电,加电进入A区,A区修复完成,如果前面识别到C区启动,则断电2C 00 磁头摆动测试,此时敲的声音越大越好F6 2238 00 固件区测试,优化A区,4小时左右1C 008D 0020 0038 00 用户磁道测试优化u 如果是从A区开SF,则关闭从0600到8900这段代码,但8D除外;u 如果是从C区开SF,只需关闭从F622到第一个8D之上;u 分段校验按F4,从0开始,到200结束;u Maxtor主芯片为300,驱动IC为7250的板,有串口和并口两种,它们可互换,通过转换口,互换时要注意板上是否焊有BIOS芯片;采用这种电路板的硬盘MODEL号可能为6Y080或6L080,它们的固件通用,用好的校验和为3619的固件;Maxtor硬盘认盘的维修: 1. 少量坏道: A. 用MHDD清零-查看G表-G转P;B. 逻辑扫描加P表;C. 用ISA 3000手动添加缺陷;D. G转P;一定要展开查看G表后面有无“”,有“”则不能直接G转P;F. 少量弱道:做探伤;2. 有规律的大量坏道:查看缺陷表的分布情况,如果是副头弱,可直接砍掉副头;3. 无规律的大量坏道:开SF的方法来维修;4. 主头弱:认盘重定义,砍主头的主要方法;5. 满盘“!”且PWD灯亮:只有解密;6. 满盘“!”且PWD灯不亮:固件坏,更换固件;Maxtor硬盘在ISA 3000上砍副头的流程:1 备份1F、78、93模块,从1F模块中查出有几个磁头、主头、副头的磁头号;2 使用Mrt砍掉某个副头,进入Mrt-Screen head-型号后,按向下键;Mrt会自动修改1F、78、93模块;3 写入新的1F、78、93模块;4 清空G表,复位四项(此步很重要);5 退出-断加电-用MHDD测试-OK;Maxtor硬盘在PCI 3000上砍副头的流程:1. 点杯子图标Work with service area-reading modules:备份1F、78、93模块;2. 点杯子图标Work with service areaHead map changing: 选择要砍掉的头;3. 点ToolsUtility exetensionsSA testing and recovery: 选中78模块双击,查看第一排倒数第四组数,将其改为现有的磁头数;4. 校验改好的值:点Correct check sum: 校验完后光标会往后跳一格;5. 点倒三角形Write data HDD: 写入;6. 点Defect listclearing G-list选NO选YES: 清空G表;7. 点杯子图标Work with service areamodule recovery: 复位四项;8. 断电退出(敲盘几秒属正常);9. 编辑ID:改Model和LBA值; 10. 退出断加电(敲盘几秒属正常);11. 用PCI 3000擦0:进PCI 3000的通用模式Universal PC-3000 AT Utility进入TestsErase HDD datause data overwriting;Maxtor硬盘砍主头的流程:这种方法要慎用,很容易把主头砍死,砍主头最好用重定义,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主头不能读用户区,但能读固件区。1 备份1F、78、93模块;2 使用Mrt砍掉主头;3 清空G表(此步很重要),磁头测试;4 写入78、93模块,但不能写1F模块;5 退出-断电,用MHDD测试;u 因副头上只有SWAP:copy1,copy2 、Defect log和Selfscan三个模块组,只有主头上才有完整的模块组,如果把主头强行砍去,会造成硬盘不能读固件,所以用上面的方法砍头时,一定要保留主头的读固件功能,因此,不能写1F模块。u 换过磁头后,最好测试6次,看磁头是否正常工作,测试时磁头返0一定要快,否则,就是磁头有问题或固件刷错;使用PCI砍6L系列硬盘的副头(ISA不认6L,只有PCI认6L):1. Tests-service-information-work with service -Head map changing;2. Tools-utility extensims-SA testing and fecorery 的选项后可显示各模块;3. 在78模块上双击,QUAC处的磁头数改为现有磁头数;4. Tests-service-information-work with service -Edit HDD ID; 将MODEN号改为现容量值,改好LBA值;5清空G表,再用MHDD清零;还原砍头:如果想要还原被砍掉的头,只要对照39模块中的校验和,找固件校验和相同的1F、78、93模块替换,对准MODEL、CODE、校验和、磁头分布;修改一下1F即可;Maxtor认盘重定义流程:(主头弱时,砍主头的主要方法)1 备份主头DATA:copy1,copy2;OVL:copy1,copy2;U-List: copy1,copy2;Defect log七个模块组;2 用Mrt-reset SH-选型号-输入要定义为主头的头;3 进入PC3000,切换到要定义为主头的头,写入修改好的所有smb-复位四项-断电;4 加焊一个(25P10或25P010)的BIOS和小电容后跳安全模式,进入PC3000写一个定义头的引导程序,此BIOS支持从主头以外的头启动,2,4灯复位后写入完成;u PC3000只能写25P10或25P010两种型号的BIOS,且两种BIOS通用于Maxtor、ST、WD三种硬盘;u 对于要恢复数据的硬盘,只清G表和SMART表,不要再做其它动作,直接做数据;6L系列硬盘认盘重定义:1备份主头DATA:copy1,copy2;OVL:copy1,copy2;U-List: copy1,copy2;Defect log七个模块组;2. 把37号模块U-List表改名,即将a6680008改名为af680008,(因为ISA不认6L,所以暂时把6L改成6Y)。3. 用Mrt-reset SH-选型号-输入要定义为主头的头;4. 把U-List表名改回来,切换到新主头,写入所有smb-复位四项-断电;5. 加焊一个(25P10或25P010)的BIOS到6Y的盘上,写好BIOS后再装到6L的盘上。Maxtor硬盘BIOS刷写流程:在PCI 3000下刷BIOS,首先硬盘要跳安全模式,如果原BIOS中有资料,最好先备份一下资料,以备后用,备份完后要断加电一次,如果BIOS处于忙碌状态不能复位,可将BIOS的4、5脚短接后加电,等到2、4灯复位后,再将4、5断开,即可复位。Maxtor硬盘做探伤的流程:1.用MHDD检测并确定坏道或弱道的位置;2.进入PC3000- Universal utilities- PC Defectoscope;3.根据硬盘容量选择模式,8G以下选CHS,8G以上选LBA模式;4.按ESC键可查看探伤扫描进程;5.扫描完后按F2将探伤结果保存进文件;6.进入PC3000-Maxtor-Defects table-Import form Defectoscope:选择探伤文件导入; Maxtor硬盘用MRT关SF的方法:1. 备份1F;2. 把1F的SF状态由FF改为00;3. 用MRT校验并写入1F;4. 退出,断电即可;什么时候清空G表:1.砍头后要清G表;2.G表坏道过多造成不认盘时要清G表,复位SMART表;ST硬盘ST硬盘的分类:1. U系列:U4、U5、U6、U7、U8、U9、U10;所有U系列的ST硬盘中只有U5(穿马甲),但U5、U8、U9修复时按K系列维修;2. UXX系列:(不能修)3. K(酷鱼)系列:K1、K2、K3、K4、K5、K6、K7、K8、K9、K10、K11、K12;u K系列修复率最高的是K7、K9系列,K7以前的也比较很好修,但K9系列有一种有一个小疙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工程验收质量检测报告模板
-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口语训练题库
- 0-36个月婴幼儿发展观察记录表
- 服装售后服务保证书范文
- 冷链药品知识培训
- 剖腹产宝妈护理知识培训
- 企业品牌营销策划方案范本
- 高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库
- 商品房买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手册
- 剖宫产切口感染课件
- 智能客服系统操作手册
-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英语试题汇编:阅读理解CD篇
- 一起由主变后备保护动作引起的故障处理分析
- 感染性腹泻病例演示文档
- 2025年度养老机构营养配餐服务合同协议
- 部编版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新高考60篇)
- 《葡萄膜病人的护理》课件
- 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 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装修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 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