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鱼类图库.docx_第1页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docx_第2页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docx_第3页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docx_第4页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名称:扁头哈那鲨英文名:Notorynchus platycephalus (Tenore)科目:六鳃鲨科英文名称:Hexanchidae俗称:哈那鲨、七鳃鲨概述: 鳃孔7个,最后一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前方。背鳍1个,位于体后方。下颌每侧有牙6个,牙扁,呈梳状,有56齿尖。尾鳍很长大。为凶猛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23米。主要以鱼类为食。栖息于海洋中下层。卵胎生,每胎10余尾。肉供食用,皮可制革,肝为提取鱼肝油原料。我国产于东海和黄海。每年夏、秋两季出现于山东石岛外海。图片:名称:噬人鲨英文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Linnaeus)科目:鲭鲨科英文名称:Isuridae俗称:钢鲅概述: 牙锐利,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鳃孔5个,宽大,皆位于胸鳍前方。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第二背鳍小,其基底后端与臀鳍起点相对。尾柄扁,具侧突。尾基上下方各有一凹沟。尾鳍宽短,叉形。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有时可降入深海。性凶猛,游泳迅速。有袭击渔船和噬人的记录,因而得名。一般体长为25米,大者可达12米,重1800余公斤。吞食鱼类和头足类等。肉可食,皮能制革,肝为提取鱼肝油的优良原料。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在南海和黄海曾有捕获。图片:名称:狭纹虎鲨英文名:Heterodontus zebra (Gray)科目:虎鲨科英文名称:Heterodontidae俗称:虎皮鲨、虎头鲨概述: 头大,略呈方形。两颌牙前后异型,前部牙细小,三尖头,后部牙臼齿状。鳃孔5个,最后4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体侧有横带多条,各带宽狭相间。胸鳍背面具宽带3条。 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为体长1米左右的小型鲨鱼。游泳缓慢。以贝类和甲壳类为食。卵生。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图片:名称:日本须鲨英文名:OrectoIObus japonicus Regan科目:须鲨科英文名称:Orectolobidae俗称:概述:头侧具很多皮须。鼻瓣分枝简单。牙侧扁,前部较大,单齿尖;后部渐小。三齿尖。背鳍2个,位于腹鳍后方。为暖温性中小型鲨鱼,体长1米左右,大者达2米。卵胎生。喜栖息于近海底层海藻丛生处。体色可随环境改变,且能拟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鲸鲨英文名:Rhincodon typus Smith科目:鲸鲨科英文名称:Rhincodontidae俗称:概述:体庞大,每侧有2显著皮嵴。口裂宽。眼甚小。牙细小而多,圆锥形,齿尖向后倾斜。鳃孔5个、宽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鳃耙角质,分成许多细枝,交结成密筛状。大洋性大型鲨鱼,一般体长为10米左右,最大可达20米,重5吨,为鱼类之冠。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和温带海域,有时亦洄游到近海,性温和,以密筛状鳃耙为过滤器,食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等。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在南海、东海和黄海均有捕获。图片:名称:皱唇鲨英文名:Triakis scyllium Muller et Henle科目:皱唇鲨科英文名称:Triakidae俗称:九道箍、竹鲨概述:牙细小,排列紧密,三齿尖型。唇褶发达。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体侧有暗褐色横纹约13条。温水性小型鲨鱼,栖息于近岸浅海一带。一般体长1米左右。卵胎生,每胎约20尾。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白斑星鲨英文名:Mustelus manazo Beeker科目:皱唇鲨科英文名称:Triakidae俗称:白点鲨、星鲨概述:牙细小,平扁,铺石状排列。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有许多不规斑。背鳍2个,无硬棘。温水性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以内。卵胎生,每胎10余尾。为我国黄海和渤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黑印真鲨英文名:Carcharhinus menisorrah (Muller et Henle)科目:真鲨科英文名称:Carcharhinidae俗称:概述:第二背鳍上半部黑色,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瞬膜发达。喷水孔消失。上颌牙宽扁,三角形,下颌牙较狭直。暖水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最大可达4米。卵胎生。为我国广东沿海习见种,于夏、秋两季黄海与渤海亦能捕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黄海与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路氏双髻鲨英文名:Sphyrna lewini (Griffith)科目:双髻鲨科英文名称:Sphyrnidae俗称:丁字鲨概述:头的额骨区向左右两侧突出,眼位于其侧面前部。吻前缘波曲状,中间凹入。鼻孔平扁,里鼻沟颇长。口弧形,口宽小于口前吻长。暖水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可达3米。性凶猛,食小型鱼类。卵胎生。为我国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长吻角鲨英文名:Squalus mitsukurii Jordan et Fowler科目:角鲨科英文名称:Squalidae俗称:角 鲨概述: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各具一硬棘。上下颌牙都为单齿头型,齿头低平外斜。吻较尖突,口前吻长大于口宽。暖温性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卵胎生,每胎10余尾。我国沿海较习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颗粒犁头鳐英文名:Scobatus granulatus (Cuvier)科目:犁头鳐科英文名称:Rhinobatidae俗称:六件鲨概述:沿体背部正中线上有一行粗大结刺,眼上方和肩区每侧亦有结刺。吻狭长,口前吻长约为口宽的3倍。第一背鳍位于腹鳍后方。暖水性中小型犁头鳐,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可达2米余。栖息于近岸浅海,常把身体半埋藏于泥沙中。卵胎生。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中国团扇鳐英文名:Platyrhina sinensis(Bloch et Schneluer)科目:团扇鳐科英文名称:Platyrhinidae俗称:团鳐、皮郎鼓概述:体背部中央自头后至第二背鳍前方有一纵行结刺,每侧肩区有2对结刺。第一背鳍起点距腹鳍基底较距尾基为近。暖温性小型鳐类,一般体长在半米以内。喜栖息于泥沙海底,游泳缓慢,食小型甲壳类和贝类。为我国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美 鳐英文名:Raja pulcira Liu科目:鳐科英文名称:Rajidae俗称:概述:尾上具结刺1行。吻软骨愈合部短十分离部。两颌牙多于40个。体盘前部斜方形,在吻侧与眼后外侧缘凹入。为底层小型鳐类,一般体长为300毫米左右。栖息于浅海沙质底海域。常与孔鳐相混杂,其不同点,本种尾部结刺为1行,上下颌牙多于40个。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黄海和东海。图片:名称:孔鳐英文名:Raja porosa Gunther科目:鳐科英文名称:Rajidae俗称:劳板鱼、甫鱼概述:尾背部结刺多行,雌鱼为5纵行,雄鱼为3纵行。体背面结刺前方正中具粘液孔一纵群,腹面腹腔两侧各具粘液孔一横群。 温水性小型鳐,一般体长300500毫米。栖息于浅海沙质底海域,常将身体半埋于沙中,白天潜伏,夜间活动觅食。卵生,卵壳四角形,每角有一丝状粘液线,用以附着于海藻或岩石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光魟英文名:Dasyatis laevigatus Chu科目:魟科英文名称:Dasyatidae俗称:黄鲼、滑子鱼概述:体盘亚斜方形,背腹面均光滑,无结刺。吻前缘中央尖突。口底中部具乳突3个。牙小、铺石状排列。腹鳍近长方形。尾后半部细长如鞭,具1强刺。尾上下缘具皮膜。为暖温性底层虹类。体盘宽可达350毫米。尾刺基部具毒腺,被刺伤后疼痛难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东海和黄渤海。图片:名称:聂氏无刺鲼英文名:Aetomylaeus nichofii(Bloch et Schneider)科目:鲼科英文名称:Myliobatidae俗称:燕甫概述:体背面光滑,有蓝色横纹56条。牙平扁,多行,中央1行宽大。胸鳍与吻鳍在头侧分离。尾鞭状,无尾刺。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终点相对。暖水性中小型鲼类。全长700900毫米。尾细长,约为体盘长的3倍。为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图片:名称:黑斑双鳍电鳐英文名:Narcine maculata (Shaw)科目:电鳐科英文名称:Torpedinidae俗称:振手甫概述: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体背面密布小斑点和大圆暗斑。腹鳍后缘不与尾部相连。暖水性种类,为电鳐类中个体较大者,全长300450毫米。在体盘两侧有受神经支配的能发电的肌肉柱。发电可以自卫或麻痹对方作食饵。为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产于南海。图片:名称:黑线银鲛英文名:Chimaera phantasma Jordan et Snyder科目:银鲛科英文名称:Chimaeridae俗称:兔子鱼、海兔概述:体侧扁,向后细小。口腹位,上颌与脑颅愈合。外鳃孔1个,位于胸鳍基部前方。背鳍2个,以低膜相连;第一背鳍具一硬棘,后缘上部具锯齿;第二背鳍低平,与尾鳍上叶以凹刻相隔。胸鳍宽大。尾鳍鞭状。无泄殖腔。雄鱼除鳍脚外,具1对腹前鳍脚和1个额鳍脚。温水性底层鱼类。体长一般为60080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游泳缓慢。我国沿海尚属习见。黄海以春、冬两季产量较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图片:名称:鲱英文名:Clupea harengus pallai Valenciennes科目:鲱科英文名称:Clupeidae俗称:青 鱼概述:眼被脂膜。两颌、犁骨与舌上均有细牙。背鳍鳍条1517,位体的中部与腹鳍相对。臀鳍中等长,有鳍条18。体被薄圆鳞,无侧线。腹部钝圆,棱鳞弱小。为冷温性中上层鱼类。适温低,繁殖水温要求在10以内。平时栖息较深海域,繁殖时游向近海。产沉性粘着卵,怀卵量310万粒。渔获物体长250360毫米,体重208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只产于黄海。图片:名称:青鳞鱼英文名:Harengula zunasi Bleeker科目:鲱科英文名称:Clupeidae俗称:青皮、柳叶鱼概述:上颌骨中间无凹陷。体很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无侧线。腹缘有锯齿状棱鳞32个。温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一般体长110120毫米,体重89克。喜栖息于沿岸浅海。卵浮性。为黄海和渤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鲥鱼英文名: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科目:鲱科英文名称:Clupeidae俗称:三 来概述:前颌骨中央有一显著凹陷。两颌无牙。鳃耙细长而密。体被薄圆鳞,无侧线,纵列鳞4346个。腹部具强锐棱鳞1922个。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平时栖息于近海,每年春末夏初溯河作生殖洄游。进入长江的鲥鱼上溯到鄱阳湖生殖;进钱塘江的,上溯至富春江上游生殖;进珠江的,上溯入黔江生殖。为名贵鱼类,初入江时脂厚味美,生殖后体瘦味差,故有“来鲥去鲞”之称。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繁殖季节溯河进入长江、钱塘江和珠江。图片:名称:斑鰶英文名:ClupanodQn punctatus (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鲱科英文名称:Clupeidae俗称:黄流鱼、鼓眼、扁彦、气泡子概述:背鳍最后一鳍条延长为丝状。上颌中间缺刻不明显。体被圆鳞,无侧线,纵列鳞5356个。腹部具棱鳞3236个。暖水性浅海鱼类。一般栖息于水深515米浅海,适盐范围较广,亦能生活于河口或进入淡水,可作为港养鱼类。一般体长135165毫米。为我国沿海一带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口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与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鳓鱼英文名:Ilisha elongata (Bennett)科目:鲱科英文名称:Clupeidae俗称:曹白鱼、鲞鱼、白鳞鱼、绘鱼概述:体被薄圆鳞。无侧线。腹部有锯齿状棱鳞3642个。背鳍短。臀鳍基底长约为背鳍基底长的3倍。腹鳍很小。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生殖季节集群游向近海,较易捕获。产卵后分散于水的上层,进行索饵。卵浮性,怀卵量一般为14万粒。为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鳓鱼加工品,如广东的“曹白鱼鲞”和浙江“酒糟鲞”均久享盛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遮目鱼英文名:Chanos chanos (Forskal)科目:遮目鱼科英文名称:Chanidae俗称:虱目鱼概述:眼大,脂眼睑发达,眼被完全遮盖。下颌缝合处有一凸起。两颌无牙。左右鳃盖膜在腹部相连,而与峡部分离。圆鳞较小,头部无鳞。背鳍位于腹鳍上方,基部有鳞鞘。胸鳍及腹鳍基部具腋鳞。为暖水性结群鱼类,生殖时游向近海。喜跳跃。适盐范围广,能生活于淡水中。但水温在15时即不活泼,10以下即死亡。为港养鱼类之一,我国台湾早在17世纪已开始养殖。因生长迅速,鱼苗病害较少,为咸淡水养殖中很有发展前途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图片:名称:鯷鱼英文名: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鳀科英文名称:Engraulidae俗称:离水烂、海廷概述: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尾鳍叉形。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海”即为幼鱼是鱼加工的咸干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长颌棱鯷英文名:Thrissa setirostris(Broussonet)科目:鳀科英文名称:Engraulidae俗称:概述:上颔骨特别延长,向后超过腹鳍可达到肛门。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腹部具棱鳞2528个。暖水性小型鱼,体长100150毫米。栖息于浅海或河口一带。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黄鲫英文名:Setipinna taty (Valenciennes)科目:鳀科英文名称:Engraulidae俗称:薄口、黄尖子概述:胸鳍上部第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腹缘棱鳞2529个。体被薄圆鳞。无侧线。臀鳍基底长,有5057鳍条。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泥沙底海区,不结成大群。渔获物体长一般为150毫米左右。为我国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刀鲚英文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科目:鳀科英文名称:Engraulidae俗称:河刀鱼、凤尾鱼概述: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臀鳍鳍条95123。体被圆鳞,无侧线,纵列鳞70一82个。脊椎骨7677个。平时栖息于浅海河口一带,于春、夏季节进入淡水作生殖洄游,为生产旺季。渔获物体长一般185250毫米,大者可达300毫米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宝刀鱼英文名:Chirocentrus dorab (Forsk*l)科目:宝刀鱼科英文名称:Chirocentrldae俗称:西 刀概述:体长,甚侧扁。口裂倾斜,上颌骨伸不达前鳃盖骨。上领中央有2犬牙,侧牙细小;下颌具强大犬牙。体被细小圆鳞,极易脱落。背鳍位于体后方与臀鳍起点相对。胸鳍位低。腹鳍很小。鳃耙少,侧扁,具细锯齿。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一般体长为3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400毫米以上。游泳迅速,不结成大群。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见于南海。图片:名称:长蛇鲻英文名:Saurida elongat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狗母鱼科英文名称:Synodidae俗称:概述:口大。两颌具多行细牙,腭骨及舌上亦具细牙。圆鳞较小。侧线鳞5570个。胸鳍小,伸不到腹鳍基底。暖温性中下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深20100米、底质为泥或泥沙的海区。一般体长190260毫米。性凶猛,游泳迅速。为我国沿海习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与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长条蛇鲻英文名:Saurida filamentosa Ogilby科目:狗母鱼科英文名称:Synodidae俗称:概述:本种与长蛇鲻不同点为:第一背鳍鳍条延长为丝状,其长大于头长;胸鳍较大,向后伸达腹鳍起点之后;体被较大圆鳞,侧线鳞4555个。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底质为泥沙的海域。一般体长为300毫米,大者可达400毫米。性凶猛,吞食小鱼等。产量较大,为我国南海习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只见于南海。图片:名称:龙头鱼英文名:Harpodon nehereus (Hamilton)科目:龙头鱼科英文名称:Harpodontidae俗称:虾潺、龙头鲓概述:眼很小,前位。口大。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体侧有1行较大鳞。脂鳍小。为暖水性近海鱼类。一般体长150260毫米。性凶猛,主要食小型虾类。我国沿海皆有分布,以浙江舟山一带产量最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图片:名称:鳗 鲡英文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鳗鲡科英文名称:Anguillidae俗称:鳗鱼、白鳝、青鳝概述:两颌及犁骨皆具细牙。鳞小,编席状排列,埋于皮下。侧线完整。有胸鳍。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降河性鱼类,平时生活于淡水中,生殖期洄游入海。透明的柳叶状幼体由外海漂游,经过变态至河口,幼鳗溯河进入淡水发育成长。生长迅速,肉质优良,已有人工养殖。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沿海及江湖中。图片:名称:大眼拟海康吉鳗英文名:Parabathymyrus macrophthalmus Kamohara科目:康吉馒科英文名称:Congridae俗称:概述:吻短。口裂达眼的后方。前鼻孔管状,位于近吻端的上唇边缘。两颌及犁骨牙钝锥状。背鳍始于胸鳍上方。暖温性小型鳗鱼,一般体长250毫米左右。我国在广东沿海常可捕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星康吉鳗英文名:Astroconger myriaster (Brevoort)科目:康吉馒科英文名称:Congridae俗称:概述:舌宽,前端能活动。两颌牙细小,每侧2行,犁骨牙丛状。侧线完全,侧线和体上的感觉孔呈白色点。栖息于近海。幼鱼经过变态,水温15左右,约20天变态完毕。为我国北部海域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和黄海。图片:名称:短尾突吻鳗英文名:Rhynchocymba sivicola (Matsubara et Ochiai)科目:康吉馒科英文名称:Congridae俗称:概述:吻突出,口闭时颌间骨牙大部外露。胸鳍发达。背鳍始于胸鳍基上方或前方。有尾鳍。全体暗褐色。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东海。图片:名称:海鳗英文名: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l)科目:海鳗科英文名称:Muraensocidae俗称:即勾、狼牙鳝概述:无胸鳍。背鳍、臀鳍与尾鳍连接,被有厚的皮膜。两颌与犁骨牙皆为1行。体侧暗色横带1822条。暖水性小型鳝鱼,一般体长25043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为我国产海鳝类中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图片:名称:网纹裸胸鳝英文名:Gv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科目:海鳝科英文名称:Muraenidae俗称:概述:两颌牙强大,每侧牙均为3行。下颌第一行牙不向外倾斜;犁骨牙3行,中央1行3尖头。体无鳞。有胸鳍。凶猛性底层鱼类,游泳迅速,通常栖息于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区。渔获物一般体长350450毫米,大者可达600毫米以上。为我国沿海习见经济种类。“海鳗鲞”亦为名贵食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黑点裸胸鳝英文名:Gymnothorax melanoSpilus (Bleeker)科目:海鳝科英文名称:Muraenidae俗称:概述:无胸鳍。背鳍和臀鳍向后与尾鳍相连合,外被皮膜。两颌与犁骨牙细尖锥状,皆排列为1行。体侧、背鳍与臀鳍上均散布大小不规则黑色圆斑。暖水性小型鳝鱼,一般体长为30055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我国在广东沿海可捕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只见于南海。图片:名称:前肛鳗英文名:Dysomma anguilIaris Barnard科目:前肛鳗科英文名称:Dysommidae俗称:概述:尾部特长。肛门位于胸鳍后下方。上颌牙绒毛带状,下颌牙细尖1行,犁骨牙1行,34个。舌不能活动。背鳍、臀鳍与尾鳍发达。暖水性小型鳗鱼。一般体长150450毫米,栖息于沿岸浅海,有时进入河口一带。为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图片:名称:鳄形短体鳗英文名: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 (Bennett)科目:蛇鳗科英文名称:Ophichthyidae俗称:概述:无尾鳍,尾端尖秃。眼小,侧位而高。口大,口裂达眼的远两颌与犁骨牙细尖,上颌牙2行,下颌牙1行。暖水性中型鳗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尖吻蛇鳗英文名:Ophichthys apicalis (Bennett)科目:蛇鳗科英文名称:Ophichthyidae俗称:概述:无尾鳍,尾端尖秃。牙细小,锥状。两颌牙1行,犁骨牙2行。体侧无暗色带。暖水性小型鳗鱼。一般体长280一430毫米。栖息于沿岸浅海。为我国产蛇鳗类中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海 鲇英文名:Arius thalassinus (Ruppell)科目:海鲇科英文名称:Ariidae俗称:概述:头大,平扁。眼较小,眼间隔宽而平坦。口大,下位,在口角外形成较厚的唇褶。触须3对,上颌1对,下颌2对。胯骨牙每侧3群,呈绒毛状。背鳍、胸鳍各有一硬棘;脂鳍短小。体裸露无鳞,侧线明显。暖水性结群鱼类,喜活动于水流缓慢的泥质底海域。生殖季节成大群,游向近海。体长一般600800毫米,体重20003000克;者可达900毫米,重9000克。为我国南海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白氏银汉鱼英文名:Allanetta bleekeri ( Gunther)科目:银汉鱼科英文名称:Atherinidae俗称:概述:头小,头长为眼径的3倍。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弱小鳍棘5个;胸鳍位高;腹鳍腹位。肛门与臀鳍间有鳞11个。鳞片较大,边缘锯齿弱。体侧有银白色纵带。暖温性近海小型鱼类。体长一般在100毫米以内。为我国沿海习见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黑背圆颌针鱼英文名: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科目:颔针鱼科英文名称:Belonidae俗称:概述: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上下颌皆延长呈喙状。上颌大牙垂直。背鳍鳍条2325,背鳍后部鳍条短;尾鳍叉形。侧线鳞在尾柄两侧形成一隆起嵴。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6801040毫米。性凶猛,常在水上层追捕小鱼。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只见于南海。图片:名称:尾斑圆颌针鱼英文名:Tylosurus strongylurus (Van Hasselt科目:颔针鱼科英文名称:Belonidae俗称:概述: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图片:名称:日本咸英文名:Hemi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咸科英文名称:Hemirhamphidae俗称:针良鱼概述:上颌三角部长与宽相等,仅下颌延长呈喙状。牙细小。鳞小,侧线鳞102一112个。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温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170240毫米。喜栖息于浅海及河口,有时进入淡水。常跳跃出水面。产粘性卵。为北方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瓜氏咸英文名:Hemirhamphus qUoyi VaLnciennes科目:咸科英文名称:Hemirhamphidae俗称:针 鱼概述:上颌三角部宽大于长,仅下颌延长呈喙状。牙细小。鳞较大,侧线鳞5356个。腹鳍起点距尾鳍基与距鳃盖后缘约相等;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85一240毫米。多栖息于近岸浅海及河口附近水域。分布于印度洋东北部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图片:名称:少鳞燕鳐英文名:Cypselurus oligo1epiS (B1eeker)科目:飞鱼科英文名称:Exocoetidae俗称:飞 鱼概述:胸鳍特别长,鳍膜不具斑点。腹鳍长,位于体后部。尾鳍叉状,下叶长于上叶。上下颌牙三叉状。腭骨有牙。侧线位低,侧线鳞4648个。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为115-185毫米。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借胸鳍伸展可在水面滑翔一定距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仅见于南海。图片:名称:真燕鳐英文名:Prognichthys agoo (Temminck et Schlegel)科目:飞鱼科英文名称:Exocoetidae俗称:飞鱼、燕儿鱼概述:胸鳍特别长大,可达臀鳍未端。腹鳍长,后位。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上下颌具圆锥状牙。胯骨有牙。具圆鳞。侧线位低,侧线鳞5466个。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30310毫米。常成群,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借胸鳍伸展而滑翔一定距离,有时可达几十米。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大头鳕英文名: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科目:鳕科英文名称:Gadidae俗称:大头腥、大口鱼概述: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背鳍3个,臀鳍2个。下颌颏部有1须,须长等于或略长于眼径。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鳞很小;侧线鳞不显著。冷水性底层鱼类。体长一般为210700毫米。通常栖息在水深5080米海区,其分布与黄海冷水团有密切关系。为我国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图片:名称:红双棘鰃英文名:Dispinus ruber (Forskal)科目:鰃科英文名称:Holocentridae俗称:概述:眼大。前鳃盖骨后下角具一扁平强棘,其尖端超过鳃盖膜。体被强栉鳞,鳞不具嵴纹,边缘锯齿较尖锐。背鳍最后鳍棘短于紧连其前面一鳍棘;臀鳍第三鳍棘略等于或短于鳍条长。体红色,体侧具89条深红色纵带。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为17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65毫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与东海南部。图片:名称:松球鱼英文名:Monocentrusjaponicus (Houttuyn)科目:松球鱼科英文名称:Monocentridae俗称:概述:体被骨板状大鳞,各鳞相接形成体甲。每一鳞片有放射形条纹,边缘黑色,中央具一骨质锐嵴,各嵴相连形成数条纵列嵴。腹鳍有一强大鳍棘。下颌前端具卵圆形发光器。暖水性底层发光鱼类。体长一般55130毫米,大者达160毫米。游泳缓慢。借骨板和强棘以自卫。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图片:名称:日本海鲂英文名:zeusjaponicuS Va1enciennes科目:海鲂科英文名称:Zeidae俗称:概述:体椭圆形,甚侧扁而高。背鳍棘较细长,棘问鳍膜延长成线状。沿背鳍及臀鳍鳍条的基部各具1行棘状骨板,体下侧沿胸腹部亦具1行棘状骨板。体侧中部侧线下方有1个大于眼径具白色环的暗色圆斑。近底层鱼类。体型较大,体长一般3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500毫米。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与黄海。图片:名称:鳞烟管鱼英文名:Fistularia petimba Lacepede科目:烟管鱼科英文名称:Fistularidae俗称:概述:吻特别延长,形成长吻管。口开在吻端。体完全光滑裸露。背部与腹部正中线有细长骨质鳞。两眼间隔比较平坦。尾鳍叉形,中间鳍条延长呈丝状。暖水性底层鱼类。体长可达1米以上。为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图片:名称:玻甲鱼英文名:Centriscus scutatus Linnaeus科目:玻甲鱼科英文名称:Centriscidae俗称:小虾鱼 甲香鱼概述:体甚侧扁,腹缘薄。身体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吻突出,呈管状。口小,位于吻管顶端。背鳍2个,位于体未端。尾鳍在第二背鳍与臀鳍之间,以深凹刻分离。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90140毫米。以腹缘向前,作垂直游泳。我国盛产于北部湾一带。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只见于南海。图片:名称:日本海马英文名: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科目:海龙科英文名称:Syngnathidae俗称:概述:无尾鳍,尾部可卷曲。头部弯曲与躯干部垂直。背鳍有1617鳍条。体无鳞,完全为骨环所包被。口小,位于吻管顶端。无牙。吻短,头长为吻长的3倍。顶冠甚低。暖温性近海小型鱼类。体长一般45100毫米。通常以尾部卷附于海藻上,以垂直状态游泳。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为我国沿海习见种,是药用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尖海龙英文名:Syngnathus acus Linnaeus科目:海龙科英文名称:Syngnathidae俗称:杨枝鱼、钱串子概述:有尾鳍,尾部不能卷曲。背鳍鳍条3545。头与体轴在同一直线上。鳃盖上线状嵴很短小,仅在基部1/3处。体无鳞,完全包被于骨环中。躯干中棱与尾上棱相连接。暖温性近海小型鱼类。体长110190毫米。常栖息于海藻丛中。雄鱼尾部腹面有由左右两片皮褶形成的育儿囊。为药用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图片:名称:斑条予英文名:Sphyraena jelIo Cuvier科目:予科英文名称:Sphyraenidae俗称:概述:体延长,近圆筒形。吻长,口裂大。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上颌缝合部具2对强大犬牙,下颌缝合部亦具1或2个犬牙。无鳃耙。体侧具多条蓝色横带。暖水性凶猛鱼类。一般体长200360毫米,大者可达1500毫米。为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仅产于南海。图片:名称:鲻 鱼英文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科目:鲻科英文名称:Mugilidae俗称:乌鲻、白眼概述:体纺锤形。脂眼睑很发达。鳃耙细密如蓖。体被圆鳞。胸鳍不具腋鳞,背鳍前方具纵列鳞1415个。臀鳍鳍条8。为中上层鱼类,性活泼,常跳跃,喜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能进入淡水。体型较大,一般体长200400毫米,大者可达s00毫米。为我国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棱俊英文名:Liza carinatuS (Valenciennes)科目:鲻科英文名称:Mugilidae俗称:犬鱼、尖头西概述:脂眼睑稍发达。背鳍前方正中线上具一隆起嵴。体被大栉鳞,背鳍前方纵列鳞2225个。栖息于浅海咸淡水交界处。为港养鱼类之一。个体较小,体长一般200毫米左右。广东、福建沿海产卵期约在12月到翌年3月。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图片:名称:俊英文名:Liza haematocheila (Temm inck et Schlegel)科目:鲻科英文名称:Mugilidae俗称:红眼鱼、肉棍子概述:体纺锤形。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体被圆鳞,胸鳍无腋鳞,背鳍前方纵列鳞22个。臀鳍鳍条9。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体型较大,一般体长为200536毫米,大者可达600毫米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图片:名称:四指马鲅英文名:E1eutheronema tetradactyIum (Shaw)科目:马鲅科英文名称:Polynemidae俗称:马 鲅概述:口大,下位。两颌牙细小,绒毛状,并延伸至颌的外侧,只在口角具唇。犁骨牙丛呈三角形,胯骨牙为2条带状。体被栉鳞。胸鳍位低,下方有斗条游离的丝状鳍条,其长约与胸鳍鳍条相等。暖水性中型鱼类。体长为3404s0毫米,体重a001300克;大者可达2米,重5公厅。喜栖息于沙底海区,有时亦进入淡水。每年于56月间向港湾作生殖洄游,生殖后游返外海。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