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基本概况第一节 概况一、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这里水质优良,空气清洁,是“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崇明新城位于崇明岛的南岸偏西,紧邻长江主航道,是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崇明新城规划至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5.7平方公里。新城西区(建成区)即城桥镇城区现有非农业人口约6.2万人。二、地形、土壤崇明岛地势平坦,90%以上的地形标高(以吴淞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m至4.20m之间,长兴、横沙两岛的土地标高在2.4m至3.1m之间。地面标高最高为6.01米。根据地貌形成的形态为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18,pH平均8.3。土壤含盐量1.774.1。三、水文、气象崇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097.9mm,年平均日照 2104小时,全年无霜期 229天。最高气温35.6,最低平均气温-5.6。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大。四、环境质量现状参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指标,对新城西区(建成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新城西区环境情况和乡镇辖区生态环境情况三大类26个指标现状值进行综合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新城西区环境现状良好,特别是城桥污水厂一期工程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能基本解决镇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问题。但在农业生产污染的防治措施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包括农用化肥施用强度过高,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不高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维持并进一步改善新城西区的环境状况。第二节 崇明新城绿地系统建设现状一、崇明新城西区(城桥镇城区)绿化现状现状绿化统计资料:截止到2007年底,城桥镇已建设各类绿地165.84公顷,其中公园2处,面积4.77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为38.92公顷;单位附属绿地总面积为119.27公顷(其中居住区绿地总面积69.34公顷);行道树8933株,防护绿地2.6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面积为165.84公顷,绿化覆盖率20.22%,绿地率为19.06%。表格1-1 新城建成区(城桥镇)绿地面积现状以及绿化覆盖率一览表 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公顷)4.77居住区绿地(公顷)69.34镇级公园(公顷)0防护绿地(公顷)2.65街道绿地(公顷)34.15风景林地(公顷)0生产绿地(公顷)5.0道路绿地0单位附属绿地(公顷)54.93行道树(株)8933绿地面积总计:165.84公顷备注:建成区区域面积按8.7平方公里计算。 二、各类绿地现状分析(一)公园绿地城桥镇城区目前的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以及街头绿地组成,总面积为38.92公顷。1、综合性公园城桥镇城区综合性公园目前有2处,分别是瀛洲公园和澹园,总面积为4.77公顷。表格1-2新城建成区(城桥镇)现有综合性公园一览表序号名称地址面积(公顷)1瀛洲公园鳌山路1号4.162澹园北门路东门路口0.61小计4.772、街头绿地城桥镇城区街头绿地,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绿地目前共有14处,总面积为34.15公顷。表格1-3新城建成区(城桥镇)现有街头绿地一览表序号名称地 址面积 (公顷)1南门广场南门港码头北侧2.84 2瀛洲广场城桥镇东门路鳌山路交界处0.83 3东门路公共绿地城桥镇东门路新崇北路交界处0.89 4南门西路街道绿地西门路至三沙洪路1.34 5工业园区外围绿地城桥镇工业园区3.20 6官山路南三号西引路至三沙洪路0.82 7利民路育林桥路至南双港桥利民路(育林桥路南双港桥)2.17 8中心医院外围绿地东门路至崇安路0.89 9育林桥路街道绿地育林桥路(鼓浪屿路至东门路)0.85 10鼓浪屿路鳌山路至一江山路街道绿地鳌山路至一江山路街道绿地0.88 11鼓浪屿路育林桥路至三沙洪路街道绿地育林桥路至三沙洪路1.90 12鼓浪屿路三角绿地鼓浪屿路2.14 13工业园区外围绿地(二)城桥镇工业园区3.52 14三沙洪路北门路至利民路北门路至利民路2.33 15其他零星绿地9.54 小 计34.15 (二)防护绿地 城桥镇城区现有防护绿地主要是沿长江大堤的防护绿地,共有2处,总面积为2.65公顷。 表格1-4 新城建成区(城桥镇)现有防护绿地一览表序号名称地址面积 (公顷)1老效河水闸至瀛洲公园东门防护林城桥镇老效河水闸至瀛洲公园东门堤岸2.212原苗圃至瀛洲公园东门防护林原苗圃至瀛洲公园0.44小 计2.65 (三)居住区绿地城桥镇城区现有居住区绿地37处,其中2002年后新建小区基本达标,绿化率超过30%;居住区绿地总面积为69.34公顷。 (四)单位附属绿地城桥镇城区现有单位附属绿地237处,绿地总面积为29.15公顷。(五)生产绿地城桥镇城区现有生产绿地1处(东门果园),绿地总面积为5.0公顷。三、绿化植被概况 1、绿化植被现状 从植被现状看,由于受到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城桥镇城区的自然森林植被基本上不复存在,地带性植被也已经破坏殆尽。目前,城桥镇城区的植被从其性质可分为如下3 大类:(1)湖泊、河岸型:在沿江、河、路防护林营造中,水杉、池杉成为绿化骨干树种,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风景,其他还有柳杉、苦楝、白榆、刺槐、欧美杨等。(2)农村四旁型:主要是宅前屋后等人工栽植的柳、桑、松、柏、榆、槐等林带,另有桔、桃、梅、李、柿、枇杷等。(3)城市中心区型:在城市中心区内的人工种植的群落类型,主要是以水杉、香樟、广玉兰、银杏、杨树、柳杉、苦楝等为优势种的人工纯林以及少量的混交群落。 2、古树名木崇明目前有古树名木33株,最大树龄在350年以上。位于本次规划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多数集中在鳌山路一带,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银杏树,有13株;属一级保护(树龄超过300年)的有12株;树龄较大,生长衰弱的有3株。中国是文明古国。名木古树,它是历史的见证和活的文物,是中国和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无价之宝。这些古树名木是十分珍贵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景点。应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以古树为中心,设计大小不同的公园绿地,对游人进行爱国爱崇明的教育和普及植物学知识。 第三节 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地配置结构单一,现有绿地中乔灌草的比例尚不够合理,绿地内草坪、草花面积偏大,乔灌木量偏少,造成绿地养护管理费高,绿地生态效益潜力尚待开发、提高。二、整个城桥镇内绿地布局尚欠合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绿化体系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随着城市化面积的不断扩大,规划绿地也随之有所改变,影响绿地总体布局。四、绿化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建成的绿地养管资金缺乏保证机制,影响规划绿地的建设和建成绿地的巩固和提高。第四节 城区发展对园林绿化的新要求一、崇明新城作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城之一,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各行各业迅速蓬勃,使崇明岛经济获得高速发展,有了经济基础,为环境建设与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这对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级领导环保意识的提高,把城区绿化作为现代城区建设的一件大事,下决心改变绿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崇明建成国家园林城区的目标,使崇明绿化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三、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区生态环境和绿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确定了环境建设发展目标,为城区绿化指明了方向。第二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和地位一、规划目的 为使崇明新城建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舒适、富有田园水城特色的海岛花园城市,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目标确定为:以维护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镇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以绿色植物栽植养护、管理为手段,因地制宜,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城区园林绿地系统。最终将崇明新城建成建成绿地空间布局合理,绿色基础设施齐全,集行政办公、商务会展、商业娱乐、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生活居住等多元功能为一体,以滨水景观为特色、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为支撑的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中心区。 二、规划地位本规划是崇明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的体系中有关城镇绿地和开敞空间的专业规划,是对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一、规划范围根据上海崇明新城总体规划,新城建设范围在张网港以西、三沙洪河以东、长江南岸线以北、南横引河以南的地区;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规划范围包括新城西区和新城中区,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范围包括新城西区和新城中区以及新城东区,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5.65平方公里,水域和滨江生态湿地30.04平方公里)。根据上海崇明新城总体规划,到2010年,规划人口规模围为12万人;到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围为20万人。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与崇明新城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但对绿化环境的展望兼顾到21世纪中叶,必须在用地上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为此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近期发展重点定位在崇明城桥新城中心区。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 、 国家、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修正)4、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 年)5、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建城2000192 号)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2002 年)7、上海市绿化条例(2007年7月)8、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本)二、 国家、上海市有关规范、标准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 号)3、参照、比较国内园林城市绿地指标三、 市、区有关总体规划、发展规划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2001年5月)2、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2002年3月)3、上海城市森林规划(2003年8 月)4、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年11月)5、崇明三岛绿化系统规划(2006年)6、崇明新城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7、崇明新城分区规划(2003年)8、崇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2003年)9、崇明新城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第四节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一、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共荣,为崇明新城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舒适、富有田园水城特色”的海岛花园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2、整体协调性原则充分体现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原则,按功能要求,合理配套各类绿地,分布均衡合理,形成环、楔、廊、园、绿地相结合的绿地系统。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特色的原则挖掘岛域文化积淀,利用“江、园、林、湖”等地理特征,结合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形成河口水乡风情,营造“近自然”的绿地特色,突显崇明特有的风貌特征。4、贯彻绿化建设系统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绿化配置原则,提高城市绿地质量和城市绿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环保、景观、游憩与经济的综合功能。5、坚持功能与景观相结合、城镇与农村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绿地建设原则,完善建绿、护绿、爱绿、用绿的长效管理机制。6、参与性原则:操作实施中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二、规划指导思想1、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崇明新城总体规划,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形成具有崇明新城特色的绿地系统网络体系,促进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绿地协调发展。2、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崇明新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编制,结合城桥镇实际,适度超前,综合考虑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文化性,在提高绿化系统的建设数量指标的同时,注重其质量的改善,提高绿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富有特色的多功能、体现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城目标发展,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园林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的协调发展。4、使城市各级、各类绿地达到布局合理、均匀。在满足本区各项绿地指标前提下,利用土地资源及自然地貌的优势,加大绿化实施力度,优化绿化种植结构,提高绿化覆盖率,为中心城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指标第一节 规划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应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健全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历史文物;美化城市景观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绿地,以满足人民的要求。 崇明新城总体定位:到2020年,把崇明新城建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舒适、富有田园水城特色的海岛花园城市。为达到上述目标,崇明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将充分结合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要领,从更高的要求出发,以维护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镇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以绿色植物栽植养护、管理为手段,合理布局各种类型绿地,不断完善绿地网络体系,统筹发展城市绿地,最终将崇明新城建成建成绿地空间布局合理,绿色基础设施齐全,集行政办公、商务会展、商业娱乐、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生活居住等多元功能为一体,以滨水景观为特色、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为支撑的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中心区。第二节 规划指标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能以自然更新的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的就是绿地。尤其在城市化地区内要有足够的绿地面积才能发挥环境的自净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建立完整的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时首先应考虑随着城市发展而设置的各种园林绿地用地,不要轻易变动,以确保城市有较充足的绿地数量和面积。绿地要和其他城市用地一样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综合平衡城市之中。不允许有矛盾时首先砍掉绿地用地的习惯做法,相应地适当优先考虑绿地。确定城市总的绿地率,也应根据多种因素来决定,如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性质等,以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定出绿地指标。 一、城市绿地标准的研究1、氧和二氧化碳平衡理论关于绿地效益定量方面的研究,国外至今还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如1946年德国一科学家在柏林特维公园实验,认为人的呼吸加上燃料的燃烧,每个市民需要30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保持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根据日本1971年报导: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中一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氧气0.73吨。江苏省植物研究所(1977)认为:如果以成年人每日消耗氧为0.75公斤,排出二氧化碳0.9公斤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森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并供给所需要的氧气。生长状况好的草坪,每平方米1小时可吸收1.5克二氧化碳,每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38克,在白天,如有25平方米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根据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就首都绿化环境的标准为人均绿地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2、公园文化休息理论按照文教、娱乐休息需要,并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有助于恢复市民的体力与健康,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每个居民占公园面积60平方米最为理想。 3、吸收有毒气体理论认为人均绿地应为600平方米。根据东京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折算为每个居民需140平方米绿地。4、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和绿地促进气候交流理论。认为城市绿地率50以上最为理想。5、绿地除尘杀菌理论,避灾防灾理论。认为郊区森林面积应大于市区总面积。 6、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定森林的卫生保健效果的研究,前苏联斯米尔诺夫曾提出对影响城市生态的多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当城市周围森林覆盖在5以下时,市区绿化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城市周围森林覆盖率达到1015时,市区绿化面积可降到2426。周围森林覆盖率达到1620时,市区绿化面积可降到1516。7、绿地服务范围的研究 日本根据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与规模、类型,把城市园林绿地分在五级生活圈内,在五级生活圈中,人们活动最频繁的是服务半径小于4公里内基础生活圈和一级生活圈。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对市中心区的公园绿地作了分析,尤其重视儿童公园、近邻公园、地区公园的发展,已形成了从1001000米服务半径,满足了不同年龄的居民都能就近利用公园游憩活动的需要。从上一些国家对城市绿地指标的论述,人均绿地指标从10600平方米,幅度很大。当前世界各主要城市绿地指标通常采用人均绿地3040平方米。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和森林与健康论文中提出:在城市中,每人平均需要有3040平方米森林绿地就能够维持空气中氧与二氧化碳的平衡。根据城市规划原理认为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面积至少应占用地的30以上,才能起改良气候的作用。 8、国家建设部对创建园林城市提出标准 园林城市要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较先进的各项规划指标并逐步安排设施。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要达到部颁标准或超过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35;建成区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实际完成植树绿化任务人数占参加义务植树人数80;植树成活率85,保存率85;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23。二、国外主要城市的绿地标准根据国外主要城市绿化资料的统计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平均值为16.21m2人;中位数为17.29m2人。人均绿地面积的平均值为43.32m2人,中位数为36.2m2人。绿化覆盖率的平均值为30.8,中位数为33.33。表3-1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绿化状况统计表 城市名称人均公共绿地(M2/人)人均绿地(M2/人)调查年份城市名称人均公共绿地(M2/人)人均绿地(M2/人)调查年份东京3.411993巴黎241982大阪2.911993罗马11.4名古屋5.31993柏林26.1横滨3.061989慕尼黑11.4411984雅加达1.51981汉堡361993德黑兰2.11984科隆1061979新加坡5.91994维也纳701989平壤14471989华沙22.7801980华盛顿45.7莫斯科19.122.21980纽约14.421.61985基辅771989西雅图481993布拉格37亚特兰大711993索非亚26渥太华25.4斯德哥尔摩68.31989多伦多61993堪培拉10.570.5伦敦25.433.41984克帧斯彻奇72表2-1中,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4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只有华盛顿和汉堡;人均绿地达到3040平方米的有13个城市;最低的三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还不到3平方米。被誉为城市绿化成功典型的德国科隆市,位于莱茵河畔,是座工商业中心。该市自一百多年以来长期坚持把公园绿地建设作为主体,形成城市规划的绿色骨架。当前在该市市中心地区把道路改建到地下,地面形成绿化带。建成后,绿地面积还要增加。美国的新城如乔纳森和伍德章兹平均每人绿地面积分别为136平方米和110平方米。 国外绿地标准,在美国城市绿地指标为每人平均拥有公共绿地2836平方米;英国为42平方米;法国为23平方米;日本1992年末是6.5平方米,远期为20平方米。三、 国内城市绿地的状况1、1993年国家建设部正式颁布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部颁标准如下:表3-2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人均建设 用地(M2/人)人均公共绿地 (M2/人)L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563035253575105673035353010578303525302、根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1994年城市绿化工作得到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88451公顷,比1993年增长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3年的21.3上升到22.4。公共绿地面积扩大,由1993年的7.3万公顷增加到7.9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4平方米上升到4.6平方米。表3-3国内主要城市绿地的指标(1993年)城市名称人均公共绿地(M2)绿化覆盖率()城市名称人均公共绿地(M2)绿化覆盖率()北京6.430.5济南530.2天津2.615.5郑州3.632.8石家庄2.36.6武汉2.428.2太原3.421.4长沙5.331.9呼和浩特2.626.5广州531.7沈阳4.724.5深圳17.639.8大连4.535珠海5.233.9长春7.737.2南宁4.331.6哈尔滨3.326.8桂林4.832.3上海1.118.4海口6.229.6南京6.939.4成都2.328.4苏州1.610.1重庆2.426杭州4.221.9贵阳13.331.4宁波2.315.4昆明3.15.2合肥7.330.5西安2.430.7福州4.522.8兰州2.412.1厦门6.125.9银川2.917.6南昌2.721.9乌鲁木齐4.523.2从上表36个城市可看出,人均公共绿地提前达部颁标准的有北京等9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最低的是上海,为1.1M2/人;最高的是深圳为17.6 M2/人。深圳是新兴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抓环境建设。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参照国际水准,结合深圳实际条件,留足可发展各种类型的绿地,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制定绿地系统规划,1994年人均公共绿地已达37.9M2人。四、崇明新城绿地规划指标(一) 崇明新城各时期建设的绿地指标 1、至2010年,崇明新城绿地率达到31%,绿化覆盖率35%。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0平方米。 2、至2020年,崇明新城绿地率达到43%,绿化覆盖率4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0平方米。 表3-4 崇明新城绿地分类绿地规划指标统计表序号类别代码类别名称绿地面积(公顷)现状2010年2020年1G1公园 绿地综合性公园4.1637.16179.92带状公园0110170社区公园02.658.85专类公园0.6145街头绿地34.1535.6535.65小计38.92189.46399.422G2生产绿地510503G3防护绿地2.65192.3435.164G4附属绿地119.27197.64321.32合计165.84589.41205.9人均公共绿地(m2/人)6.28 15.79 19.97 人均绿地(m2/人)26.75 49.12 60.30 绿地率(%)19.06 31.02 43.07 备注:根据崇明新城总体规划,2007年,非农业人口6.2万人,城区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2010年,非农业人口12万,城区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2020年,非农业人口20万人,城区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二)、各类绿地指标1.公共绿地率:本次规划确定综合公园服务半径为1.0 公里;社区公园服务半径0.5 公里。2.居住区绿地率:规划居住区绿地面积不少于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35%,新建居住小区的绿地率,二类居住用地不低于35%,一类居住用地不低于40%。3. 道路绿地率:主干路绿地率为25-35%;次干路绿地率为20-25%;支路绿地率为15-20%;4. 其他单位附属绿地率:仓储区不少于20%;工业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少于35%;文化、教育用地、医院不少于40%;5.防护绿地:道路防护林带宽为20-100 米。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卫生隔离防护林宽度为20-50 米。滨水防护林带宽为50-80 米。防护绿地的绿化覆盖率不少于90。第四章 绿化系统布局规划第一节 绿地系统结构根据崇明新城总体规划的要求,绿化形态总体布局以建设田园水城的目标为指引,凸显田园水城的景观特色;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格局和河流走向的特征,水体,道路,河岸线等自然条件,以景观道路为主轴,以河网、路网绿化带为网架,以城市人工森林、风景旅游点为特色,以公园、街头绿地为点缀,在全城范围内构成线上绿化成荫,点上绿化成景观,片上绿化成林的网状绿地框架体系。第二节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根据崇明新城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格局,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绿地系统的布局构思,崇明新城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归纳总结为:“一轴贯通、四湖相嵌,三水绕城、七园展开,多廊多带、绿系全城”的绿地系统网络。一轴:指由老滧港构成的纵贯新城核心区的中央景观水轴,即滨水景观绿带。四湖:指由老滧港沿线串联的四个人工湖泊,在老老滧港东西两侧交替并置,形成别具特色的中央景观群湖滨水景观公园。三水:指由在新城内外环绕的三条水系:外环水系、内环水系、滨江水岸所构成的滨河绿带。外环水系由三沙洪河、南横引河、张网港构成,沿线布置40-100米不等的环城绿带;内环水系由小闸河、曹家桥河、南横运河、新开规划河道组成,沿线布置10-50米不等的滨河绿带;滨江水岸指由沿长江的50-100米不等滨江绿带。七园:指由内外环水系串联起来的七个大型公共绿地,均衡分布于新城西区和东区之中,其中位于新城东区、西区的六个公园均开挖人工湖,并与内、外环水系沟通,形成活水公园;位于新城中区北侧的公园,处于城市中央景观轴北端的显要位置,规划堆筑人工山体形成“镇山公园”,丰富田园水城的景观风貌,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风水格局。多廊多带:由全城内河道网、公路网、绿化隔离带、轻轨绿化隔离带及高压走廊隔离带。第五章 绿地分类规划 第一节 公园绿地规划一、规划原则与规划指标1、规划原则(1)强化公园绿地系统在城区绿地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公园绿地系统与其它绿地系统的协调,综合考虑绿化空间与道路网、水系以及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的衔接,因地制宜地创造现代城区景观。(2)分析现状公园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系统体系的完整性、层次性和连续性,优化公园绿地系统的整体结构。(3)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进一步体现城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融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4)实现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对新城西区公园绿地的绿化保护和新区公园绿地绿化建设。科学地制定分期规划,保证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5)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缩小各区之间人均公园绿地水平的差距;增加区级、社区公园的数量,重点发展贴近市民的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游憩空间,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6)公园绿地的功能设置尽可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除少数的专类公园建设的需要,公园绿地的建设尽可能形成一种功能为主,辅以多种功能的居民多样性的需求。(7)注重加强物种多样性,加大治污力度,保护生态,净化环境。 2、规划指标崇明城桥新城公园绿地(公共绿地)规划指标确定为: 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人; 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18平方米/人。 二、公园绿地分类规划 结合城区人口规模以及用地规模,本次规划将整个公园系统只是分为了公园、街头绿地两个层次,结合崇明新城的性质、绿化现状以及公园绿地系统科学性、合理性的布局原则,本次规划确定公园服务半径1.0公里;街旁绿地服务半径0.5公里。具体又划分为综合性公园、带状公园绿地、社区公园、街旁绿地。 随新城开发建设的分期建设,至2010年公园绿地达到189.46公顷,至2020年,规划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99.42公顷。 1、综合性公园综合公园功能多样,设施完善,服务半径大。在景观组织上,要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特色,因而,在公园绿地系统中作用也相当重要。结合崇明新城总体规划,本次新规划了7七个大型综合性绿地公园,均衡布局于新城西区和新城东区之中,分别为引河西园、镇山公园、引河东园、西区中央公园、东区中央公园、东门路公园、滨江路公园;新城建成区原有瀛洲公园(已在改建中),绿地面积为4.16公顷。规划综合性公园绿地总面积约179.72公顷。表5-1 规划综合性公园一览表序号公园名称位置规划绿地面积 (公顷)1引河西园外环北路、鼓浪屿路36.962引河东园外环东路、明十路29.63西区中央公园育麟桥路、东门路14.54东区中央公园崇七路、明五路32.55镇山公园外环北路、崇一路336滨河路公园明一路、崇七路18.57东门路公园东门路、寒山寺路10.58瀛洲公园(已建)4.16小 计179.722、带状公园带状公园绿地指宽度在8米以上、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以绿化为主的可供居民游憩的带状绿地,沿城市道路红线两侧、河流两侧滨水绿带的布置,对缓解交通造的环境压力、改善城市面貌、改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廊道的重要作用。带状公园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70公顷,其中包括:一轴四湖,即沿崇明新城中央景观轴的滨水公园,面积约80公顷。滨江公园,即沿长江大堤,结合长江的防护林规划建设,建设规划带状休闲型公园,绿地面积约50公顷。运粮河公园:沿江帆路东侧与运粮河之间,建设规划滨河公园,东西宽度约40米,总绿地面积约10公顷。崇五路带状公园:结合规划中的A13线以及轨道交通R4线快速铁的建设,在沿崇五路两侧各控制100米的绿化带中,采用长藤结瓜的模式与居住小区的建设相结合,建设带状公园,总绿地面积约 20公顷。崇七路带状公园:在崇七路东侧建设100米的绿带长廊,连接东区中央公园与滨江公园,成为生物的迁徙通道。绿地面积约10公顷。表5-2 规划带状公园一览表序号公园名称位置规划绿地面积 (公顷)1一轴四湖滨湖公园沿老滧港东西两侧802滨江公园长江大堤内侧503运粮河公园江帆路东侧与运粮河之间104崇五路带状公园崇五路东西两侧205崇七路带状公园崇七路东侧10小 计1703、社区公园 位于居住区之间,服务于附近居住区的公园。这类公园距居住区近,使用最为便利,使用率最高。按照新建居住区内绿地不低于30,其中公共绿地不低于10的规定,结合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性质划分, 2020年在居住区(小区)建成公园59个以上,每个公园面积为0.54公顷以上。总绿地面积8.85公顷。 4、专类公园利用新城现有的孔庙、寿安寺、唐一岑墓,黄家花园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三进两场心”等传统民居,保存、修复文物古迹、挖掘历史内涵,在保护性利用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总绿地面积约5.0公顷。5、街旁绿地街头小游园是以绿化为主的小块公共游憩场所,是街旁绿地中的一类。主要分布于街头、新城西区,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0%。结合道路与三角形建设用地设置,或间插在沿街商业带或成为居住区的步行入口亦可。规划新增街旁绿地总面积1.5公顷,规划总街旁绿地约35.65公顷。第二节 防护绿地规划城区防护绿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沿河、沿江防护林带、卫生隔离带、等。组成的绿色廊道系统是崇明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城绿化的一大景观特色。随新城建设的有序分步骤推进,至2010年规划防护绿地面积达到192.30公顷,至2020年规划防护绿地达到435.16公顷。一、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掌握城区现状以及防护绿地在绿地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在与其他绿地专项协调的同时,突出自身特色,提高城区的居住环境质量;通过对防护绿地的建设,创造互相连通的林带,为生活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建成区及其周边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通道,为整个镇区构筑绿色廊道。二、规划原则1对镇区内河道、水塘、鱼塘等进行重点防护,平衡城区的空气湿度,进行水体及水源涵养,保证生态平衡。2建设绿色廊道工程,重点是公路、快速铁、河道两侧的防护林建设;加强对滨江防护林的绿化。3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隔离林,工业区内部设置卫生防护林带。4轨道交通沿线根据标准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三、规划内容 (一)道路绿化根据崇明新城规划道路系统的“三环六射”的道路网格局,主干道(一、二级)共计23条,总规划长度约57公里,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20米,其中沿三环主干道道路两侧绿化带加宽至30米, 其他规划支路共计16条,总规划长度约35.8公里,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10米;总计扣除与原有街头绿地重叠部分以及建城区现状等综合因素,到2010年规划新增绿地面积约88.09公顷,到2020年规划道路绿化面积172.26公顷。表5-3 规划道路绿化带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起始点绿化隔离带宽度(M)道路长度(M)两侧绿化带宽度(M)道路绿化面积 (公顷)备注1主干道(一级)中津桥路西门路利民路41053303.58 中环2三沙洪路利民路南门路32916206.71 外环(现有道路)3西门路(南段)中津桥路南门路41405203.37 中环4利民路三沙洪路育麟桥路11116202.34 5育麟桥路利民路鼓浪屿路11199202.52 6北门路三沙洪路东门路11721203.61 7江山路东门路鼓浪屿路11098101.21 8外环北路*利民路崇七路762143022.99 外环9外环东路*崇七路明一路737033013.70 外环10鼓浪屿路外环北路明一路1135083014.38 核心环(现有道路)11明四路*(崇明大道)鼓浪屿路外环东路1142183017.29 12明七路*(老陈海公路)鼓浪屿路明九路1142223017.31 核心、中环(现有道路)13明九路*崇九路明一路11910202.82 14崇五路*外环北路明一路1131433012.89 核心环15崇九路*明九路明一路111797307.37 中环小计132.10 16主干道(二级)南门路三沙洪路东门路31805102.35 现有道路17鳌山路东门路鼓浪屿路121116203.57 现有道路(改造)18西门路(北段)崇一路中津桥路33308207.61 19东门路育麟桥路南门路31953102.54 20湄洲路外环北路鳌山路33503104.55 现有道路21明一路*鼓浪屿路外环东路639202010.19 22崇三路*外环北路明一路63075208.00 23崇七路*外环北路明一路63230208.40 小计47.20 24支路东小港路三沙洪路体育路01607101.61 25秀山路三沙洪路西门路0606100.61 26花鸟路东门路鼓浪屿路01103101.10 27玉环路(东段)湄洲路鼓浪屿路51055101.58 28明二路*崇三路外环东路52930104.40 29明三路*鼓浪屿路外环东路54112106.17 30明五路*湄洲路外环东路54386106.58 31明六路*东门路崇七路53145104.72 32明八路*崇三路明九路53031104.55 33明十路*崇九路外环北路51007101.51 34崇一路*外环北路明三路52673104.01 35崇二路*外环北路崇三路518861072.89 36崇四路*外环北路明四路52087103.13 37崇六路*外环北路明一路53168104.75 38崇八路*明五路明一路51021101.53 39崇十路*明九路明一路51990102.99 小计122.11 267.261.*注:为规划道路暂用名 (二)河道绿化 崇明新城总体规划,以水脉,以绿为基,形成崇明新城“一轴四湖,三水七园”的分布格局。因此,沿河道绿化成为此次规划中的重点。沿外环水系绿带主要以景观防护林带为主,规划沿南横引河(市重点河道)两侧规划各100米宽的防护林带,沿县重点河道三沙洪河、张网港河两侧各两侧各规划40米防护林带;沿新开规划河道两侧各营造5米景观防护林带。到2010年,规划绿地面积新增74.30公顷;到2020年总规划绿地面积达到 136.70 公顷。表5-4 规划河道绿化带一览表序号河道名称起始点长度(M)绿化带宽度(M)绿化面积 (公顷)备注1南横引河三沙洪-张网港689010065.50 南侧2三沙洪河长江水道-南横引河(西)4335408025.70 东侧3张网港长江水道-南横引河(东)3583408025.50 西侧4新开河道规划20001020.0 两侧小计136.70 (三)沿江防护林带及绿地沿江防护林建设以防风抗灾为主要功能,纳入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考虑今后的岸线开发以及城镇的发展,设置50米200不等的以半透风结构的防护林林带。结合现有崇明瀛洲公园,向东发展至张网港,并与海安寺纪念公园以及滨江路公园相结合,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充分发挥防护和经济双重效益。随新城建设的逐步推进,至2010年,沿江防护林面积达到30公顷;至2020年,崇明新城的全面建城,沿江防护林面积约 80公顷(扣除滨江公园和其他建设用地的重叠部分)。(四)市政通道绿地 主要是上海高速公路网的A13线(即越江通道西线)和轨道交通R4线快速铁,A13线两侧绿化带控制各100米,轨道交通R4线两侧绿化带控制各20-50米。扣除与崇五路带状公园重叠部分后,估计绿地面积约46.2公顷。(五)行道树 根据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市模拟考试速写题及答案
- 天水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操作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试题库(有答案)
- 锦州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衡阳公共食堂管理办法
- 贷款管理办法修订通知
- 专家评审技术管理办法
- 产品影像资料管理办法
- 2025企业销售人员劳动合同
- 2025年甘肃省工会系统招聘工会工作者183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宿迁沭阳县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白内障手术培训课件
- 科学版(2024)一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表格式)
- 2025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 回族做礼拜的念词集合6篇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
- 外贸中英文商业发票
- 地铁第三方检测技术要求(共3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