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案例(乡愁).doc_第1页
说课案例(乡愁).doc_第2页
说课案例(乡愁).doc_第3页
说课案例(乡愁).doc_第4页
说课案例(乡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版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录像的播放一方面结合时政,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2、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总结主题:乡愁。 (二) 诗歌赏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 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引人入胜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声情并茂(本节的教授重点)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再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一生试读,师生评价、明确)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 第三个环节:美美地品评头论足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请大家从诗的语言、结构、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四个环节:美美地说挥洒诗情 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乡愁是 (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设计理念:能力训练。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从内容、语言、音韵等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乡愁下节课课前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同时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诵诗歌。 在语音、感情、流畅度上下功夫。 2、课后搜集古今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准备下节课共同探讨。 3、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普遍家国之思六、说课结语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对于它的内涵绝非一两节课能够讲尽。考虑到这些我决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推荐给学生选做。1、习作园。请以大陆小诗人的身份写一首呼唤台湾归来的诗。2、收藏室。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收集有关台湾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3、三味书屋。课后阅读余光中作品选乡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这一组诗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3、划分诗的节奏。 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 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 播放课件)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2、各领风骚话说愁 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 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 七、布置作业 创作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小诗。 板书设计 乡 愁于光中小时侯 邮票 思乡长大后 船票后来 坟墓 怀亲现在 海峡 爱国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教学案例执教:长沙市一中 扬波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及诗的意境美。2、通过品味语言、情境体验来鉴赏诗歌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学习难点:1、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角度:情境体验课。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想象迁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人们常说:“离家有多远,思念便有多长”说到隔山隔海的思乡之情,古往今来,不知道诗人们留下了多少动人心弦的华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的,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余光中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乡愁诗人。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现居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的乡愁便开始了。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足足等了40年,160多海里的距离我等了40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放朗读录音)三朗读诗歌 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递着浓浓的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无尽的乡思。同学们,请拿起你的书,自由地高声的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那浓浓的乡愁。请一同学来读,然后齐读。(语气舒缓些,注意把握诗歌地节奏)四品味语言,体会意境1. 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2. 乡愁看不见、摸不着,是非常抽象的,诗人是如何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的?(在诗人眼中,乡愁是什么?)小小的邮票 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3.请一同学读第一节这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人少小离家为读书,和你们现在一样,你觉得诗人和母亲在往来的信中会写些什么呢?(生讨论)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含的是浓浓的乡愁,是任万水千山也阻断不了的亲情。这枚小小的邮票包含的是母亲的思念和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母亲的安危也在儿子的心头。母亲,您在海峡的那一头,是否平安依旧?(课后,一定将这几句话寄给远在他乡的母亲。)(多懂事的孩子,母亲要是能听到你的话,定会十分欣慰)(请一同学来读,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读出一种悠远的感觉)4.请一同学读第二节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对新娘的思念之情。夫妻情深,无奈现在却天各一方,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而诗人只能拿着一张窄窄的船票,偶尔回来看看自己的新娘。请同学们齐读一、二两小节。(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5. 老师继续读第三小节。诗人21岁去台湾,30岁时,母亲却去世了。满腹的悲痛,唯寄矮矮的坟墓,诗人该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啊!我们设想诗人来到母亲那一方矮矮的坟墓前,请你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当时的环境、气氛怎样?诗人想对母亲说什么?(生讨论)当儿子终于长大成人,可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时,却一切成空,怎不叫人伤心欲绝!还有什么比生死之别更让人心碎的呢!(放音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孤身一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永远看不见母亲那张急切盼望儿子回家的脸,还记得离家时母亲再三叮嘱的话语,还记得离家前母亲为我烧得一桌桌令人心酸的饭菜,而现在,一切都不复存在了)(雨一直下着,凄凉的风掠过,白发,黑伞,母亲,儿子来看您了。可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您呼唤我的名字)伤心欲绝化作泪两行,千言万语浓缩四句诗。(师读)生齐读6.齐读最后一小节自由品读:可以提问题,可以展开想象,可以谈谈你对这一节诗的体会。(生讨论)由于政治原因,在当时,台湾与大陆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浅浅的海峡象天堑一般阻隔了两岸的人们。大陆台湾隔海相望,可是,望尽天涯却只能遥寄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地别离的痛苦,诗人在想:或许今生都没有希望重回大陆,或许今生都没有时间再去看看自己的大陆母亲了。在母亲已长眠于地下之时,大陆母亲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对母亲的思念尚有邮票,对新娘的思念尚有船票,面对浅浅的海峡,诗人心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又有多少希望,希望两地能自由往来,希望浅浅的海峡就是架通两地的坦途,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也是海外游子共同的心声,身在海外,心系祖国。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这便是此诗高于一般乡愁诗的地方,一曲乡愁吟断肠,海外游子思故乡。“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请一同学来读这一小节。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7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明确:这是正语反说,“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隔了无尽的乡思。一曲乡愁吟断肠,海外游子思故乡。同学们,请带着你的体悟,饱含深情地齐读全诗。 五、迁移运用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小的邮票是浓浓的亲情,窄窄的船票是长长的爱情,矮矮的坟墓是萋萋的别情,浅浅的海峡是深深的爱国之情。由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浓浓的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同学们,你们也曾背起行囊,离开故乡,来到这里。此刻,是否也有乡愁在你们心中滋长、蔓延?请用你最真挚的情感,用心用情来写一写你的乡愁。 1、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你所体会到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借酒浇愁愁更愁”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看月亮,思故乡”。“月亮”往往使人联想到团圆,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从而增添一种“静夜思乡”的意境。从李白的静夜思到余光中的乡愁,大凡尝过羁旅之苦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因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简单动作已经被 思乡的人重复了千遍万遍,而每每举首低眉,无不心潮翻涌,无不多一重愁绪,久别故乡者因之神伤。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颇有诗意,你就是一个诗人)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感受很独到,坚持写下去,肯 定有收获)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园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2请用“我思念,因为”的句式写一段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多么美丽而又哀伤的乡愁啊!让我们把这份乡愁深深地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一起背诵。乡愁教学案例案例描述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生3: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奇。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伴随着“思乡曲”,教师范读课文。师: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生1: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生2: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名学生朗读后,有个学生点评:“语速稍快。”又一名学生朗读,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师:概括很准确。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生1: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生2: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师:这两名同学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这就是琢磨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生1:“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生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生3:“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生4:“这头”、“那头”,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师: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生1: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等前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生2:诗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生3: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师: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生1: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生2: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生3: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生4: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