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03Aagriculturalplantpathology CORNMILLETSORGHUM 第三章杂粮病害 Prof DISEASES 第三章杂粮病害Corn Millet Sorghum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2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 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5玉米病毒病的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第一节杂粮作物病害概述 杂粮作物的地位和重要性1 重要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2 辅助的粮食作物3 种植面积 玉米 全国2000多万公顷 河南省200万公顷谷子 全国300多万公顷 河南省40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发展杂粮生产 二杂粮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世界中国河南主要种类1 玉米病害100多种30多种20多种茎腐病 大斑病 小斑病黑粉病 弯孢霉叶斑病 病毒病等2 谷子病害50多种30多种10多种白发病 锈病 纹枯病3 高粱病害50多种 约30种10多种黑穗病 炭疽病 紫斑病 杂粮病害 叶部病害 穗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全株性病害 叶斑病 大斑 小斑 弯孢霉叶斑病锈病 穗腐病 白发病黑穗病 丝黑穗 瘤黑粉 纹枯病 茎基腐病 苗枯病 矮花叶病 粗缩病 一 叶部病害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玉米锈病 高粱炭疽病 高粱紫斑病 谷子锈病 二 穗部病害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高粱丝黑穗病 玉米穗粒腐 谷子白发病 二 根部病害 玉米茎基腐 青枯 病 玉米纹枯病 玉米苗枯病 四 全株性病害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 第二节玉米叶斑病Cornleafspotandblight 一发生与危害introduction玉米大斑病 Cornnorthernleafblight 世界性病害 我国以三北地区和冷凉山区发病较重 上世纪80年代 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应用 大斑病基本得到控制 但近年来 由于病原菌小种的演变 大斑病再度严重发生 2 玉米小斑病 Cornsouthernleafblight 世界性病害 我国黄淮地区发生严重 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 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 小斑病的发生和危害曾一度基本得到控制 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品种抗性较差 秸杆还田面积增加 某些玉米产区小斑病仍时有严重发生 损失严重 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CornCurvalarialeafspot 又称黄斑病 拟眼斑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病日趋严重 目前已成为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辽宁 吉林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 该病在玉米抽雄后扩展蔓延迅速 重病株叶片布满病斑 甚至干枯 对产量影响很大 二 症状 Symptoms 1 玉米大斑病 Cornnorthernleafblight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 后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 病斑中间颜色较浅 边缘较深 严重发病时 多个病斑相互汇合连片 致使植株过早枯死 田间湿度较大或大雨过后或有露时 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 2 玉米小斑病 Cornsouthernleafblight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 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 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 苞叶 果穗和籽粒 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 后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 边缘颜色较深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 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 3 弯孢菌叶斑病 CornCurvalarialeafspot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 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 之后扩大为圆形 椭圆形 梭形或长条形黄色病斑 外围具半透明黄色晕圈 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 甚至整叶枯死 潮湿条件下 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三种叶斑病区别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学名及分类大斑病菌 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turcicum小斑病菌 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maydis弯孢霉叶斑 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三种病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大斑病菌 弯孢霉叶斑病菌 小斑病菌 2 病菌形态 modality 3病原生物学 pathogenbiology 大斑病菌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 25 分生孢子萌发的较适宜的温度26 32 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都需要较高的湿度 小斑病菌 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8 30 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 25 萌发的最适温度26 32 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均需要高湿条件 弯孢霉叶斑病菌 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8 32 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 32 最适的湿度为饱和湿度 相对湿度低于90 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 病原菌致病性分化 大斑病菌 有两个专化型 即玉米专化型和高粱专化型 在玉米专化型中 根据对玉米中含有的显性单基因Ht1 Ht2 Ht3和HtN的致病能力的不同 又分为5个生理小种 其中我国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 2号小种逐年增加 3号小种只在个别地区发现 4 5号小种只在美国发现 小斑病菌 国外根据小种对不同类型细胞质的致病性 分为O T C3个小种 国内认为有16个小种 致病机理 pathogenicmechanism 玉米大斑病菌 玉米大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性主要是产生致病毒素 monocerin 三肽和5 羟甲基 2 呋喃甲醛等 和一些酶类 果胶甲酯酶 纤维素酶等 玉米小斑病菌 玉米小斑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都可产生致病毒素 T小种毒素 HMT 毒素 四侵染循环Diseasescycle 越冬 夏 传播 侵入 再侵染 Diseasescycle 1 Over winter summer2 Spraying3 Infection4 Re infection 病原菌在何处越冬 病原菌怎样传播的 病原菌如何侵染的 有无再侵染 1越冬 Over winter 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 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 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 2 传播 Spraying 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 主要借风雨和气流传播 3 侵入 初侵染 Infection 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 芽管顶端首先产生附着胞 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 侵入丝大多从玉米表皮细胞或表皮细胞中间直接侵入 少数也可从气孔侵入 4 再侵染 Re infection 病菌侵入后 在潮湿的条件下 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 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五流行条件Epidemiology 玉米叶斑病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什么情况下会流行 品种抗病性 Resistanceofcultivars 气象因子 Climatefactors 栽培条件 Plantingcondition 流行因素 品种抗病性 resistanceofcultivars 玉米品种间对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抗病品种 大斑病 掖单系列 登海系列 豫玉22 Mo17 掖107自交系小斑病 沈单7号 郑单14 豫单2002 郑单958 农大108弯孢霉叶斑病 郑单240 郑单21 豫玉22 安玉5号 豫单2001 2 气候条件 Climatefactors 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 叶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 大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0 25 超过28 对病害有抑制作用 小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5 30 C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8 30 C适宜发病的湿度条件是相对湿度在90 以上 这对孢子的形成 萌发和侵入都有利 多雨高湿 日照不足 均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3 栽培条件plantingcondition 连作地病重 轮作地病轻 单作地病重 间套作地病轻 栽培过密的地块病重 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 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 六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 controlstrategy 是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目前 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 杂交种或品种主要有 掖单系列品种 如掖单13等 登海系列品种 吉单101 吉单111 中单2 郑单2 四单12 四单16 掖107 沈试29等 目前用抗病自交系Mo17 330 E28 黄早四等培育的杂交种 如丹玉13 中单2 豫玉22号和掖单4等抗小斑病 1 种植抗病品种 2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practices 目的 减少菌源 提高植株抗性 创造有利于寄主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1 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 如施足基肥 适时追肥 氮 磷 钾合理配合 2 搞好田间卫生 及时清除病株 叶 效果较好 如深埋病残体 及时打除底叶等 3 合理密植 合理灌水 3 药剂防治chemicalcontrol 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 但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在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目前 防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有 10 世高 70 代森锰锌 70 可杀得 50 扑海因 50 菌核净 新星等 课堂讨论 1 你以前认识玉米叶斑病吗 2 玉米叶斑病在你当地危害情况如何 3 在你家乡如何防治玉米叶斑病 存在什么问题 原因如何 Summary 玉米叶斑病是生产上一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造成叶斑 叶枯 三种叶斑病主要区别 病斑大小 形状 颜色 病征 病原菌为 大斑病菌 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turcicum小斑病菌 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maydis弯孢霉叶斑 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 Summary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靠风雨和气流传播 直接或气孔侵入 有多次再侵染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 气候因素 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抗病品种 农业措施 药剂防治相结合 课外学习资料 Internet 大量文献资料 检索词 cornleafblight26000多项 搜索工具google 图书 杂粮作物病害 白金铠主编 1997 中国农业出版社期刊 中国期刊网 检索词 玉米小斑 大斑 弯孢霉叶斑病 100多篇文章 第三节玉米茎基腐病 青枯病 CornStalkRot 世界性病害 我国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 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 目前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般年份发病率10 20 严重年份达20 30 重者甚至绝收 一症状Symptoms 危害部位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 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症状类型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前者发病快 后者慢 症状特点植株青枯或黄枯 根部变褐腐烂 基部发软 髓部中空 果穗下垂 不易掰离 穗轴柔软 籽粒干瘦 脱粒困难 病征 病部产生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二病原菌Pathogens 1学名及分类 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 腐霉菌主要种类有 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 肿囊腐霉P inflatum 禾生腐霉P gramineacola 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主要种类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e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镰刀菌 腐霉菌 三侵染循环Diseasescycle 越冬 传播 侵入 再侵染 Diseasescycle 1 Over winter2 Spraying3 Infection4 Re infection 初侵染 玉米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 禾谷镰刀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 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 土壤中存活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 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 传播 带有镰刀菌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子囊壳 翌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 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 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 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 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侵入与发病 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 中胚轴和根 使根腐烂 地上部叶片和茎基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而发生萎蔫 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青枯 茎基发软 果穗倒挂 整株枯死 四流行条件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 气候条件 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1 品种抗病性 Resistanceofcultivars 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 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 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 反之亦然 2 气象条件 Climatefactors 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 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中下旬 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 雨后暴晴发病重 久雨乍晴 气温回升快 青枯症状出现较多 夏玉米生季前期干旱 中期多雨 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3 耕作与栽培措施 Plantingcondition 连作年限越长 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 发病重 而生茬地菌量少 发病轻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 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 低洼地发病重 砂土地 土质脊薄 排灌条件差 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五防治方法Control 防治策略 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 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丹玉16 沈单7 冀丰58 农大108 铁单8 安玉5号 豫玉22抗病 2 田间卫生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 减少侵染源 秸杆还田要充分粉碎和深耕 3 轮作换茬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 甘薯 马铃薯 大豆等作物实行2 3年轮作 4 适期晚播春玉米5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适乐时1 500包衣 或25 粉锈宁拌种 同时兼治丝黑穗病 6 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 防病效果好 7 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 2 拌种 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用木霉菌 芽孢杆菌等处理种子也有一定作用 课堂讨论 1 你以前对玉米青枯病了解多少 2 玉米青枯病在我校科教园区发生情况如何 3 玉米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年加重 原因如何 Summary 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 造成整株枯死 茎基发软 穗下垂 病原菌为腐霉菌 Pythium 和镰刀菌 Fusarium Summary 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 靠风雨和气流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入 无再侵染或不重要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 气候因素 栽培条件等有关 防治方法 抗病品种 农业措施 药剂防治相结合 第四节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CornHeadSmutandCommonSmut 一概述 Introduce 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 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 发生早 病瘤大 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 近年来 该病在北方的某些杂交种上发生严重 减产高达20 以上 丝黑穗病三北地区和南方冷凉山区的连作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二症状Symptoms 1 丝黑穗病 为系统性侵染病害 病苗矮化 节间缩短 叶片密集 叶色浓绿 株形弯曲 一般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病穗不吐花丝 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 苞叶通常不易破裂 黑粉不外漏 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黑粉一般黏结成块 不易飞散 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 2 瘤黑粉病 为局部侵染性病害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 任何地上部的幼嫩组织都可受害 一般苗期发病较少 抽雄后迅速增加 病瘤在不同部位而有所差异 二者区别 1 危害部位不同 2 危害雌穗后有无花丝3 病瘤散出黑粉后有无丝状物 三病原菌Pathogens 1学名及分类 1 丝黑穗 病原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 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 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 球形或近球形 表面有细刺 图玉米丝黑穗病菌 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 2 瘤黑粉 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maydis 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 暗褐色 壁厚 表面有细刺状突起 冬孢子萌发时 产生有4个细胞的担子 先菌丝 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4个梭形 无色的担孢子 担孢子还能以芽殖的方式形成次生担孢子 四侵染循环Diseasescycle 越冬 传播 侵入 再侵染 丝黑穗病 1越冬 丝黑穗病菌以散落在土中 混入粪肥或沾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 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其中土壤带菌在侵染循环中最为重要 2传播和侵入 土壤 粪肥中或种子上越冬的冬孢子经性结合产生侵染丝 当玉米播种后从玉米幼芽和芽鞘 胚轴或幼根侵入 3叶期以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 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玉米 侵入玉米的病菌很快蔓延到玉米的生长锥 以菌丝随玉米生育而扩展 玉米雌雄穗分化时 病菌进入花芽和原始穗造成系统侵染 病菌菌丝在雌 雄穗内形成大量的黑粉 3再侵染 无 瘤黑粉病 越冬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 病残体上越冬 也可混在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越冬 传播和侵入 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 随风雨传播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从伤口侵入叶片 茎秆 节部 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的分生组织 冬孢子萌发也可直接产生侵染丝侵入玉米组织 特别是在水分和湿度不够时 这种侵染方式可能很普遍 侵入的菌丝只能在侵染点附近扩展 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的局部组织增生 膨大 形成病瘤 再侵染 病瘤内部产生大量黑粉状冬孢子 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 玉米抽穗前后为发病盛期 五流行条件Epidemiology 品种抗病性 Resistance 栽培条件 plantingcondition 菌源数量 pathogen 气候因素 climatefactors 丝黑穗 该病无再侵染 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抗性 菌源数量及栽培条件 1 品种抗性 玉米不同品种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2 栽培条件 连作地发病重 轮作地发病轻 使用未腐熟的厩肥 种子带菌未经消毒 病株残体未被妥善处理等都会使土壤菌量增加 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 另外 海拔越高 播种过深 种子生活力过弱时病重 3 菌源数量 正相关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抗性 菌源数量 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自交系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但尚未发现免疫品种 一般杂交种较抗 硬粒玉米抗病性较强 马齿型次之 甜玉米较感病 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病轻 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抗病力强 2 菌源数量 多年连作或秸秆还田 田间会积累大量冬孢子 发病严重 较干旱少雨的地区 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 残留在田间的冬孢子易于保存其生活力 来年的初侵染源量大 所以发病常较重 3 环境与气候条件 高温 潮湿 多雨地区 土壤中的冬孢子易萌发后死亡 所以发病较轻 低温 干旱 少雨地区 土壤中的冬孢子存活率高 发病严重 玉米抽雄前后对水分特别敏感 是最易感病的时期 如此时遇干旱 抗病力下降 极易感染瘤黑粉病 前期干旱 后期多雨 或旱湿交替出现 都会延长玉米的感病期 有利于病害发生 暴风雨 冰雹 虫害均可造成大量损伤 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六防治方法Control 一 丝黑穗 防治策略应以种子处理为主 种植抗病品种 及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 现鉴定出的高抗自交系有 辽1311 Mo17 吉63等 杂交种有 丹玉13 中单2号 中单4号 吉单101 辽单16 辽单18等 2 杜绝和减少初侵菌源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进行高温堆肥 杀死病菌 育苗移栽 可有效避免丝黑穗病菌的侵染 及时拔除病株 合理轮作 一般实行2 3年的轮作即可有效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 3 种子处理播前要选种晒种 种子处理 12 5 的特谱唑 2 立克秀或50 萎锈灵等 4 加强栽培管理 调整播期 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 以上 地膜覆盖虽可提早播种 但也不可盲目早播 提高播种质量 做好整地保墒 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浅播 点水播种或趁墒抢种 二 瘤黑粉病防治 策略上应采取以减少菌源 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减少菌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 重病田实行2 3年轮作 玉米生长期结合田间管理 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 并带到田外处理 2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 农大60 豫玉22 嫩单3号 辽原1号和海玉8号等均为抗病品种 其中海玉8号为高抗品种 3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 避免偏施 过施氮肥 适时增施磷钾肥 灌溉要及时 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及时防治玉米螟 尽量减少耕作时的机械损伤 4 种子处理可用于种子处理的药剂很多 如用0 1 401抗菌剂 25 粉锈宁WP 立克秀种衣剂等 课堂讨论 1 你家乡有玉米黑粉病吗 危害情况如何 2 在你当地如何防治玉米黑粉病 效果如何 Summary 玉米黑粉病是生产上一类常发性的病害 两种病害症状主要区别 病原菌为 丝黑穗病菌 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瘤黑粉病菌 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maydis Summary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靠土壤和风雨传播 伤口或直接侵入 有多次再侵染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 气候因素 菌源数量等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抗病品种 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相结合 课外学习资料 Internet 大量文献资料 检索词 cornsmut 搜索工具google 图书 杂粮作物病害 白金铠主编 1997 中国农业出版社期刊 中国期刊网 检索词 玉米黑粉病 第五节玉米病毒病Cornviraldiseases 玉米粗缩病近年来发生较重 发病后 植株矮化 叶色浓绿 节间缩短 基本上不能抽穗 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 许多地块绝产失收 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 玉米矮花叶病是国内玉米上发生范围广 危害性大的重要病害 目前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 一症状Symptoms 粗缩病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 以苗期受害最重 开始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 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 又称脉突 整株叶片浓绿 基部短粗 节间缩短 有的叶片僵直 宽而肥厚 重病株严重矮化 多不能抽穗 抽穗的雌穗基本不能结实 矮花叶病 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 以苗期受害最重 抽穗后发病的受害较轻 病苗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驳 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 随着病情发展 症状逐渐扩展至全叶 在粗脉之间形成几条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 后出现淡红色条纹 最后干枯 病株黄弱瘦小 生长缓慢 株高常不足健株的1 2 病株多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 少数病株能抽穗结籽 但穗小籽粒少而秕 二病原物Pathogens 玉米粗缩病毒 Maizeroughdwarfvirus MRDV 粒体球形 寄主范围广泛 除玉米外 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 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dwarfmosaicvirus MDMV 病毒粒体线状 MDMV主要由玉米蚜 麦二叉蚜 棉蚜 桃蚜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 也可由种子传播 主要侵染玉米 高粱 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及虎尾草 狗尾草 马唐 白草等禾本科杂草 三侵染循环 玉米粗缩病毒 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 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当玉米出苗后 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 引起玉米发病 在玉米生长后期 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 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 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 玉米矮花叶病毒 主要在田间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寄主上越冬 作为主要初侵染来源 条件适宜时 蚜虫从越冬寄主植物上获毒 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 发病后的植物作为毒源中心 随着蚜虫的取食活动将病毒传向全田 并在春 夏玉米和杂草上传播危害 玉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烟台市2025秋招计算机与自动化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恩施自治州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可套用
- 亳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武汉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中国广电黄冈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安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基建工程岗
- 孝感市中石油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国家能源贺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康复养老护理辅具研发
- 2024(苏教版)劳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2025年amOLED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面试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拍照摄影技巧
- 校园招聘服务协议书范本
- 语音厅运营基础知识培训
- 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国土局标准模版
- 停车场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长在食堂从业人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