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义聚合体在成语、惯用语中的语用变异马启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反义聚合体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语言单位,体现的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反义词是反义聚合体的主体,它一般以对举的形式出现,但它们在成语、惯用语中并非只对举这么简单,语用中经常会打破一些既定的规则,产生语用变异。关键词:反义聚合体 成语 惯用语 语用变异 1关于反义聚合体反义聚合体是语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语言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都可以构成这样的聚合体,反义词是反义聚合体的主体。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它所表示的语义对立是同一范畴、同一属性、同一类运动或状态中语义的对立、矛盾、不相容。一般认为,反义词的语义对立主要包括两极对立、互补对立、方位对立。构成两极对立的反义词处于一轴线的两端,两端之间可以有处于过渡的、中间位置的其他词,如“冷”和“热”之间可以有“凉爽”和“温暖”等词。呈互补对立的反义词之间无过渡的、中间的状态,一般可用否定形式互相解释,如“真”和“假”。构成方位对立关系的反义词主要由方位词组成,如“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像“东南西北”如果从“方向”这个整体来看,它们相互之间都是有反对关系的,但是只有处于同一轴线的两端才能构成反义词。反义词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必须受语言系统的制约,它的使用并非是无条件的、可以脱离任何语境的纯心理产物。它的存在与成立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也就是说并非一切矛盾对立的事物、概念只通过反义词就能充分表现出来,而必须有一定的语言习惯的基础对立语境的烘托与映衬。成语和惯用语就是反义词 文章的二、三部分主要是论述反义聚合体中的“反义词”在成语、惯用语中的语用变异。经常出现的语言习惯基础之一,也可以说反义词是形成成语、惯用语的重要的语言手段。反义词一般是以对举的形式出现,但当我们着力研究成语、惯用语时,发现反义词在成语、惯用语中并非只对举这么简单,语用中经常会打破一些既定的规则,产生语用变异。探讨反义词的语用变异也是我们研究反义聚合体的另一出发点。2互补对立关系的二分性反义词在成语、惯用语中的变异呈互补对立的反义词它们的上位意义只能分成两项,可称作二分性反义词,其性质大致与逻辑中的矛盾关系相当。如“直”与“弯”,“直”自然“不弯”(A=B否),“弯”一定“不直”(B=),“不直”则一定“弯”(=B),“不弯”则一定“直”(B否=A)。那么是否二分性反义词只允许非A则B或非B则A的这种表达方式呢?下面以“生死”为例具体分析。2.1 利用“生死”的矛盾性呈互补对立的二分性反义词的两个词项间的界限一般是绝对的,A与B之间没有过渡。如“生”与“死”,“生”一定“不死”,“死”必然“不活”,“不活”则一定“死”,“不死”则一定“活”,按+有生命、有生命来说“亦死亦活”是不存在的。下列成语、惯用语就是利用“生(活)”与“死”界限的绝对性来表达语义的。具体分析如下:“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生存与死亡的绝对界限让人马上意识到情势已到了危急关头,必须做出抉择。“生死攸关”:事情已经关系到人的生存或死亡,利用生与死的绝对界限来形容事关重大。“贪生怕死”:生、死界限分明,死去就意味着失去生命,因而人们自然会贪恋生而害怕死,正是这种恐惧性使得一些人做事退缩,甚至违背天良苟且偷生。“生死与共”:生死在一起,一起走向生命的尽头,其情之深无以复加。“生则同衾,死则共穴”:生在一起,死在一处,其情之诚贵在生死两处都要厮守一处。“死鱼不张嘴”、“死猪不怕开水烫”:“死”自然“不活”,不活也就不再动弹,这里用“死鱼”死的绝对性来生动地比喻人死活不开口说话;以“死猪”死的绝对性来反衬人的死耍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意味着生就要见着人,死了就要见着尸体。以生死分明的界限来指人杳无音信,不知生死。“死活一般大”:把生死等同,并非看轻生,也非看重死,以此来突现人的生死理念,描绘出人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心态。2.2 违反“生(活)死”的矛盾性如果单纯从意义排斥来看,“生”与“死”的绝对界限毫无疑问。但面对“不死不活”、“死去活来”、“死马当做活马医”这些成语、惯用语时,绝对界限似乎变得不再绝对。然而这些表面不合逻辑的语言形式在语义上又说得通,而且使人感觉起来不仅入情入理还出神入化,这种变异常常又会获得超乎寻常的修辞效果。如:“不死不活”、“半死不活”:在这里“不死”与“不活”显然是矛盾的,因为绝对不会存在既不死又不活的第三种境界。其实“不死不活”或“半死不活”依然遵从生死的绝对界限,“不死”说明人还活着;“不活”、“半死”是极言人像死人一样没有一点活力,以绝对性的对比来形容人精神不振,或指人生命垂危。“死去活来”、“起死回生”、“死里逃生”、“把死人说活”:死就是死,活就是活,“死去”不可能再“活过来”,缘何又有“死去活来”、“起死回生”、“死里逃生”?原来这里是要借用生、死矛盾的绝对性来突显某状态的极度性,所谓“死去活来”是晕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疼痛或悲哀。“起死回生”是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非常高明。“死里逃生”指人从极其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幸免于死。“把死人说活”是形容人极善言辞,能将难以扭转的事情加以改变。这些成语、惯用语明显带有夸张意味。“虽死犹生”:虽然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其实这里的“生”是指人的精神、人的意志依然存活并影响着活着的人们,虽然是矛盾的言语搭配,但获得的却是富于哲理的语义内涵。“活死人”:是死人还是活人,还是活着的死人?单纯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如果分层次进行动态地分析便可知:这里是借“死人”的僵死夸张指人的呆滞无神,再加上“活”的修饰,讽刺更为辛辣,人的那种呆滞无神、迟钝没反应的形象顿时浮现在人眼前。“死马当做活马医”:这里并非不知死不能复生,而更多融入的是人的主观愿望,突出人的侥幸心理,希望通过最后的努力使事情等有所转机。上述这些成语、惯用语,词语的异常搭配貌似不合逻辑事理,而实际却表现了细致的思想感情。这种遣词模式并没有违反生与死界限的绝对性规则,而恰恰是对绝对性规则的遵从,是对规则的巧妙运用。是讲话人本着话语意图进行有意识的行为,通过词语的立体交叉或异常搭配表达复杂、曲折、多元的信息量。这样表面上的矛盾或不和谐往往会激活听话人的联想思维,促使听话人去探究话语的深层含义以及各种附加信息。3两极对立关系的多分性反义词在成语、惯用语中的变异构成两极对立的反义词处于一条轴线的两端,两端之间可以有处于过渡的、中间位置的其它词。也就是说两极对立的反义词各词项的上位意义被分成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子项,反义词只取其二,因而也称之为“多分性反义词”。如:稀疏M(不疏不密)稠密进步M(停滞;不在人前,不落人后)退步冷M(凉爽不冷不热温暖)热美丽M(一般)丑陋厚M(不厚不薄)薄大M(不大不小)小我们从上述各个M(middle)的替代词语可知,两极对立的反义词之间明显存在一种中间阶段。处于中间阶段的词语其语义特点就在于取消两端任何突出的特性。既然有中间阶段的存在,那么在语言运用中,两极对立的反义词是否受它的制约,它对两端反义词的作用力是否只限于取消两端任何突出的特性。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3.1 中间阶段M(middle)的消失语言运用中我们有时只强调“轴线”的两端对立,而忽略中间阶段的存在,把多分性反义词当作二分性反义词来使用。如:“前进停滞后退”或“进停退”是多分性的。但我们在强调“前进”的重要性时,就说成了“不进则退”,中间的停滞过渡状态显然不存在了,这时=B,就把“进退”当作二分性反义词使用了。再如“乐极生悲”,本来是“乐不悲不乐(平和)悲”,但这里只强调极限“快乐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发生悲痛的事情”,中间平和的状态荡然无存。还有如“无限美好”、“恨之入骨”,干脆只强调了一(极)端的程度,也忽略了中间状态。显然两极对立的反义词使用时能脱离中间过渡状态的制约,但这是特定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中间状态的作用,其实过渡带中的这些词语在写作中更能恰当地、形象地描绘事物。3.2 中间阶段M(middle)的彰显多分性反义词之间的中间过渡词有取消两端任何突出特性的作用力,而在一些成语、惯用语中,两级对立反义词中间的过渡状态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力,此过渡状态的变化对成语、惯用语语义的产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东、西、南、北”为例具体论述:“东、西、南、北”是表方位对立关系的反义聚合体,把它们放在两极对立的多分性反义词中研究似乎不太合适。我们先分析下列图示: 北西 中 东 南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东西”在水平的“轴”的两端,“南北”在垂直的“轴”的两端,它们各分处于两级的位置,虽无程度的差别,但它们可以向相反的方向无限延伸。相对立的“东西”、“南北”两个词项之间也存在一个过渡中间词“中”。最重要的是在成语、惯用语等更多的语用中,“东、西、南、北”所显示的语义不是纯方位意义而表现出的是两极对立语义特征,如:“东奔西走”、“上南不是,落北又难”中“东、西、南、北”已经失去纯方位意义,而借两极的对立来充分描绘人们艰难地来回奔波。“东西”、“南北”两个词项之间的过渡词“中”,它作为一个轴的中间段,随两极伸缩而伸缩变化,可大可小,小能小到没有。具体说有三种形态:A动态的“中”6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东家子出,西家子进拆东墙补西墙东补窟窿西补豁东挪西借当我们说到“拆东墙补西墙”、“东补窟窿西补豁”、“东挪西借”时,马上一个苦于借钱还债到处奔走,疲惫而无助的形象马上浮现在我们眼前;说到“南征北战”,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将士们转战各地经历无数战斗的艰辛;而当我们说到“东家子出,西家子进”时,仿佛在我们眼前就游荡着一个无所事事到处闲逛的人。从这些成语、惯用语的描述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到人在“东西”、“南北”两极中奔走,中间的奔走过程围着中心已绕成一个圆,“东西”、“南北”也随之泛化为到处,有了概举之义。B静态的“中”东不靠太阳,西不靠月亮东不着边,西不着际东不成,西不就上南不是,落北又难惯用语“东不靠太阳,西不靠月亮”、“东不着边,西不着际”、“上南不是,落北又难”描绘出人徘徊、无奈、无所依靠的状态。“东不成,西不就”,描绘出人的孤寂与茫然。这些惯用语通过静态的中间状态的凸现来体现人的迷茫与无助。C缩小的“中”东倒吃羊头,西倒吃猪头东倒顺羊,西倒顺狗扶得东来西又倒说着东边,认着西边东风压倒西风东墙倒了靠西墙这些惯用语中我们看不到中间阶段的“中”,中间状态缩小到几乎没有。东西两极处于疾速地切换之中,如“东倒吃羊头,西倒吃猪头”、“东墙倒了靠西墙”、“东倒顺羊,西倒顺狗”中可看出“靠山随势在迅速地更换”;“说着东边,认着西边”描绘出“人的立场即刻就变了”;“东风压倒西风”说明“势力在迅速地轮换”;“扶得东来西又倒”一个软弱、缺乏独立自主的形象出现了。关于两极对立关系多分性反义词的中间过渡阶段,无论是其特性的变化还是其状态的变异,都是语言灵活使用时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4“语言反义聚合体”与“言语反义聚合体”一般来说,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有自己的对立的一方。只要存在矛盾对立关系或客观现实中有对比现象的事物就会有成对的反义词语来加以反映。这里“成对”可分三种情况来说:A“词”对“词”。成对的“词”对“词”的反义词是反义聚合体的核心,它们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普遍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如说到“完整”可想到“残缺”;说到“沉甸甸”可联想到“轻飘飘”;说到“懦夫”,“勇士”就浮现眼前。B“词”对“短语”。有些词语虽然其对立面也很鲜明,如“平滑”、“壮丽”、“白热”、“透彻”、“负责”、“适合”等,它们的对立面却难于找到相应的词与之对立,只能用“短语”来表示。C语境中形成的对举。如惯用语“上台拍手,下台打狗”、“抓个芝麻,漏掉西瓜”、“有前手,没后手”中的“拍手”与“打狗”;“芝麻”与“西瓜”;“前手”与“后手”。上述A“词”对“词”的成对反义词,它们的概念意义表示对立,大家都一样理解、一样运用,在语用中一般不以语境或上下文为转移,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反义聚合体”。B不是同级语言单位,它们不能归入严格意义的“语言反义聚合体”中。C属于同级语言单位,但它们能构成反义聚合体全靠特定语境的支撑,离开语境很难想象“拍手”与“打狗”、“芝麻”与“西瓜”是相对的反义词语。像这种存在对立或对比关系的反义词语是一种用词上的变异,我们可以称之为“言语反义聚合体”。下面重点谈惯用语中的“言语反义聚合体”。“上台拍手,下台打狗”“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口甜如蜜钵,心苦是黄蘖即黄檗,一种乔木,树皮也入药,味苦”“好了一朵花,不好了豆腐渣”“抓个芝麻,漏掉西瓜” “上头握手,脚下使绊”“好人的害,坏人的菜” “有前眼,没后眼”、“有前手,没后手”例用“拍手”指代“巴结拥护”,用“打狗”指代“打击排斥”,通过惯用语前后语节对比、并列着对举,形象地描绘出人得势时去巴结拥护、失势时就攻击排挤的前后相反的举止。“拍手”与“打狗”本来没有对立关系,但在惯用语的运用中起到了对比作用,这正是言语反义聚合体所起的作用。例中“一盆火”与“一把刀”、“蜜钵”与“黄蘖”、“一朵花”与“豆腐渣”、“芝麻”与“西瓜”本来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在惯用语的运用中通过比喻产生了相对立或对比的比喻义。用“一盆火”比喻“热情”,“一把刀”比喻“冷酷”,一个表面对人非常热情、内心却狠毒冷酷的形象就此被勾勒了出来;用“蜜钵”指代“甜言蜜语”,“黄蘖”指代“阴险狠毒”,生动地揭示出人的两面性嘴上说得甜言蜜语,心地却阴险狠毒。“一朵花”与“豆腐渣”喻指事物的好与坏,与人相好就捧人是“一朵花”,与人相仇就贬人是“豆腐渣”,这种待人的截然相反的态度通过临时组织的言语反义词语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用“芝麻”与“西瓜”分别喻指小事与大事,这两个喻体在惯用语中使用地再恰当不过,它们在语境中临时构成了一对言语反义词语。例中“握手”与“使绊”也本构不成相对立的动作,但它们所指代的人的心态却是相对立的,表面上对人友善,暗地里却敌对相害。例中“害”与“菜”,概念意义无对立关系,但在惯用语“好人的害,坏人的菜”中却用得十分巧妙,这里“菜”的指代义“给人以好处”与“害”形成对立。这一对言语反义词的运用简洁明了地道出语义:帮了坏人,害了好人。例“有前眼,没后眼”、“有前手,没后手”中“前眼”与“后眼”、“前手”与“后手”对立,是根据人只能看到眼前事难于预料今后事;根据人只干活不注意收拾残局,而临时把“眼”、“手”分出前后。显然如果离开惯用语特定的语境它们不可能构成对立反义关系,但这两对简洁形象的言语反义词语一旦置于语境中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言语反义聚合体具有临时性,属于临时变异。但上述这些惯用语中的言语反义聚合体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本上也是固定搭配。然而在更多的其它语境中,言语反义聚合体的临时性是很强的,例如:“中国画需要题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民族形式,题与画每每相得益彰。好画还需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锦上添花。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是佛头着粪。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试题预测试卷(考试直接用)附答案详解
- 广发银行上海市黄浦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赣州市于都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招商银行徐州市泉山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光大银行上饶市广丰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成都市锦江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光大银行福州市福清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平安银行郑州市金水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鹤岗市2025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6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云南双柏县选调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 GB/T 5780-2016六角头螺栓C级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欧洲非常规的知识产权战略课件
- 外滩建筑介绍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中药煎服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