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主要农作物肥料施用现状调研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科学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技术措施,对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统计,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占60%;如果不施用化肥,农作物产量会减产40-50%;国家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57.8%。如果采用不合理、不科学施肥技术,不仅严重影响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一、我国肥料使用与发展里程中国是农业古国,在肥料使用的历史上有机肥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化肥使用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总体看,我国肥料施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0),有机肥料占主导地位:农民沿用传统的种田方式,大力积造有机肥料,化肥工业刚刚起步,有机肥料占主导地位。1949年,有机养分投入量占总养分投入的99.73%,以后逐年下降,至1980年有机养分投入所占比重下降到50%左右。第二阶段(1980-1995),有机无机肥料并重阶段:随着化肥工业迅速发展,有机肥料主导地位逐步削弱,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贡献基本相当,有机养分的投入比例40-50%,但利用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出现一些规模化处理有机肥料资源的方式。第三阶段(1996-现在),有机肥料占配角地位:有机肥料由于受加工处理方法、施用条件、施用数量等因素的限制,投入比例逐年下降,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化肥工业迅猛发展的阶段,无机养分的投入已经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有机养分的投入比例只占30%左右。二、北京市主要农作物肥料使用现状(一)北京市化肥投入总量(调查数据)根据2007年调查,全市施用化肥总量约为31.63万吨,折合纯养分总量约13.43万吨。其中氮肥(N)7.81万吨,磷肥(P2O5)3.68万吨,钾肥(K2O)1.98吨。总比例为1:0.47:0.25。主要化肥品种有:尿素10.97万吨,占34.7%;硫铵1.42万吨占4.63%;碳铵2.39万吨,占7.56%;二铵 4.79万吨,占15.16%;过磷酸钙0.16万吨,占0.51%;硫酸(氯化)钾0.79万吨,占2.5%;复合肥11.08万吨,占35.06%。(二)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情况(监测数据)1、粮田肥料投入情况粮田监测点以肥料形式投入的总养分为36.3 公斤/亩,其中N 22.1 公斤/亩,P2O5 8.8 公斤/亩,K2O 5.5 公斤/亩,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39:0.25。监测点有机肥年实物投入量为204.7 公斤/亩,折合纯养分3.0公斤/亩;化肥年实物投入量为73.5公斤/亩,折合纯养分为33.4 公斤/亩;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投入比例(按纯养分折算)为1:11.13,粮田肥料投入结构有所改善。2、露地菜田肥料投入情况露地菜田监测点以肥料形式投入的总养分为83.9公斤/亩,其中N 40.4公斤/亩,P2O5 17.6公斤/亩,K2O 25.9公斤/亩,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44:0.64。监测点有机肥年实物投入量为2707 公斤/亩,折合纯养分40.5公斤/亩;化肥年实物投入量为107公斤/亩,折合纯养分为43.4公斤/亩;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投入比例(按纯养分折算)为1:1.07。3、设施菜田肥料投入情况设施菜田监测点以肥料形式投入的总养分为96.5 公斤/亩,其中N 49.0公斤/亩,P2O5 20.8 公斤/亩,K2O 27.1 公斤/亩,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42:0.57。监测点有机肥年实物投入量为3300公斤/亩,折合纯养分56.0公斤/亩;化肥年实物投入量为109.4公斤/亩,折合纯养分为40.4公斤/亩;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投入比例(按纯养分折算)为1:0.72。4、果园肥料投入情况果园监测点以肥料形式投入的总养分为76.3 公斤/亩,其中N 33.4公斤/亩,P2O5 16.2公斤/亩,K2O 26.6 公斤/亩,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49:0.80。监测点有机肥年实物投入量为3004公斤/亩,折合纯养分58公斤/亩;化肥年实物投入量为46.7公斤/亩,折合纯养分为18.2公斤/亩;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投入比例(按纯养分折算)为1:0.31。果园监测点有机肥投入较上一年度增加明显,实物投入量是上一年度的2.5倍。表1、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现状分析(2007年监测结果)总养分(Kg)化肥NPK比例有机无机比例粮 田36.31:0.40:0.201:11.1露地蔬菜83.81:0.48:0. 481:1.1保护地96.51:0.43:0.481:0.7果 园76.31:0.67:0.481:0.3(三)耕地土壤肥力状况(监测数据)京郊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肥力依据北京市耕地土壤养分分等定级标准分级情况见表4。高肥力(包括极高)地块73块,面积1588公顷,占总监测面积的17.6%;中等肥力地块128块,面积4368公顷,占总监测面积的48.5%;低及很低肥力地块90块,面积3046公顷,占总监测面积的33.9%。中低肥力耕地面积的比重为82.4%。表2、京郊耕地地力分级情况(2006年)地力分等综合指标地块数代表面积(hm2)所占比例()极高9591902.1高759564139815.5中7550127436848.5低305079273630.4极低30113103.5合计2909002100.0表3、不同作物耕地土壤肥力的对比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中、低肥力(%)粮田耕地8.751.040.391.3菜田耕地50.041.97.348.2果园耕地27.045.028.083.0有机基地48.540.610.951.1(四)有机肥施用情况(调查数据)2007年对北京144个生产基地有机肥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使用的有机肥主要是鸡粪、猪粪、牛粪、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其他有机肥比重很小。有32.54%的基地施用鸡粪,有28.33%的基地施用牛粪,有10.27%的基地施用猪粪,这三种粪肥占施用总量的71.14%;有19.85%的基地施用农家肥,只有7.01%的基地施用商品有机肥;鸡粪牛粪农家肥猪粪商品有机肥。粮田所施用肥料,主要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施用较少。在经济作物的250个调查点中,有158个点施用了有机肥,占63.2%;在粮田调查的910 个样点中,施用有机肥的只有 64个点,仅占调查样点 7.03 %。表4 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数量、成本、效益分析单位:元/亩作物调查点化肥投入有机肥肥料成本亩产值投产比春玉米128226.0186.36312.37864.031:2.77夏玉米37150.26-150.26604.581:4.02冬小麦50122.30-122.30550.501:4.50黄 瓜80194.07351.18545.254213.351:7.73番 茄180317.92401.36719.284867.561:6.77西 瓜107590.56383.39937.952416.271:2.57桃50332.04308.29640.335151.221:8.04三、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单位投入量高,肥料利用率低北京市每年化肥施用量13.43万吨(氮磷钾纯量之和),平均超过500公斤/公顷,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水体污染而确定的225公斤/公顷化肥使用安全上限。根据对平谷区保护地蔬菜养分投入量调查,平均氮肥()投入1451.9 kg/hm2、磷肥(P2O5)1042.3 kg/hm2、钾肥(K2O)901.5 kg/hm2,氮、磷、钾素分别盈余1250.5 kg/hm2、955.5 kg/hm2和614.7 kg/hm2,按平衡指数分析,投入量分别超过需求量的7.21倍、12.00倍和3.14倍。我国的氮肥平均利用率约35%,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而北京市保护地菜田的氮肥利用率更低,仅为2025%。(二)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低根据土壤养分分等定级,郊区主要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是:菜田耕地有机基地果园耕地粮田耕地,特别是粮田耕地,由于生产比较效益低,有机肥投入量小或不施用有机肥,粮田耕地肥力水平偏低,其高肥力地块仅占8.7%,中低肥力比重高,比例达到91.3%。郊区耕地土壤质量急待提高。(三)肥料投入不均衡,养分结构不合理1、重化肥施用,轻有机肥施用。从有机肥施用情况看,主要作物的有机肥投入量变化是:果园保护地菜田露地菜田粮田耕地,粮田的养分投入主要以化肥为主,有机、无机养分投入比例为1:11.1。化肥投入是有机养分投入的11.1倍。2、重氮磷肥施用,轻钾肥施用。从郊区肥料投入养分结构看,2007年全市施用化肥总量约为31.63万吨,总比例为1:0.47:0.25,硫酸(氯化)钾0.79万吨,仅占化肥投入总量的2.5%,相对氮肥、磷肥的施用量,特别是粮食作物,钾肥施用水平低,投入量不足。3、重经济作物,轻粮食作物。根据2007年土壤肥力监测结果,从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水平看,主要作物的肥料养分投入量是:保护地菜田露地菜田果园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肥料投入相对较小。4、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很少,只占化肥总用量的0.7%。主要为钙、镁中量元素的肥料。使用的微量元素肥料主要为硫酸锌、硫酸锰和硫酸亚铁、硼砂等,施用面积很小。随着施肥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微量元素将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四、京郊肥料使用对策与建议(一)建立有机肥培肥地力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培肥地力工作。2005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培肥地力,搞好“沃土工程”,增加土壤有机质。2006年开始市财政支持下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近三年的生产实践表明产生了提高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保护环境、废物资源化利用、催生新业等效益。但因支持力度有限,再加上还未建立长效机制,对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的实施产生了一定影响。积极扩大机肥培肥地力工程实施范围,继续对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予以补贴,并建立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实施财政补贴的长效机制。通过扶持,推动郊区农民增施有机肥,提升耕地质量,达到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带动有机肥产业发展,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二)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实现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合理施用;土壤中长效、速效养分的科学持续利用,不仅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效率,防止养分投入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的风险,可以有效保持耕地地力。1、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合理施肥,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可增加作物产量5%-20%,并提高农产品品质。2、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保护环境。通过测土施肥保持土壤养分的均衡供应,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作物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3、培肥土壤,提升土壤肥力。根据需要配方施肥,能使土壤缺失的养分及时获得补充,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4、优化农作物布局,发展区域性优势农产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进行科学施肥管理,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完善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建设土壤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领导宏观决策的依据。通过完善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动态监测土壤肥力变化,掌握土壤养分状况,了解监测点的作物种类、肥料投入量、产量和其它投入产出情况,为指导合理施肥提供决策参考。为培肥土壤、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促进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和京郊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四)改进和加强肥料管理工作肥料质量不仅对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对耕地质量、农业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加强肥料管理,对保证和提高肥料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市肥料管理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和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目前土肥系统对肥料管理主要依据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该办法仅对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需要登记的肥料进行登记管理,对肥料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规定相应的条款,土肥系统不能依据相应的法律依据对肥料质量问题进行管理。再如,肥料管理职能职责不明,我市肥料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土肥系统承担,但在编制和人事管理部门单位注册登记中没有肥料管理的职能,为土肥系统的开展肥料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另外,还有肥料企业注册与生产地点分离,特别是本市注册、外埠生产,为肥料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以及肥料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潼关肉夹馍营销方案范文(3篇)
- 先进的安全培训方式课件
- 创意安全培训形式课件
- 创建卫生城市课件
- 先概括再具体课件
- 创卫感动课件
- 化学制药设备安全培训课件
- 梅花诗词讲解
- 元音和辅音表课件
- 红花的栽培技术
- 中级卷烟包装工(四级)专业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简答题汇总)
- 福建省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题库
- SMT与DIP工艺制程详细流程介绍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